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兴盛因孤儿寡母,败落也因孤儿寡母,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乎的事情?

清朝兴盛因孤儿寡母,败落也因孤儿寡母,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玄乎的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3/12/29 18:35:24

通过观看清宫剧,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的兴起是因孤儿寡母带来的,孝庄太后带着小皇帝使清朝逐渐走向正规,至此创造了封建史上的巅峰时期,也就是康乾盛世。但清朝的灭亡也是因孤儿寡母引起的。慈禧老佛爷带着小皇帝把国家搅成了一潭洪水,最后落得了十分凄惨的下场。

于是有人说,清朝成也孤儿寡母,败也孤儿寡母,并且,都与叶赫那拉家族有关,这当中到底有什么玄乎的故事呢?

说清朝的兴起是孤儿寡母带来的,就不得不提及孝庄太后以及顺治帝和康熙皇帝,孝庄太后是一个女强人,皇太极去世之后,她的儿子福临在多尔衮的拥护下登基为帝,但那时的福临还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子,是不懂朝政大事的,所以权力都由多尔衮掌控,而孝庄太后就负责他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后来多尔衮带领顺治帝入关,顺治帝成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备受瞩目。

但顺治帝不愿意当皇帝,一心向佛,在失去了宠妃董鄂妃之后,顺治帝毅然决定出家,于是他的儿子,年仅八岁的玄烨登基为帝,找了四个辅政大臣来辅佐他,而背后的坚实力量,正是孝庄太后。孝庄太后是一个在背后支援顺治帝的人,但并不垂帘听政,也不干涉朝政,而是教导皇帝如果为人处世,如何做一个好皇帝。

康熙皇帝的母亲去世早,他算得上是孝庄太后养大的,所以奶孙俩人感情很好,而孝庄太后在抚养康熙皇帝的过程中,也是尽心竭力的,她不光在生活上照顾他,在学习上也让他学习多方面知识,真正培养了一个德智体美劳的好学生,后来一展宏图,开辟了康乾盛世。

而同样是孤儿寡母,慈禧太后的做法就不一样了,她的野心比较强,她不愿意做一个幕后的人,所以总是想要垂帘听政,咸丰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就经常让她参与奏折的批改,也算是干政了,慈禧太后可能知道这样不妥,但就是喜欢干预这些事情,似乎自己有多大能耐可以施展一样,但她的做法错了。

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在位13年的时间里,慈禧太后就曾多次干预他在朝政上的事情,后来同治皇帝驾崩,找了光绪皇帝来当皇帝,也是同样作为,其实光绪皇帝本身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他愿意接受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思想,愿意展开实施百日维新的事情,但都被慈禧太后阻止了,因为这妨碍了慈禧太后的根本利益。

光绪皇帝当不了皇帝了,慈禧太后还不死心,还要把朝政握在自己手里,另外找了个小皇帝继承皇位,这个人就是溥仪,那时候被选中当皇帝的溥仪,还只有三岁,登基大典的时候,听到钟鼓声就大哭,这样的小孩子,又怎么能够堪当大任呢?于是在慈禧太后的一系列作死行为中,清朝逐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另外,满人与叶赫那拉之间的故事也是值得一说的,满族人曾经与叶赫那拉部落有过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叶赫那拉家族的人几乎被灭族,而当时的族长对天起誓,说,将来叶赫那拉就算只有一个女人,也要让金人灭亡。这句话虽然只是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诅咒,但满族人一直都是十分看重的,所以后来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不准迎娶叶赫那拉家族的女子进宫为后妃。

虽然清朝前期确实很重视,但是到了后来,慢慢地,大家就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了,有些任意妄为的感觉了,许多皇帝都有来自叶赫那拉家族的妃嫔,慈禧太后就是其中一个。慈禧太后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手段,将咸丰皇帝诓骗到手之后,咸丰皇帝其实是有些心虚的,因为他记得那条组训,不能让叶赫那拉家族的女子为后妃,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还是妥协了。

后来咸丰皇帝去世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要不要把儿子留下,杀掉母亲,但看着可怜楚楚的慈禧太后,又不忍心,于是就放弃了这个念头,但就是因为咸丰皇帝的心软,后来招致大祸,他应该也算是罪人之一吧!

