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明朝的三次社会大动乱看王朝兴衰的周期律

从明朝的三次社会大动乱看王朝兴衰的周期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136 更新时间:2024/1/14 15:30:09

明朝中期,北方的蒙古势力强盛起来,瓦刺(也先)威胁明朝的北方边境。正统十四年(1449)的七月,也先借“贡马事件”,大举南侵,进攻大同。宦官王振专权,不懂军事,尚未准备,便鼓动英宗领兵50万亲征。八月十五日,明朝大军在土木堡被也先打败,英宗被俘虏,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将士死伤无数,史为“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兵部侍郎于谦临危受命,果断诛杀王振宦官死党,振奋朝野,、起用石亨等智勇善战的将领,安定人心,扶持英宗弟朱祁钰即皇位,打破了也先挟持英宗的政治阴谋。于谦先后调集各路人马二十二万人,召诸王派兵入卫。十月初八日,得报也先已达居庸关西南白羊口,遂京师戒严,于京师九门严加部署,盛德门、安定门、东直门、朝阳门、西直门、阜成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分别由总兵石亨和副总兵范广、武兴,都督陶瑾,广宁伯刘安,武进伯朱瑛,都督刘聚,副总兵顾兴祖,都指挥李瑞,都督刘德新,都指挥杨节等人加以率军把守。所有军士接受总兵石亨节制,于谦到盛德门石亨军营督战,并下命令“有盔甲军士但今日不出城者斩”【2】,又下命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3】,各军于城外部署,关城门以死战,于谦身先士卒,以谕三军,将士精神振奋。十月十一日,也先军队到达北京城下,先攻彰义门,被都督高礼、毛福寿击败,杀敌数百人;也先又攻盛德门、西直门,均被击退,瓦刺军死伤无数,也先弟也中炮毙命,明军密切配合,民众也加入战斗;也先又回攻彰义门,又被击败,明军副总兵武兴不行中流矢身亡。也先于十月十五日夜拔寨北归,被明军追袭,死伤万余人,夺回人畜财物无数。十一月初八日,瓦刺全部出关,北京解严,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取得彻底的胜利,明王朝终于度过了一场生死大劫难。于谦受到了世人的敬仰,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明朝中后期,土地兼并严重,流民众多,社会矛盾加剧,农民起义不断。到了崇祯年间,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并起,外有满清的骚扰,内有天灾,官吏趁机鱼肉百姓,“三饷加派”,人民痛苦不堪。尤其是在陕北地区,“一年无雨,树木焦枯”、“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死者枕藉,臭气熏天”【4】。于是,崇祯元年在陕北爆发了高迎祥(后李自成领导)、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大起义。两股农民军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明王朝的军队连年作战,于崇祯十七年分别在西安和成都建立了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瓦接着明王朝的肢体。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颇具号召力,成为挖掘明王朝坟墓的有力武器。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渡过黄河,进军北京,于三月十九日攻入皇宫,崇祯帝吊死在万岁山(煤山),明王朝灭亡了。李自成进入北京后,由于缺乏政治经验、对当时的形势估计不足,遂在山海关一战中败于满清贵族和吴三桂,形势逆转,李自成退出北京,后在湖北九宫山遇害,年仅39岁。后张献忠的大西政权也亡于清兵的剿杀,农民军的胜利果实被满清贵族窃取了,清代明统一了中国。但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明朝始于朱元璋在应天府建国称帝,终于崇祯帝吊死在北京煤山,经历了十六帝、十七朝的较长历史时期,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但是,明王朝随着燕王夺位、北京保卫战和李自成农民大起义的发生,逐渐从强大走向衰亡,没有逃出王朝兴衰的周期律,更没有实现历代开国帝王所期盼的其“一姓王朝”永世长存的梦想。探究历代王朝灭亡的原因,无非是上层统治阶级的兼并、外敌的入侵和全国农民大起义这三种情况,明朝的历史经历就完全囊括了这一切。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注释:

[1]张廷玉.《明史》卷一一七《诸王传–宁王》

[2]《英宗实录》卷一八四

[3]张廷玉.《明史》之《于谦传》

[4]计六奇.《明季北略》卷五

标签: 周期律明朝王朝

更多文章

  • 刘宗敏到底有什么样的来头 他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刘宗敏,是怎么,来头

    提起闯王李自成大家都不陌生,这位明末义军领袖也是从最低层做起,后成凭实力成为义军创始人高迎祥部下的闯将,高迎祥战死后,名望颇高的李自成继任为闯王。而李自成的“闯将”称呼成功被另一位牛人夺去,他就是刘宗敏。刘宗敏在历史上是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他是功臣,因为他的“勇猛刚强”,帮助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推翻了

