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之洞简介:衰落的满清王朝仅存的着名人物

张之洞简介:衰落的满清王朝仅存的着名人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591 更新时间:2023/12/6 12:28:44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壶公、无竞居士、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曾祖父张怡(yí)叫熊,官浙江知县,祖父张廷深(shēn),官福建知县,父亲为贵州道员。张之洞受过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咸丰二年(1852)直隶乡试以第一名中举。同治二年(1863)应礼部试,中进士。殿试时,他的文章侧重时政,且论述方式不落俗套,某些考官对此不欣赏,但某些考官却称赞他的文章。文章交由慈禧太后定夺后,张之洞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同治六年至光绪三年(1877),张之洞在浙江、湖北、四川等地执掌文职。他此期间热心奖掖奖掖(yè):奖励提拔。人才,在四川任学政时的作为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他在成都创办“酋(qiú)经书院”,并设一书局刊行古代经典和各朝史籍,为学生们撰有一部有关提高学习和写作的读本,名为《轩(xuān)语》二卷,于光绪四年刊行。同时刊行的还有一部中国要籍提要,名《书目答问》四卷。张之洞为《书目答问》作序言,上署日期为光绪元年。这是一部在中国古文献学上极有价值的着作,该书多次增补、修订再版。光绪四年,张之洞在四川任期届满返京。此后至光绪七年,主编京畿地方志-《顺的》。光绪十年他到广东就任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是当时越南危急的形势。他的策略是利用刘永福和他的“黑旗军”攻击在越南的法军,以期牵制法军对台湾的进攻。他尽心竭力地为这次战事筹饷,其功劳是有目共睹的,当他的某些部下被劾渎职渎(dú)职:不尽职,在执行任务时犯错误。时,他并未受严罚。光绪十一年初,中法开始议和。三月二十九日冯子材(他是张推荐的)率中国军队出其不意获凉山大捷,但凉山之战并未对议和条款产生影响。条款仍以《李福协定》为蓝本,据此,中国放弃对越南的宗主权。张屡次上疏反对议和条款,他强调指出中国在最后时刻之军事胜利,但皇帝不采纳他的意见。

在任两广总督的六年中,张之洞脑中装满了改革计划和方案。他试图在两广省内改革税收制度,他把增收的款项用在多项事业上。光绪十三年,他建立一座兵工厂,该厂最初造炮弹,后又制造小武器,他为在广东沿海巡逻的舰队增添多艘舰只,并于光绪十三年设立一所水陆师学堂,他还招请几位年轻的留学生做幕宾。光绪十五年,张在广东开设中国第一家近代钱庄。光绪十三年他创办“广雅书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着名的书院之一。光绪十三年由他本人及几位官员和商人出资,设立“广雅书局”。许多学者受聘担任书局的编辑或校对。该书局在20年左右的时间内出版了约176种书。其中大部分为清代学者所撰述。除七种之外,这些着作于1920年均被收入《广雅书局丛书》再版。

广雅书院和书局的成就引人注目,而张之洞则因创办之功经常被称为张广雅。由于张之洞的努力,广东当时的财政情况有了好转,其后李鸿章在光绪十五年任广州总督时,就有了这样的感受。在此期间,京师政坛上南北党争日趋激烈。当时掌管户部的南党首领翁同和极力反对属于北党的张之洞。但由于张之洞在广东留下一笔充实的库银和一些重大的改革成果,张之洞为他的北方同僚多少挽回一些因张佩纶在马尾战败而失掉的声誉。

光绪十五年,张之洞从广东调往武昌任湖广总督,这是他提议修建京汉铁路的结果。中国的铁路建设始于李鸿章管辖下的直隶省。光绪十四年,计划把现有铁路从天津延至通州。许多御史和官员以为这样会有利于入侵者和引起村民骚乱并使驿夫失业为理由,坚决反对延伸这条铁路。当征求各省督抚们的意见时,张之洞上书大力支持修筑内地铁路干线。他建议在内地修一条大铁路从北京西南的卢沟桥至汉口,而且他列举了御史们无法驳倒的这条铁路在战略上和经济上的好处,他的建议被批准。光绪十五年八月,他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以实现其计划。据预算,这条铁路将耗资3000万元。国库为此储备了200万元。但第二年,中日两国因朝鲜问题关系趋于紧张,这笔资金就被挪用来延长天津至唐山铁路东段的修建。修筑卢汉铁路的计划因之被搁置了。

