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末探花陈伯陶,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

清末探花陈伯陶,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58 更新时间:2023/12/16 13:58:21

今天,知道陈伯陶的人可能不多,但是暨南大学肯定是名闻天下。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是他创办的,名字也是他起的,还以提学使身份,亲自制定办学章程。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清末探花。他身上的奇闻逸事也不少,比如“十岁对诗,一句定佳人”、“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等。

陈伯陶,东莞人,晚年在香港,逝后葬于黄埔区联和街黄陂社区金峰岭。2005年9月20日,该墓公布为广州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陈伯陶。

十岁对好诗一句定佳人

陈伯陶(1855-1930),字象华,一字子砺,晚号九龙真逸,凤涌(今东莞市中堂镇凤涌村)人,生于莞城。

陈伯陶家世务农,“曾祖允道,祖梦松,父铭珪(友珊),皆仕人也。铭珪于咸丰时当壬子科副贡。”在这样一个中国封建传统的农耕世家,重学的传统无疑对于陈伯陶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伯陶少即聪敏好学,为顺德梁章冉先生高足,10岁能通五经。稍长师从粤中大儒陈澧先生执经问业,其学益进。”

因其聪慧,曾流传过“十岁对诗,一句定佳人”这样一段佳话:

某日,父亲的两位朋友方文炳(东莞报功祠四君子之一)与方应锡来访,夜饮,见伯陶夜读,就出上联为“半夜读书灯火细”的对联叫伯陶应对,伯陶应声说“三更饮酒月轮高”。方文炳听后对方应锡说“此佳婿也”。方应锡即与陈家订立婚姻,把次女许配给陈伯陶。

陈伯陶在他的一些诗作中,诉说了苦难百姓的辛酸,读之让人泪下,如:

《瓜庐诗剩》卷上的《饥儿行》:

大儿面如猴,小儿颈如鹤。

乾腊无人形,相负行郭索。

问儿何为瘦若此?父兮母兮饥已死

……

吁嗟饥儿谁复怜,偈不随父母归黄泉!

《瓜庐诗剩》卷上的《饥妇行》:

……

寡妇向我言,本有三壮儿。

两儿饥已死,委弃荒山坡。

朔风怒号撼古树,空房瑟缩无衣絮。

朝食糠秕夕草根,借问寡妇孤儿安得存!

一字之差,状元成探花

21岁,陈伯陶中了秀才,25岁时获乡试第一名(解元)。老师陈澧更以对联赠送给陈伯陶,勉励他“文章高似罗浮顶,科第连登会状元”。

不过由于祖母和父亲相继去世,陈伯陶奔丧回乡不能上京参加会试。此后数年,他以教书所得,供养母亲及弟、妹,直到弟、妹各自婚嫁,才复出应试。

▲陈伯陶行书。

光绪十八年陈伯陶复出应试,在殿试中初置第一,也就是状元。然而在试卷中,他将“宣抚司”写成了“宣慰司”,因此被压在第十名之外。所幸得到咸丰朝状元、户部尚书翁同龢为他据理力争,谓此积学之士,故改列第三名,成为了东莞历史上唯一的文探花。并授翰林院编修、文渊阁校理、武英殿协修,后又任国史馆协修、总纂。1905年至1906年,先后任南书房行走、江宁提学使。

潜心教育,创办暨南学堂

甲午战争后,陈伯陶人生几经沉浮。先是到新加坡考察,回来后康有为邀请其入保国会,他匿避。后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他携眷回到东莞。得知慈禧挟光绪逃奔西安,他又从东莞程奔赴陕西。随帝还京后,他前往日本考察教育。

他早年曾随父在酥醪观寒窗苦读,从日本考察回国后,他作为酥醪观住持四处奔走,游说劝喻国内外华人华资办学以振兴中华。1906年10月,他在六朝古都南京创办了方言学堂和中国第一所国立华侨学府、广州暨南大学的前身———暨南学堂,其目的是“宏教泽而系侨情”,培养华侨学生的国文、国语及各科学。

“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塑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海洋,远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后来该校迁到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历经迁址、合并,直到1958年在广州重建。

