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明朝与清朝两场中日之战的过程比较

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明朝与清朝两场中日之战的过程比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26 更新时间:2024/1/17 4:24:06

战斗过程和结果比较

比较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和清朝甲午中日战争两次战争的过程,可以发现如下的共同点。

倭寇都是不宣而战,并且在战役的前期彻底掌握了主动权。明朝抗倭援朝战争时,日本水师第一战就彻底摧毁了朝鲜水师,掌握了制海权,并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占领了朝鲜大部分战略要地。甲午战争时日本在丰岛打击中国运兵船,并迅速登陆朝鲜本土。在两次战争的开始阶段,中国都是处于不利局面中。尤其是明朝援朝战争,开战时大部分战略要地都是被日本控制,相形于甲午战争开战时清军与日本的犬牙交错,形势更为险恶。

两次战争开始前,在是战是和的问题上,中国方面都是摇摆不定。明朝兵部尚书石星始终反对对日开战,甲午战争时西太后和李鸿章也曾严令“衅不可自我开。”拱手将战争主动权交与日本。两次战争中国都是仓促参战,在各方面的准备上尚未就绪,武器装备严重不足。

战争中,无论明军还是清军,其作战都是勇猛甚至可歌可泣的。甲午战争的平壤保卫战,打的日本尸横遍野,日本虽占领平壤,却付出了惨重代价。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后来兵困刘公岛,水师提督丁汝昌一直战到弹尽粮绝,最终服毒自尽,至死未投降。而聂士城陆军的鸭绿江阻击战和海城反击战,更是打的悲壮惨烈,尸山血河。

导致不同结果的原因

朝鲜战争打响后,明朝内部虽然战和之争不断,兵部尚书石星甚至一直坚持顽固议和立场。但一向昏庸的万历皇帝这次的抗战决心异常坚定。虽然祖承训全军覆没,但万历皇帝勇敢的承担责任,并未责罚相关将领,更未向日本退让半步,而是坚决的派遣辽东军主力入朝参战。很快扭转了被动局面。

反观清军,在是战是和问题上,虽然光绪皇帝壮志满怀,但是掌握实权的慈禧太后却始终左右摇摆,首先在日本进兵朝鲜的情况下并未作出决策,坐失战机,接着在战争爆发后也没有宣布明确作战目的,这使前线将领几乎不知所措。兵力部署和调度情况更加混乱,导致清军迅速崩溃,把脆弱的鸭绿江防线暴露在日军的眼皮底下。

明军参战后指挥相当统一,水陆配合极其默契,协同作战战果辉煌,面对倭寇的疯狂攻击,明军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迅速与敌人主力展开决战,以攻为守,最大程度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迅速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将日军压迫在朝鲜沿海的几大堡垒中,迫使其从海路逃跑,并最终于露梁海域聚而歼灭之。

而清军呢?虽然奋勇杀敌,却是各自为战,相互间几乎没有协调和配合。北洋海战中放弃了优势的地理优势和海陆防御配合,禁止北洋水师援救威海炮台,使北洋水师眼睁睁看着陆地防御被占领,最终使得自己被团团包围,困死刘公岛。在整个甲午战争里,清朝的军事指挥系统几乎失效,一直都在被动防御,处处挨打。

战争开始后,明朝迅速着手抢夺制海权,加紧赶制新式战船,调集几乎倾国之力的水师部队云集朝鲜,很快形成了对日本舰队的绝对优势。并在露梁一战中成功摧毁了日军的海军。而清朝却犹豫不定,对水师的调度更是保守,先是丰岛海战,以两艘军舰面对日本舰队,闹出了挂白旗的国际笑话。后来黄海大战后更是畏敌如虎,只想如何保全北洋水师,却不想如何歼灭日本舰队。其实,当时以清朝海军的实力,若集中南北洋舰队,定可在远洋置日本于死地。可惜,战争的最终结果却是清朝输掉了最后的家底。

两次战争中,日本的战术都是一样的,即先抢夺制海权和朝鲜战略要地,再直插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迫使中国投降,达到战略目的。其实这种战术带有极大的赌博性。倘若在一处遭到对手的牵制,就将满盘皆输。因为日本国土狭小,补给有限,不可能与中国拼消耗。明朝与清朝战争初期都有战败,但明朝是阻击战,以消耗日军有生力量和延缓其攻击步伐为结果的,清朝则是溃败,最终以一败涂地收场。

