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帝录囚制、请奏上裁制和厂卫“听记”制

皇帝录囚制、请奏上裁制和厂卫“听记”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3655 更新时间:2024/1/8 20:37:20

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目睹了元朝末年政治的腐败和司法的黑暗,深知司法公正在社会控制与国家治理当中的重要性。也许自己曾经是从死亡边缘幸存下来的缘故,也许是青少年时代亲情缺失和社会经历动荡所造成的内心猜忌之缘故……朱元璋在构建大明法制秩序时,比起历史上的任朝代的任何帝,他更多地将专制主义“龙须”触及帝国司法制度的每个角落,甚至还常不厌其烦亲自录囚,架屋叠床地设置锦衣卫北镇抚司,“专理诏狱”,其每招每式都渗透了君主专制主义灵魂。当然也不可否认这里面含有刺察实情以免发生冤假错案的有益成分。

◎皇帝录囚制

事实上从汉朝武帝起,中华法制史上就有了皇帝亲自录囚的成例,美其名为体恤民情、纠察冤情,是“仁君”“德政”的一大体现。这样扬名的“好事”,朱元璋当然不会放弃不干的。综观整个明朝,可能也就这个奇特的开国皇帝亲自录囚的事情最多了。据史料记载,洪武初期,朱元璋每“有大狱必面讯”,“多亲鞫,不委法司”。

按照《大明律》的规定,明代地方上的司法权很有限,府州县只能判决笞、杖、徒、流、死五刑中的流刑以下的案件,死刑案在地方上需经按察司、在京师须经监察御史严格审核后,拟出处理意见,然后上报中央朝廷;中央朝廷则组织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等三法司官员集体会审、判决,判决后还不能马上执行,必须要上报皇帝钦定裁决。

将死刑案件的终审判决权收归到中央朝廷,明代的这一司法规制,一方面反映出君主专制主义对司法领域的渗透,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生命的重视。这或多或少也不能不说是中华法制明进程中的一个亮点,也或多或少将一些濒临地狱大门的冤魂屈鬼给挽救回来了。

洪武二年(1369)六月,监察御史谢恕到松江去巡视监察,发现当地很多人都有隐瞒官税的嫌疑,于是就将190多个偷税漏税“嫌疑犯”逮到京师南京。但谁知这些“嫌疑犯”中好多人都在喊冤,谢恕的上级领导、御史台治书侍御史(御史台副职)文原吉获悉后就将情况上奏给了洪武皇帝。朱元璋立即叫人去将松江“嫌疑犯”带几个来亲自审问,一下子就弄清了事情的原委,随后便责备谢恕:“你身为朝廷御史,皇帝的耳目,却不能为老百姓申冤,反倒将无辜的百姓给坑害了,朝廷的耳目靠不牢还能靠谁?”于是他当即下令,将那些被冤枉的松江人全给放了,并处理了那个姓谢的“纪检干部”,褒奖了文原吉。

大案要案,不用多说,洪武皇帝要管;官员失职,冤屈百姓,朱皇帝也要管;老百姓造了地方不良官吏的反,进京告御状,朱皇帝更认真过问……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日理万机的洪武皇帝不仅会关注起臣下属官的两性生活,而且还在《大诰》中专门设“条”教育人们。

有3个读书人,他们分别叫王默、易聪和洪文昌。3人英年聪慧,前两者在科举考试中崭露头角,后者自学成才,闻名遐迩。朱皇帝爱才,将他们分别擢升为给事中和宫廷序班,目的就是要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可哪知正值“奔腾”年龄的3英才在南京工作时结识了一个军妇,即我们现在所称的军队女家眷或称军嫂。这个军嫂因为老公长期在外,十分饥渴,3个“奔腾”小伙子也饥渴,于是你需要我满足的事情就一一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在现代人看来,连“扫黄”都说不上,即使在当时也至多算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案件通奸案。可朱皇帝精力旺盛,亲自过问案情,发现其“通奸不已,败常乱俗”,为此在颁发《大诰》中作专门指示,以此来教育全国臣民。

洪武帝亲自过问刑案和亲自录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他的这般做法为大明帝国天子录囚开创了历史的先河,以后的永乐、宣德等好多皇帝都坚持了这种体现君主“仁爱”之心的录囚制度。不可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它纠正了司法领域内的部分偏差。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洪武年间朱元璋大案小案都要过问,他自己又不是什么专业的“科班”出身,于是逾越《大明律》的各种各样的钦定判决都会在朱皇帝的瞬间感情之间产生了。

会稽县应该上缴渔业税为六千零六十七贯二百文,河泊所官员张让等在书写时将一贯换成了一千文,故在填写渔业税时写成了“六百六万七千二百文”,实际为同一个数字,一点也没错,结果却被洪武皇帝说成是“广衍数目,意在昏乱掌钞者”的罪名治以重罪。

江浦县知县刘进等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在该县公祭时偷了一些冥币;巩县知县饶一麟等在该县举行公祭时可能是肚子饿,也可能是没有太多留意的缘故吧,竟然在祭礼还没结束时就享受起祭品,代神吃肉;闻喜县县丞将祭神用的活鹿送人作宠物,用死动物肉代替活鹿来祭祀山川社稷神……此类在世人看来没什么了不得的过失,即使对照《大明律》条的话,也够不上重罚的档次,却都被朱元璋定为重罪。由于皇帝意旨高于一切,在《大明律》那里,罪行只够徒刑的囚犯,最终却被朱皇帝族诛了,有的甚至只够杖刑100的,结果被朱元璋以凌迟处死了。

