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中国有几个清官?这几人对自己抠到一种境界

古代中国有几个清官?这几人对自己抠到一种境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695 更新时间:2023/12/19 9:10:25

清官是被千古传颂的对象,自古以来,老百姓最大的愿望就是朝廷中能够多出几个清官,为老百姓做主,中国古代老百姓对官员的判定标准非常简单,只要能够给老百姓申冤做主就是人们心中的好官,但是在政治中对官员的评判标准恐怕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在老百姓眼中官员非黑即白,但是在官场中非黑即白的官员必定会遭到政敌的排挤,会遇到非常大的挫折,所以有时候清官也不一定是好官,而古代的一些有能力的官员比如张居正李鸿章大多都对官场潜规则非常熟悉,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在后世的地位。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国历史上最抠门的三位清官,其中一位简直对自己克扣到了一定的境界,母亲过生日买了两斤肉,竟然惹得满朝轰动!

第一位:包拯

民间有关包拯的传说非常多,在今天的影视剧中,包拯的形象可以说是深入人心,被后人认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二十八岁就考中了进士,包拯为人十分忠孝,直到三十六岁父母亡故守丧期满之后才出任朝廷官职,由于在任期间成绩斐然,善于断案,因此不久之后便升任知州,受到了朝廷的重视,包拯的官场生涯完全是靠自己的能力一步步走上去的,他深刻的体会到了民间疾苦,又对北方的辽国政权忧心忡忡,因此后来在监察御史任上,他建议朝廷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因为他刚直不阿,故多次论劾权幸大臣。幸亏当时朝廷还算风清气正,包拯虽然屡次进谏,弹劾权臣,还能够昂立于朝堂之上,实属大幸,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着称于世。知庐州时,执法不避亲党。在开封时,开官府正门,使讼者得以直至堂前自诉曲直,杜绝奸吏。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第二位:于谦

于谦是一个悲情人物,其一生大起大落,经历重重坎坷,其命运让后人悲叹遗憾不已,于谦真正在政坛上崭露头角是在朱瞻基统治时期,当时朱瞻基出兵讨伐想要谋反的朱高煦,朱高煦被俘后跪在朱瞻基面前求饶,于谦凛然正气,当着皇帝的面逻辑清晰的数落朱高煦的各项罪过,被朱瞻基发现,从此仕途便平步青云,后来在明英宗时期,由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于谦因为不与其同流合污,没有给王振送礼,被王振陷害,差点被杀,后来因为于谦的朋友极力求情,再加上百姓的声援,这才罢休。

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在王振的蛊惑下亲征瓦剌,被瓦剌俘获,十三万大军全军覆灭,于谦在北京率领京师全体百姓士兵参加了着名的北京保卫战,也正是因为于谦的临危不乱,这才使明朝得以幸存,

后来也先挟持明英宗想要继续南犯,于谦以国家社稷为重,拒绝了也先的要求,景泰皇帝非常信任于谦,任其为兵部尚书,二人在国难之时的这段合作关系被后人传为佳话,但是后来明英宗发动了南宫政变,废掉了景泰皇帝,于谦也被杀掉,后来士兵到于谦家中抄家,发现于谦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其清廉自律,可见一斑。

第三位:海瑞

海瑞的清廉和性格是出了名的,海瑞童年的时候父亲便去世了,海瑞与母亲相依为命,天天在家读书,希望能够考中进士,出人头地,但是海瑞的资质比较差,屡试不中,后来连自己都失去信心了,干脆放弃会试,直接到福建延平府南平县当了教谕,在海瑞担任教谕期间,对改革当地的教育风气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或许是朝中有人欣赏海瑞的骨气和性格,几年之后,海瑞竟然被任命为淳安知县,正式踏入仕途,海瑞的清廉害苦了当地的官员,他生活节俭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这还不算,有一次海瑞的母亲过生日,海瑞自己掏钱到集市上买了两斤肉,没想到这事成为了奇闻,连当时的浙江总胡宗宪都知道了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昨天听说海县令为老母祝寿,买了二斤肉啊。"很快这件事情便传到了京城,满朝官员纷纷咂舌,没想到海瑞竟然清廉到了这种地步。

海瑞不仅清廉,而且还不畏权势,胡宗宪的儿子在海瑞的地盘上胡作非为,海瑞不仅把他打了一顿,而且还理直气壮的写信通知胡宗宪,胡宗宪虽然有脾气,但是一想到海瑞的性格还是忍了,后来海瑞看不惯嘉靖皇帝在宫中不理政务,只知道炼丹修仙,直接把皇帝骂了,要不是海瑞人缘还不错,早就被皇帝砍了。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死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标签: 人对有几个清官

