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三藩专制,剿抚并用

第一节 三藩专制,剿抚并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482 更新时间:2023/12/29 18:44:33

康熙亲政后。将处置“三藩”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所谓“三藩”,即顺治年间清廷派驻云南、广东和福建三地的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后由其子精忠袭爵)。当时他们率清军南下,对于击败农民军及南明政权,作出过不小的贡献。但他们的权势也随之恶性膨胀,至康熙初年,三藩已成为事实上的割据势力,严重危害着国家的统一。

诸藩势力的发展,与清初政治形势是密切相关的。当时清朝统治者为统一中原,需要厚待投降的汉族将领。孔有德、耿仲明(继茂之父)、尚可喜,原为辽东人,于天命六年(1621年)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攻占辽东后,陆续去皮岛投靠总兵毛文龙。天聪二年(1628年)六月,明蓟辽总督袁崇焕杀死毛文龙,东江大乱,明军自相残杀。孔、耿、尚等在走投无路情况下,先后于天聪七、八年(1633.1634年)投降后金。清太宗皇太极出城十里相迎,隆重接待,封孔有德为都元帅、耿仲明为总兵官,命他们驻守辽阳,号“天助兵”;任尚可喜为总兵官,命他驻守海州。崇德元年(1636年)六月,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极示宠信之意。这时出现直属皇帝的三位汉族人藩王,不仅于中央集权无害,反而会牵制满洲诸王的势力,维护皇帝的地位和权势。崇德七年(1642年)八月,皇太极析汉军四旗为八旗,命有德、仲明、可喜分隶正红、正黄、镶蓝旗。

吴三桂,江苏高邮人,明原任锦州总兵吴襄之子、锦州总兵祖大寿之甥,历任游击、副将等职。吴襄因罪下狱,吴三桂升任总兵官,带兵驻守宁远城。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二月,松锦会战中明十三万军队损失大半,蓟辽总督洪承畴降清,吴三桂收集残兵败卒逃回宁远,手下兵丁增至三四万人,为明廷所依重。清占关外各城,唯独宁远尚在明军手中。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初六,李自成农民军已入山西,昌平兵变,京师戒严。崇祯帝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他放弃宁远,火速率兵入援京师,并起用吴襄提督京营。吴三桂接朝廷命令后,行动迟缓,每日只行数十里。宁远至山海关仅两日路程,十六日才到,二十日至丰润,在那里吴三桂获悉农民军已攻入北京,于是他率手下军队退返山海关。清朝曾多次遗书招降吴三桂,正欲率兵进关的摄政王多尔衮向吴三桂许诺:“伯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晋爵藩王”。李自成亦曾派人招抚吴三桂,但因农民军的“割富济贫”“追赃助饷”政策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所以吴三桂最终还是向清朝投降。同年四月,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在清军及吴三桂的联合夹击下惨遭失败。多尔衮即日“承制进三桂爵平西王”。至此,清廷所封汉族人藩王,已有4名。

顺治六年(1649年)五月,清廷封孔有德为定南王,令其率兵二万征广西;改封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令各率兵一万征广东。不久,耿仲明因隐匿逃人惧罪自杀,由其子耿继茂继承靖南王之爵。年底,孔有德占据桂林。顺治七年(1650年)冬,尚可喜攻克广州,南明桂王逃往梧州。时大西军余部李定国与桂王合作,进攻四川,吴三桂奉清廷之命进行征讨。吴军势力较强,李定国不敌转而争夺广西。顺治九年(1652年)七月吴军攻克桂林,孔有德阵亡,其子亦亡,爵除,四藩成为三藩。顺治帝为协调西南五省力量,于十四年(1657年)部署三路进兵贵州。

