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沈葆桢去世前后:沈葆桢的失败与福建水师的覆没

沈葆桢去世前后:沈葆桢的失败与福建水师的覆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966 更新时间:2024/1/10 9:28:09

多年来,我们苛刻地评价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近代化的努力,对于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洋务派人士缺乏一种“理解的同情”。我们一味地指责他们的失败,这种轻率的指责无助于我们从历史中获取思想的资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洋务运动的关键时期,此时艰难拓展的福州海军船厂,则是洋务运动的标志性事业。其间,作为洋务派地方要员之一的沈葆桢,恰恰担任着福州船政大臣的要职,并将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了组建中国近代海军的事业之中。洋务运动的开展,得力于处于中央枢纽的恭亲王和文祥,以及地方上的三名大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关于这5个人的研究,目前已经比较充分。但是,像沈葆桢这样在变革的实践中走得更远的官僚,长期以来受到不应有的忽视。出生于香港的美籍学者庞百腾教授所着的《沈葆桢评传———在中国近代化的尝试》,以详尽的史料和精到的论述填补了这一空白,并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深入地探讨了洋务派领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洋务运动自身无法克服的困境。

沈葆桢出生于一个传统的士大夫家庭。他科场顺利,19岁中举,29岁中进士。他的才华与人品被舅舅林则徐看中,将其招为女婿。而沈葆桢成为全国性的知名人物,还是因为在与太平军作战期间,成功地守住了江西省重镇广信府。更重要的是,沈葆桢在军旅生涯中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经过曾的推荐,他很快升任江西巡抚,成了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然而,在服完母丧之后,沈葆桢出人意料地接受了船政大臣的职位。本来他可以谋求更为高级的职务,他几乎是抱着牺牲仕途的决心,选择了这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将把自己的有生之年,奉献给中国当时最大的近代国防企业之一福州马尾船厂。

当沈葆桢真正从左宗棠手中接过庞大的船厂时,他发现要胜任这一职位,所需要调动的知识和能量远远超过了他昔日的想象。

沈葆桢知道,只有一所船厂不足以建立起近代化的国防体系来。他在四个领域企图拓展中国近代化的基础,这就是培养新型海军人员和组织福州舰队、促进学科学、建设近代煤矿和铺设第一条电报线。在煤矿、电报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他获得了有限的成功。但是,在改革教育制度和财政制度这些更为关键的方面,他却遭到了无法避免的惨败。显然,他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个人的原因。

就改革科举制度来说,虽然沈葆桢仅仅提出在考试内容中增添数学,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这一修订将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庞百腾教授分析说,这一微妙的变化“将迫使修正科举制度的哲学基础,改变自理学兴起近千年以来被认为是学者和官员应有的基本品质”。同时,“这也会损害学者和士绅阶级的既得利益”。所以,皇帝坚决地否定了沈葆桢的建议。

同样,沈葆桢改革财政制度的想法也没有得以实践。依靠一套中世纪式的、中央与地方职权不明确的、充斥着贪污腐败的财政税收制度,不可能支撑起耗资巨大的近代国防工业。学者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分析清廷落后的财政制度与巨大的现代军备开支的矛盾时指出“中央政府没有办海军的经费,只好靠各省协济。各省都成见很深,不愿合作。在中央要求各省协助的时候,各省务求其少;认定了以后,又不能按期拨款,总要延期打折扣。其次当时皇家用钱漫无限制,而且公私不分。”福州船政局从建立起,一直就面临着资金的困难。晚年的沈葆桢把他的大部分精力花到了筹款上,依靠他的声望和官职只能暂时有效,更何况这种办法也陷入到了“人治”的怪圈之中。沈的去世对于船厂来说,不亚于一场“地震”。就在他去世之后的第五年,也就是1884年,他苦苦经营的福建水师在中法战争中遭受重创,几乎全军覆没。沈葆桢在这之前去世,究竟是一种幸运呢,还是一种不幸?

标签: 水师沈葆桢福建

更多文章

  •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他的,舅舅,雍正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

  • 两支海军,上演了荡气回肠的一幕北洋水师,中国人的强国之梦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洋,水师,甲午

    甲午战争有陆地和海上两个战场。其中海上两支舰队——清朝的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交锋更具代表性和决定性。它们之间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通过对它们各自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在海战中表现的分析,或许我们能获得一些启迪与思考。从珠江口岸英国舰队那一声炮响开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基本都是从海上而

  • 谢庄之战:冯三保和冯婉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战,冯三,故事

    北京近郊,有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周围是茂密的森林,连绵的群山。村民们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猎、种田自得其乐。这个“桃花源”式的小山村便是后来名噪一时的谢庄。村里有户姓冯的猎户,是早年间自山东迁移来的。户主冯三保,练得一身好功夫,为人豪爽仗义,被

  • 养一个八旗子弟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需要多少钱

    八旗制度是清朝赖以立国的根本制度,它不仅是一项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军事制度。正因为八旗制度的存在,才使得爱新觉罗家族可以一步步统一女真各部,以至于最后问鼎中原统治全国。在八旗制度下,八旗子弟作为最基本的军事单位,为清朝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因如此,清朝入关之后,对八旗子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清朝的八

  • 雍正祭天后回宫,给乾隆扔了一块肉,没想到乾隆竟哭着把肉吃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吃完,雍正

    乾隆可以成为皇上,跟康熙年间产生的这件事儿关联挺大,康熙皇帝尽管是在快过世的那时候才初次看到12岁的弘历,可是康熙皇帝对他的印像却很好,乃至在自身剩下为数不久的时日里边让弘历始终陪着自身。在这里大半年内,随之对弘历的掌握加重,康熙皇帝也更为喜爱他了。康熙皇帝初次教弘历阿胶,他就连中五矢,康熙皇帝很是

  • 慈禧太后身份谜团,说到底就是居心叵测者所为,经不住反复推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反复推敲,居心叵测,谜团

    今日跟大伙儿来聊一聊晚晴知名政冶角色都是最有异议的自己慈禧,坚信很多人都讨厌她,说真话网编毫无例外,也是割让土地也是赔偿款的,一见到晚晴这些历史时间恨不能把材料给扔了。只有今日见到某些物品觉得很有趣就跟大伙儿来唠叨。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

  • 于成龙做过哪些官职 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做过,官职,被称为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着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

  • 科举制度为什么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制度,清朝,科举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为什么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人才选拔方式,在那个时候寿终正寝了?我们得到的回答大体是: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个回答十分正确但过于概括。其实,任何一件事,兴盛和衰落都是合理的,科举制消退,原因在于时代越来越开放,而这种选拔制度本身却弊端丛生,与时代越来越隔膜。获得人才,

  • 洋务运动: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内忧外患,新政,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部分清朝官员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相比已大大落后了,深深感到向西方学习的迫切性;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剿",又使一批握有实权的官僚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有了切身体会。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中某些官员开始出面倡导和主持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

  • 两场运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中国人的求强——洋务运动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洋务运动,甲午,胜败

    中国人和日本人同时遇到了列强的大炮,同时在痛定后反思着、探索着。这种反思和探索给这两个民族带来了两场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鸦片战争的炮火还是让中国人着实惊了一下,原来远方西夷竟有如此功力,凭借机械快船、新式火炮竟使我大清签了城下之盟。于是泱泱天朝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官僚乃至知识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