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四节 怒斩恩师,大义灭亲

第四节 怒斩恩师,大义灭亲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395 更新时间:2023/12/19 7:19:13

明宣宗在位期间,为明朝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采取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措施。其中一方面,就是革除积弊,积极纳谏,这是很值得称赞的。但是,任人都有两重性,明宣宗也是一样。他一方面让臣民进谏,但另一方面,也对违背自己意愿的臣下,给予打击、报复。例如对旧朝元老戴纶、林长懋的处分,就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戴纶是高密县人,永乐朝中期,提升为礼科给事中。林长懋是莆田县人,曾任青州教授,后被提升为编修。二人知识渊博,性格相似,为人正直,很受成祖的喜欢和赏识。明宣宗出生后,深得祖父的宠爱,并为他挑选老师,讲习经书。于是,戴纶和林长懋被选中,专给皇太孙讲书。二人承皇帝之命,身上背负了教育皇太孙的责任,不敢有半点马虎。他们对皇太孙要求严格,讲习经书,也很认真。宣宗对这二位老师十分厌烦,尤其是对终日关在屋子里苦读经书的生活感到厌倦,喜欢到外面去玩,学习骑马射箭。于是,师徒之间经产生一些摩擦和不快。

宣宗渐渐长大了,祖父成祖开始让他学习武事,这正符合他的心意。祖父的命令,就是他的“通行证”,他对经书的学习更荒废了,对于外出练箭,他学习得十分出色。戴纶、林长懋二人看在眼里,心急如焚。二人出于负责,便成祖上奏,认为皇太孙正当少年,不宜荒废了学业,而专事游玩。此后,又常进谏,讲明皇太孙学习化的重要性。

有一天,宣宗在祖父身边服侍他,祖父问他:“宫中大臣谁最称职?”宣宗回答是戴纶。于是,祖父拿出戴纶上的奏折给太孙看,宣宗一看讲的是自己,在心里便暗暗地怨恨老师戴纶了。可见,他在青少年时候,心胸就比较狭窄,将老师的责任心弃之不理,反而与老师结怨,以至发展到后来的报复。

仁宗即位后,戴纶和林长懋因为为太子讲书认真负责,一一受到提拔。戴纶被晋升为洗马,仍然为太子讲读经书。林长懋晋升为中允。

宣宗在即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将东宫的旧官,分别升了职。例如,左庶子陈山晋升为户部侍郎,中允永达提升为鸿胪寺卿,洗马张英为礼部侍郎,瀼升为翰林侍讲。戴、林二人在这次“加恩”之中,也被提拔,戴被提升为兵部侍郎,南京的中允林长懋被派出京城到郁林担任知州。这对于长懋的确是有些大材小用,不太公平。

宣宗虽然嘴里告诉臣下不要有隐讳,应直言上疏,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当听到有人斥责自己的过失,揭自己的短处时,心里就不舒服,并寻找借口给予惩处,这就是开明皇帝的阴暗一面。戴纶升为兵部侍郎后,并没有改变他秉公直言的性格,他指出,身为一国之君的皇上,始终热爱打猎,将政事弃之不顾,这是有害于江山社稷的。宣宗对戴纶的进谏,非常恼怒。本来,他就为他还是皇太孙时的事耿耿于怀。如今,这次上疏更是违背他的旨意,他恼羞成怒,便下令让戴纶为参赞交趾军务,算是报了参奏之恨。

戴纶、林长懋两人后来又触犯了皇上,而被发配。到边疆木久,不知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又被逮回京城,投入狱中。

有一天,宣宗上朝亲自审问戴纶与林长懋。戴纶将皇上的尊严,弃之不顾,据理力争,无所畏惧,这更加触犯了宣宗。宣宗大怒,立即下令将戴纶处死,籍没其家产。林长懋被关入大狱长达十年之久。河南知府戴贤,与太仆寺卿林希文是他们的父亲,也因他们而受牵连,被打入大狱。戴纶、林长懋被杀、被押事件,暴露了封建君主的本性,是宣宗即位以来,在朝政处理上最不光彩的一页。

标签: 大义灭亲恩师第四节

更多文章

  • 明清最有名的美食家–张岱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清,最有名,美食家

    张岱(公元1597~1679年),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为着名散文家、史学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所处时期为明末清初时期。明中叶以后的商业活动,空前繁荣。不但货物种类繁多,且谷布丝棉、盐糖茶酒酒等日用消费品的比重上升,以致交换的领域,从地方市场走向跨区域市场,甚至远达海外。在

