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宗羲:“文章本于经史之学”——提倡根柢之文

黄宗羲:“文章本于经史之学”——提倡根柢之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15 更新时间:2023/12/9 14:38:14

黄宗羲论的另一重要思想,是主张“文章本于经史之学”,学者作文,不要单纯追求辞藻华丽,格式工整,而应当立足经史,学有根柢,他在《沈昭子耿岩草序》一文中称赞沈昭子“先生之文章,本之经以穷其原,参之史以究其委,不欲如今人刻画于篇章字句之间,求其形似而已”,从而得出“承学统者,未有不善于文,彼文之行远者,未有不本于学”的结论,他在《答张尔公论茅鹿门批评八家书》一文中批评明代理学家茅坤(字鹿门),指茅鹿门胡乱批评唐八大家的文章,说鹿门一生虽学唐顺之(字荆川)作文,却“仅得其转折波澜而已,所谓精神不可磨灭者,未之有得,缘鹿门但学文章,于经史之功甚疏,故只小小结果,其批评又足道乎?”在黄宗羲看来,文章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有思想、有灵魂,而要真正写出好文章,就必须有扎实的经史之学做根柢,茅鹿门学问浅薄,自然没有多少资格去批评唐宋八大家,即便是有所批评,也是不得要领、不足称道的。

既然文章本于经史之学,那么要求好文章,就应当认真读书,使学有根柢,所以,黄宗羲特别强调“读书穷经,始有至文”,他与甬上老友邺嗣(杲堂)可谓文坛至交,他们鄙薄科举时文,号召学子们读书穷经,振兴了浙东实学之风,他在69岁时所写《李杲堂文钞序》中议论说:

科举盛而学术衰,昔之为时文者,莫不假道于《左》、《史》、《语》、《策》、《性理》、《通鉴》,……而出言尚有根柢,其古文固时文之也,今之为时文者,无不望其速成,其肯枉费时日于载籍乎?……胸中茫无所主,势必以偷窃为工夫,浮词为堂奥……为说者谓百年以来人士精神尽注于时文而古文亡,余以为古文与时文分途而后亡也。

余与杲堂然约为读书穷经,浙河东士稍稍起而应之,杲堂之文……要皆自胸中流出,而无比拟皮之迹,当其所至,与欧、曾、史、汉,不期合而自合也,余尝谓文非学者所务,学者固未有不能文者,……濂溪、洛下、紫阳、象山、江门、姚江诸君子之文,方可与欧、曾、史、汉并垂天壤耳,盖不以文为学,而后其文始至焉,……但使读书穷经,人人可以自见;高门巨室,终不庇汝,可见,黄宗羲提倡的根柢之学,就是经史之学,在他看来,学问积累深厚了,好文章自然自胸中流出,而无比拟皮毛的痕迹,如胸无点墨,没有主见,就势必剽窃抄袭,或玩弄辞藻,必然写不出好文章。

标签: 之学之文文章

更多文章

  • 怎样看待乾嘉之际的盛衰之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变,怎样看待,盛衰

    学者们认为,乾嘉之际清朝的盛衰之变,不但对19-20世纪的中国历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兴衰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彻底终结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繁荣,使康乾之世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最后一个辉煌时代。对康乾盛世衰落的原因,史学界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清朝统治者在治国思想上的不思进取、传统社会发展

  • 第三节 六下江南,盛世初现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江南,盛世,第三节

    为了在顺治身后留下的一片狼藉中建立起一个足矣令世人所臣服的王朝,康熙帝采取了前文提到过的各种手段与措施,甚至亲自六下江南,开启清代帝王巡游江南的序幕。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导致了朱明王朝的最后覆亡。清军入关,康熙继位之后,大清的天下基本已经初定,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由于两个朝代的变更时间离康熙成长时

  • 清朝时期,见皇帝时不用下跪的是哪些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清朝,的是,皇帝

    在封建的古代时期,从秦汉到明清,可以说这是一个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重要过程,同时也是大臣权力不断被矮化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清朝时期,见皇帝时不用下跪的是哪些人?秦汉时期,大臣与皇帝讨论国事时,还能平起平坐;到了两宋,大臣屁股下的椅子就被抽走了,不得不站了起来;明朝时,大臣见了皇帝下跪行礼,随后站

  • 清朝一大户公子不顾世俗和妹妹成亲,生下一儿子遗臭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大户,清朝,生下

    近亲结婚,这在现代社会是万万不能的。但在遥远的古代、日本,日本王室为确保血缘的纯正,会选择近亲结婚。而在久远的古代,为了亲上加亲,提倡的是近亲结婚。但是,从科学及遗传学来看,近亲结婚对后代有着很大的危害、影响,一些孩子会有一系列病症,或是生下来便早夭了,因此现今是禁止近亲结婚的。但是在清朝的时候,有

  • 甲午之战: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一、马关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权,马关,马关条约

    掌握朝廷大权的主和派人物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从战争一开始就不打算使战争继续下去。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相继失败后,1894年9月底,慈禧太后重新起用被她罢黜的恭亲王奕?主持总理衙门。奕?原先就主张对外国屈服,10月初,奕?亲自出面,请求英国联合美国和俄国共同调停中日战争。可是命运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的清朝注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龚自珍:赌博与逛青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上,真实,青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

  • 湘军统帅曾国藩与湖湘文化宗师王夫之有啥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宗师,湘军,统帅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

  • 英王陈玉成很厉害吗 为何曾国藩要这样评价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他呢,很厉害,曾国藩

    还不知道:英王陈玉成很厉害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他和李秀成组成了双子星座,缓解了天京事变后岌岌可危的局势,力挽太平天国于既倒,湘军统帅胡林翼评价他“贼中精锐,只四眼狗一支耳,他何足虑耶!”陈玉成原名陈丕成,广西藤县新旺村人

  • 此人为装大款拉了一车砖头,皇上知道后:给他换成黄金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款,砖头,给他

    在中国古代有句话叫做:“无官不贪”几乎成了共识,而且古代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俗语。注意啊,这里的“清”可不是清朝啊,而是清廉的意思,意思是古代比较清廉的知府,一年下来也能有10万两白银的收入,更何况是贪官了。所以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且,有时候,皇帝还直接给钱。如下面这位,堂堂封

  • 此人为陈玉成麾下大将,太平天国灭亡后仍坚持抗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大将,太平天国,麾下

    1862年陈玉成兵败被俘前曾派出军中四个将领出征西北,这四个人分别是: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梁成富。梁成富是广西郁林州人,早在金田起义之初就跟随太平军的老弟兄,后来被划分到英王陈玉成麾下,成为陈玉成手下一员大将,职位为则天义,后来因战功卓着在1861年被封为"殿前南方统帅天军,顶天扶朝纲,启王宁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