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治大事记:同治皇帝传,傀儡政权饮恨而死

同治大事记:同治皇帝传,傀儡政权饮恨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47 更新时间:2023/12/15 3:22:49

穆宗载淳

(公元1856年~公元1875年)

在位时间:公元1861年~公元1875年

曾用年号:同治

谥号:穆宗

庙号:无

安葬地:惠陵

公元1856年,载淳出生。

公元1861年,载淳印位,是为清穆宗,又称同治帝。

公元1874年,同治病死,年仅19岁。

同治帝一生只活了19岁,在位14年。在此期间,清朝政府虽然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并且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因为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同治帝一直在他母亲西太后的挟制之下,他只不过是个傀儡罢了。载淳幼年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顽童,亲政以后,作为一个青年皇帝,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亲政两午后,便病死。

年幼继位少不更事

1856年同治帝载淳出生,他的出生使一直渴望有个儿子的咸丰帝高兴异常。载淳的生母叶赫那拉氏由懿嫔晋封为懿妃,第二年又晋封为懿贵妃,这便是以后的西太后慈禧。

载淳的母亲那拉氏因为儿子给自己带来了恩宠,加之“母以子贵”的观念,将来儿子会是她手中的资本,况且载淳毕竟是自己的亲骨肉,所以在载淳幼童时的几年内,那拉氏还是十分细心照顾他的生活。而父亲咸丰帝更是对他寄以殷殷希望,希望他在成年后能继承大业。这些都使载淳过着无忧无虑的快乐生活。可是,快乐和幸福是短暂的。1861年咸丰帝病死,年仅5岁的载淳在热河继位。咸丰帝死前留下遗诏由以肃顺为王的8位“赞襄政务大臣”辅佐载淳,于是肃顺为主的一方与西太后为主的一方,开始了一场夺权斗争。而同治帝载淳从此便跌入痛苦和郁闷的深渊。

其实,在咸丰帝生前,西太后那拉氏就因肃顺等人受到皇上的宠信、权力过大而十分嫉恨,因此,双方时有摩擦。待同治帝载淳继位后,肃顺等人以“赞襄政务大臣”之名,仍手握朝廷大权,主掌朝政,这就引起权力欲极强的两太后的极度不满,所以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西太后为了能在这场专权斗争中取胜,在征得东太后的同意后,密旨令留在北京的恭亲王奕速来热河议事。恭亲王奕同样对肃顺等人的专横不满,在到达热河后,与两太后密谋返京后发动政变。之后,奕立即返京做好政变的准备,而西太后则在热河坚决主张回京,肃顺等人没有考虑太多而表示赞同。九月二十九日回京直十月六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西太后在奕的支持下,颁布多道谕旨,肃顺被斩首,其余七人或自尽,或革职流放,肃顺等人的势力被彻底击垮。之后,西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同治帝从此也失去了家庭应有的温情和乐趣,成为他母亲西太后手中的工具和玩偶。

本来,同治帝自幼聪颖,也好学知上进。但父亲的早死,母亲的争权夺利,使他缺少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致使同治帝只有与宦官们厮混,来找回失去的温暖。甚至后来,同治帝常微服出宫寻欢作乐,因此他再也不能安心读书,再多的良师也束手无策。

傀儡政权饮恨而死

虽然,西太后是同治帝的亲生母亲,但在西太后的眼中,权力要比亲情更为重要,儿子只不过是她争权夺利的工具而已。因此,西太后没有一个母亲应该有的温情,对同治缺少母爱。正因为如此,同治对母亲只是利用和控制自己很反感。1873年年初,同治帝亲政以后,西太后仍不放权,对朝政横加干涉,同治帝只是一个傀儡,这更加深了性格倔强的同治帝对母亲的不满,逐渐有了摆脱母亲控制的想法。可同治帝软弱无为,对此毫无办法。同时,西太后在生活上对同治也是蛮横干涉。同治在他17岁时,选了侍郎崇绮之女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治帝十分喜欢皇后阿鲁特氏,两人情投意合。可是,西太后并不喜欢自己的这位儿媳妇,常常挑拨同治帝和皇后的关系,多次告诫同治,不要常到皇后的宫中,以免妨碍政务。却极力赞扬自己喜欢的慧妃贤惠,让同治多加爱怜。并派人时刻监视同治。同治对此敢怒不敢言,作为对母亲的抗议,他干脆一人独居乾清宫。

同治帝亲政后,没有什么政治作为,更因为手中没有实权,使他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在修复圆明园的事情上了。尽管同治和西太后母子不和,但唯有在这一事情上,两人出现了从没有过的一致,无任何分歧。但修复圆明园这一工程非常庞大,耗资甚巨,不仅给清政府的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还将引起奢华的风气,因此大臣们多不愿意。在1874年的七月间,恭亲王奕多此上疏极力劝阻,这使同治帝大为恼怒,指责恭亲王无人臣礼,免除他的一切差使,由此发泄对修复圆明园持反对意见的诸位大臣们的不满。但在两宫太后的斥责和干涉下,同治帝只好撤销对恭亲王的处罚。而修复圆明园的事情,也因这场风波被同治帝和西太后暂时的放弃。

同治帝虽说一国之君,可他却没有皇帝应该有的尊严,而生活上又遭受母亲的监视和干涉,使他无法享受家庭的温暖和乐趣,这是同治十分的烦恼和苦闷。于是,他只有恣意纵情,频频出宫寻花问柳。长期以往,同治染上了梅毒,身体迅速垮了下来。虽然太医诊视后知道同治得病的原因,但不敢明言。西太后为了顾全皇家的声誉,也不好明说,便说同治得的是天花。由于大医用治天花的药给同治治病,致使同治的病情不断恶化。在同治病重期间,甚至病危的时候,西太后也没有给她的儿子一个母亲应给的母爱,只有皇后阿鲁特氏不断去看望同治,并亲自为同治擦洗身子,以尽夫妻之情。可西太后对皇后仍不喜爱,经常借故大骂皇后,使同治对母亲十分痛恨,却无力抗争,只得深深埋在心里。

