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清国的国都最初定在了哪?

大清国的国都最初定在了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564 更新时间:2024/1/3 6:04:48

沈阳,在辽、金时代曾经称为沈州,古时候,有一种说法是“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因沈阳城南有浑河(沈水),即沈水之阳。

此前,辽设五京,没有沈阳;金设五京,也没有沈阳。元朝东北行政中心在辽阳,明朝辽东行政中心,现在广宁,后再辽阳。天五年,努尔哈赤却决定迁都沈阳。

努尔哈赤曾先后4次迁都: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在费阿拉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迁都至赫图阿拉,并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立后金;萨尔浒之战胜利后,又将行宫移至界凡;攻陷辽阳后,又在辽阳建东京城;建东京城仅4年,又迁都沈阳。每一次迁都都是迁往经济相对发达、人口相对众多、土地更加肥美、地理位置更加优越的地方。

但最后一次迁都却要从作为明代辽东军事、政治、经济、化、商业中心的东北第一大城辽阳,迁往规模不及其一半的沈阳,沈阳又有什么得天独厚的都城优势?既然没打算久居辽阳,为还要大兴土木,在宫殿刚刚建好,官员尚未安居之时,又匆忙迁至沈阳?

刚开始的时候,贝勒大臣们也不同意,一致反对。努尔哈赤跟他们讲道理,迁到沈阳政治的好处,经济的好处,交通的好处,文化的好处,民族的好处等等,还给他们讲“风水说”。

诸贝勒大臣还是反对。努尔哈赤生气了,你们不迁我迁,带几个人就到了沈阳,这贝勒大臣看不行啊,跟着走吧,到沈阳了,定都沈阳。这件事情不得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有利于辽河流域的开发,后来沈阳变成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经始者是谁?清太祖努尔哈赤

标签: 初定国都大清国

更多文章

  • 她是洪秀全手下第一女将,提着一把大刀就上阵杀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刀,女将,她是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在我国民间盛行,所有便有自古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说法。事实上,历史不仅仅是男人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不一身文才武胆能力卓越的女中俊杰比比皆是,她们像皓月版熠熠生辉,照亮了长空,流芳千古,丝毫不比男人们逊色,比如文治武功的第一女帝武则天、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穆桂

  • “八抬大轿”是哪一级官员的座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八抬大轿,官员,座驾

    中国封建社会是讲究等级和礼仪的,官员、上层封建主的衣食住行都有规矩,穿衣要分颜色和花纹图案,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就是下级官员的着装;出门是坐轿,轿子也分两人小轿,四抬的中轿,八抬的大轿。出门坐轿是百姓的生活向往,要是能坐上八抬大轿,就算的上是实现了人生的顶级目标了

  • 张伯行是谁?为什么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为,康熙,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生平在清朝康

  • 于成龙为什么敢审批皇帝的亲外甥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毫无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到底是什么,外甥,让他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成龙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于成龙是康熙年间的一代廉吏,他一生有两个称号:“于青菜”和“于大胆“。于青菜是说于成龙一生清正廉洁,生活清苦,经常只吃青菜和萝卜,就是他当上了两江总督之后,也还是没有忘本!于大胆是说于成龙一生无所畏惧,不管是土匪横行,还是贵族犯罪,他都

  • 晚晴女首领周秀英:19岁抗清女英雄竟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英雄,晚晴女,首领

    清朝晚期朝局动荡,各方势力涌动。江南的小刀会就是其中一方势力。提到小刀会就不得不提到,这个组织的一个女首领,她叫周秀英,后来她被凌处死。清朝咸丰年间,是中国反清运动最为激烈的时候。太平天国夺去了清朝半壁江山,江南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清廷勾结洋人疯狂镇压,使小刀会全军覆没,19岁的小刀会女首领周秀英被

  • 第一节 收回权利,设军机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军机处,权利

    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被改为军机处,取代了清朝初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成为清廷最高决策机构,皇权统治进一步加强。清朝初年设置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地位在内阁之上,是中央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作用是使皇帝和各王公贵族间互相牵制,最终维护满族贵族阶级的特权地位,因此又被称

  • 清朝时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士兵,有什么区别,清朝

    “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

  • 一个广受争议的朝代,竟然没有一个昏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广受,昏君,朝代

    清代共历十个皇帝,但人们谈清史的时候,常常把清代开国功臣前,后金的俩位皇帝也用来一起探讨,故说清代共历十二位君王。从客观上来说,清朝这十二位皇帝没有一个是昏庸之人。他们将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了顶峰,在清朝时期人口翻了几番,达到了华夏有史以来的顶峰。从这个就可以看出,清朝的帝王们,为老百姓做过许多实事

  • 年少不知李鸿章,而立方知真中堂!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堂,年少,方知

    能够说出此番话语的人,显然,他们属于已经变质、或者说即将变质的人。这实际上是在说李鸿章的苦。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懂得了中国社会的一些固有问题领导至上、委过于下、好走极端、空喊口号且好面子儿、好听好话好说好话等等。因此,理解了李鸿章的某些不得已,所以,他要变质了,要变成李鸿章那样的人贪腐、

  • 甲午之战:第三章 洒热血,平壤之战_一、宣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之战,平壤,洒热血

    战斗打响后,清政府不能忍受凌辱,还是准备打一场。7月14日,光绪皇帝即降旨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速为筹备,即派一军由北路进发,另派南路军由海路接应叶志超军。从7月21日开始,南北两路援朝军同时分批登程,其中南路援军在丰岛海战中被日军歼灭,北路入朝之援军即所谓四大军,包括盛军、毅军、奉军和奉天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