▲暨南学堂。

周孝中的《暨南逸史·暨南监督探花陈伯陶》中提到,当年两江总督端方创建暨南学堂,在江苏选派留学生及筹办学校等项,陈伯陶赞助最力,他为国内首个培养侨生的学堂命名“暨南”,并以提学史身份,兼任暨南学堂监督,亲自制定办学章程和经费预算。

瓜庐着书,创立学海书楼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陈伯陶53岁,清廷继续委以重任,命他出任江宁布政使。“伯陶当时,迎养母亲太夫人在京,已欲送亲归粤,见时事日非,私忧慨叹,遂以母老多病,乞终养归里。”(陈绍南《代代相传》)宣统二年(1910年)五月,陈伯陶弃官归里。次年,他任广东省教育总会长。

▲陈伯陶晚年与友人合照于香港。

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革命军攻破广州,陈伯陶携带家人前往香港九龙。民国二年(1913年)二月,陈伯陶移居九龙官富场,署所居曰“瓜庐”,此后潜心着述,彰显心志。

陈伯陶在香港隐居二十年,最大的贡献就是着书立说,重辑《东莞县志》等文献资料,并与赖际熙等人创立学海书楼,开坛讲经,传扬国粹,倡施义学,以救当时不振的国学。

1930年8月20日,陈伯陶怀着对前朝的无限忠诚和对时事的无限惆怅,卒于香港九龙寓所,终年76岁。

驾鹤归去,金峰岭墓冢萋萋

2004年,在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中,专家在萝岗区萝岗街黄陂村金峰岭上发现了陈伯陶墓,其真假一度让人猜疑。据当年文物普查组成员之一黄淼章介绍,陈伯陶之孙陈绍南80年代所编的《代代相传》中有几幅陈伯陶墓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下面写有“陈伯陶之墓地是经过两年寻觅才找到之风水山丘,坐落东莞”等字。但对比在萝岗发现的陈伯陶墓,两座墓无论从形制、周围环境,还是破损之处都极其相似。

陈伯陶究竟是葬于东莞,还是广州?

为此,文物专家们走访东莞的文物部门,得知东莞并未发现陈伯陶墓。专家们再细看陈伯陶墓的右碑碑文,碑文云“……于乙亥年三月廿四日葬君于广州长安市小金峰之阳……”。据考证,“长安市”旧称黄陂圩,又称联安市,距黄陂村里许。始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长治久安”为意,改为长安市。由此知,碑文所载地址就是萝岗街黄陂村金峰岭。后来陈绍南先生也指出《代代相传》上所写“坐落东莞”字样是误导所致,陈伯陶墓仅此一处。

▲陈伯陶墓。

目前陈伯陶之墓占地面积约两百平方米,为山手灰沙墓,有一级护岭,山林环绕,远远即可隐约看到高处那一对巍峨的华表

该处坐北向南,由北往南分别是:墓后土碑,为青石质“陈山来龙”碑;墓正中有一块连州青石墓碑,碑上有祥云拱月浮雕图案,墓碑刻有“清赐进士及第授荣禄大夫予谥文良江宁提学使陈公伯陶墓”。墓碑前的挂榜左右两侧各有一只小石狮蹲在小方石柱上,石柱上写有“陈探花第”四字。右边有一青石墓志碑,左边墓志碑已毁。前台有七级台阶,第二级有石狮一对,石狮基座上写有“陈探花第”四字。第一级台阶有高约5米的花岗岩石华表一对,顶端各有一只小石狮。墓志原为两石,墓地仅余后石,前石已不存,有的字体剥落,无法辨认。后来据《清代碑传全集》卷二十一陈宝琛所撰墓志铭,方得以补全。

标签: 一字探花清末

更多文章

  • 洪秀全科举考不上从而走向起义:坚持18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之久,太平天国,科举

    洪秀全创立教派在广东花县北面山区,有个荒凉的小村庄,名叫福源水。1814年1月1日,在这个村庄的一位姓洪的普通农民家庭里,诞生了一个小男孩,取名为洪仁坤,这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洪秀全。洪秀全父亲名叫洪镜扬,他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洪秀全出生不久,父亲洪镜扬因生活所迫,带领全家从福源水迁到附近的官禄布村

  • 揭秘:清朝历史上苏克萨哈和鳌拜都中了孝庄的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了,孝庄,清朝

