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绪有翁同龢这样的老师真失败!坏处多过好处

光绪有翁同龢这样的老师真失败!坏处多过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0 更新时间:2023/12/22 22:23:12

许多人都说,清朝是祸害中国的朝代,慈禧是祸害清朝的悍妇,光绪是惧怕慈禧的废物!

这话一点都不假。特别是光绪掌政以后,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都看出中国是一块肥得流油的肉,纷纷持刀扛枪,意欲对中国宰割。

但是甲午海战失败、把中国推向列强砧板,这绝不仅仅是慈禧光绪的原因,背后更有很多瞎鼓捣的人。

翁同龢(1830~1904),江苏常熟(今苏州常熟)人。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在光绪时期,因卷入“帝党”与“后党”的政治斗争被慈禧太后罢官。

他在书法艺术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以楷书和行书最为擅长。在清代书坛占有重要地位,评价甚高。着有《瓶庐之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等。

翁同龢自幼禀性好学,通读《四书》《五经》,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常熟县学游文书院。1845年应院试考中秀才;1856年考中状元。

1865年,翁同龢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1875年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光绪帝,前后达20余年。

翁同龢学识渊博,除了正常教授《四书》《五经》等儒家必读课外,还特意安排了许多中外史地、科技和早期改良主义着作,新学旧学兼顾,中学西学结合,循循善诱,引导光绪帝关心现实政治,留意中外大势,清除积弊,力振纲纪。

翁同龢把他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渗透在他从政、从教的实践活动中,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堪称近代教育的第一导师。翁同龢的教育使光绪帝扩大了知识领域,为以后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打下了思想基础。

如此看来这翁同龢不是挺好的吗?但这人都有两面性,翁同龢好处虽有,坏处却更可怕。

翁同龢以帝师自居,对光绪言语失礼。据时人记载称,一次与光绪争执,翁同龢竟拿起砚台扔向光绪,虽没有击中,但墨汁溅在光绪衣服上,翁的跋扈是公开的秘密。

翁同龢的政治面相颇为复杂,他能总揽大权,并非因政绩过人,而是靠其帝王师的身份,光绪皇帝的信任是他唯一的资源,因此翁同龢有极强的争宠意识,在具体问题上,经常窥伺上意,见风使舵,立场极为飘忽。

在戊戌变法前,翁同龢的地位已经不稳,因他在甲午战争中是坚决的“主战派”,结果清军惨败,“洋务运动”多年成果虚掷,清帝国陷入空前的危机中。翁同龢主战,并不建立在对事实了解的基础上,而是他看出光绪想借此战扩张自己的权力,故主动奉迎君意。此外,翁同龢别有私心,刻意借此营造自己忠君、坚韧、不妥协的历史形象。

他虽是光绪的老师,但却站在慈禧一边,天天给慈禧捧臭脚。而且他是清流派帝党的头子,在朝中一呼百应,势力非常大。只可惜,这么大的势力却不为国家命运着想,只想着排除异己,窝里反,起内哄,把光绪的脑子全都给搅乱了。

他和以李鸿章为首洋务派针锋相对,在日军舰队入侵的关键时刻,他们不一致对外,却明争暗斗,结果让日本人钻了空子。翁同龢主管的军机处掌管军事,不但不补充军备,反而克扣军费,致使北洋水师装备老化,弹药过期,直接导致战争失败。

七千余水军葬身海底,中国被迫与日军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中国的面子彻底丢光,日本彻底疯了,以至后来大举侵华,糟蹋中国达八年之久。

甲午败后,翁同龢千方百计逃避责任,将失败的原因推到李鸿章的头上,认为李接战不力,甚至提议将其斩首。

因为清朝,中国的历史倒退了三百年,国威扫地,元气大伤。其中太多这样的人物,为一己之利而伤害了国家。

标签: 光绪坏处多过

更多文章

  • 龚自珍的另一面:喜欢逛青楼并且终日沉迷赌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喜欢,终日,青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的这一名句,在苦难时代里,曾激励了无数的中国志士,可这么一个龚自珍,其实也有着鲜为人知的另一面。所谓的“五毒俱全”,除了不抽鸦片,和林则徐一样,坚决反对鸦片外,其余的“四毒”,龚自珍可谓“一体均沾”。先说说逛青楼吧,龚自珍喜欢逛青楼,这在其友人的笔下,屡屡可

