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代后期汉族元宵灯节风俗

清代后期汉族元宵灯节风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32 更新时间:2023/12/13 23:46:44

北京灯节则在十三日开始,《燕京岁时记》载曰:“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缯书古今故事,以资玩赏。市人之巧者,又复结冰为器,栽麦苗为人物,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殊可观也。花炮棚子制造各色烟火,竞巧争奇,有盒子、花盆、烟火杆子、绿穿牡丹、水浇莲、金盘落月、葡萄架、旗火、二踢脚、飞天十响、五鬼闹判儿、八角子、炮打襄阳城、匣炮、天地灯等名目。富室豪门,争相购买,银花火树,光彩照人,车马喧阗,笙歌聒耳。自白昼以迄二鼓,烟尘稀,而人影在地,明月当天,士女儿童,始相率喧笑而散。”

在南方杭州,还要在十三日的前一日将灯节所要迎赛的引龙灯拿到龙神庙“点晴参谒挂红,称为龙灯开光”范祖述:《杭俗遗风》。。此夜,赴吴山龙神庙的各路龙,相互戏耍,飞舞腾跃,十分壮观。对杭州灯彩之繁华,近人钟毓龙《说杭州?记风俗》记载曰:“龙灯之外,有船灯,以细木为骨,作大船形,或嵌以玻璃,或糊以纸,其中燃烛多少不等。又有马儿灯,以细竹扎成马形,而无四足,以纸糊之,分为两截,每截之中均可燃烛一支,前半截系于儿童之前身,后半截系于其后身,如骑马然。又有兔儿灯,制如兔形,中燃烛而下施以木轮,可曳而行之。又有鱼儿灯,作成各种之鱼形,以细竹竿擎之而行。又有走马灯,中竖以麦秆,秆下插于细钉中,上为纸制之风车形,四边悬以纸剪之人马等,烛烟上触,则风车动而人马旋转不已,故有此名。此灯与船灯,止能悬挂而不能行动,其他皆随龙灯而喧闹于街巷。大户人家有欲看龙灯者,可给以犒赏,而使盘舞于家内,名曰拦龙灯”。

江南杭州的元宵烟火,也殊为可观,钟毓龙《说杭州?记风俗》对此有所记述:杭州“花爆,均以火药制成,而以药线燃之。最大者曰烟火,须于空旷之地搭架而放之,有种种戏等之演出。其次曰花筒,作圆筒式,有大有小,作放笛形,高可数尺,作兰、梅、菊、木樨、水仙之状,闪烁如生,亦名爆花。有分数道放笛者,名曰孔雀尾巴。其细小者,笛上作一珠形之亮光,名曰月炮,亦曰赛明月。又有末端坠以麦秆,高射可丈,作孤形降落者,名曰流星,有九龙取水、二龙戏珠、白鹅生蛋、老鹳弹霞等名。又有在盆中施放者,曰金盆闹月;在水中施放者,曰水老鼠。又有作金花坠地者,曰滴滴金,种种不一。”

在街市上所售的食品,北方“十鲜俱备,而以元宵为大宗。”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南方杭州则称元宵为“灯圆”,“以糯米粉搓作大团,其中实有细节之杂物,如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洗沙之类,名曰灯圆,以之馈送亲友,名曰灯节盒。凡新嫁娘之母家,必以此送其婿家。是日,以新民储之果实杂煮食之,名曰熟果。”

清季元宵节还流行请紫姑占卜的活动。在杭州,“是晚,又有为迎紫姑之戏者,大都小儿女辈为之。以淘箩盛米,并置筷一双,覆以绸帕,至厕所迎之,谓可以占农事,卜休咎。”

清代后期,北京灯市已“实行了灯与市分家,《燕京岁时记》曰:“前明灯市在东华门府街东,崇文街西,……今则灯归城内,市归琉璃厂矣。”

杭州则有城隍山灯市,殊为热闹,《说杭州?记风俗》记曰:杭城城隍山“新年之中,各式摊贩、洋镜、洋画之类,更多趋之。其中以火漆加染五色,捏造人物、鸟兽、虫鱼、果品、花草者,最足以吸引儿童。……洋镜、洋画、卖艺者、变戏法者,及各种摊贩……医卜星相、卖草药者、变戏法者、说大书者、唱花鼓调者加入其中,因之更形热闹,人争趋之。

十六日,江南地区凡去年出嫁之新娘,照例回娘家居住。晚上,有祭床公床母之事。“设小桌于床前,香烛外供以煎饼、鸡子、粉团、寸金糖等等,兼设茶。俗传母嗜酒,公嗜茶,谓之男茶女酒。”