    康熙年幼在孝庄扶持下上位,索尼、鳌拜、苏克萨哈和遏必隆四个人辅政。索尼、鳌拜和遏必隆都是两黄旗的奴才,只有苏克萨哈是两白旗的旗主。不过苏克萨哈在多尔衮死后倒向了顺治,帮助顺治清洗两白旗的多尔衮余党,献上了投名状,已经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对皇太极儿子的忠诚;两白旗作为努尔哈赤的亲领,拥有很强的实力(当时的

  • 上海小刀会起义:上海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上海,小刀,清朝

    1853~1855年(咸丰三年至五年)上海人民反抗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小刀会是天地会的支派之一。上海小刀会成员主要为上海的福建籍劳动人民和部分工商业主。与小刀会性质相同的秘密结社,上海还有主要成员为广东人的天地会和本地人组成的庙帮、塘桥帮、百龙党、罗汉党等。1852年,天地会成员周立春在青浦领导发动

  • 白衣女侠王聪儿:王聪儿最后是跳崖还是被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女侠,是跳崖,白衣

    白衣女侠王聪儿出生于湖北襄阳(今湖北襄樊),她出身于江湖艺人,曾参加白莲教起义。在此期间,她曾担任起义军总指挥,是八路义军的统帅,算得上是一个貌美如花,德行高尚,武艺高强,有勇有谋的女英雄。白衣女侠王聪儿在参加白莲教之前,跟随母亲学习杂技,跑马走绳,武刀使棒,样样都行。她自幼丧父,母女俩凭借着一身技

  • 第一节 西学东渐,天文地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天文地理,西学东渐

    清代的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一到辉煌,它以超越前代的光芒照亮了18世纪的中国,思想文化遍地开花,经济繁荣发展。我国古代的历朝历代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历法的修订和颁行,在天文历法方面也曾出现过多次相关的变革和更新。元代以前的700多年里,中国一直沿用南北朝时期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大明历》,但是其误

  • 富察·明亮简介:为清朝廷效力长达70余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余年,朝廷,长达

    富察·明亮明亮(1735-1822),字寅斋。满族镶黄旗人,富蔡氏。出身于本朝最显赫的家族,其家族中有一人封王,三人封公爵,多人封有世职。祖父李荣保有十余子及一女。女儿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在李荣保十几个儿子中,有一人名广成、即明亮之父,曾为某旗都统。明亮初为生员,乾隆十八年(17

  • 鸦片战争呈现的复杂的世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复杂,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呈现了复杂的世相。其中,我们最熟悉的一组群像,恐怕是由林则徐、魏源、徐继畲、冯桂芬、夏燮、姚莹等一批有识之士所组成的阵营。对他们以外的群体,后人则有点模糊。确实,林则徐等一班先进分子,在这次战争中的表现,为后人提供了不少养料。不过,一个社会的走向,不是由一部分人决定的,而是决定于这个社会各个

  • 黄宗羲的治史宗旨:经世应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宗旨,黄宗羲

    “经世应务”,是黄宗羲治史的根本目的和为学宗旨,他曾说:“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又说:“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无不备矣!”他所说的“经世”、“应务&rdq

  • 英雄难过美人关 洪承畴到底还是被皇妃征服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皇妃,美人关,英雄

    明朝末年,洪承畴本是祟祯的肱股之臣,其二十三岁中举,二十四岁中进士,科举路上毫无坎坷,仕途上也是一帆风顺。崇祯十二年,洪承畴被封为兵部尚书,曾率部于潼关大破农民起义军,迫使李自成败走商洛山中。趁着农民军在背后捣乱,满洲八旗兵也开始侵犯辽东。之后,洪承畴又被授为蓟辽总督,率大军出山海关救援锦州。但晦气

  • 清朝历史上的香妃是不是真的身怀异香,知道专家打开其棺木才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异香,才知道,棺木

    清朝是个少数名族当政的时期,历史的中国也有不少周边的部落、小国通过政治联姻来加强双方的关系,清朝也例外从蒙古刀朝鲜无一不是通过敬献美女的方式来取得信任,历史上还有一个来自维族部落的女子香妃,身体异香而闻名,那么这个历史上的香妃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呢?专家打开棺木才找到真相说起香妃,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