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洪宣娇自称洪秀全之女是为了隐藏和谁的奸情?

洪宣娇自称洪秀全之女是为了隐藏和谁的奸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63 更新时间:2023/12/28 21:12:07

中国人生聚人口的本领,举世无匹,连天父皇上帝到了中国,也立刻添丁进口,多子多福,凭空多出六子一女一婿。洪秀全先已自称天父第二子,稍后其他拜上帝教头目也纷纷号称天父之子,冯云山称天父第三子,杨秀清称天父第四子,韦昌辉称天父第五子,杨秀清义妹、萧朝贵妻杨宣娇称天父第六女,石达开称天父第七子,萧朝贵称帝婿,故洪秀全称萧朝贵为妹夫。因为洪秀全称萧朝贵为妹夫,以至于许多史学家将杨宣娇讹成洪秀全妹,写作洪宣娇。

萧朝贵妻杨宣娇,是个值得一提的人物。广西山多地少,生产力落后,妇女也要参加生产劳动,以减轻家庭负担,所以广西客家妇女向来不缠足,社会地位并不比男人低下。由于妇女地位甚高,所以妇女在拜上帝教和三合会组织中颇为活跃,如苏三娘、陈叶氏、何大妹等,其中最着名的要算杨宣娇。据韩山文先生《太平天国起义记》说,杨宣娇在拜上帝教中名声最盛,当时教众传言,“男学冯云山,女学杨云(宣)娇”,足见其影响之大。(罗尔纲先生则认为此句应歌咏胡九妹)

按今日的说法,杨宣娇是个女权主义者。杨氏性情悍烈,并不守夫为妻纲的旧道德,不服萧朝贵管束。拜上帝教的教义倡导平等,偏偏首义诸王均有极重的夫权思想,如洪秀全甚至将妇女视作物品。杨宣娇时常因不守妇道遭洪、萧等人教训,却依然故我。

萧朝贵在战场威风八面,在家却奈何其妻不得,甚至假借天兄下凡,教训杨宣娇。最后连杨秀清都同情萧朝贵,借天父下凡责问她“因何无谨逞高张?”并告诫若“不遵天令者,任从全、清、贵杖尔”(对话引自《天父诗》一百零八、九两首)。

洪宣娇,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杨云娇,洪秀全因其为“天父”之女,认为妹,改名洪宣娇,萧朝贵之妻,生卒年不详。在太平天国的创建及成长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她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据野史记载,她还参与了天京事变。她是中国历史上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

杨宣娇称天父之女,源于其与杨秀清私通被捉获。某日正午,萧朝贵外出,杨秀清、杨宣娇乘机奸宿,正行云布雨间,大批教徒涌进杨秀清卧室,二人躲避不及,十分尴尬。杨秀清颇有急智,忙装作天父下凡,裸着身体一本正经地做宝相森严状,说:“宣娇我第六女,秀青之胞妹,可易姓杨,我命秀青卧,为天下兄妹赎病也。命宣娇卧,为天下姊妹赎病也。胞兄妹同卧何害?众勿疑。”做戏就要做全套,杨秀清以后在自己的封号里都加上这么几个字:“禾乃赎病主。”

韦昌辉本名韦正,生于道光六年(1826年),广西桂平县金田人。韦家乃当地富豪,据说每年稻谷可收六万斤,兼之放贷、贩牛、榨油,应该十分富裕。李秀成说韦昌辉是“见机灵变之急才”,颇有心机谋略,但心肠也甚歹毒。因久试不第,韦父花钱给他捐了个监生,结果遭到乡民嘲笑。收留冯云山做苦工的曾槐英的曾孙曾仲藩说:“韦昌辉与同村谢姓有嫌隙,韦昌辉捐监生,挂成均进士匾,谢姓乘夜将匾上成均二字削去,次日乃当众责其僭妄,下其匾。其妇女出挑水,都叫她们做进士夫人以取笑。昌辉为所侮,无可奈何,乃入拜上帝会谋起义报仇。”

曾仲藩的叙述是罗尔纲先生采集所得,真实性相当可靠,但将韦昌辉参加太平天国起义的原因归结为捐监生遭到嘲笑,未免太过儿戏。自古及今,被逼造反的有,为做皇帝造反的有,因为遭到同乡调侃而甘冒株连九族风险而造反的,倒从未见过。大概这番叙述,是为了论证韦昌辉“革命动机不纯”,将其划入“混入革命队伍的地主阶级”。

客观地说,韦昌辉也算是一条有勇气有见地的好汉子,毁家纾难,于拜上帝教贡献极大,清廷无道,汉人中的豪杰,无不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又何须分贫民地主?韦昌辉加入拜上帝教,系冯云山的拉拢。自韦昌辉加入拜上帝教后,他家就成了拜上帝教的基地,洪秀全、冯云山等人都长期住在韦昌辉家中。

韦昌辉识文断句,在拜上帝教的传播和发展中起了很大作用,又尽出家资用于购置武装,极大扩充了拜上帝教的军事力量。韦昌辉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出尽风头,以至于清廷在相当长时间内认为太平军的最高领袖是韦昌辉。

