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沽口之战失败:火烧圆明园以及《北京条约》的签订

大沽口之战失败:火烧圆明园以及《北京条约》的签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19 更新时间:2023/12/10 4:42:51

大沽口之战

1858年5月20日(清咸丰八年四月八日)上午8点,清朝直隶总督府外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外国人。他们交给直隶总督谭廷襄一份“最后通牒”,要求清朝守军在两小时内交出天津守备重地大沽口炮台,让他们“护卫”特使进京,否则将以武力占领。这伙人便是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的信使。他们的无理要求,当然遭到了中国方面的断然拒绝。

清军炮击进犯大沽口的英法联军

第一次鸦片战争过后没几年,贪婪的英、法等国不满足于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又相互勾结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由英法直接出兵、美俄暗中支持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前期,他们在广东沿海大肆进攻。当他们发现这并不能使清朝政府屈服时,便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京津地区。5月初,英、法侵华军全权代表额尔金与葛罗率大小舰艇二十六艘、官兵约二千七百人,逼近天津。

由于清政府对英、法早有戒心,加强了津门重地大沽口一带的防务,配备轻重火炮五百门,总兵力达一万三千多人。来势汹汹的英法联军自知如果开战占不了什么便宜,便派出了章开头的那一队士兵,妄图恐吓守军交出炮台。结果却自取其辱,遭到中国方面的当头痛斥。

5月20日上午10点,英法联军悍然打响了第一炮,拉开了大沽口之战的序幕。清军当即予以还击。大沽口一带顿时炮声震天,硝烟弥漫。法舰“霰弹”号的螺旋桨在游弋中被中国军民事先布好的渔网缠住,无法动弹,成了炮台上清军的“活靶子”,一阵炮火袭来,法舰顿时变了形。还有些敌舰被白河上渔民施放的火筏阻挡,难以前进一步,连船上的帆都被引燃了。激战近两个小时,英法联军的三艘战舰当场沉没。

然而就在这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大海退潮引起白河河水猛退,联军舰艇顺势后撤,退出了守军火炮的有效射击范围。清军的炮弹呼啸着飞来,却在距敌舰不远处力竭落水爆炸,未伤敌分毫。而敌舰的火炮由于性能远胜于清军,既打得远又打得准,屡屡命中清军炮台。纵然守军英勇顽强,也逐渐丧失了还击的能力。此战双方各有伤亡,但清军因准备不足、装备落后,加之主帅谭廷襄以及直隶提督张殿元、署天津镇总兵达年等逃跑,致使北、南炮台先后失陷,天津完全暴露在了英法联军面前。在敌人的武力威胁下,清廷被迫屈服,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前往求和,在天津与侵略者再度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天津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陆续撤出了津沽一线,京畿威胁暂告解除。胆战心惊的清政府为防备联军卷土重来,任命悍将僧格林沁为钦差大臣,加强京津防务。

吸取了前战失利的教训,僧格林沁着力经营,经过细致的调查,提出了集中兵力、重点设防的总方针,进行积极防御。他亲自督办了以大沽沱口为重点的近海、沿海及侧翼的多重军事设施,还选调精兵强将充实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大沽重地的防守力量有了质的提高,官兵们士气高涨,要给来犯之敌以沉重的打击。

果然不出人所料,1859年6月(咸丰九年五月),英法联军又借“进京换约”之名,由英海军上将伯率领大小舰艇21艘(其中英国17艘)、官兵约2000人再度来犯。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以深水舰只正面袭击大沽炮台,以浅水炮艇开道越过横江障碍进攻,从而摧毁炮台,然后组织陆战队登陆占领,扫清武装进攻的障碍。

6月25日上午,十余艘联军舰只驶至清军在前面铺设的铁戗旁,先后用缆绳拉倒了十余架铁戗,然后放下浮标标记开辟通道。僧格林沁闻报,心知来者不善,但为避免扩大事端,他一面派人与英法侵略者交涉,一面命令各部做好战斗准备,一旦敌人开战,坚决予以还击!

尸横遍地的大沽炮台阵地

自兵临大沽海口以来,何伯就在极力收集大沽守军的情报。从各种途径得到的消息,正如他本人亲眼在望远镜中见到的一样,阵地上见不到几个士兵,根本不像是大战在即的样子。何伯放心了,当日下午1时30分,他下达了总攻击令后,便回舱喝咖啡去了。他满以为清军仍和去年一样经不起他的重炮轰击,要不了多久便可以从容登陆了。

殊不知何伯正中了僧格林沁的骄兵之计。局势紧张之初,僧格林沁便有所安排,他要求各守军注意伪装隐蔽,要做到炮台白天不见旗帜,夜间不闻更鼓,守军隐于安全处,任凭联军如何试探决不暴露。何伯的贸然进攻,正中僧格林沁下怀。当闻报联军已进入预定水域时,僧格林沁哈哈一笑,高喊一声:“打!”只见各部守军从藏身之所鱼贯而出,迅速撤除了掩盖在火炮上的草帘,按早已计算好的角度、距离敌舰猛烈开火。

英法联军猝不及防,完全笼罩在炮台守军的炮火之中,当即便有几艘军舰中弹起火。有艘企图抢滩登陆夺头功的炮艇被突如其来的炮火击毁了锅炉,无法动弹,紧接着又被一顿狠揍,冒着浓烟沉入了河底。不久又有一艘炮舰“庇护”号步其后尘。刚才还在舱室里悠闲地喝咖啡的何伯,此时站在旗舰“行鸟鸟”号的甲板上,目瞪口呆地望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不知所措。突然,一颗炮弹像长了眼睛一样正好落在他的旁边。只听“轰隆”一声,站在何伯身后的“行鸟鸟”号舰长当场毙命,何伯受了重伤,“行鸟鸟”号受损严重,无法指挥作战。

