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源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魏源

魏源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魏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05 更新时间:2023/12/19 8:43:22

第一节勤学苦读少有文名

魏源(17941857年),是我国近代早期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向西方学习的先驱者之一。他生当我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时期,一生跨越了鸦片战争前后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前,他究心于“经世致用”之学,抨击时政,力主改革;鸦片战争中,曾协助两江总督裕谦办理浙江军务,参加抗击英国侵略者的实际斗争;鸦片战争后,他努力探索清朝衰弱和西方国家强盛的原因,写成里程碑式的巨着《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历程中具有“创棒辟莽,前驱先路”的地位和作用。魏源和民族英雄林则徐一样,不愧是近代杰出的爱国者。

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1794年4月23日(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湖南邵阳金潭乡一个濒于破产的封建地主家庭。祖父魏志顺,字孝立,隐居不仕,乐善好施。有一年,邵阳突发大水,他亲赴县衙,慷慨毁产,代输捐税,使乡民得以安定,而魏氏家境从此衰落。父亲魏邦鲁,字春煦,历任江苏嘉定、吴江等地巡检、宝山水利主簿等职。母亲陈氏,勤劳贤淑,日夜纺纱织布,兼做些针线手工,以维持家计。兄弟4人,魏源排行第二。

他幼时沉静,喜欢默坐。他后来刻有一颗上书“默好深湛之思”的方印章,正说明取宇默深的用意。祖父很喜欢他,曾对家人说:这个孩子性情、体貌异乎寻常,应按超常儿童来培养他。

魏源七、八岁入家塾读书,除从塾师刘之纲学习外,还从伯父魏辅邦学习经史。他学习十分勤奋,足不出户,闭门苦读,“就局一室,偶出,犬群嗥”。连自家豢养的狗也把很少外出的他当生人而狂吠不已。他常苦读至深夜,乃至黎明,“夜手一编,渐晤达旦”。母亲们其过勤,每每劝令他熄灯入睡。

有时待父母熟睡,他又起来偷偷地点着灯在被底下翻阅。后被发觉,父母劝谕以长夜苦读非童稚所宜。因魏源既聪颖又勤奋,故学业进步很快。9岁到邵阳县城应童子试,他进入考场时,县令指着茶瓯中画的太极图出句“杯中含太极”,当时,魏源随身带有两个麦饼充饥,略加思索即对以“腹内孕乾坤”,使主考官和在场者无不惊服。

魏源15岁时考中秀才,开始研究陆象山、王阳明的着作,并喜读历史。因家贫少书,常向亲友借阅,孜孜于学。后到邵阳县城学宫读书,以成绩优异得到助学食米津贴。17岁,他在家乡设馆授读,成为年轻塾师。

少年魏源已颇有文名,慕名前往的学童日益增多。他故居的楹联如“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世方”;“学贵运时策;友交立德人”;“澹泊以明志;平易而近人”;“尽交天下士;长读古人书”等,都是魏源少年时代所自撰自书。他少年时的诗作《村居杂兴》生动地描绘了故乡淳朴的田园风光,抒发了他对故乡山水与风土人情的淳厚感情。

魏源19岁时在岳麓书院读书。这年秋天,他与同邑扬州通判严安儒的女儿订婚。按照当地习俗,订婚、结婚都要酿酒。他订婚那年所酿的结婚酒竟不是常见的黄色,而是桃红色的。母亲大吃一惊,不知是凶是吉。邻居们马上来打圆场,说红色情是“红喜事”的吉兆,母亲乃转惊为喜,以酒酬客。魏源在《村居杂兴》组诗中记述了此事:“今晨瓮渌变,色忽桃花如……邻媪来贺瑞,喜溢东墙隅。阿母笑留客,倒酌颜回朱……明春娶儿妇,更酿百瓮酥。”第二年,魏源与严氏结婚,时严夫人18岁,比魏源小两岁。严夫人有2子,长子名誉,次子早夭,她为只有1个儿子而常伤心落泪。魏源对她非常体贴,每一部书成,便用红色缎子把书稿包好,命丫环用茶盘托着,自己穿上礼服,去上房向她报喜,对严夫人祝贺:“我们又生了一个好儿子。”

魏源20岁时考中拔贡。

标签: 一篇文章全面让你

更多文章

  • 赵烈文:最早预见清朝灭亡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的人,赵烈文

    从现存的文献考证,第一个准确地预见了清朝灭亡的人,是曾国藩手下最受器重的幕僚赵烈文。他于同治六年,即公历1867年预言颓废不振的清朝不出50年必亡。清王朝终于在1911年土崩瓦解,距赵烈文发此预言时的1867年是44年,果然没出50年。赵烈文生于1832年,字惠甫,一字伟甫,江苏常熟人。年少时即有才