  • 雍正皇帝登基后是怎样搞臭“八贤王”允禩名声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名声,是怎样,雍正皇帝

    允禩(雍正即位后,诸兄弟名字中的胤字一律避讳改为允)身上似乎有种魔力,让接触到他的人都喜欢自己,当时朝野上下都称他为“八贤王”,大学士李光地就表示过“目下诸王,八王最贤”,他还有个称呼叫“八佛”,等他被雍正关起来的时候,民间就流传说“八佛受难”。允禩在兄弟里的人缘最好,依附他的皇子也最多,这里头自有

  • 明代秘史:刘基运筹帷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代,秘史,运筹帷幄

    二十年官场沉浮后,刘伯温归隐老家。朱元璋的红巾军打到处州后尊重有识之士,每到一地总要求访当地名士,召请他们出来。占据处州以后,朱元璋听说浙东名士刘基正隐居青田老家,便派人携带重币聘请刘基出来。虽然久闻朱元璋的雄才大略,而且刘基也流露过对朱元璋的钦佩之意,但他饱尝仕途坎坷,又对群雄割据的乱世存有戒备,

  • 红颜多薄命:古代美女战俘的三种悲惨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种,战俘,薄命

    战争,是整个人类的灾难,但参与其中的主角总是男人,女人呢?作为战败方,只能活活地充当受害者与牺牲品;作为战胜方,男人都去论功行赏,封侯拜相,就没有女人什么事儿了。战俘,男性“有死而已”,赶上老天爷睁眼,还能苟延残喘,为敌人做爪牙、当鹰犬。女人就不行了——她们生来就是无辜的受害者,胜败双方,都会把她们

  • 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宽严相济,法治

    ◎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宽严相济在大明帝国法制建设中朱元璋的礼法结合思想还有一个体现,就是推行教化与法治相结合。在这个方面,朱元璋最大的“贡献”就是利用乡社里间社会力量建立“第一审级机构”。大明初年,朱元璋就下令,在里长之外设置“年高为众所服

  • 关于王琼的评价如何 王琼的作品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作品,有哪些,评价

    人物评价总评王琼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历官“三孤”、“三辅”,他主治漕河,增强边备,又平定宁王朱宸濠之乱,立有殊勋。在他提督陕西三边军务时,亦被时人比作前辈名臣杨一清。后世甚至将其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但王琼与同僚彭泽互相中伤,仕途中你进我退,几番更迭,因此得到了“险忮”的评价,为舆论所不许

  • 渔税押运专业户与财政部副部长勾结,想私分渔税,没想到中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专业户,副部长,财政部

    按照明初的税收规制,地方财税一旦收缴完成后就得派遣专人送往南京,交由户部收入国库;户部则出具收讫文书,然后这个地方专员拿了户部的收讫文书回去入账。这是一项比较专业的工作,一般人都不怎么懂这里边的规矩,“业内人”要是有个什么想法和做了什么手脚,问题还真不容易被发现。安庆府望江县

  • 朱元璋发布“三项最高指示”,构建“政治绿色通道”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项,朱元璋,绿色通道

    来自社会底层的朱元璋可能比其他历朝历代的皇帝都知道,哪个朝代开国时候所确立的规章制度不是好的?可执行了一个阶段以后,就不对劲了。王朝的制度明明说官吏不准贪污、不准敲诈勒索、不准欺男霸女……可是官场上的人有几个照此执行的?尤其是在天高皇帝远的广大农村地区,那些口含天宪的地方

  • 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与着名建筑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建筑,时期,明清

    明清两代距今最近,许多建筑佳作得以保留至今,如京城的宫殿、坛庙,京郊的园林,两朝的帝陵,江南的园林,遍及全国的佛教寺塔、道教宫观、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谱写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又一光辉华章。在城市建设上,受封建礼教观念深刻影响,经济中心结构城市常借鉴政治中心结构城市空间组织方式,将它作为理想范本,然而

  • 李煜的命不好 他两个美女老婆命运一样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不好,命运,悲惨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从没有想过做帝王的错位皇帝。他一生娶了两个女人,但他宠爱的这两个女人,都是悲剧人生。李煜(937~978年)是南唐中主元宗李璟的第六子。按照嫡长子袭位的封建传统,他绝对没有做皇帝的希望,而且他自己也丝毫不做这样的奢想。他的本志就是要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墨客,或者做一名经纶满腹的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