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因为什么原因辞官

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龚自珍因为什么原因辞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257 更新时间:2023/12/22 9:31:51

龚自珍是浙江仁和人,清代着名思想家、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近代改良主义的先驱,他在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那么龚自珍为什么辞官呢?

龚自珍像

龚自珍自幼好读诗文,从八岁起开始研究经史文学,十三岁作《知觉辨》,十九岁应顺天乡试得第二十八名,在嘉庆二十四年落选后他又参加了五次会试,在第六次会试中进士,这时他三十八岁,在道光十五年又任宗人府主事,两年后又任客司主事,从十九岁一直考到三十八岁,可以说仕途巅峰是龚自珍一直追求的目标,那么龚自珍为什么辞官呢?

龚自珍从青年时就深刻意识到清朝封建国家正在面临的重重危机,并且积极的仕途挽救它,在农业上主张按照宗法制进行分田,目的是改革当时的封建阶级,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撼动这个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所以效果并不大;同时他还非常关心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他始终不与封建官僚同流合污,反之不断批评讽刺并加以建议。

他提出经世致用的思想理论,主张经史的使用必须以现实情况作为主要依据,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他主张要巩固西北边防,加强士兵训练,坚决抵制鸦片贸易,以对抗侵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但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空有满腔热血而得不到重用,这也是龚自珍为什么辞官这一问题的答案。

龚自珍的成就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晚年时移居昆山羽琌山馆,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羽琌山民。

龚自珍塑像

龚自珍的成就中最突出的是他的政治思想,他认为政治与学术之间相互统一且缺一不可,并倡导士大夫应把社会现状与学问相结合,提出符合时事的“经世致用”思想;他强烈的批评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专制,并且剖析了官僚制度及科举取仕制度一系列弊端,他认为当时的清朝已经处于衰世;他提倡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建议合理调节君臣关系及更改纳税方法来促进国家的发展以实现长治久安。龚自珍的成就还包括他强烈的爱国精神,面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的强大威胁,他支持林则的禁烟运动,坚决抵制鸦片交易,并写诗表达出对禁烟斗争的关心;他还站在保家卫国的立场上,要求当时的清朝皇上巩固边防,来抗击沙俄的侵略,他还提出要在边防发展农业及训练大量实战士兵的具体方案,来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

龚自珍的成就还包括他的文学创作,他认为文学必然有用,并认为诗歌的创作都是以社会现实为基础,因为他的诗大都是着眼当前时事来表达议论,并将抒情、时事与艺术相统一,通过多样的形式、不拘一格的风格及丰富的想象来表达情感,也正是他这种采用完全不同于以往诗词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

龚自珍怎么死的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盦,是清朝着名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改良主义的先驱。1841年距离农历的中秋节还有3天时,龚自珍在云阳书院暴死,享年49岁,那么龚自珍怎么死的呢?对于龚自珍的死因众说纷纭,有种说法是他和清朝亲奕绘的小老婆顾太清私通而被奕绘的儿子下毒身亡,也就是历史上的丁香花公案,那么龚自珍怎么死的呢?

龚自珍画像

顾太清自小父母双亡,跟随姑父姑母长大所以便随姑父姓顾,她自幼学习诗词更因天资聪颖,所作诗词非常清奇精巧,在江南文坛中可以称得上魁首。一次贝勒王奕绘南游到苏州,在接风宴上被顾太清的明丽可人、诗词甚嘉所吸引,后将她纳为侧王妃并带回了京城。九年后奕绘因病去世,顾太清逐渐将思念亡夫的忧愁转移到作诗题赋里,其中交往密切并且常到她家里吟诗论赋的常客就是龚自珍,这时杭州文人陈文述来到京城并把龚自珍的忆丁香花的诗及记梦的词巧妙联系在一起,很快这段被误解的偷情绯闻在京城流传开来,再加上一些无聊文人的煽风点火使得本来捕风捉影的传闻变得有理有据,流言四起而龚自珍和顾太清毫无招架之力,最终龚自珍被逼阴郁的离开了京城,顾太清有口难辩被奕绘的儿子载钧赶出王府,后在养马营租了几间破旧屋子艰难为生。

龚自珍怎么死的还有另外几种说法,被权贵穆彰阿所杀,被青楼女子毒死,被荣亲王府杀手所杀,但这些都只是传言而已。

对龚自珍的评价

人们对龚自珍的评价中记载他出身于官宦世家,浙江仁和人,是清代着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他自幼学习各类经史文学,显露出非凡的创作才华。对龚自珍的评价中介绍了他的政治抱负,他从青年时就深刻了解到清朝封建统治的严重危机,并抱着热忱的希望试图挽救它,但因为没能从根本上突破封建统治的束缚,因此其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并未成功。