原来,清军采用了“擒贼先擒”的战术,集中火力轰击联军指挥舰。无论何伯转移到哪艘船,只要升起旗舰标志旗,必定引来清军倾泻的炮弹。何伯无法,只得下令全线撤退。

不甘心失败的联军在零星炮火的掩护下再次组织陆战队强行登陆。早有准备的守军利用各种防御工事予以猛烈回击,一批批亡命之徒应声倒毙。激战至晚上,联军“术穷力尽”,无心恋战,抛下了上百具尸体狼狈逃回船上。没几天,英法联军的残兵败将便灰溜溜地南逃了。是役,清军以伤亡三十余人的代价,换取了击沉四舰、伤十余舰,毙伤英军464人、法军14人,生擒2人的巨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标签: 之战圆明园条约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李光地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看雍正的评价就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上,评价,雍正

    对清朝李光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康熙王朝》是部久映不衰的电视剧。不管过去多少年,还经常能在电视上看见它。里面的李光地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还记得他怎么当官的吗?被绑着进京的,照死不肯当官,太子劝了也没用,最后一批格格把他骂醒了,这才回来当官。电视剧拍得好看,但你要真信

  • 嘉庆的养母,一生不得帝王宠爱,无子却成为了皇贵妃!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养母,嘉庆,帝王

    清朝历史中,总共有过十几名皇上。谈起这十几名皇上中,最痴情的应属康熙皇帝和雍正2位,今日要跟大伙儿聊的那位,是雍正后宫里的一名嫔妃,她是嘉庆的养母,却一辈子无宠无爱,她就是说雍正的庆妃陆氏。看过延禧攻略的小伙伴,或许对剧中的庆妃不陌生,剧中的庆妃出身不高,也不受宠爱,做人做事非常小心。到底历史上的庆

  • 看清朝皇帝们生子情况,乾隆完全当康熙是偶像爷爷,什么都赶一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一脚,乾隆,康熙

    清朝统治中国历史两百七十多年,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吸取历史上很多朝代教训,传位的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庸无能贪财享乐的,今天就八卦一下这些位皇帝到底有多少个儿子。努尔哈赤太祖有子16。一人为皇帝,和硕亲王3人,多罗郡王1人,封公爵3人,封将军2人,无爵或生前有爵被削6人。太宗有子11,1人为帝,3

  • 康有为变法使俊杰壮烈牺牲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俊杰,壮烈,康有为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康有为游历香港,接触到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 辅政大臣苏克萨哈被灭族为何没有积极进行反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大臣,积极,苏克

    苏克萨哈是谁?苏克萨哈全名为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大臣。身为满洲正白旗人,苏克萨哈在清朝初期为朝廷做出了不少贡献。很多人不知道苏克萨哈是谁,更有人误以为他是外国人,其实都不是,苏克萨哈是顺治皇帝托孤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纳喇·苏克萨哈是清朝满族人,曾官任议政大臣,后来成为太子太保。由于年代久远,史料记

  •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于谦是怎样当上民族英雄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于谦,是个,的人

    于谦是着名的北京保卫战的指挥者,在他的指挥下,明朝军民成功地打败了瓦剌首领叫乜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1449年,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朱祁钰即位,为明代宗。瓦剌兵逼京师,组织了北京保卫战,身自督战,击退之。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使明王朝转危为安。而于谦之所以能成

  • 左宗棠到底是如何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左宗棠

    李鸿章签订的《中法新约》,左宗棠表示完全不能理解。他对当时主和的李鸿章做出了这样的批评:“对中国而言,十个法国将军,也比不上一个李鸿章坏事”;“李鸿章误尽苍生,将落个千古骂名”。下面我们一同来深究左宗棠到底是如何死的?李鸿章恼怒之余,决定拿左宗棠的下属

  • 康熙如若没杀这人,清朝有可能会独霸全球,历史也将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也将,可能会,这人

    清代是我国在历史上最后封建王朝,清朝末年里,因为清廷的处理软弱无能,促使那时候的国家始终遭到西方国家帝国主义的入侵,圆明园等建筑就是说在八国联军侵入时被损坏。然而如果当时的康熙皇帝没有杀此人,而是重用此人,那么清朝不但不会被八国联军入侵,还有可能成为全球霸主,近代史也将被改写。戴梓是清初的火器制造家

  • 清朝大兴文字狱:阻碍中华文明发展的一大桎梏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大兴,文字狱,桎梏

    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统治,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先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使用了各种手段。其中措施与手段之一,便是大兴文字狱。清朝的文字狱肇于顺治、渐于康熙、烈于雍正、乾隆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字狱的规模、内涵、背景不断升级,酷烈程度也愈演愈烈,最后成为阻碍中华文明发展的一大桎梏。顺治朝文字狱虽然在数量规模上

  • 穆宗同治皇帝载淳轶事大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同治,皇帝,轶事

    清朝皇帝,满族爱新觉罗氏,名载淳,文宗之子。因年幼继位,由肃顺等顾命大臣辅政,年号初为祺祥。慈禧太后与奕r发动政变后,杀肃顺,由东西两宫垂帘听政,年号为同治。在位时,平息太平天国等起义,洋务派实行新政。后病死,庙号穆宗。穆宗大兴园工穆宗大兴园工一事,其源流甚长。上所记仅为恭王一人而发,发而即了,仅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