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第一节 四臣辅政,计除鳌拜

第一节 四臣辅政,计除鳌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05 更新时间:2023/12/16 18:19:47

自古以来的专制制度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当君权高度集中,统治集团内部协调一致的时候,国家就会稳定,经济就会发展。反之,君权旁落,内部党同伐异,政治就会黑暗,社会就会混乱。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病逝于养心殿,时年二十四岁。顺治帝死后,年仅八岁的玄烨即皇帝位,以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

顺治遗诏宣称:“特命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臣。伊等皆勋旧重臣,朕以腹心寄托,其勉矢忠荩,保翊冲主,佐理政务,布告中外,咸使闻知。”这四人都出自皇帝直接掌握的上三旗中的元老重臣。这种四大臣辅政体制,一反“从来国家政务,惟宗室协理”的祖宗成规,但没有引起争议,因为人们对多尔衮以宗室亲王的身份摄政时的弊端记忆犹新。为了避免历史重演,满洲贵族们接受了由非宗室大臣辅政的现实。这是政治体制上的重大变革。四大臣的地位只是“辅佐政务”,皇帝仍然掌握着决定一切的国家最高权力,不像旧体制那样,以长辈“代天摄政,赏罚拟于朝廷”。

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亲自主持下,玄烨宣读遗诏,即皇帝位,年号康熙。四大臣深感受命辅政,责任重大,担心诸王不服,便以“国家政务从来由宗室协理”为由,向皇上请求与诸王、贝勒共同辅政。因有遗诏在,诸王不敢干预,于是四大臣便奏明太皇太后,并祭告皇天上帝及顺治帝之灵,宣誓不私自与诸王、贝勒府第往来,不结党羽,不受贿赂,表示了辅佐幼主、维护皇权的决心。正月十四,安亲王岳乐、康亲王杰书以下及大臣官员等,在西安门内南侧的大光明殿,向皇天上帝及先帝灵位设誓,表示要同心协力,辅佐幼主。这样,清廷便形成了以太后为中心,以异姓勋臣辅政,而亲王、贝勒加以监督的新的统治核心。

四大臣辅政与摄政王辅政有着明显的不同。摄政诸王都是最近的皇室宗亲,他们是皇帝之长辈,本身又是一旗之主,权力极大,很容易侵夺皇权。而辅政大臣,虽然其地位与功劳都很显赫,但毕竟是异姓臣子。他们与太后及皇帝之间除君臣关系之外,还存在一旗之内严格的主仆隶属关系。四大臣也公开承认太皇太后和皇帝是他们的女主和幼主。因此,相对而言,辅政大臣不敢轻视太皇太后和皇帝而将大权揽于手中。

而且下五旗诸王尽管都是皇室宗亲,但他们对本旗力量的发展及个人权势的增长给予了更多的关心,而不大关心朝廷的利益和皇帝的地位。辅政大臣则不同,他们既是皇帝的臣子,又是上三旗的旗员,同皇帝的关系,既是君臣,又是主仆,利害荣辱,息息相关,一旦皇帝帝位不稳,他们也会随着倒霉。所以,他们虽是异姓臣子,但对皇帝却比诸王更加忠心。

康熙元年(1662年),李定国拥立的南明永历政权被清军消灭,永历帝也在昆明被杀,李定国悲痛万分,不久死去,其部下也相继被清军讨平。康熙三年(1664年),清军又镇压了活动在湖北茅麓山的大顺军余部,农民军将领李来亨牺牲。至此,清朝才最终将大陆上的反抗势力扑灭,进入了百年相对稳定发展的阶段。在长期的征服战争中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破坏。华北地区,满目荒凉的景象,江南一带,到处瓦砾一片。面对这一状况,清朝政府鼓励垦荒,减免赋税,赈济灾民,以解除农民的痛苦。

康熙四年(1665年),对遭战争破坏最大的湖广地区“给牛种,听其开垦,三年后起科”。并责令地方官对流亡四川的湖广之人,登记造册,照人数多寡提供帮助,奖励垦殖。对无度牒的僧道,勒令还俗,让其垦荒。经过几年努力,全国田地、山荡、畦地数字有了很大提高,为后来清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努尔哈赤时期和皇太极初年,辅佐汗的机构是文馆,又称书房。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始改文馆为内三院即内秘书院、内国史院、内弘文院,并设内务府管理宫内事务,内务府大臣则由皇帝的包衣奴才担任。

