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宣统帝溥仪的故事:黯然告别紫禁城

清宣统帝溥仪的故事:黯然告别紫禁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295 更新时间:2023/12/21 8:42:58

溥仪

三岁登基,大清衰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帝载湉身染沉疴,渐入弥留。慈禧的病情同样严重,且灵柩已在宫内准备就绪。当慈禧病危的时候,曾召集军机大臣世续、张之洞、那桐入内,奕劻正去东陵验收慈禧地宫未回。太后询诸臣近支王子入宫读书事,诸臣莫敢言。世续曰:“太后拟选储,为社稷万世计,此周文武之用心,甚盛,甚盛!惟今内忧外患,交乘涛至,窃以为宜选年长者。”太后拍床怒骂曰:“此何等重事,而若敢妄言!”实际慈禧已胸有成竹,岂能真正听取大臣的意见?世续所言,正好与慈禧的主意相悖,故遭怒骂。后来张之洞说:“世续承太后垂询,据所愚虑,约略言之。立储自宜承宸断。”于是慈禧沉默了好久才慢慢地说:“载沣子溥仪尚可,但年稚耳,须教之。”张之洞说:“载沣懿亲贤智,使摄政,当无误。”他还引出顺治初睿亲王摄政之事以证之。太后说:“得之矣,趣拟诏。”第二天,军机大臣奕劻从东陵回京,他也是主张立长的人,但是草诏已经拟好,他一看,也就“屏息未敢言”,诏遂公布。

十月二十日,慈禧太后懿旨:“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着入承大统,为嗣皇帝”。又懿旨:“前因穆宗皇帝未有储二,曾于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降旨,大行皇帝生有皇子,即承祧穆宗毅皇帝为嗣。现在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亦未有储二,不得已以摄政王载沣之子溥仪继承穆宗皇帝为嗣,并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又懿旨:“现值时事多艰,嗣皇帝尚在冲龄,正宜专心典学,着摄政王载沣为监国,所有军国政事、悉秉承予之训示,裁度施行。俟嗣皇帝年岁渐长,学业有成,再由嗣皇帝亲裁政事。”为此,载沣在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日的日记中写道:“……叩辞至再,未邀俞允,即命携之入宫。万分无法,不敢再辞,钦遵于申刻携溥仪入宫。”

这里的“叩辞至再”,“万分无法,不敢再辞”,并非矫情。载沣本来就没有载漪那么大的政治野心,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同治、光绪两帝的命运,举朝皆知,把不满3岁的幼子送到火坑里去,载沣舍不得,完全在情理之中。他也可以预料,儿子当上小傀儡,自己将陷入困境,前景凶多吉少。但他不敢违抗懿旨,这天傍晚,摄政王载沣和军机大臣、内监一起,带着慈禧要溥仪进宫的懿旨回府。小皇帝溥仪连哭带打地不让内监过来抱他。最后还是乳母给溥仪喂奶,哄住了他,帮王爷和大臣收了场。军机大臣和摄政王见状,便让乳母抱溥仪进了宫。

溥仪到了中南海,由内监抱着去见慈禧。那时慈禧已经病入膏肓,行将就木。一张凶恶的面孔又加上病容,使溥仪感觉很害怕,以致长大后,溥仪的脑子里依然留下了那天强烈的刺激造成的一点模糊记忆:“我记得自己忽然处在许多陌生人中间,在我面前有一个阴森森的帏帐,里面露出一张丑得要命的瘦脸这就是慈禧,”他立即号啕大哭,浑身发抖,慈禧令人拿冰糖葫芦给他,被他摔到地上。慈禧很是不悦,说:“这孩子真别扭,抱到哪儿玩去吧!”

溥仪进宫的第二天(十月二十一日),光绪帝病故。人们安奉光绪的灵驾于乾清宫,亲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各按位次,齐集举哀,行殓奠礼。人们还都没有缓过神来,第三天(十月二十二日)慈禧太后又死了,于是又安奉慈禧梓宫于皇极殿,行殓奠礼,皇帝、亲王以下文武大臣官员齐集举哀。所有的事情都由朝廷官员们办理,自然无须溥仪操心。当然,溥仪也绝不会为此哀伤和哭泣。虽“群臣哭临三日,皆无戚容”,毕竟宫中被哀声丧气笼罩着,皇帝也同样被置于其中严格管束着,欢乐是不被允许的,何况他离开了亲爱的祖母和熟悉的家,正在惊恐、痛苦之中呢。

过了半个多月,即十一月初九,紫禁城内举行了“登基大典”,溥仪即皇帝位,承继同治,兼祧光绪,改元宣统,尊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隆裕为皇太后。在太和殿举行的登基大典被溥仪哭得大煞风景。在大典之前,照章要先在中和殿接受领侍卫内大臣们的叩拜,然后再到太和殿受文武百官朝贺。溥仪被他们折腾了半天,加上那天天气奇冷,因此当人们把溥仪抬到太和殿,放到又高又大的宝座上时,他早忍不住了。载沣单膝侧身跪在宝座下面,双手扶着溥仪,叫他不要乱动,他却挣扎着哭喊:“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载沣急得不知所措。文武百官三跪九叩,没完没了。“国丧”期间,丹陛大乐设而不奏,溥仪的哭叫声显得特别响。载沣只好哄着儿子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典礼结束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议起来了:“怎么可以说快完了呢?”“说要回家可是什么意思啊?”人们好像发现了不祥之兆。

