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

雍正为什么要杀他的舅舅隆科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1/8 21:58:59

胤禛刚登基,对隆科多非常信任,在许多事情上都咨询他的意见,一派君臣和睦相协、同舟共济的景象。

但到1725年下半年,雍正已经对他有所责难,并开始有步骤地打击隆科多。为什么在短短两年时间内,雍正的态度就转了一个大弯呢?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隆科多居功自傲,擅权结党,已对雍正的皇权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比如,自比诸葛亮,奏称“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一语,又称康熙死日他曾身带匕首以防不测。这虽是在他快倒台的时候说的,但难保在平日不会有此类话语流露。还有,隆科多曾自夸九门提督(步军统领)权力很大,一声令下就可以聚集两万兵马。这些话语多少暴露了隆科多拥立胤禛的真相,自然为雍正所忌讳。实际上,当日畅春园的气氛必然是非常紧张的,步军统领所统辖的兵力也确实约有两万名官兵,而隆科多说他带匕首防身也情有可原。但这些话语后来都成了隆科多的罪状。在罪状中,胤禛认为康熙去世当日隆科多并不在康熙身边,也没有派出近侍之人,隆科多此时重提这些话就是大不敬,就是欺罔,全然没有顾及此前不久他还因为隆科多的拥戴之功而感恩戴德。臣子有功,主上高兴的话可以恩赏,但不允许你自己表功,不然那就是要挟,就是说明主上无能或者无德,这就是大清皇帝雍正的逻辑。

还有一条罪状,说隆科多交结阿灵阿、揆叙。阿灵阿卒于1716年,揆叙卒于1717年,他们都不是雍正一朝的人,这条罪状从何说起?原来,雍正这是在算旧账。早在1708年,群臣推举皇太子时,阿灵阿和揆叙是推举皇八子的核心人物。但隆科多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能量,他只是一个一等侍卫而已。早在1705年,他的副都统、銮仪使之职已被康熙罢去。他是大阿哥的人,虽然大阿哥积极参与谋立八弟,但隆科多毕竟跟胤禩隔了一层。事实的隐情还在于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佟国维在1708年大臣推举之前抢先上奏,提醒康熙对立储之事要谨慎考虑。当时,佟国维已经退休了,但这个上奏的意味还是很明显,等于告诉众臣国舅兼国丈佟国维不赞成复立废太子胤礽,而是意图支持皇八子。当后来康熙追究主谋时,众臣举出大学士马齐,但康熙表示肯定是佟国维,予以斥责,只是没有重罚。毕竟佟国维是皇亲国戚,父皇都没有加罪,雍正也不好说什么。但对阿灵阿和揆叙,雍正在他们死后也不放过,斥之为不忠不孝暴戾阴险之人,俨然是本朝最无耻的大臣。雍正借此张开了清除胤禩集团的大幕。

最终,“隆科多免其正法,于畅春园外造屋三间,永远禁锢”。其赃款数十万两,于家产中追补。长子岳兴阿被革职,次子玉柱被发往黑龙江当差。1728年夏,隆科多于幽愤中死去。而电视剧《雍正王朝》所演,在雍正末年隆科多联合皇八子等人逼宫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标签: 他的舅舅雍正

更多文章

  • 两支海军,上演了荡气回肠的一幕北洋水师,中国人的强国之梦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洋,水师,甲午

    甲午战争有陆地和海上两个战场。其中海上两支舰队——清朝的北洋舰队和日本联合舰队的交锋更具代表性和决定性。它们之间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通过对它们各自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在海战中表现的分析,或许我们能获得一些启迪与思考。从珠江口岸英国舰队那一声炮响开始,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基本都是从海上而

  • 谢庄之战:冯三保和冯婉贞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之战,冯三,故事

    北京近郊,有一座美丽的小村庄,周围是茂密的森林,连绵的群山。村民们在这里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打猎、种田自得其乐。这个“桃花源”式的小山村便是后来名噪一时的谢庄。村里有户姓冯的猎户,是早年间自山东迁移来的。户主冯三保,练得一身好功夫,为人豪爽仗义,被

  • 养一个八旗子弟需要多少钱?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需要多少钱

    八旗制度是清朝赖以立国的根本制度,它不仅是一项社会制度,也是一项军事制度。正因为八旗制度的存在,才使得爱新觉罗家族可以一步步统一女真各部,以至于最后问鼎中原统治全国。在八旗制度下,八旗子弟作为最基本的军事单位,为清朝的成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因如此,清朝入关之后,对八旗子弟给予了丰厚的回报。清朝的八

  • 雍正祭天后回宫,给乾隆扔了一块肉,没想到乾隆竟哭着把肉吃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吃完,雍正

    乾隆可以成为皇上,跟康熙年间产生的这件事儿关联挺大,康熙皇帝尽管是在快过世的那时候才初次看到12岁的弘历,可是康熙皇帝对他的印像却很好,乃至在自身剩下为数不久的时日里边让弘历始终陪着自身。在这里大半年内,随之对弘历的掌握加重,康熙皇帝也更为喜爱他了。康熙皇帝初次教弘历阿胶,他就连中五矢,康熙皇帝很是

  • 慈禧太后身份谜团,说到底就是居心叵测者所为,经不住反复推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反复推敲,居心叵测,谜团

    今日跟大伙儿来聊一聊晚晴知名政冶角色都是最有异议的自己慈禧,坚信很多人都讨厌她,说真话网编毫无例外,也是割让土地也是赔偿款的,一见到晚晴这些历史时间恨不能把材料给扔了。只有今日见到某些物品觉得很有趣就跟大伙儿来唠叨。慈禧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为满洲镶蓝旗人,玉牒明确记载是“叶赫那拉氏

  • 于成龙做过哪些官职 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做过,官职,被称为

    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着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学士等职位。于成龙虽

  • 科举制度为什么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制度,清朝,科举

    科举制度在清朝末年被取消了。为什么实行了一千多年的人才选拔方式,在那个时候寿终正寝了?我们得到的回答大体是:科举制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个回答十分正确但过于概括。其实,任何一件事,兴盛和衰落都是合理的,科举制消退,原因在于时代越来越开放,而这种选拔制度本身却弊端丛生,与时代越来越隔膜。获得人才,

  • 洋务运动:一场清政府内忧外患之下的"自强新政"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内忧外患,新政,洋务运动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部分清朝官员认识到了中国与西方相比已大大落后了,深深感到向西方学习的迫切性;而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清政府"借师助剿",又使一批握有实权的官僚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有了切身体会。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中某些官员开始出面倡导和主持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引进机器生产为中心内容的"

  • 两场运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败中国人的求强——洋务运动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洋务运动,甲午,胜败

    中国人和日本人同时遇到了列强的大炮,同时在痛定后反思着、探索着。这种反思和探索给这两个民族带来了两场运动——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鸦片战争的炮火还是让中国人着实惊了一下,原来远方西夷竟有如此功力,凭借机械快船、新式火炮竟使我大清签了城下之盟。于是泱泱天朝从最高统治者到普通官僚乃至知识界人士

  • 清朝灭亡,八旗子弟为何要改姓?都有哪些姓氏是八旗后裔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裔,姓氏,清朝

    晚晴阶段革命党呼吁全天地人们一起打倒中央政府,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彻底消除倒台,而那些八旗子弟而为了存活迫不得已变更姓式散播在全球各地,也许不改姓式可能活都活不了那么多游客。事实上,满清八旗子弟改汉姓的趋势,并不是从清政府灭亡才开始的。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满族百姓就开始尝试将姓氏改为汉姓。但由于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