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同治帝驾崩之后,嘉顺皇后追随到地下,究竟是伉俪情深、还是另有隐情?

于同治帝驾崩之后,嘉顺皇后追随到地下,究竟是伉俪情深、还是另有隐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568 更新时间:2023/12/31 12:12:56

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历史事迹让人们疑惑重重。今天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是清朝时期的一则历史。于同治帝驾崩之后,嘉顺皇后追随到地下,究竟是伉俪情深、还是另有隐情?

嘉顺皇后,也就是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清朝最后一位蒙古族皇后,父亲崇绮是一位状元公,阿鲁特氏出身科举世家,中规中矩,做事情一丝不苟,左手能写大字,同治十一年的时候被封为皇后,两个人十分恩爱!

可是不幸的是,阿鲁特氏当皇后不过两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驾崩,年仅十九岁,同治帝驾崩不足百日,皇后便追随于地下,究竟是皇后舍不得大行皇帝还是另有隐情呢?

大家都知道阿鲁特氏是由慈安太后选定的,慈安虽然不是同治皇帝的生母,但是对皇帝却是视如己出,同治对慈安也是格外的亲近,相反的,对自己的生母慈禧太后却是颇有微词,老妈早早就下过懿旨,“恪遵慈训”,也就是说我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

伴随同治皇帝的长大,皇帝该大婚了,大婚之后就意味着就要亲政了,慈禧本不想归政,可是奈何慈安总是劝她,皇帝大了该结婚了,我们也该颐养天年了,慈禧一直拖到了同治17岁才开始选后,问题出现了,两个太后中意的人选不一样,慈安太后中意的是状元公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而慈禧太后中意的是员外郎凤秀的女儿富察氏,后来慈安对同治说:“你自己决定,喜欢谁就选谁”,同治选择了阿鲁特氏。

于是慈禧与阿鲁特氏的梁子结下了,所以一直不待见阿鲁特氏,婆媳十分的不和,阿鲁特氏性格耿直,也不会溜须拍马,两人矛盾重重,两个人越是相处,慈禧越想废了皇后,慈禧甚至公开说:“我既然能立你为后,也一样能废了你!”同治驾崩以后,阿鲁特氏日夜哭泣,一直到最后自杀身亡!

小编一直百思不得其解,阿鲁特氏除了因为德才兼备受到慈安太后的喜欢,还有一点,就是阿鲁特氏,她的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她的外祖母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郑亲王是慈安太后的亲姑父,也就是说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那就是说她们两个是亲戚,问题是后来在慈禧如此狠毒的对待阿鲁特氏的时候,慈安太后为何没有伸出援手帮她一把呢?难道是不愿意得罪慈禧吗?可是毕竟皇后是她所中意的,这是其一。

郑亲王端华就是当年肃顺的哥哥,八大顾命大臣之一,慈禧一开始就没有选阿鲁特氏,这其中是不是也有厌恶端华的关系呢,而选择了富察氏?还是说因为当年富察氏的年龄才14岁,还未成人,自己好控制呢?

其二,同治驾崩之前,婆媳关系已然不和,皇后几番跟同治哭泣,慈禧甚至不顾及自己的身份拽着皇后的头发进行殴打,同治帝驾崩以后,儿子都没了,可想而知慈禧会是怎么样的折磨儿媳妇!

宫里的太监和宫女又个个势利眼,看人下菜碟,一看到皇后已然没有了靠山,哪个会真心实意的对她?崇绮跟慈禧太后描述自己女儿的事情,慈禧却狠狠的回答说:“既然这么舍不得大行皇帝,就让她跟着去吧!”崇绮就让他女儿自尽,这个父亲小编也没想明白,可能真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吧,自从皇后病逝之后,父亲崇绮的仕途一路看涨,转任吏部侍郎,后盛京将军,光绪年间又回京任尚书,直到病退。

阿鲁特氏深深爱恋的夫君已然病逝,此时,光绪帝载湉已经被接进宫中继承大统,那阿鲁特氏这个寡嫂在宫里算什么?载湉奉两宫皇太后命封阿鲁特氏为嘉顺皇后,慈禧太后又如此狠毒的对待她,自己的父亲又让自己听从慈禧的命令,慈安太后又没有伸出援助之手。

阿鲁特氏仅仅是一个弱女子,还能抗争什么?种种的这些都让她认命了,一点活下去的愿望都没有了,终于在同治皇帝驾崩75天以后,嘉顺皇后追随同治于地下,有的说是吞金而死,有的说是绝食而亡,这一切的悲剧都跟慈禧有不可抹杀的关系!

以上清朝时期的这段历史,各位看官表示怎么看?欢迎留言,大家一起来交谈一番!