顺治十一年(1654年)清廷仿明代制度,改置宦官十三衙门总管宫内事务。顺治十五年(1658年),参照明代制度将内三院改为内阁,同时设立翰林院。鉴于宦官在明代的祸国殃民的罪行,四大臣辅政伊始,即于二月革除十三衙门,恢复内务府,仅留少数太监以供驱使,对防止宦官干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六月,又以世祖章皇帝遗诏发布谕旨,废除内阁及翰林院,重新恢复内三院。这时,清帝取消了大学士入值和票拟之权,由辅臣代为执行;辅臣必须共同商议票签内容,然后向太后请示,并代幼帝朱批御笔。但代皇帝朱批御笔也为辅臣提供了专权乱政的可能。

辅政初期,四大臣还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幼帝。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辅臣鳌拜自恃功高,渐渐跋扈起来,对爵秩低于自己、而班次却高于自己的苏克萨哈心怀不满,遂利用黄白两旗的旧有矛盾,寻找机会,打击苏克萨哈。

康熙五年(1666年)鳌拜唆使八旗以土地不堪为由,提出更换的要求,送交户部。户部尚书苏纳海认为土地分配已久,且康熙三年(1664年)已有民间土地不许再圈的旨意,遂上疏反对圈换土地,并请将移文驳回。鳌拜假借世祖章皇帝有旨,凡事俱尊太祖、太宗例执行,于四月命镶黄旗从右翼之末移回左翼之首,并为镶黄旗在北京东北的顺义、怀柔、密云、平谷四县圈拨土地,造成既成事实。秋天,户部尚书苏纳海、侍郎雷虎等率人出发丈量准备圈换的正白旗土地,数千旗民极力声言换地的骚扰之苦,要求立即停止换地。同年十一月,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直隶巡抚王登联同时上疏,指出旗民对重新更换圈地极为不满。接到命令后,旗民的土地等着调换,而民地则等着被圈,两下里都闲置不种,造成土地大量荒芜,恳请停止圈地。苏纳海等在丈量圈换土地时,由于镶黄旗章京不肯接受新圈换的土地,正白旗包衣佐领下人又不肯指出地界,他们只得将主持两旗换地的官员撤回。鳌拜仰仗其在辅臣中的优势,命吏、兵二部将苏、朱、王等革职锁拿,并交刑部议处。康熙五年(1666年)十二月,鳌拜以苏等人不愿迁移、结党抗旨、妄行具奏等罪,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矫旨处以绞刑,家产籍没,并将蓟州、遵化、迂安三地的正白旗土地强行加以圈换。旗员及人民深受其害,有数十万人失业。

圈地事件打破了四大臣协调一致的原则,朝内百官惴惴不安,纷纷上书要求皇帝亲政。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鳌拜乘机打算提高自己的地位与职权,代替已故的索尼,获取奏与批理奏疏之权。康熙见鳌拜愈加跋扈,四大臣辅政体制已无法发挥作用,遂以辅臣屡行陈奏为由,奏请太皇太后允许,私下里拟好了诏旨,于七月初七那天颁布,并举行亲政大典。此时鳌拜党羽已经形成,其势力在上三旗中占有绝对优势,鳌拜已控制了镶黄旗,正黄旗随声附和。正白旗大臣苏克萨哈凭一己之力无法与鳌拜竞争,遂于七月十二请求辞职。鳌拜乘机以不愿归政、妄蓄异心等罪名,打算处死苏克萨哈。康熙知鳌拜等怨苏克萨哈经常与其争论是非,仇恨甚深,欲置之于死地,遂坚持不允所请。鳌拜竟攘臂上前,连续几日来向康熙帝奏请,最后仍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标签: 四臣辅政鳌拜

更多文章

  • 戊戌变法前后的林旭,六君子中最年轻的一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君子,戊戌变法,最年轻

    林旭父母早亡,依靠叔父养育成人。他自小颖悟、聪慧好学、博学强记,号称“神童”,曾在福建省乡试第一名解元中举。后来跟随岳父沈瑜庆到武昌游学。在那里结识了维新变法的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深受他们思想的影响。1895年,林旭以公车(举人)入都,当时正值甲午战争,清廷战败,民族危机日重,日本强迫清廷签订丧权辱

  • 轶事:光绪皇帝问老师翁同龢“你能吃得起鸡蛋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你能,光绪,轶事