  • 历史上真实的大阿哥胤禔,跟电视剧有多大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区别,有多大,电视剧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中都曾经出现过大阿哥胤禔的身影,两个影视剧对他的态度都是贬斥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部剧都提到了大阿哥胤禔自告奋勇,要帮助父亲康熙帝干掉自己的亲弟弟胤礽,从而遭致康熙的痛骂。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大阿哥真的是这样子的吗?爱新觉罗·胤禔,生于1672年,母亲为惠妃那拉氏。由于康熙前

  • 暨南大学创始人清末探花陈伯陶 其人其墓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探花,暨南大学,清末

    在广州市第四次文物普查中,全市发现了不少的古墓。有的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有的历史悠久,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位于广州市萝岗区的一处名人古墓———清末钦点探花陈伯陶墓就是其中的一座墓。一、荒草丛中,隐藏名墓陈伯陶墓位于广州萝岗区萝岗街黄陂村金峰岭上,周围荒草丛生,山林环绕,人迹罕至,远远即可隐约看到高处那

  • 嘉庆为什么要将皇位传给道光,和乾隆有多大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嘉庆,皇位

    道光是最后一位“古代”的皇帝,并且还是第一位“近代”掌权人,他的身体跨入近代,但灵魂却依旧在古代。1782年9月16日寅时,一位皇孙在紫禁城诞生,他就是绵宁(即后来的道光帝)。年过古稀的乾隆喜得皇孙,自然多了几分喜悦。在这之前,他已经秘密立永琰为皇太子

  • 清代“九子夺嫡”异常激烈,为啥老九不争,却一直帮助老八争储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异常,清代,激烈

    因胤礽的缘故,康熙伤透了心,为此后来便没有明确太子。偏偏他子嗣众多,一个个虎视眈眈的都想要当太子,这也导致了九子夺嫡的出现。不过皇权的竞争这么激烈,胤禟作为老九,却不像四阿哥、八阿哥等那么热衷于此,他不但没有自立山头,而且还给予了老八不少的帮助,这究竟是为何呢?其实从他的出身来看,是完全具备争储条件

  • 揭秘:周培公是谁?周培公为何会绘画清朝全图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全图,周培公,清朝

    对于周培公,大多数人都是从2001年拍摄的《康熙王朝》中了解到的。电视剧中康熙面临着内忧外患,而八旗军在入关后恃宠而骄,懒惰成性,不能够委以重任时,康熙大胆任用周培公等一批汉臣,最终平定动乱。在动乱中,周培公得到重用,屡建奇功。动乱结束后,由于是汉人身份,遭受到八旗子弟猜忌,周培公最后被调往盛京,镇

  • 清宣统帝溥仪的故事:黯然告别紫禁城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紫禁城,黯然

    溥仪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帝载湉身染沉疴,渐入弥留。慈禧的病情同样严重,且灵柩已在宫内准备就绪。当慈禧病危的时候,曾召集军机大臣世续、张之洞、那桐入内,奕劻正去东陵验收慈禧地宫未回。太后询诸臣近支王子入宫读书事,诸臣莫敢言。世续曰:“太后拟选储,为社稷万世计,此周文武之用心

  • 第二节 英使来华,入朝觐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入朝,第二节

    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只有他国对自己有所求,而自己则对外无任何需求。由于这种思想,清政府对外的政策都是以政治需要为先导,随政治形式的变化而变更的。清初,郑成功占据台湾,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抗清斗争,清政府为切断其与大陆上的联系,实行了严密的海禁政策,下令封锁海域,不准船

  • 张英的故事:精明强干清正廉洁 注重修养立训育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正廉洁,精明强干,训育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年间中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由于精明强干又清正廉洁,一直深受皇帝宠信。张英在文坛上也颇负盛名,其《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和《笃素堂文集》等书,曾一度广为流传。一、节俭济贫张英一向力求节俭,从不奢侈

  • 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因为什么原因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先驱,改良主义,近代

    龚自珍是浙江仁和人,清代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他在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那么龚自珍为什么辞官呢?龚自珍像龚自珍自幼好读诗文,从八岁起开始研究经史文学,十三岁作《知觉辨》,十九岁应顺天乡试得第二十八名,在嘉庆二十四年落选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会试,在第六次会试中进士,这时他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