张之洞对发展中国工业和他对修筑铁路一样有兴趣。他任湖广总督18年,与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主要事业之一是汉冶萍钢铁厂。离开广东之前,他订购了一套铸铁工厂的机器,光绪十六年他到武昌后不久,铸铁厂即在汉阳开工。光绪二十年,与汉阳铁厂配套的大冶铁矿开工。两年后,因资金不足,铁厂卖给私人股东,由大实业家盛宣怀经营。光绪三十四年,江西萍乡煤矿将上述两厂合并为汉冶萍公司。张之洞兴办了另一些企业,如棉纺厂、丝厂、制革厂。他还主持了一项精心设计的筑坝工程,为大批人提供就业机会。湖北还组建一支新式的由德国教官训练的小型模范军队。他创办多所各种类型的学校,并送学生出国留学,主要前往日本。他的财政改革使湖北的岁入由光绪十五年的大约7000万两银增加到光绪三十三年他离开武昌时的1500万两,这使朝廷对他更为赏识。

中日甲午战争期问,原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北方指挥军队,张调往南京署理两江总督,他努力向北方发送给养和新兵。国人抗争,反对李鸿章的议和。和约缔结之后,他再一次极力敦促修筑京汉铁路。计划获准后,奉命回到武昌去监督计划的实施。他打算向中国投资者发行股票但没有成功。光绪二十二年末,盛宣怀获准借外资修筑铁路。光绪二十四年,卢保段建成,光绪二十六年延至北京,光绪三十二年京汉的铁路全线完工。

中国在甲午海战中败于日本,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强烈反响。至光绪二十四年,外国列强对中国势力范围的争夺使许多学者猛醒。光绪最终听从康有为的主张,开始“百日维新”。原先张之洞的态度是同情维新的,他向皇帝推荐一批思想开明的青年,其中就包括梁超。在维新运动中期,他写下着名《劝学篇》二卷,光绪二十四年刊行,皇帝下令将它分发给所有官员和学者,这篇着作的真正目的是鼓吹一个先从教育着手、逐渐改良的方案。而不是皇帝和康有为正在尝试的大刀阔步的变革。文章大意是:中国的出路在于复兴儒家学说,并采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但不采用它的哲学,这就是的谓“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光绪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百日维新”失败,慈禧太后重掌大权,张之洞致电慈禧,竭力主张惩办维新党人,尽管他与维新党中多人颇有来往。此外,他拒绝同刘坤一一同上书反对废黜皇帝。光绪二十四年之后,张之洞受到朝廷的怀疑,同时又为维新党人所憎恨,他们认为他胆小怕事而且背信弃义。他与维新派的最后决裂是在光绪二十六年八月。当时一些维新党人聚集在汉口,准备在义和团起事的掩护下,秘密举行武装起义以推翻慈禧政权,使光绪皇帝重新掌权,但计划为张之洞所得知,他下令逮捕并处死其领导人唐才常及他的19名同谋。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起义对张之洞的政治才能是一次考验。张之洞忠于慈禧太后,身为总督,他的职责要求他服从朝廷的命令,但他意识到一场排外运动的危险性。他和刘坤一所采取的做法,使他们在义和团起义中得以同时受到太后和外国人的信任。他一方面奉北京朝廷之命向北方调拨军队,但这些调出的军队是强征而来未经训练的,最精锐的军队他却留在身边。一方面他又向外国人表明他不完全排外的立场,上海外国领事团被告知,只要列强不派军队侵入长江流域,张和刘将保证长江流域外国人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这项建议被列强基本上接受了,并且为其他督抚所采纳,它使中南地区外国人的安全得到保障。

张之洞的政治才能应变能力使他在义和团起义之后,在朝中颇受宠信,加封太子太保。光绪二十七年一月,下谕召询有关最需改革之事项,他和刘坤一合递了三份奏折。这三份奏折有两方面的重要内容:首先建议设立现代学校,改革科举制度并鼓励学生去国外留学;第二、提倡依照西方国家行政和军事改革。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刘坤一去世,张之洞再次在南京署理两江总督。他任职五个月,大部分时间致力于教育事业。在北京举行的有关教育问题的朝议之后,他受命参与制订全国学制。有关学校体制的的建议书于光绪三十年一月送呈御览。上奏中的学校体制显然以日本模式为基础。为了推行新学制,张支持废除由来已久的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于光绪三十一年终于被明令废除。