标签: 伉俪情深同治隐情

更多文章

  • 清王朝的繁荣与忧患意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忧患意识,清王朝,繁荣

    我们后人寻找清王朝灭亡的原因时,通常不离口的都是那个王朝盲目自大、闭关锁国等等。无疑,这属于正确无比的话语。问题在于,自大、锁国之类也要讲资格,不是谁想自大就自大,谁愿锁国便锁国。比如夜郎国自大,至今遭人耻笑,而清朝自傲、自大是有基础的。满族人在周朝时以“楛矢石弩”向中原王朝

  • 解密:于成龙是如何成为“第一廉吏”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成龙

    中国文化向来推崇少年天才,官场亦是如此。不过,封建官场升迁有着严格的制度,宋人形象地将其称作“磨勘”,即需要一步一个台阶升迁。制度设计的益处在于,官员能够经历各种职务、不同环境的历练,进而逐渐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并锤炼出真正的人才。但弊端则在于,每一级职位对于年龄的要

  • 清代最能瞎折腾的皇上:顽劣成性,弄得朝野大乱,多亏死得早!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朝野,皇上,顽劣

    清代对皇上的文化教育十分重视,以严苛出名,“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然已隐约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儿入隆宗门,则皇上进小书房也”。百官还没有早朝,,皇上早已刚开始每天的学了。在这样的事情下,清代出现了这种独特状况,“清代君王多勤政”。

  • 清朝于成龙为何被称为“于青菜”?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清朝,被称为,青菜

    于成龙简介于成龙字北溟,清朝顺治年间的一位着名官员,生卒年为1617年9月——1684年5月,清朝时期山西永宁州人(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于成龙简介在《中国明清的官》一书中有所记载。而且于成龙简介能收录到《四库全书》中,这实在是很难得的。于成龙画像于成龙一生做过许多官职,比如布政使、巡抚、总督、大

  • 捻军起义: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军

    太平天国时期北方的农民起义军。源于捻子(一称捻党)。“捻”为淮北方言,意即一股一伙。捻子是民间的一个秘密组织,有说产生于清康熙年间,有说出现于明朝末年,成员主要为农民和手工业者,早期活动于皖北淝水和涡河流域。嘉庆末年,捻子集团日多,小捻子数人、数十人,大捻子一二百人不等。经常

  • 索尼去世前布了一个局,让康熙顺利地扳倒鳌拜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索尼,顺利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索尼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索尼算得上是清朝的政治体制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转移到“皇权制度”的重要人物。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他利用自己柔中带刚的行事作风,先后度过了多尔衮时代和鳌拜时代,顺利地把皇权交到康熙的手里,让康熙实现了中央集权的皇权政治。(索尼)那么,索尼是怎么打击

  • 清史上立下汗马功劳的多尔衮当真是被孝庄皇后母子所害死?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史上,母子,汗马功劳

    多尔乃是清朝初期的摄政王,也是清朝入关的第一个大功臣。身为当时清朝时期的统治者,多尔衮的死因是简单不过了,那就是出去游玩狩猎的时候不小心因坠马而伤势很严重最后不治而亡,去世的时候才39岁。在那时候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孝庄和顺治帝母子用阴谋陷害而死。那么下面我就来说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多尔衮是顺治帝时期

  • 雍正都收拾了年羹尧和隆科多,为什么选择放过张廷玉?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年羹尧,张廷,雍正

    年羹尧是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他的妹妹是雍正的侧福晋,所以他是雍正的大舅哥。隆科多是九门提督,相当于卫戍区司令,是康熙的旧臣,雍正是由孝懿仁皇后抚养长大的,而孝懿仁皇后,正是隆科多的姐姐,所以雍正应该管隆科多叫舅舅。年羹尧和隆科多是雍正的左膀右臂,隆科多拥立雍正当上皇帝,年羹尧保证雍正坐稳皇位。可以

  • 于成龙贵为清朝一品大员 为什么从来不带妻儿老小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不带,大员,妻儿老小

    此前《于成龙》热播,此剧得到很多观众的热评,很多人可能跟我一样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于成龙从知县做到一品大员,都不曾带上自己的妻儿老小?于成龙虽说是一代廉吏,难道在他的心目中就这么不在意亲情吗?让我们先来历数一下于成龙的生平:于成龙(公元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是雍正、康

  • 耿精忠到底做了什么,康熙帝要将他凌迟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康熙帝,耿精忠,要将

    耿精忠为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的长子,清初三大汉人藩王之一。耿家先世为山东人,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仲明先为毛文龙辖下参将,毛文龙为袁崇焕所杀受后降于努尔哈赤,编入汉军正黄旗。顺治初从多尔衮入关,1649年(顺治六年)封靖南王。耿仲明死后,子耿继茂袭爵。1671年耿继茂卒,耿精忠袭靖南王爵。清朝建立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