十七日民间称为落灯节,晚间须作享祭先。祭毕,则将神像前所供之杯筷尽行收去。

十八日,是日清晨,江南于神像前供年糕,所谓上灯圆儿落灯糕。供毕,即将神像及一切过年之陈设品收拾起来,以备来年再用。

十九日、二十日或二十一日,清代官府于此三日正式视事,谓之开印。开印,京官“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先行知照朝服行礼。”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正月拜年是各地均有流行的风俗。“新戚交游广者,尤为麻烦。至新密友,不能不新到,泛泛者止能令人持名片往胃之飞片。其片甚大,凡家中男子悉列其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孙侄孙某某,曾孙侄曾孙某某之类,片尾注住某处,谓之注地脚,便其人之不飞回片也。……飞片者,兼持马铃,至门其铃,伪为骑马亲到者。问之,则曰适已脱笼矣。片上例无称谓,唯新婿贺妻党,则有称谓,但不用红片,而用白色全帖,束以红纸,而注其所拜者之称呼于上;为所拜者,亦如其帖以答之。富贵之家,有司阍者,皆用门簿,以记客人之往来。上写题凤二字,或留芳二字,于新年则特置一簿,记其亲到或飞片,以备考查。而于其首必捏造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邻老爷,住五神福楼。”“初十外往,谓之拜灯节。谚云:‘有心拜节,寒食不迟,总以一拜为重。虽终岁不接者,至此亦往拜也。拜年不仅麻烦,且多破费。客人之来,主人须饷以粽等例点。而主人之仆人,即客人道喜,客人即须给以喜包,名曰西瓜包,殆言其凉薄也”;“女太太于亲族来者之小儿女,更须给以荷包。其制以厚红纸为之,状必荷花,口穿一线,可收可放,可以悬挂,中贮银元,名之出手货。荷包之外,更须给以点心包。若五日之内客人乘轿而来,留之午膳者,其轿夫并应供给以饭,以其时饭店未开,无从得食也。”钟毓龙:《说杭州》。

标签: 汉族清代灯节

更多文章

  •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是怎么,要用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致朝政破败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不乏贪官。其中便要数明朝尤为众多,比如说朱元璋在位在位三十一年间,处死的贪官竟达到了10万之多。但是依旧屡禁不止,而在他死后明朝最终便是因为君主无能,贪官当

  •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给周培公守灵呢?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是这样,要给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大破察哈尔、降伏王辅臣、大败吴三桂,最后却被皇帝和大臣打压,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培公。说起周培公,在康熙王朝中给许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攻打察哈尔王之前,周培公军中立威,康熙看后说到:朕相信周培公一定能打胜仗。周培公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不仅打败了察哈尔王

  • 一笔叱咤风云:莫理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叱咤风云,莫理循

    第一节报道义和团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也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帮助袁世凯训练骑兵的挪威人曼德就在提供给日本、英国外交官和记者们的一份报告中说,他认为15年后袁世凯将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统,并且“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名”。1898年,一个来自英国《泰晤士》报的年轻记者莫理循也注意到了

  • 清朝官员到达什么级别才会配师爷?一般人还真没这种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师爷,才会,清朝

    早在上千年前,我国就有协助官员帮助处理事务的幕僚。在清朝时期,这一习惯被依然沿袭,并且到达了高峰期。在当时,幕僚被人们称为师爷。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

  • 吴敬梓字是什么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敬梓,是怎样,科举

    清代着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吴敬梓像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

  • 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二、犄角雁行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犄角,甲午,雁行

    17日上午10时许,“镇远”舰首先发现西南方海面上出现几缕黑烟,旋即判定是日本军舰。丁汝昌下令立即起锚,以“定远”“镇远”为第一小队,“致远”“靖远”为第二小队,“来远”“经远”为第三小队,“济远”“广甲”为第四小队,“超勇”“扬威”为第五小队,每小队两舰前后错开,10舰排成类似夹缝鱼贯阵的双纵队。

  • 刽子手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自杀,都没有杀这位 大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刽子手,自己的,良心

    岳飞想迎回靖康之耻中被掳的宋徽宗、宋钦宗,功未成,身先死。明朝于谦呢,则是迎回了被瓦剌所俘的明英宗,结果,反被英宗来了个秋后算账——谁叫你立我弟弟朱祁钰的呀?你居心何在?结果,在早就不满于谦的奸臣们的推波助澜之下,于谦被杀了。据《明史》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几个官员不顾可能的严重

  • 中国史上的“千古奇丐”是谁?死后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上,史册,死后

    自古以来,街头要饭的乞丐数不胜数,但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生前被皇帝赏赐黄马褂、死后皇帝为之修书立传并且彪炳后世的乞丐,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唯有此一人。这个乞丐便是被誉为“千古奇丐”的武训,武训并没有金庸笔下丐帮帮主洪七公那至高无上的江湖地位,也没有武状元苏乞儿那冠绝天下的绝世武功,他只是一个身体孱弱

  • 清朝军制 清朝军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军制,制度,清朝

    清朝先后有8支武装力量: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兵制经历了传统军制(经制兵)到勇营制(湘军、淮军)再到传统军制(防军、练军)到近代军制(近代海军、新建陆军),装备由冷火器到火器的过程。下面逐一介绍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海军和新军的创建、性质、特征、建制、装备等情况。八旗兵

  • “天父”之女洪宣娇虽骁勇善战但生活不检点?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之女,天父,骁勇善战

    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洪秀全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天京事变,可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