至正二十年、天定二年(1360)五月,陈友谅亲率舟师10万,挟持天完皇帝徐寿辉,顺流东下,进窥池州。朱元璋听到西线急报,连忙从浙东调回常遇春,让他火速奔赴池州,与徐达一起共同抵抗陈友谅的进攻。事后,朱元璋想起事情这样安排得还不够妥帖,于是又派遣特使上徐达、常遇春军营,告诉他们:“陈友谅的军队白天不来,夜里必到,你们应该留5000人守城,另外派遣10000人埋伏在九华山脚下,等到陈友谅军队来攻城时,池州城内的军队扬旗鸣鼓,实施猛烈打击;而与此同时城外九华山脚下的埋伏队伍乘机发起进攻,这样一来,天完国军队就没有不败的。”徐达与常遇春依计行事,果然在九华山脚下大败了陈友谅军,生擒3000多人,斩杀10000多个陈军将士。
更多文章
明太祖为何要把皇位传给朱允炆而不是更出色的朱棣?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皇位,而不是,要把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面临着艰难的抉择。在这个时候为何要把皇位传给朱允炆呢?可是,建文帝继位以后,明朝爆发了“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夺得皇位,朱允炆生死未仆。从结果来看,朱棣要比朱允炆更有能力,那么,朱元璋为何在朱标去世以后,不将皇位传给朱
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怎样的人?情商极高的英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是一个,的人,英宗
明英宗是明朝一位情商极高的皇帝,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皇帝,他身兼数个明朝第一: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拥有两个年号的皇帝,第一个冲龄登基的幼年天子,第一个被俘又被释放的君主。这些大起大落的事件,伴随了英宗的一生。1435年,宣宗带着辉煌的政绩走了,其子朱祁镇在大臣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亦即英宗。英宗即位时
明代“旌善亭”与“申明亭”制度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制度,明代,简介
朱元璋还要求大明帝国府、州、县及乡之里社即各地每个角落每个乡村都要建两个“亭子”:一个叫“旌善亭”,一个叫“申明亭”。旌善亭是专门用来表扬村里所发生的好人好事,即所谓“善人义举”,主要是由乡村的&ldqu
北方红巾军的东征、西征和三路北伐,牵制了元主力军南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路,主力军,西征
在各地反元起义军中最先发动起义和最有力地打击元朝统治的当数刘福通领导的北方红巾军。龙凤元年(1355)年初刘福通迎立小明王韩林儿为帝,在江淮地区的亳州建立起宋政权。消息传开,元廷震惊。鉴于高邮大战中大元帝国失去了最后的军事“大家底”百万大军之现实,元顺帝急调曾经成功镇压荆、襄
此人是史上最强铁汉子,被凌迟下油锅后竟纹丝不动,就连朱棣都表示大服!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人是,纹丝不动,铁汉子
明朝时期的山东布政使铁铉,他是一位历史上很有名的忠臣硬汉。在历史上的忠臣有很多,当然比他名气更大的人也比比皆是,那么为何却偏偏要说他呢?实际上虽说忠臣很多,但能够像他一样,让敌人战役胜利后,没有给予劝降的机会,竟是直接给处以极刑。朱元璋为了让老朱家的江山坐得牢固,分封了很多藩王。这些藩国有拱卫明朝的
杨荣传:四朝元老 辅国重臣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老,杨荣,重臣
杨荣(13711440年),初名子荣,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瓯)人,明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与杨士奇、杨溥并称“三杨”,是明朝前期的台阁重臣,曾辅弼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故有“四朝元老”之称。当朱棣率“靖难”之师进
明代的特务机构是如何运作的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代,机构,特务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身为皇帝的朱元璋深知这个道理,况且严峻的形势也迫使他必须建立一个完全听命于自己的机构,作为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一方面,早在明朝建国前后,先后出现了几次叛乱事件,这让朱元璋心惊胆战。立国之后,功臣武将之间的结党营私,也让朱元璋认识到,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更为行
四、统一之路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之路
在各路群雄此消彼长的争斗中,朱元璋遵从九字箴言,实力逐渐强盛,当时还有一股力量与他相当,那就是自称汉王陈友谅,他自恃水军厉害,1360年,想凭借自己在水军方面的优势力量,沿江顺流东下,进攻应天府,想要一举吞并朱元璋占领的地盘。朱元璋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见到这种局势,并没有马上排兵布阵应敌,而是采用了一
徐寿辉本想迁都龙兴府沾点龙气没想到却成了“光杆司令”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光杆司令,成了,本想
杀了赵普胜,陈友谅兼并了他属下的全部部队,一下子成为天完国的“军事第一人”。从此他就更加无所顾忌,个人野心越加肆意膨胀,军事进攻全面展开。至正十九年(1359),出兵江西,攻占龙兴府,后又攻占瑞州;派遣康泰、赵宗、邓克明等出兵福建,攻打邵武等地,与福建的地方军事势力陈友定交上
从明朝的三次社会大动乱看王朝兴衰的周期律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周期律,明朝,王朝
明朝中期,北方的蒙古势力强盛起来,瓦刺(也先)威胁明朝的北方边境。正统十四年(1449)的七月,也先借“贡马事件”,大举南侵,进攻大同。宦官王振专权,不懂军事,尚未准备,便鼓动英宗领兵50万亲征。八月十五日,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也先打败,英宗被俘虏,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将士死伤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