标签: 之战威海卫辽东

更多文章

  • 于成龙是什么人?康熙赞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康熙,是什么人,清官

    康熙赞清官第一的于成龙是什么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说起“廉吏”各朝各代都有,比较着名的有“包拯”,“海瑞”但是这些清官都不敢称为“天下第一廉吏”,本文将要介绍的这位官吏他就敢说自己是“天下第一廉吏”,而且还是皇帝给他封的。他就是清朝第一清官于成龙,他有多廉洁呢?说出来你可

  • 汤斌的故事:汤斌——《清史稿》卷二六五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六五,卷二,故事

    汤斌(16071687),字孔伯,别号荆岘,晚年又号游庵,河南睢阳人,以清廉刚正、敢言直谏闻名于顺、康两朝。汤斌的青年时代,正值易朝之战乱,他饱受颠沛流离的痛苦,阅尽民间疾苦和贪官污吏的暴戾,因而铸就了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和体恤民情、主持正义的思想。考取进士后,他并不汲汲于名利,而是自甘清苦,

  • 黄宗羲求真务实、破除迷信的科学思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思想,求真务实,破除迷信

    黄宗羲的科学思想与其科学着作一样,都是中国科学史上一笔值得珍视的精神财富,他的科学思想中最精彩也最值得重视的创见与特色,我认为有如下三点:一是提出了“会通归一”的兼容多元思想主张,在如何对待中国固有的科学与新近从西方传入的科学知识的问题上,黄宗羲主张会通古今、融合西学,归于一

  • 王聪儿是什么人?一个让乾隆父子害怕的女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是什么人,父子

    王聪儿一个让乾隆父子害怕的女英雄,究竟有多厉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聪儿,又称齐王氏,乾隆年间,生于湖北襄阳。王聪儿从小跟随老父流浪街头,卖艺为生,在艰难环境里,练就一身好武艺。1796年2月,年仅20岁的王聪儿剪去长发,身着白衣,执鞭跨马,举起义旗,并获得拥护,被推举为白莲教的“总

  • 皇帝第一次见12岁孙子,放下酒杯说道:爷爷亲自抚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孙子,爷爷,酒杯

    众所周知,在清朝史上,雍正与乾隆是2个雄才伟略的君王,一个曾在前期为清朝的鼎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个则缔造了国家盛世。弘历的老爸是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康熙子嗣众多,这个儿子既不起眼又很惹人眼。因为当其他儿子在情商不够的情况下表现出对皇位的极度渴望时,只有这个老四过得最与世无争,他平时就是写写字,念念

  • 沉思一:痛定之后序一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沉思,甲午

    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有一个鸦片战争纪念馆。在这里,那个率领英国舰队攻占虎门炮台,打响侵略中国第一枪的英国海军少将懿律被中国人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高高耸立的是被誉为民族英雄的林则徐、关天培的塑像。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的久里滨,有一座佩里公园。这是当年由佩里率领的“黑船”登陆的地点,这里也

  • 北洋军阀时期北京御林军研究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北京,北洋军阀,御林军

    1912年(民国元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灭亡后,北京成为北洋军阀统治中心。袁世凯及皖、直、奉系军阀为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都在北京部署了大量自己派系的部队,任命亲信统辖北京的军警机构以加强卫戍警备,并为此而多次发生军阀混战。为了加强北京的安全警卫,北洋政府相继成立了禁卫军、拱卫军、京

  • 清代武状元曹曰玮疑似《红楼梦》小说原作者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状元,清代,红楼梦

    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崔虎刚、孙慧敏,经过近30年的资料挖掘与研究,红学研究当下取得重大成果,《红楼梦》原作者石兄被发现!崔虎刚、孙慧敏找到切实历史证据,证明《红楼梦》石兄是曹寅侄辈人物、曹雪芹叔辈人物安徽池州的清康熙武状元曹曰玮(曹继武)。曹曰玮疑为《红楼梦》原始作者学者依据历史线索、历尽艰辛,终于找到

  • 魏源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魏源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一篇文章,全面,让你

    第一节勤学苦读少有文名魏源(17941857年),是我国近代早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当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一生跨越了鸦片战争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前,他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抨击时政,力主改革;鸦

  • 赵烈文: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的人,赵烈文

    从现存的文献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即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