1874年十二月五日,同治怀着对母亲的痛恨,皇后的眷恋离开人世。在之前,同治为了避免后继人重蹈自己的悲剧,曾口授遗诏给军机大臣李鸿章,要求找个年龄稍大的人继承皇位。但李鸿章把同治的遗诏迅速呈给了西太后,西太后看后,如雷轰顶,面色大变,当场便把这封遗诏撕毁了。在同治帝死后还不到100天,皇后阿鲁特氏在无法承受西太后的虐待后殉节而死。

标签: 傀儡同治而死

更多文章

  • 清代后期汉族元宵灯节风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族,清代,灯节

    北京灯节则在十三日开始,《燕京岁时记》载曰:“自十三以至十七均谓之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耳。每至灯节,内廷筵宴,放烟火,市肆张灯,而六街之灯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工部次之,兵部又次之,他处皆不及也。若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各色灯彩多以纱绢玻璃及明角等为之,并缯书古今故事,

  •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是怎么,要用

    孙嘉淦为何要用砖头装富?乾隆知道后是怎么处置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贪污腐败是历朝历代导致朝政破败的主要原因,在古代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不乏贪官。其中便要数明朝尤为众多,比如说朱元璋在位在位三十一年间,处死的贪官竟达到了10万之多。但是依旧屡禁不止,而在他死后明朝最终便是因为君主无能,贪官当

  •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给周培公守灵呢?原来是这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康熙,是这样,要给

    在康熙王朝中,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大破察哈尔、降伏王辅臣、大败吴三桂,最后却被皇帝和大臣打压,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周培公。说起周培公,在康熙王朝中给许多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攻打察哈尔王之前,周培公军中立威,康熙看后说到:朕相信周培公一定能打胜仗。周培公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不仅打败了察哈尔王

  • 一笔叱咤风云:莫理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叱咤风云,莫理循

    第一节报道义和团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兵也引起了外国人的注意,帮助袁世凯训练骑兵的挪威人曼德就在提供给日本、英国外交官和记者们的一份报告中说,他认为15年后袁世凯将成为中国第一任总统,并且“无疑在中国历史上留名”。1898年,一个来自英国《泰晤士》报的年轻记者莫理循也注意到了

  • 清朝官员到达什么级别才会配师爷?一般人还真没这种待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师爷,才会,清朝

    早在上千年前,我国就有协助官员帮助处理事务的幕僚。在清朝时期,这一习惯被依然沿袭,并且到达了高峰期。在当时,幕僚被人们称为师爷。他们之间有一套极为严密的关系,或者师承,或者以血缘联系。有可能是一个家族,一个地方聚集。“绍兴师爷”就是最典型的代表。这些幕僚并非是印象中那些獐头鼠

  • 吴敬梓字是什么 吴敬梓对科举的态度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吴敬梓,是怎样,科举

    清代着名的讽刺文学家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为安徽全椒县人士。全椒吴敬梓纪念馆介绍中称“吴敬梓字敏轩”,并且现存于世的吴敬梓手写《兰亭叙》文稿中,还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字样清晰可见,乃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吴敬梓像吴敬梓字敏轩。作为清代安徽第一文豪,吴敬梓的故事在全椒当地

  • 甲午之战:第四章 波涛涌,黄金剑戟_二、犄角雁行阵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犄角,甲午,雁行

    17日上午10时许,“镇远”舰首先发现西南方海面上出现几缕黑烟,旋即判定是日本军舰。丁汝昌下令立即起锚,以“定远”“镇远”为第一小队,“致远”“靖远”为第二小队,“来远”“经远”为第三小队,“济远”“广甲”为第四小队,“超勇”“扬威”为第五小队,每小队两舰前后错开,10舰排成类似夹缝鱼贯阵的双纵队。

  • 刽子手为了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而自杀,都没有杀这位 大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刽子手,自己的,良心

    岳飞想迎回靖康之耻中被掳的宋徽宗、宋钦宗,功未成,身先死。明朝于谦呢,则是迎回了被瓦剌所俘的明英宗,结果,反被英宗来了个秋后算账——谁叫你立我弟弟朱祁钰的呀?你居心何在?结果,在早就不满于谦的奸臣们的推波助澜之下,于谦被杀了。据《明史》记载,于谦“死之日,阴霾四合,天下冤之”。几个官员不顾可能的严重

  • 中国史上的“千古奇丐”是谁?死后被记入史册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史上,史册,死后

    自古以来,街头要饭的乞丐数不胜数,但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生前被皇帝赏赐黄马褂、死后皇帝为之修书立传并且彪炳后世的乞丐,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唯有此一人。这个乞丐便是被誉为“千古奇丐”的武训,武训并没有金庸笔下丐帮帮主洪七公那至高无上的江湖地位,也没有武状元苏乞儿那冠绝天下的绝世武功,他只是一个身体孱弱

  • 清朝军制 清朝军事制度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军制,制度,清朝

    清朝先后有8支武装力量: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淮军、防军、练军、海军和新军,兵制经历了传统军制(经制兵)到勇营制(湘军、淮军)再到传统军制(防军、练军)到近代军制(近代海军、新建陆军),装备由冷火器到火器的过程。下面逐一介绍八旗兵、绿营兵、湘军、海军和新军的创建、性质、特征、建制、装备等情况。八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