光绪三十三年,张之洞奉召进京授大学士、军机大臣。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逝世,此时,张已是衰落的满清王朝仅存的着名人物,漫长而紧张的官僚生涯使他精疲力尽,他于宣统元年(1909)十月四日去世,谥“文襄”。

标签: 仅存满清王朝

更多文章

  • 着名画家王原祁受到哪位皇帝的赏识?王原祁作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作品,皇帝,著名画家

    王原祁是清初的一位着名画家,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王原祁简介。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又号石师道人。出生于公元1642年,江苏太仓人,是明末清初着名画家王时敏的孙子。康熙九年,王原祁高中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王原祁继承了董其昌和其爷爷王时敏的画风,当时王原祁在官场上十分受宠,因此王原祁所作的山水

  • 一代名相李光地:妙着家训 惠泽后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后世,家训,惠泽

    以身作则订立家规民约李光地故居地处泉州安溪县湖头镇中山街附近,由住宅、祠堂等若干部分组成,包括旧衙、新衙、贤良祠和问房大厝。其中,问房大厝是李光地二伯父李日燝的居所。2013年,李光地宅与祠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李光地相关历史和文化的实物资料。在新衙大厝里,李光地亲自撰写的家训《家

  • 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竟向皇帝“行贿”!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官员,清朝,职务

    有句话说得好:“人在官场走,哪能不挨刀”。尤其对于清朝时期的官员们而言,被革除职务,这真的是再常见不过。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清朝官员被革除职务后,竟向皇帝“行贿”的故事!雍正时期的名将岳钟琪,在率部与噶尔丹作战时,连遭失利,被军机大臣、内阁大学士鄂尔

  • 李渔的传说故事:李渔笠翁的来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传说,李渔,来历

    李渔(1611约1680),取名仙侣,后改为渔,号无徒,字笠鸿、号谪凡,字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戏曲理论家、作家。他的着作有《闲情偶寄》,包括戏剧理论、表演艺术及饮食、园艺等内容,在戏剧理论上有所丰富和发展。所作传奇《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合称《签翁十种曲》,现在均广为流传。李渔笠翁的来历有一

  • 根据梁启超的查正,“戊戌六君子”被捕各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各有,君子,根据

    上排左起:谭嗣同,杨锐,林旭,下排左起: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字复生,号壮飞。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少时博览群书,好读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甲午战争后,愤中国积弱不振,在浏阳倡立算

  • 第一节 三藩专制,剿抚并用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ldquo,三藩,毛文龙

    康熙亲政后。将处置“三藩”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所谓“三藩”,即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其子精忠袭爵)。当时他们率清军南下,对于击败农民军及南明政权,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但他们的权势也随之恶

  • 第四节 手工发达,文化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手工,第四节,繁荣

    明末清初,因长期战乱,手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大约经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到康熙中期以后,手工业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整体而言,清代丝织业已落后于明代丝织业在清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虽然清朝统治者在江宁、苏、杭设有织造衙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江

  • 范文程生名哀荣,无一缺憾,他为清朝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为,哀荣,缺憾

    有人说他是可耻可恨的大汉奸,有人说他是爱护百姓的大能臣,他自己说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就是清初文臣范文程。后世之人何以对他有这样云泥之别的评判?我们应该先看看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再来审视对他的评价究竟是否恰当。范文程(1597-1666),清朝开国重臣,字宪斗,号辉岳,

  • 被爱新觉罗氏父子敬重的范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敬重,爱新觉罗,父子

    范文程是辽宁沈阳人,历仕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官至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在建立和巩固清王朝中屡出奇谋良策,是一位颇有远见的政治谋略家。范文程蒙族统一东北后,接着要入主中原。范文程建议对明朝将实行招抚的政策。明将洪承畸被俘后,拿定主意,坚决不投降,还骂不绝口。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洪还是骂,范

  • 千古清官忠臣于谦 刽子手因不愿杀他而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不愿,忠臣,清官

    说起民族的英雄,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们的岳飞大将军,因为岳飞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相信精忠报国的故事,会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英雄,可能不了解历史的人不了解他,但是他的事迹和功劳,和岳飞不相上下,甚至就连行刑的刽子手,都不愿杀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而选择自杀!我想从古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