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河镇大捷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三河镇大捷简介、经过、历史意义以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47 更新时间:2023/12/17 4:25:26

1857年5月,印度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很快就攻占了首都德里,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1858年,美、荷、英等五国强迫日本签订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同年10月,吉田松荫等7名志士被处死,被称为“七君子”。

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在西征战场上转败为胜之后,又取得了天京破围战的巨大胜利,至此,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都达到了极盛时期。可是,接下来,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却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先是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2万多太平军将士被杀;后来石达开由于受到排挤,率领数万太平军离京出走,给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带来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然而太平天国的内讧,却给了清军以重整旗鼓的机会。曾国藩率领湘军从长江上游的湖北和江西,向太平军反扑,又开始围困天京上游的军事重镇安庆。与此同时,清军重新建立了江北大营和江南大营,对天京形成了合围之势,太平天国政权处于危急之中。

为扭转危局,洪秀全于是亲自掌握军政,同时提拔了一些作战勇敢、具有指挥才能的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组成了新的领导集团,成为太平天国转危为安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军事上,面对严酷的形势,太平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858年8月,李秀成召集陈玉成、李世贤等将领在安徽枞阳召开会议,制定出了较为正确的作战方针,为解除天京之围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9月,陈玉成等率领部队向庐州进发,中旬与李秀成部在乌衣镇会师,数万太平军与江北大营清军形成了对峙之势。当时,江北大营主帅德兴阿率领15000多清兵分散于两百余里的战线上,给了太平军各个击破的大好机会。25日,阿派兵进攻乌衣。太平军奋力抵抗,歼敌4000余人。26日,太平军乘胜向江浦小店发动进攻,大败江南大营派来的总兵冯子材援军5000余人。太平军又乘胜直趋浦口,前后夹击,烧毁清军营垒,歼敌1万余人。至此,太平军再次摧毁了清军江北大营,解除了天京北面的威胁,恢复了天京的粮饷供应线。

1858年9月太平军攻陷庐州后,湖广总督官文便命令湘军悍将李续宾率军赶往救援并收复庐州。11月初,李续宾率领精兵6000余人到达三河镇外围,7日,向三河镇外围发起进攻。守卫三河镇的太平军奋力抵抗,因伤亡过重,退入镇内。三河镇是通往庐州的咽喉,同时,太平军占领庐州后,又在三河镇囤积了大量的军事物资和粮草,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地位,因此成为比方争夺的焦点。太平军击破江北大营后,立即回兵救援。陈玉成、李秀成和庐州守将吴如孝分别率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赶赴三河镇,11月14日,各路太平军十余万人到达三河镇一带,对李续宾部形成了包围之势。

11月14日,陈玉成率部向李续宾大营进发。面对太平军的强大攻势,李续宾没有听取部将的建议向后撤退,反而于15日派兵进攻陈玉成部。次日,与前来的陈玉成部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李续宾失利后逃回大营,太平军遂包围大营,击毙了他。太平军乘胜全歼敌军,摧毁其全部营垒,取得了三河镇之战的胜利。之后,陈玉成、李秀成率军乘胜南进,从而解除了安庆之围。

太平军三河镇大捷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使湘军元气大伤,粉碎了其东犯的图谋,稳定了天京上游的局势,扭转了太平天国自天京内讧以来的危局。

标签: 历史意义大捷简介

更多文章

  • 哀荣的背后——戊戌六君子之刘光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mdash,君子,哀荣

    1898年农历八月十三日,北京城刚进入霜风凄紧的秋天,这天下午,六名人犯被押送到菜市口,在众多翘首观望的看客的注视下,六颗拖着长辫子的头被一一砍将下来。人犯的鲜血,喷洒在黄沙铺地的街面,不消两个时辰,这血迹便与黄沙一道,凝成了一些深黑的血块,慢慢被来往的车马卷起的沙石和垃圾淹没……这六个被砍了脑袋的

  • 陈玉成死后,洪秀全一口气封了2000多位王爷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多位,死后,王爷

    在历史长河中,洪秀全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1862年6月,英王陈玉成中了随风倒分子苗沛霖之计而被逮捕,随后便被送往清朝八旗将领胜保军营,受凌迟而死。陈玉成在临死之前说了很多经典的话,例如:“湘军堪为对手者,唯二李一鲍尔”,二李指的是李续宾、李孟群,一鲍则是大名

  • 这位妃子79岁还被乾隆翻牌子,生下的儿子是无数少女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乾隆,妃子,生下

    通过历史资料及影视剧,我们了解到乾隆是一个十分多情的人。他这一生最爱的女人就是富察皇后,两人于年少相识。富察皇后宽容大度、为人温柔贤淑,和乾隆皇帝的感情也是非常好。先后有了两个孩子,但是可惜两个孩子都早夭,富察皇后因此郁郁寡欢,早早就病逝。当时乾隆正在南巡,并没有见到富察皇后最后一面,这也成了他的心

  • 瓦刺军包围京城,于谦用自己的勇猛胆识化解了危机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京城,胆识,自己的

    一个人在危难时刻,才能显现出一个人真正的精神品格,譬如明朝的于谦,在面对“土木之变”这样的重大的变故,却从容相对,用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化解了一场重大的危机。“土木之变”之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刺王也先俘虏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北京,朝中的百官十分的恐慌。在这紧要的关头,文武群臣忧心忡忡,交替上表,让成王朱

  • 大清帝国的败亡——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大清,帝国,错失

    帝国败亡清王朝饱受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八国联军再侵入北京的一次接一次的失败;《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瑗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一次接一次的屈辱,错失了一次又一次变革图强的机会,终于走向了最后的灭亡。1.

  • 镇江之战:英军大肆屠杀劫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之战,英军,镇江

    英军攻占上海时,运兵船从英国源源不断地开来,许多运输船也从印度开来,海防增援部队也陆续从香港赶到。英军总兵力约为为12000人,实际作战人数在9000名以上。1842年7月6日,英军留下战舰“北极星”号和“阿吉林”号封锁长江口,其余全部溯长江而上。7月

  • 戴名世冤作“文字狱”鬼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戴名世冤作,文字狱

    都说“柔柔弱弱”是书生,读书人历来给人的感觉都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但是在鲁迅先生的眼里,这群柔弱的书生却是我们民族的脊梁。每当社会黑暗的时候,往往是他们奋起抗争,每当民族危亡的关头,也往往是他奋起拯救。但就这样一批人,他们往往受的是世上最不公平的待遇,他们除了得不到别人的理

  • 雍正登基后为什么要杀协助他上位的舅舅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上位,舅舅,雍正

    隆科多满族人,他的父亲就是康熙的舅舅,也是康熙的岳父,至小就跟皇权有着不小的联系。他的具体出生至今仍是一个谜,没有一个人能够知道,但是去世的时间我们还是知道的。观清朝历史,能够被皇帝在百官面前直呼舅舅的,莫过于只有隆科多这一号人物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康熙晚年,在诸皇子中间扑朔迷离,出入在变化莫测的

  • 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救时宰相”作风清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宰相,明朝,清廉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着,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

  • 袁世凯被骂太冤了!他是被维新派改革家“卯”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上了,他是,袁世凯

    袁世凯的荣辱功过各有评说,有人说他是“独夫民贼”、“窃国大盗”,也有人认为他为中国近代史作出重要贡献,是真正的改革家。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必然的,当年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把这项政变密谋向他泄露时,他那是倾听之下,直被吓得“魂飞天外”。袁世凯在突然“魂飞天外”的精神反应之后,这位现代曹操的理智的抉择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