当时宫中虽有隆裕太后,但实际以载沣为中心,军机大臣则仍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在世时的班底,包括庆亲王奕劻、大学士世续、大学士张之洞、协办大学士鹿传霖、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等五人。袁世凯(18591916年),河南项城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任山东巡抚时,他残酷地镇压义和团。二十七年接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逐渐成为北洋军阀首领。三十三年调入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在戊戌政变中对慈禧有功因而颇受信任的袁世凯,在十一月二十六日,因上隆裕皇太后徽号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赏用紫缰,忽于十二月十一日因患足疾,受命开缺回籍养病。这说明载沣为了削弱汉人势力而重新集权于满族,把袁世凯“体面”地罢了官。当然,这可能还与袁世凯在戊戌政变中的表现,导致载沣的胞兄光绪帝载湉被幽禁有关。慈禧在世时,载沣虽已进入军机处任军机大臣行走,还不敢对袁世凯有所表示,现在慈禧一死,成为摄政王,就采取了这一措施。

预备立宪,无济于事

宣统帝溥仪从继位到退位,只有三年。在这三年时间,就在他身处深宫、每天只知玩耍哭闹的时候,朝廷上下,宫廷内外,大事频仍,不胜枚举。

标签: 溥仪紫禁城黯然

更多文章

  • 第二节 英使来华,入朝觐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入朝,第二节

    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只有他国对自己有所求,而自己则对外无任何需求。由于这种思想,清政府对外的政策都是以政治需要为先导,随政治形式的变化而变更的。清初,郑成功占据台湾,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进行武装抗清斗争,清政府为切断其与大陆上的联系,实行了严密的海禁政策,下令封锁海域,不准船

  • 张英的故事:精明强干清正廉洁 注重修养立训育后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正廉洁,精明强干,训育

    张英(1637~1708年),字敦复,号乐圃,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年间中进士,曾任礼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由于精明强干又清正廉洁,一直深受皇帝宠信。张英在文坛上也颇负盛名,其《聪训斋语》、《恒产琐言》和《笃素堂文集》等书,曾一度广为流传。一、节俭济贫张英一向力求节俭,从不奢侈

  • 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因为什么原因辞官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先驱,改良主义,近代

    龚自珍是浙江仁和人,清代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他在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那么龚自珍为什么辞官呢?龚自珍像龚自珍自幼好读诗文,从八岁起开始研究经史文学,十三岁作《知觉辨》,十九岁应顺天乡试得第二十八名,在嘉庆二十四年落选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会试,在第六次会试中进士,这时他三十八

  • 清代最惨皇后,人死之后遭搜身!慈禧太后为何要对付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代,皇后,要对

    在中国清代时期,王后可许多,可是结局十分凄凉的也就那么几个。末代皇后婉容的下场坚信大伙儿都很清晰了,敢给以前的皇上溥仪头顶种上呼伦贝尔草原,因此结局不容易好到哪儿去。而清代时期最终一名蒙古王后,他的下场都是令人唏嘘,令人叹惋。那么那位王后到底是谁?阿鲁特氏,即孝哲毅皇后,她是清朝穆宗同治帝的皇后,原

  • 为什么说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于成龙,原因,天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着名清官于成龙为何能成为“天下第一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于成龙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前一阵子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就又让人们对这位清官产生了兴趣。中国历史中贪官不少,比如清朝的和砷,东汉的梁冀,明朝的刘观等,这些贪官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受人唾

  • 大清国的国都最初定在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初定,国都,大清国

    沈阳,在辽、金时代曾经称为沈州,古时候,有一种说法是“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因沈阳城南有浑河(沈水),即沈水之阳。此前,辽设五京,没有沈阳;金设五京,也没有沈阳。元朝东北行政中心在辽阳,明朝辽东行政中心,现在广宁,后再辽阳。天启五年,努尔哈赤却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曾先后4次

  • 她是洪秀全手下第一女将,提着一把大刀就上阵杀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刀,女将,她是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在我国民间盛行,所有便有自古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说法。事实上,历史不仅仅是男人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不一身文才武胆能力卓越的女中俊杰比比皆是,她们像皓月版熠熠生辉,照亮了长空,流芳千古,丝毫不比男人们逊色,比如文治武功的第一女帝武则天、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穆桂

  • “八抬大轿”是哪一级官员的座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八抬大轿,官员,座驾

    中国封建社会是讲究等级和礼仪的,官员、上层封建主的衣食住行都有规矩,穿衣要分颜色和花纹图案,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就是下级官员的着装;出门是坐轿,轿子也分两人小轿,四抬的中轿,八抬的大轿。出门坐轿是百姓的生活向往,要是能坐上八抬大轿,就算的上是实现了人生的顶级目标了

  • 张伯行是谁?为什么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为,康熙,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生平在清朝康

  • 于成龙为什么敢审批皇帝的亲外甥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毫无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到底是什么,外甥,让他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成龙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于成龙是康熙年间的一代廉吏,他一生有两个称号:“于青菜”和“于大胆“。于青菜是说于成龙一生清正廉洁,生活清苦,经常只吃青菜和萝卜,就是他当上了两江总督之后,也还是没有忘本!于大胆是说于成龙一生无所畏惧,不管是土匪横行,还是贵族犯罪,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