龚自珍画像

他还非常关心清朝现实社会中巨大的社会问题,并不断讽刺和建议,始终没有和当时的腐朽官僚同流合污,他指出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发挥传统经史的作用,并建议清朝皇上要稳固边防,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保卫国家安宁,虽然其改革的主要目标并不明确,但是他在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发生重大变革前所作出的抗衡封建腐朽及抵御外侮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对龚自珍的评价中最后强调了他的文学创作,他认为诗歌创作都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所以诗中大都涵盖社会历史内容,着眼于当时的社会形势现状抒发感慨。在诗中实现了抒情、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并且诗歌的形式及风格丰富多样,语言表达不拘一格奇异多彩,不仅是诗歌,他还非常擅长散文的写作,他的散文语言活泼多样,有的奇异,有的瑰丽,甚而有的偏僻、艰涩,正是他这种采用完全不同于以往诗词的表达方式,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新篇章。

标签: 先驱改良主义近代

更多文章

  • 清代最惨皇后,人死之后遭搜身!慈禧太后为何要对付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清代,皇后,要对

    在中国清代时期,王后可许多,可是结局十分凄凉的也就那么几个。末代皇后婉容的下场坚信大伙儿都很清晰了,敢给以前的皇上溥仪头顶种上呼伦贝尔草原,因此结局不容易好到哪儿去。而清代时期最终一名蒙古王后,他的下场都是令人唏嘘,令人叹惋。那么那位王后到底是谁?阿鲁特氏,即孝哲毅皇后,她是清朝穆宗同治帝的皇后,原

  • 为什么说于成龙是天下第一廉?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于成龙,原因,天下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清朝着名清官于成龙为何能成为“天下第一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于成龙一直是人们热议的一位近代历史人物。前一阵子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于成龙就又让人们对这位清官产生了兴趣。中国历史中贪官不少,比如清朝的和砷,东汉的梁冀,明朝的刘观等,这些贪官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受人唾

  • 大清国的国都最初定在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初定,国都,大清国

    沈阳,在辽、金时代曾经称为沈州,古时候,有一种说法是“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因沈阳城南有浑河(沈水),即沈水之阳。此前,辽设五京,没有沈阳;金设五京,也没有沈阳。元朝东北行政中心在辽阳,明朝辽东行政中心,现在广宁,后再辽阳。天启五年,努尔哈赤却决定迁都沈阳。努尔哈赤曾先后4次

  • 她是洪秀全手下第一女将,提着一把大刀就上阵杀敌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刀,女将,她是

    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腐朽观念在我国民间盛行,所有便有自古女子不如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等说法。事实上,历史不仅仅是男人的舞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里不一身文才武胆能力卓越的女中俊杰比比皆是,她们像皓月版熠熠生辉,照亮了长空,流芳千古,丝毫不比男人们逊色,比如文治武功的第一女帝武则天、临危受命挂帅出征的穆桂

  • “八抬大轿”是哪一级官员的座驾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八抬大轿,官员,座驾

    中国封建社会是讲究等级和礼仪的,官员、上层封建主的衣食住行都有规矩,穿衣要分颜色和花纹图案,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青衫,就是下级官员的着装;出门是坐轿,轿子也分两人小轿,四抬的中轿,八抬的大轿。出门坐轿是百姓的生活向往,要是能坐上八抬大轿,就算的上是实现了人生的顶级目标了

  • 张伯行是谁?为什么康熙称他为“天下第一清官”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他为,康熙,清官

    张伯行(1651-1725)字孝先,晚号敬庵,河南仪封(今兰考)人。生于清世祖顺治八年,卒于世宗雍正三年,年七十五岁。康熙二十四年(公元一六八五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为尤着。学宗程、朱,及门受学者数千人。谥清恪。康熙称它为"天下清官第一"。生平在清朝康

  • 于成龙为什么敢审批皇帝的亲外甥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毫无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到底是什么,外甥,让他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于成龙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于成龙是康熙年间的一代廉吏,他一生有两个称号:“于青菜”和“于大胆“。于青菜是说于成龙一生清正廉洁,生活清苦,经常只吃青菜和萝卜,就是他当上了两江总督之后,也还是没有忘本!于大胆是说于成龙一生无所畏惧,不管是土匪横行,还是贵族犯罪,他都

  • 晚晴女首领周秀英:19岁抗清女英雄竟被凌迟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英雄,晚晴女,首领

    清朝晚期朝局动荡,各方势力涌动。江南的小刀会就是其中一方势力。提到小刀会就不得不提到,这个组织的一个女首领,她叫周秀英,后来她被凌处死。清朝咸丰年间,是中国反清运动最为激烈的时候。太平天国夺去了清朝半壁江山,江南的小刀会在上海起义,清廷勾结洋人疯狂镇压,使小刀会全军覆没,19岁的小刀会女首领周秀英被

  • 第一节 收回权利,设军机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军机处,权利

    雍正十年(1732年),军机房被改为军机处,取代了清朝初年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地位,成为清廷最高决策机构,皇权统治进一步加强。清朝初年设置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地位在内阁之上,是中央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作用是使皇帝和各王公贵族间互相牵制,最终维护满族贵族阶级的特权地位,因此又被称

  • 清朝时士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士兵,有什么区别,清朝

    “兵”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八旗军分为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这些都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八旗兵为世兵制,在16岁以上的八旗男性子弟中挑选。“余丁”和不满16岁的“幼丁”,可以挑补为养育兵,即预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