  • 明英宗被俘,被软禁7年后复辟成功篡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年后,英宗

    中国历史上被俘的帝王不在少数,但被外族俘虏丢了皇帝宝座,明英宗朱祁镇可谓是第一人,这是明王朝中期最大的一次政治危机,被软禁7年后明英宗复辟成功篡位再次称帝更为世间少有。宣德十年(1435年)春正月,明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即位,改元正统。当时的蒙古族形成了几个大部落,其中瓦刺部落的实力最为强大,先后

  • 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年前,粉墨登场,骨干

    〇600年前的“跑官”高手、淮右集团的中坚骨干胡惟庸粉墨登场胡惟庸,安徽定远人。当年朱元璋军队打到安徽和州时,他前来投奔,被授予元帅府奏差跑腿的低级官吏。不久,被提拔为江西宁国知县。后来又迁为吉安府通判、湖广按察佥事等官职,可胡惟庸还不满足,他朝思暮想要当大官,要尽快扩大自己

  • 宦官王振: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王振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宦官,王振,让你

    王振(?1449)明代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幼年时就聪明伶俐,读书用功,求学读书,满腹经纶,却是儒士之流。王振想的就是有了学问,做官发财。王振起初做了九年教官,但他的心思却不在教书上,而且有时议论朝政国事,结果让人告发,被发配到长城一带服劳役。这时期,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取得&ldq

  • 朱元璋的事业:经济建设、增添“二奶”、监视军队领导、学察天文占卜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天文,朱元璋,经济建设

    从祝宗、康泰之乱到蒋英、刘震之乱再到李佑之、贺仁德之乱,至正二十二年(1362)新年开启后的两个月内连续发生了3起影响较大的叛乱,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能算作是偶发事件吧。那么为什么会连连发生叛乱?对于这样的问题当时似乎没人去追究责任,人家“第一领导”正在忙着呐!那么这段时

  • 严嵩为什么被朱厚熜依重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被朱厚熜依重

    严嵩于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年)中进士,嘉进二十一年(1542年),任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官至太子太师,在最高统治集团内混了20年之久。严嵩为人阴柔险诈,善于迎奉,口蜜腹剑。当朝以后,一手遮天,残害忠良,招财纳贿,纵子作恶,是明朝的大奸臣。踏上仕途后,他先后在北京、南京翰林院供职,没有实权。他不

  • 方孝孺之死:被诛十族之后,再也没有一个知识分子以死报君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之死,再也没有,知识分子

    在中国,自明初方孝孺被诛十族以后,再也没有一个知识分子以死报君了。从此以后的中国人,为主义赴死者,有;为真理牺牲者,有;为情人割腕切脉者,有;甚至,为赌一个什么东道以生命下注者,有,但是,在最高层面的权力斗争中,像方孝孺这样傻不唧唧地去为一个背时的皇帝献出老命者,是不会有了。不是士不肯为知己者死,从

  • 明清“八股文”风行:科技文化的发展陷于停顿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停顿,文化,明清

    朱元璋有一次临朝听奏,刑部主事茹太素写了洋洋万言陈说时务,他读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不由得大怒,将茹太素责打了一顿。后来又让人继续读,读到最后才涉及正题,所提几条建议也还可行。朱元璋一面向茹太素道歉,一面下令纠正浮夸的文风。又钦定了奏言的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

  • 明朝的严刑酷罚——以严刑酷罚来钳制人们的思想言论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严刑,明朝,言论

    〇以严刑酷罚来钳制人们的思想言论朱元璋在《大明律》的制定中没有固定给他的思想专制主义定出明确的条规,但他实在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君主专制主义的“光荣”传统,且还将它们推向了极端。整个洪武朝文字狱迭起,被杀者并不一定是知识分子,凡是臣下与平民一旦有笔误或口误,或者什么也不误,但在朱

  • 明末清初文学上有很高成就的张岱的作品赏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上有,很高,明末清初

    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化学者,也是着名的散文家。张岱作品张岱生于书香门第,从小受父辈的文学熏陶。所以,张岱在文学方面,很有自己的想法。张岱家境优渥,是当时有名的官宦之家,所以,张岱在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张岱身上,可以看到他身为文人的细腻柔和之情,也可以看到张岱身上豪放不羁的纨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