轻罪重判、无罪枉判和重罪轻判,什么可能都有,体现了司法领域里的皇权专制主义的肆虐,在一定程度上又破坏了理性的法制建设。不过朱皇帝可管不了这些,通过录囚,他可以大大强化司法系统的君权专制主义。

标签: 录囚制皇帝请奏上裁制

更多文章

  • 嘉定三代村官逼迫同村老实人为害民弓兵……最终落得个枭令示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定,村官,老实人

    因为贪图小财物,将本该做好的本职工作废弃不管,利用和歪曲皇帝《大诰》中的指示捉拿“害民官吏”,德安县丞陈友聪可算得上是大明公务员中绝对的“豪杰”,将领袖的指示、中央的政策真正地用足、用活了。不过,对此你千万别大惊小怪,当时不仅有官员会这么做,而且还有普

  • 五代第一美女她姓王 但是人们都叫她花见羞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叫她,姓王,第一美女

    花见羞姓王,人们却叫她“花见羞”。花见羞出身平民,性情温顺,心地善良,向往平淡如水的生活,唯因天生红颜,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充满血腥杀戮的权力漩涡,虽然对权力、功名、利禄等一概看得很淡,数次虔诚向佛,却难遂其愿,最终死于非命,这正应了一句俗语:英雄当生于乱时,美女应活于盛世。花见羞她被誉为“五代第一美女

  • 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他死后陈圆圆下场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下场,入关,死后

    英雄难过美人关,自古以来那些个英雄们不论有多厉害,他们终会拜倒在美女的石榴裙下。下面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一则故事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放清军入关,他死后陈圆圆下场怎样?夏桀宠爱妹喜,营建酒池肉林,整日醉生梦死挥金如土,最后被商汤所消灭,商纣王为了美人妲己,诛杀忠臣比干,使得朝堂之上一片混乱,最终被

  • 明朝“公务员”公款吃喝容易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公务员,公款,明朝

    朱元璋还对大明“公务员”工作之外的言行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其中有:〇“公务员”公款吃喝规范化、标准化明赐公宴节钱通俗地说,洪武初年起,大明朝廷就制定了官场公宴费用标准,严禁官员肆意公款吃喝,这在历朝历代中尤有个性。在中国这样一个讲究“人情&

  • 明妃传也先真实死因:竟与亲生女儿乱伦 被女婿杀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也先,女婿,死因

    也先剧照《女医明妃传》的宣传,也让蒙古族的也先备受关注,他硬汉的外表以及大气的剧照让人们纷纷好奇这个人的故事。也先的全名叫绰罗斯·也先,还可以称为额森,蒙古族人。他本来是明朝中期蒙古瓦剌部的匪贼。后成了蒙古瓦剌部首领。他本是部落的首领,权势滔天,最后却是惨死在刀下,而他的死亡原因实在是

  • 朱元璋为什么将工匠的坐班制改为轮班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工匠,朱元璋

    那年朱元璋对手工业工匠做了一件大好事,那就是改革工匠的服役制度。洪武初年,朱元璋沿袭了元朝的工匠制度。元朝工匠另立户籍即匠籍,人称“系官人匠”。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就连婚姻也不能自主,往往子孙相袭,没有官府的放免,不得脱籍。更为可怕的是,他们在官府的严格监视下从事繁重的劳作,其

  • 第四章 太监是这样变强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太监,是这样,第四章

    如果要问,在我们今天熟悉的明朝题材古装剧中,扮演反派角色最多的明朝职业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答案,恐怕只有一个太监!看看诸多古装题材的明朝剧,尤其是武侠剧就知道了。虽然里面偶尔也会有几位有良心的好太监,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碰到的,一定都是作恶多端的坏太监。而且级别越高的坏人,也大多都是级别越高的太监。在

  • 明末十四英烈之傅冠,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末,是怎么,英烈

    正是由于南平的忽然失陷,人在汀州的隆武帝猝不及防,终被清军擒斩。而后,清军急行军,不到一个月,就在当地汉人大地主黄氏一家导引下进入福州,这样福建省会,清军基本上是不战而得。在福州,明朝的礼部尚书曹学恮自缢殉国。曾任崇祯朝大学士的傅冠本想躲到自己的学生泰宁县江亨龙家里避难,最终却被江氏父子告发,清军派

  • 思想家王阳明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思想家,王阳明

    王守仁是浙江余姚人,因他曾独居在绍兴阳明洞中,后又创办阳明书院,所以世人将他称为阳明先生。在我国古代诸多思想家中,王阳明是其中很特殊的一位。他是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而且又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名将。中国历代儒家学者都是满口子曰诗云,摇头晃脑的老学究形象,与战场上壮怀激烈、身先士卒的名将形象实在相去甚

  • 汉武帝生母王娡如何抛夫弃女从村妇变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村妇,汉武帝,生母

    汉武帝的生母王娡是汉朝名后,她在进宫前已经结婚生女,但是却能在后宫三千佳丽中脱颖而出,运筹帷幄之中,让儿子做了太子,自己也当上了皇后,走向了人生巅峰。她又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探究一番。王娡出生于家道中落的贵族之家,其母亲叫臧儿,是项羽册封的十八诸侯之一的燕王臧荼的孙女。因为家境贫寒,臧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