对于这则历史故事,不知大家都是怎样看待的呢?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区留言,我们一同来深究、研讨历史!

标签: 孤儿寡母有什么玄乎

更多文章

  • 如何评价谭嗣同的变法论?贩卖国土进行变法明智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国土,明智,评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谭嗣同变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古以来,领土都是一个国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当涉及到国家领土主权问题时,更是必须要坚持寸土必争的理念。但是,在清朝时期,却有人向皇帝提出:通过售卖国家疆土来筹集经费实行变法的提议。也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这种想法既荒唐又可

  • 清朝灭亡,八旗子弟为啥改姓?八旗后裔都有哪些姓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后裔,姓氏,清朝

    晚晴阶段革命党呼吁全天地人们一起打倒清政府,辛亥革命后清政府彻底消除倒台,而哪些八旗子弟而为了存活迫不得已变更姓式散播在各国,说不定不改姓式可能活都活下不去。事实上,满清八旗子弟改汉姓的趋势,并不是从清政府灭亡才开始的。早在乾隆年间,不少满族百姓就开始尝试将姓氏改为汉姓。但由于缺乏经验,改出来的汉姓

  • 第四章 皇家女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女性,皇家,第四章

    慈禧太后(18351908)无疑是清代宫廷中获得这一最高头衔的24位女性中最着名的一位。得益于保存下来的大量照片和历史资料,我们对她知之甚多。虽然她的生活不具有典型性,但她的生平是征服者精英的女儿奋发向上的缩影。她于1835年出生于叶赫家族,1852年6月26日进宫,为级别较低的第六等嫔妃。两年之后

  • 明朝老汉奸称自己“大明骨大清肉”,竟被康熙皇帝相当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明,明朝,汉奸

    提起谁是最可恶的明末清初“大汉奸”,世人无不所指吴三桂和范文程。这两个人虽然家庭出身、文化背景与生活阅历不同,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怀有刻骨铭心的“夺妻之恨”。范文程却对“夺妻之人”不仅笑脸相迎,而且献计献策,帮助他们夺取明朝的“故国江山”。显然,这个明末清初的“大汉奸”,走过非常坎坷的生

  • 清官廉吏张伯行被康熙皇帝称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康熙,清官,皇帝

    清康熙年间,就有这样一位“不取民一钱”的清官廉吏,不仅百姓歌颂之,皇帝也称之为“天下清官第一”。他就是清代名臣张伯行。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清朝大臣,理学家。唐太宗曾经指出,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难得,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循吏更难得!

  • 张伯行是谁?为何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他为,康熙,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生平在清朝康熙

  • 草包将军奕经一战重创英军,为什么却被皇帝撤职查办?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一战,英军,草包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于大清帝国的臣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为当时的八旗子弟已经腐朽得不堪造就,早已经不是过去那个满万不可敌的满洲精锐。此时前线吃紧,望眼过去整个满清帝国竟然到了无人可用的地步,而在这时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人进入到了道光皇帝的眼帘,他就是乾隆皇帝的曾孙"爱新觉罗·奕经"。爱新觉罗·奕经

  • 清朝亲王尼堪:一生战功赫赫可惜竟英年早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亲王,战功,英年早逝

    爱新觉罗·尼堪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将军,但是实际上很少有人知道他除了是一位战功显赫的军人之外还是一位贝勒爷,他出生在皇室家庭,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他是清太祖的孙子,他出生在1610年,他的一生可以称得上是比较短暂的,因为他在一六五三年的时候就离开了人世,这一年他只有四十三岁。爱新觉罗·

  • 甲午之战:第九章 丧国权,马关之约_三、国人救国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国权,甲午,马关

    甲午战争的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割地赔款,主权沦丧,便利列强对华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人民苦不堪言。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比较典型的是资产阶级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

  • 清朝乾隆年间王伦起义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年间,清朝,简介

    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山东寿张(今山东阳谷东南)县民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因其主要战役是在临清州进行的,故又名临清起义。王伦为人机智、勇敢,善拳术。乾隆十六(1751)年,秘密加入白莲教的支派清水教。三十六年(1771)自称教主,并以“运气”替人治病、教授拳术等方式,在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