  • 哪位清代官员被康熙皇帝赞誉为“天下清官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康熙,清代,清官

    清官之难,难在身正。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只是张嘴大喊清廉,自己及家人却照贪不误,就无法约束部下,遏制贪腐。张伯行一生历任督抚要职,任所多在富庶繁华之地。但他生活简朴,衣服饮食,始终保持寒儒本色,不取属地民众一钱一物,有些做法,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康熙四十六年,张伯行初任福建巡抚,当地

  • 清朝康熙皇帝曾盛赞哪位名臣为“天下廉吏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康熙,清朝,皇帝

    从一个贫困之地的县令起家,一步步升迁为皇帝倚重的封疆大吏,于成龙所演绎的传奇故事,倚仗的并非什么背景和奇遇,而是近乎苛刻的廉洁自律,这让他在贪腐之风盛行的清代鹤立鸡群。康熙皇帝称赞于成龙为“天下廉吏第一”,大力表彰,屡次破格提拔,把于成龙树为廉政典型。事实上,于成龙不仅是个廉吏,更是个能臣,绝对无愧

  • 道光帝敏感多疑,后宫23位妃子,13位遭过他毒手!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多疑,妃子,毒手

    道光帝是在历史上一名奇怪的皇上,当政期内仍未有很大的功绩。可是道光帝却很有特性,他是清代最小气的皇上。道光帝敏感多疑后宫23位妃子13位遭过他的毒手。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即位者,是清代第八位皇上,都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上。是清代惟一以嫡长子真实身份承继帝位的皇上。嘉庆皇帝第五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

  • 雍正皇帝即位后,马上就立即查办隆科多,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什么呢,这是,雍正皇帝

    公元1722年,已经在位61年的康熙皇帝去世。在康熙皇帝去世之后,自己第四个儿子胤禛继承了皇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在康熙在位的末期,出现了九王夺嫡的情况。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顺利继位,隆科多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在雍正的皇位逐步稳固之后,却对自己昔日的恩人隆科多痛下杀手。那么,雍正为何要除掉隆科多呢

  • 清王朝向来视汉人缠足为恶习,严明禁止满族女子效仿,为什么却越禁越火?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恶习,汉人,满族

    缠足是古时候这种恶习,起源于北宋,从明代刚开始风靡。来到清代,缠足风俗习惯早已蔓延到了社会发展每个阶级的女人,虽然清廷三申五令严禁女性缠足,可是没什么进展,缠足之风越来越激烈。旧时的“三寸金莲”清朝历代皇帝都严防死守,禁止旗人女子缠足:谁学汉人缠足,必重治其罪,并罪及父母。但

  • 谭嗣同是个怎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为何父亲不救他?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是个,的人,谭嗣同

    谭嗣同是个怎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为何父亲不救他?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1898年6月11日,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同治四年出生于北京宣

  • 朱轼传:一代名臣 帝师元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元老,朱轼传

    少年聪慧一举中第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号可亭,江西高安人。江西人历来尊师重教,崇尚学习,而高安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宋代史学家刘恕,元代语言学家周德清,明代史学家陈邦瞻,都是高安人。朱轼就出生在高安艮溪朱村的一户姓朱的清贫人家。相传北宋元丰年间,苏轼在赴筠州看望弟弟苏辙的途中,曾经慕名游览过

  • 甲午之战:第七章 辽东乱,血战威海卫_一、起来,保卫辽东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威海卫,甲午,辽东

    日本侵略者在1894年11月底攻占了旅顺口北洋海军基地之后,扩张野心更加膨胀,决心扩大侵略,完成大本营的预定目标——进军山海关,直逼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威胁京、津,迫使清政府完全投降。为此,日本大本营制定了一个新的扩大侵略的作战计划——“山东半岛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是根据内阁总理大臣伊

  • 林大钦是什么人?明朝状元林大钦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明朝,是什么人,林大

    林大钦(1510—1545),字敬夫,号东莆居士,出生于潮安县金石仙都,是明朝正德至嘉靖年间潮州一位着名人物,民间至今流传着他许多年时聪明过人的故事。林大钦于嘉靖元年(1522)中进士,因廷试获嘉靖皇帝赏识,特意钦点为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负责修史工作。大钦父早丧,嘉靖十四年(1535)母病,上表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