更多文章

  • 两支海军,上演了荡气回肠的一幕沉思四:悲歌一曲缘自何?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悲歌,沉思,甲午

    北洋舰队覆没了,中国战败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也是让无数中国人最为肝胆欲碎、痛心疾首的一页。如果说甲午战争之前西方列强对中国还有那么一丝敬畏,如果说《马关条约》之前中国人还有那么一丝亚洲老大的自豪感的话,那么,随着那龙旗在黄海海面的陨落,这一丝敬畏和自豪已随波而去,烟消云散了。因为把我

  • 如何认识康乾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社会,时期

    一些学者认为,康乾之际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是他们的发明。18世纪的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德国哲学家赫尔德在1787年出版的《关于人类历史哲学的思想》中,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状态持同样的看法,认为这个帝国的&ldq

  • 实业家张謇简介:简述张謇一生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实业家,张謇,简介

    张謇张謇(jiǎn,1853-1926),中国实业家、教育家。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光绪状元。早年入淮军将领吴长庆幕。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后又举办通海垦牧公司、大达轮船公司、复新面粉公司、资生铁冶公司、淮海实业银行等,并投资苏省铁路公司、大生轮船公司、镇江大照电灯厂

  • 谭嗣同被杀为什么砍了30多刀才死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有什么,被杀,这里面

    对谭嗣同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为了拯救晚清时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许多爱国人士纷纷开始了改革创新。就比如说李鸿章、曾国藩等人所兴办的洋务运动;或是光绪皇帝支持下的维新运动;最为成功的就是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了。改革有成功也有失败。成功的孙中山成功

  • 日本,崛起与野心_《甲午沉思录》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日本,甲午,野心

    日本探索民族振兴的历程似乎比中国要简单。明治维新的成功,结束了封建幕府统治,使日本一下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以后虽经二战,跌入谷底,又能迅速崛起,再入世界之强。但是,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日本自明治维新至今两次崛起的历史,就会感到,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有一种东西和他相伴——野心。吞并朝鲜,打败中国的野心。驱

  • 历史上的于成龙是什么人?他到底有多清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是什么人,有多,清廉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于成龙做官几十年,节俭清廉从始至终,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入仕对于许多人来说,都是一个梦想,尤其在中国古代。就清朝而言,许多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都只是为了能够完成自己的仕途梦想。而于成龙更是清朝一个入仕学子中的典型代表,他不像苏轼那样的天才,七岁秀才,二十岁进士,被皇上钦点为第一名

  • 甲午之战:第十章 义军起,宝岛风云_二、义军起,与敌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义军,宝岛,甲午

    在基隆、淡水附近海面集结的日军,认为台湾一经交接,他们即可登陆。但当他们的兵舰驶近海岸时,却遭岸上台湾守军大炮的猛烈轰击。日军才知在基隆、淡水登陆不易。5月28日,日本侵略军近卫师团在陆军中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统率下,随同由海军少将东乡平八郎指挥的舰从,从琉球中城湾出发,进至台北海口。次日,日军采取声

  • 谭嗣同被处决时,刽子手专门用钝刀行刑,砍了30多刀才成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刽子手,砍了,谭嗣同

    1898年9月28日,到了六君子受刑的日子。康广仁自觉冤枉,哭天抢地,别人也理解他为何如此。他那变法的哥哥康有为知道风声之后跑了,慈禧老太太大怒,于是抓来了康广仁。代兄受刑的康广仁,被抓得冤枉。看着哭天抢地的康广仁,除了谭嗣同之外,其余四人心里也都不是滋味。被抓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他们看不到成功

  • 索尼为什么会遭受鳌拜打压?却深得顺治康熙敬重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敬重,索尼,顺治

    索尼为什么会遭受鳌拜打压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赫舍里·索尼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是清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比鳌拜的资历还要高。皇太极、顺治和康熙对索尼都非常信任,甚至俩多尔衮也很喜欢索尼。索尼究竟做了是什么,获得了皇帝们的支持和敬重?皇太极猝死于宫中,没有时间

  • 蒙古好不容易摆脱俄罗斯的控制,为什么却仍对中国心存戒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俄罗斯,心存,蒙古

    说到中国与蒙古的关系,这点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在清朝时期内蒙古与外蒙古皆是中国领土。直至辛亥革命之后,清朝遭遇灭亡,华夏文明也因此变得孱弱不堪,沙俄势力逐渐强盛,外蒙在沙俄控制下宣布了独立。虽然北洋政府曾一度恢复外蒙主权(苏俄与白俄内战时期),但这种恢复主权终究短暂。二战后,蒙古早苏联这个超级强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