咸丰帝曾问钦差大臣赛尚阿:“太平王……究系何头目?是否即系韦正?”赛尚阿的回复则是太平天国首领“究系韦政(正)系洪秀泉(全),供词往往不一。缘此会匪本由洪秀泉、冯云山煽惑,韦政倾家起衅,始推韦政为首,后仍推洪秀泉为首”(这番君臣奏对可见《东华录》咸丰卷)。

据被俘的洪大全自述,韦昌辉是诸王中最能打仗的一个:“韦正督军打仗,最能谷战,是他最勇。常说他带一千人,就有一万官兵也不怕”。洪大全虽然是个吹牛大王,但他的说法,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教中兄弟的意见,洪大全于诸王中,也就看得上韦昌辉一人。

标签: 之女奸情谁的

更多文章

  • 清朝开国元勋之一范文程是属于哪一派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开国元勋,派系,清朝

    范文程,清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清朝忠臣,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范文程在清朝时,受到了清朝初期四位皇帝的倚重,被列为“中国十大谋士之一”。范文程在明末出生,自幼好读书,聪慧灵敏。明朝正德年中进士,可以说少年扬名。或许是看到了明朝灭亡的气息,1618年,在努尔哈赤攻下抚顺时,范文程和他的兄长一起投靠

  • 清代名臣沈葆桢“穷不可耐”:家里曾雇不起下人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下人,家里,清代

    导读:道光二十年,对沈葆桢来说,可谓喜忧参半。斯年,他和老师林昌彝同榜中举,和表妹林普晴喜结连理;同样在斯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舅舅林则徐被革职查办,泱泱中华从此进入半殖民地时代。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比,孰轻孰重,年轻的沈葆桢心中是有一杆秤的。也许正是因了这个特殊遭际,使得这位晚清的一代名

  • 康熙唯一托孤大臣隆科多为何被圈禁,谁是真正害死他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大臣,的人,谁是

    隆科多是佟国维的次子,不是电视里说的是他侄子,是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也是大清朝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称呼的唯一人。在康熙年间,佟国维为职中堂大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隆科多一直是个小吏,派他到边塞打仗,因为吃不了苦偷跑回来,差一点被当做叛军处置。隆科多也是从掌管九门开始,正式踏入了人生的仕途,京城九门可

  • 黄宗羲的诗学观:诗本性情,以诗补史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性情,诗学,黄宗羲

    关于诗与性情的关系,从孔子时代就已进行讨论,孔子曾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这兴、观、群、怨、事父、事君之中,就包括了性情的表达,孔子又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 戊戌六君子被捕后,康广仁为何在狱中大哭?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君子,康广仁,狱中

    甲午战后,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向日本割地赔款,让西方列强看得着实眼红,对中国的领土也越来越索求无度。为了摆脱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当时清朝的光绪皇帝试图效仿日本,实行变法维新。因为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又称为“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过程以及最终失败的原因,我们在此不再详述。而变法失败后,光绪一系的人

  • 陈万春本是粗人一个,因皇帝一时失误,一举成为了二品大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大员,本是,粗人

    在历史久远的古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谓是一言九鼎。然而,人无完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皇帝也不会例外。在清朝末年时期因同治皇帝的笔误,让当时文墨不通的粗人成为了正二品挂印总兵,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这个人就是陈春万。陈万春家境贫寒,也没有读过书,可以说是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后来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

  • 清朝康熙皇帝的继后,孝昭仁皇后最终的境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境遇,清朝,皇后

    康熙皇帝的继后是孝昭仁皇后,孝昭仁皇后家世背景相当不错,并不比赫舍里差,她的爷爷则是清朝开国时期着名将领额亦都,父亲是辅政大臣果毅公遏必隆,而且她还是鳌拜义女。孝昭仁皇后是清代第一位钮祜禄氏的皇后,同时也是清代最后一位住所为坤宁宫的皇后,在她之后坤宁宫就再也没有过其他的主人。从政治的角度来看的话,孝

  • 沈葆桢之死是对曾国藩“忘恩负义”的报应?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之死,忘恩负义,报应

    沈葆桢林则徐的关系错综复杂,沈葆桢的家族和林则徐的家族渊源颇深,沈葆桢的母亲是林则徐的妹妹,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林则徐是沈葆桢的舅舅。沈葆桢林则徐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他们二人的家都在福建,沈葆桢家在宫巷内,林则徐家在文藻山,离三坊七巷都不远,彼此之间算是邻居。沈葆桢也时常到舅舅林则

  • 沉思六:我们共同缺乏的东西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我们共同,沉思,甲午

    从前两节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感觉到:中日两国在其发展史上,都不约而同地缺失了一种东西,或者说一个过程,这就是思想启蒙和思想成熟。我们先讲中国人喜欢革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革命?着名学者邱震海先生把它归结于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知识精英存在着一种集体的茫然、焦虑和骚动。近代史上几次变法图强的失败,使一些

  • 嘉靖:我想长生,提拔一名道士当了中央的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一名,嘉靖,我想

    我提拔一名道士当了中央的部长,而且工资待遇和宰相等同,以此表明我对修道长生术的特别重视。并交代邵部长,你的工作没别的,就使劲炼出长生丹来,我等着嗑了你的仙丹,两手一扇像长了翅膀似的飞起来,羽化成仙。让一长生不老的神仙嘉靖来做皇帝,这是多妙的事啊!你甭有顾虑,部长只管当着,把丹给炼好喽就是。你们现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