顺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清军攻占贵州,顺治命多罗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代替宁南靖寇大将军宗室罗托,与其他两路乘胜进攻云南。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三路大军攻入云南省城,南明永历帝等败走永昌府,后逃入缅甸,两广、云贵基本平定。同年三月,顺治帝根据洪承畴建议,“命平西王驻镇云南,平南王驻镇广东,靖南王驻镇四川(次年七月,改驻福建)”。“三藩”分守一方对巩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吴三桂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十二月率兵入缅,擒获永历帝及其随从,并另遣总兵追击、招降巩昌王白文选。不久晋王李定国亦死,云南彻底平定。耿、尚分守闽、粤,亦曾有效地抵御郑成功的进扰。

随之而来的是“三藩”拥兵自重,势力极大。云南每年耗饷最多时达900余万,平时亦不下数百万。所以说:“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而且三藩各据一方,手握重兵,形同割据,对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吴三桂以功晋封亲王,总管云南、贵州二省一切事务。顺治帝谕:“凡该省文武官贤否甄别举劾,民间利弊因革兴除,及兵马钱粮一切事务,俱暂着该藩总管,奏请施行。内外各该衙门不得掣肘。”应吴三桂之请,顺治帝在给云贵督抚的上谕中,意让他们一切听凭吴三桂节制。不仅如此,吴三桂还委派部下亲信到其他地方任职,称为“西选”,“西选之官几满天下”。吴三桂还用大量钱财来结交士人,让他们为其效力。在云南的十余年时间里,吴三桂天天操练军队,制造武器。在重要的地方都派亲信驻守,而各省的提镇等官员,大多是吴三桂的心腹,为他所收买。吴三桂的儿子是清廷驸马,朝中的任何动向吴三桂都能及时地得到汇报。他向朝廷谎报说蒙古人进攻丽江、中甸等地,清廷派大军前去支援后,吴三桂又报称蒙古人已败退,挟边防以自重。耿精忠、尚继茂也跋扈异常,为害一方。

顺治十六年(1659年)正月,兵科给事中杨雍建上疏反映耿、尚二藩为害广东,要求把一藩渊走,另驻他处,以缓解广东的压力。他虽然从“两藩并镇”角度提出问题,但也反映了藩镇与中央的矛盾。吏部议复此疏时认为藩王损害商民利益,应加以切责。顺治帝于是便把耿精忠调往福建。但三藩与中央的矛盾并未解决。顺治十八年(1661年)以后,三藩的危害进一步体现,清廷与三藩的矛盾在激化,因此康熙继位之后,中央即开始逐步削减三藩的权势,作撤藩的准备。

清廷的第一个措施是收缴大将军印。按清制规定,大将军拥有极大权力,都是临时性差遣,在任务完成之后将解去将军职务,将印信交还朝廷。可是三桂驻镇云南数载,拒不交回大将军印信。康熙二年(1663年)清廷遣内大臣,对住于京师的吴三桂子额驸吴应熊说:“过去永历帝潜逃缅甸,因边境不安,才授予你父大将军印信,这是增加其权力的需要。但现在天下早已平定,你父为何还不将大将军印交还?”吴应熊将朝廷的意思转告了吴三桂。吴三桂迫不得已,上缴了大将军印,但他心里十分不高兴。

标签: ldquo三藩毛文龙

更多文章

  • 第四节 手工发达,文化繁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手工,第四节,繁荣

    明末清初,因长期战乱,手工业生产也遭到严重破坏。大约经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到康熙中期以后,手工业才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但整体而言,清代丝织业已落后于明代丝织业在清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江宁、苏州、杭州、佛山、广州等地的丝织业都很发达。虽然清朝统治者在江宁、苏、杭设有织造衙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江

  • 范文程生名哀荣,无一缺憾,他为清朝做了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为,哀荣,缺憾

    有人说他是可耻可恨的大汉奸,有人说他是爱护百姓的大能臣,他自己说自己是“大明骨,大清肉”,这样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就是清初文臣范文程。后世之人何以对他有这样云泥之别的评判?我们应该先看看范文程的所作所为,再来审视对他的评价究竟是否恰当。范文程(1597-1666),清朝开国重臣,字宪斗,号辉岳,