    清朝掌管“宫禁”事务的机关,叫做“总管内务府衙门”,又称“后门衙门”,与其他衙门不同的是,它不管国家大事,只管皇上的私事,内务府是个油水特别多的部门,因为紫禁城内衣食住行、生老病死都由内务府掌管,其最高官员为总管内务府大臣,直属于皇帝,而出任此职务者多为皇帝亲自简任之亲信,亦或为八旗贵族与宗室。能进

  • 林徽因叔叔林觉民,黄花岗起义被俘,依然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叔叔,林徽因,黄花岗

    今天备课辛亥革命,再一次看到了这个名字,对于他为国为民的抛头颅洒热血,发自心底的膜拜和敬仰,他就是鲁迅笔下真正的民族脊梁吧,如果没有他们的流血牺牲,真的不会有我们今天…他和陆游一样,有炙热的忧国忧民情结和缠绵绝唱的爱情经历,但他的勇气和决然更让我们震撼!令人肃然起敬!林觉民(1887-1911),福

  • 镇江保卫战简介、经过、历史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保卫战,历史意义,镇江

    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日本正处于天宝年间,面对国内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的情况,幕府试图推行“天宝改革”,但成效甚微。1842年,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着文抨击普鲁士专制政府,开始接触社会经济问题,但不久就被迫退出。19世纪20

  • 甲午之战:第五章 鸭绿江,战墙崩溃_朝鲜与中国历朝历代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朝,朝鲜,鸭绿江

    前1046年,即殷纣辛三十年(周武王十六年),纣辛子受为武王姬发所灭,国亡。《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者,纣亲戚也。”“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其后箕子朝周。”箕子姓子。“司马彪曰‘箕子名胥馀’。”(《史记集解》)朝鲜半岛第一个政权出现。但它属于武王姬发所封诸侯国,地位与鲁、齐、晋、秦、

  • 龚自珍的不孝子:边改父亲文稿边拿棍敲牌位咒骂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孝子,文稿,牌位

    龚橙的汉奸帽子龚自珍的长子龚橙(字孝拱,号半伦),在晚清学界是一个名声很大又存在巨大争议的人物。即使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他的评价仍然言人人殊,难以定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有人把他和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一事牵扯在一起,说他是引导外国人焚园的罪魁祸首,因此骂他是汉奸、卖国贼;有人则认为并无此事,龚橙是被

  • 因9票的优势,英国议会决定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英国,议会,鸦片战争

    自19世纪初叶开始,鸦片开始大量输入中国。英国鸦片贩子不顾清政府禁止鸦片入口的禁令,贿赂清朝政府官吏,勾结中国走私贩子里应外合,利用特制快艇进行鸦片武装走私,足迹遍及整个中国东南沿海。鸦片大量输入使得中英之间的贸易由中国的出超变为英国的出超,导致中国境内的白银大量外流,清朝财政严重受损;朝野上下,禁

  • 乾隆两次出题为难这个人,最后却都被他巧妙化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次,乾隆,却都

    乾隆十六年,乾隆为给母亲过六十岁寿辰,想在京都西郊建一座大同春,工部的官员接到命令后,就将任务交给了样式雷,样式雷是专门搞宫殿建筑设计的,手艺十分了得,可是就算手艺再好,接到这个任务也会发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给皇帝干活,等于将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稍有不慎,小命就没了,一连好几天,样式雷都没有

  • 揭秘天父之女洪宣娇死于情杀还是死于仇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之女,天父,死于

    太平天国洪宣娇是广东花县(今花都区)福源水村人,原名叫杨云娇,洪秀全因她是“天父”之女,认其为妹,改名洪宣娇。她是萧朝贵的妻子,生卒年不详。洪宣娇在太平天国的创建以及成长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是洪秀全和萧朝贵的得力助手。洪宣娇画像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天国洪宣娇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女性,曾参与过天京

  • 甲午败类篇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沉思,甲午,败类

    甲午败类,首推慈禧。虽然这个身居京城的太后没有直接指挥这场战争;虽然这个位高权重的大清实际统治者并没有下令北洋舰队投降,但反观战争的前因后果,其悲惨结局,丧权辱国无不因她而成。这位1835年出生、小名唤作杏贞的女人,17岁入宫,幸运地为咸丰皇帝生下长子,被封为懿妃、懿贵妃。让人惊奇的是她以其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