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杨深秀

杨深秀——清末维新变法人士

杨深秀

杨深秀的资料

中文名:杨深秀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闻喜

出生日期:1849年

逝世日期:1898年9月28日

职业:维新变法人士

主要成就:戊戌六君子之一

代表作品:《杨漪村侍御奏稿》、《虚声堂诗抄》、《闻喜县新志》等

杨深秀的介绍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被人胁制时,他上疏辩护。戊戌政变中,不避艰危,援引古义,请慈禧撤帘归政,遂遇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有关“杨深秀”的历史故事

  •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的墓地简介,在哪里?

    “戊戌六君子”就义时,杨深秀49岁,杨锐41岁,刘光第39岁,谭嗣同33岁,康广仁31岁,来自福建侯官的“才子”林旭,年仅24岁。一代风流倜傥的志士仁人,以天下为己任,舍生取义,临大节而不辱。他们手无寸铁,甚至可说是手无缚鸡之力,但他们有的是满腔热血,一片丹心,甘愿为国家民族捐躯洒血,冒死不辞。他们

  • 两袖清风杨深秀,有几个孩子都是谁?

    杨深秀(1849年—1898年),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1878年春,杨深秀毅然放弃科举考试,请假回乡,团结官绅,兴利除弊,组织赈灾,此外还续修了《闻喜县志》。那时闻喜县令是陕西凤翔的陈作哲,他热烈欢迎杨深秀返乡。杨深秀以举人的身份、满腹的学问、高尚的人品和刑部员外郎的官职,受到官

  • 清朝杨深秀生平简介,《狱中诗》介绍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

  • 戊戌六君子被捕原因分析,杨深秀最仗义!

    戊戌六君子,中国近代史中响当当的名字,大家都知道的是,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与直隶总督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同时逮捕了谭嗣同六人等,未审即杀。实际上,每个人被杀的原因其实都不太相同,下面来说说。据当时的狱卒刘一鸣回忆;“谭嗣同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取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

  • 杨深秀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秀,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后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

  • 杨深秀生平经历介绍

    杨深秀(1849年4月24日—1898年9月28日),本名毓秀,字漪村落(一做仪村落),号孴孴子,山西闻喜人,浑终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粗通中西数教。授刑部主事,乏迁郎中,后授山东讲监察御史。1898年3月,取宋伯鲁等正在北京建立闭教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事,***礼部尚书总理列国事件衙

  • 杨深秀:“戊戌君子”中最年长一位,为康有为频递奏章招来攻击

    1898年夏秋的那场变法,不仅开展百余日便遭扼杀,更由“戊戌六君子”的颈血画上了句号,愈发染上悲怆的色彩。谭嗣同、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林旭、杨深秀的名字,从此在诸多历史书写中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为改革而牺牲的经典象征。 “六君子”的合称,让六人的个性差异在大众眼中显得模糊不清,似乎是一个志同道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