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谭嗣同被处决时,刽子手专门用钝刀行刑,砍了30多刀才成功

谭嗣同被处决时,刽子手专门用钝刀行刑,砍了30多刀才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630 更新时间:2023/12/15 20:47:14

1898年9月28日,到了六君子受刑的日子。

康广仁自觉冤枉,哭天抢地,别人也理解他为如此。他那变法的哥哥康有为知道风声之后跑了,慈禧老太太大怒,于是抓来了康广仁。代兄受刑的康广仁,被抓得冤枉。

看着哭天抢地的康广仁,除了谭嗣同之外,其四人心里也都不是滋味。被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看不到成功的那一天了。不过谭嗣同倒是镇定自若,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

牢门开了,六人被带走,押到刑场。周围看热闹的老百姓真不少,也不知道有没有维新派的同道中人,不过真有的话,他们也未必敢吭声。谭嗣同咬咬牙,心头一热,下了决心。

行刑开始了,毫无意外,第一个被杀的就是康广仁。虽然死的冤枉,但康广仁也算死的最痛快的了,毕竟他在维新派里面算不上什么首脑。而到了谭嗣同这里的时候,刽子手换上了钝刀。

这斩首,还分快刀和钝刀?当然要分的,慈禧老太太国事研究的不多,这稀奇古怪的东西反倒喜欢研究。古代行刑的时候,很多犯人会求刽子手,一刀给个痛快的,那样的就是快刀。而钝刀,痛快不了,得慢慢割。

到谭嗣同这了,换上了最钝的那种刀,谁让谭嗣同在这些人里面官儿最大,又叫嚣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呢?于是,刽子手拿着这钝刀,开始“锯”谭嗣同的头。没错,这刀不是用砍的,是锯的。

可这三十多刀里,谭嗣同硬是咬着牙,一声不吭。周围的群众们都看傻了,这人是真的不疼?当然疼了,可谭嗣同就是为了警醒世人,才没有跟着康有为离开,才甘愿为了变法,牺牲自己,让世人瞧个清楚!

不过,围观上万人,瞧是瞧清楚了,看完之后,也就回家洗菜做饭了。若干年后,鲁迅先生为当时受刑的谭嗣同,对这围观的上万人说了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标签: 刽子手砍了谭嗣同

更多文章

  • 索尼为什么会遭受鳌拜打压?却深得顺治康熙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敬重,索尼,顺治

    索尼为什么会遭受鳌拜打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赫舍里·索尼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比鳌拜的资历还要高。皇太极、顺治和康熙对索尼都非常信任,甚至俩多尔衮也很喜欢索尼。索尼究竟做了是什么,获得了皇帝们的支持和敬重?皇太极猝死于宫中,没有时间

  • 蒙古好不容易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为什么却仍对中国心存戒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俄罗斯,心存,蒙古

    说到中国与蒙古的关系,这点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在清朝时期内蒙古与外蒙古皆是中国领土。直至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遭遇灭亡,华夏文明也因此变得孱弱不堪,沙俄势力逐渐强盛,外蒙在沙俄控制下宣布了独立。虽然北洋政府曾一度恢复外蒙主权(苏俄与白俄内战时期),但这种恢复主权终究短暂。二战后,蒙古早苏联这个超级强国的

  • 皇帝的生母,被妃子当众羞辱,最终含恨吞食鸦片自尽身亡!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妃子,生母,鸦片

    在古代,能生下皇帝是件很荣幸的事,就算不被封为皇太后,但地位绝非一般,备受人们敬仰。但是,在清朝末年就有这样一位皇太后。她是皇帝的生母,却被妃子痛骂羞辱,终究含恨吞食鸦片自尽身亡,她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瓜尔佳·幼兰。瓜尔佳·幼兰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父亲是慈禧身边

  • 婉容的故事:清朝史上最后一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史上,清朝,皇后

    婉容红影湿幽窗,瘦尽春光,雨余花外却斜阳。谁见薄衫低髻子,抱膝思量。莫道不凄凉,早近持觞,暗思何事断人肠。曾是向他春梦里,瞥遇回廊。云想衣裳花想容,欲问今朝与何人共度,往昔泪流满面,满目遗憾。面对时间,任何人都觉无力。一念之间,几十年便潦倒而过。美丽的故事和悲伤的故事,都已随岁月消亡。无法左右命运的

  • 三元里村为代表的广州北郊人民的抗英斗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代表,北郊,广州

    一八四一年五月三十日,以三元里村为代表的广州北郊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从军事角度来总结,有其特点和意义。三元里义勇队伍的抗英战斗,从英军方面看,它是广州战役的一部分,是五月二十五日广州城北高地争夺战的继续。三元里人民掀起的抗英战斗,是中国人民对入侵者的抗击。因此,这是中国人民第

  • 名臣翁同龢竟是北洋水师经费被裁撤的罪魁祸首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洋,水师,罪魁祸首

    晚晴名臣翁同龢是光绪皇帝的老师,一度游走于最高决策圈,康有为被重任,便是他推荐的结果,因此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翁同龢被人们误认为是“维新派”,而他后来被罢黜,亦被误读成“后党”迫害的结果。但事实上,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

  • 近代报刊出版业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出版业,报刊,近代

    晚清时期,大量西方的先进事物通过口岸城市传入中国,其中,近代的出版和传媒业接踵而起,成为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新的来源。更多的西方思想和文化,通过这个渠道传播到全国各地。“在那些日子里您每天都要想出点新花样来侮辱我,这些侮辱可以说我都愉快地接受了,因为除了这种侮辱是您始终爱我的证据以外,我似

  • 兄弟攻陷南京城掠宝,在朝廷不断追查之下曾国藩一计使得朝廷放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南京,曾国藩,朝廷

    1864年8月,湘军将领曾国荃率领大军攻占了金陵城(南京),折腾了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终被清廷所灭,曾国荃大喜过望,下令将士们可以在南京城放纵三天,意思是烧杀抢掠都不管,整个湘军沸腾了,金陵城一片狼藉,无数金银财宝,值钱的物品被湘军侵吞。坐镇安庆的湘军统帅曾国藩知道后,迅速前往南京,令行禁止,但

  • 为啥康熙的儿子里只有雍正管隆科多叫“舅舅”?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舅舅,雍正

    咱们看与清宫相关的电视剧,看到雍正的时候,总免不了一个人,这就是隆科多,雍正还曾称他为“舅舅”。可后来,随着学习清史的深入,我才发现,雍正的母亲,孝恭仁皇后,是乌雅氏,而隆科多是清初大世家佟佳氏,都知道舅舅是母亲的兄弟,这位孝恭仁皇后和隆科多完全没有血缘关系,他怎么就成了雍正的舅舅了呢?康熙晚年,九

  • 甲午之战: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历史中有几次“平壤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之战,平壤,洒热血

    历史上中国共参加过三次“平壤之战”,是三个不同朝代的三次战争,第一次是唐军与高句丽、百济军的作战;后两次是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正面交锋的两次大战。唐朝攻高句丽之平壤之战显庆五年(660年),唐军击灭百济,高宗李治欲乘胜进军高句丽,遂于十二月十六日命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坝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