  • 被爱新觉罗氏父子敬重的范文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敬重,爱新觉罗,父子

    范文程是辽宁沈阳人,历仕清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官至大学士、太傅兼太子太师,在建立和巩固清王朝中屡出奇谋良策,是一位颇有远见的政治谋略家。范文程蒙族统一东北后,接着要入主中原。范文程建议对明朝将实行招抚的政策。明将洪承畸被俘后,拿定主意,坚决不投降,还骂不绝口。皇太极派范文程劝降,洪还是骂,范

  • 千古清官忠臣于谦 刽子手因不愿杀他而选择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不愿,忠臣,清官

    说起民族的英雄,相信大家都会想到我们的岳飞大将军,因为岳飞对我们来说太熟悉了,相信精忠报国的故事,会一直伴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但是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的这位英雄,可能不了解历史的人不了解他,但是他的事迹和功劳,和岳飞不相上下,甚至就连行刑的刽子手,都不愿杀这位令人敬佩的英雄,而选择自杀!我想从古至今,

  • 龚自珍儿子龚半伦:圆明园被毁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儿子,圆明园,罪魁祸首

    龚自珍的儿子是谁?龚半伦,名橙,字孝棋,又名孝拱,是龚自珍的儿子,半伦是他晚年的号,因被载引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将他骂作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中国人讲究“五伦”,可这位龚大公子除了自己的小老婆,别的通通不爱,故自号“半伦”,真是“坦诚”得让人佩服。龚半伦虽放荡不羁,可并非不学无术之徒,相反他自幼聪颖,

  • 清朝三藩之乱说的一起打 耿精忠为什么是第一个投降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的人,第一个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藩之乱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曾是明将毛文龙的心腹。毛文龙被杀后,耿仲明又跟着孔有德混了一阵子,后来发动兵变失败后,投降了后金。当时,皇太极正想一统中原。明将归降,对他而言,不仅是增加了能征善战的猛将,而且还能凭借明将对明朝军事的了解,做出

  • 甘国宝与王莲莲是什么关系 清代名将甘国宝的生平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名将,国宝,清代

    ????????????????甘国宝,清朝中晚期着名的武将,他出生于1709年,卒于1776年,他一共活了67年。甘国宝主要在南方的福建等地任职,因为他做官兢兢业业,所以很得老百姓的心。《甘国宝与王莲莲》其实是一本书,甘国宝就是里面的男主人公。《甘国宝与王莲莲》《甘国宝与王莲莲》在福建、台湾一带是

  • 发现清五阿哥的墓,传言300年事情终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传言,发现,年事

    现在看文章的肯定有部分人是当年的还珠迷,对其中的一种清朝人物很是入迷,当这些人之中也都是有历史原型的,例如那位五阿哥永琪,专家还发现了他的墓。“当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听到这首熟悉的歌,琼瑶笔下《还珠格格》里那些个

  • 第二节 盛世显赫,出征金川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显赫,盛世,第二节

    金川,两条河流即大、小金川的合称,地处四川省西北,大渡河上游,以临河山有金矿而得名。早在隋代,始置金川县,唐属维州地;明时,隶属杂谷安抚司。此地处万山丛矗之中,汹涌的溪流环绕其中。地形十分险恶,气候寒冷,常年雨雪交加,只产青稞、荞麦等耐寒作物。居民多属藏族,筑石碉为居室。雍正元年,在此设金川安抚司,

  • 金圣叹的传说故事:对调孔夫子和财神爷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传说,孔夫子,财神爷

    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江苏吴县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入清后,因哭庙案被杀。喜批书,曾批改《水浒》、《西厢》,有《沉吟楼诗选》。传说有一天,金圣叹正在闭门读书,忽听得门外吵吵闹闹,便推开窗户一看,原来是一些应试未中的考生,在那里高声讲话,大发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