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67 更新时间:2024/1/17 0:46:18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说起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很熟悉,这是元光元年大儒董仲舒汉武帝建议的,从此以后儒家进,百家退,一举奠定未来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统治地位。当时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呢?

董仲舒

这要从汉初的治国之策说起,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多年的战乱,人口稀少,百业凋零,为了恢复国力,从汉高祖刘邦时期就开始实行“黄老无为之治”。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在汉武帝时期整个国家呈现的是人口充实,百业复苏,钱粮丰盈的富强局面,但此时西汉面临两大挑战,外患匈奴和内患世家豪强,而无为之治已经无法应对这两大挑战,必须找到一种新的治国之策。当时所谓的百家学说,其实经过多年的融合吸收,真正能作为治国之策的只有儒法道三家而已,其他的诸如兵家、阴阳家等都只能作为辅助。汉武帝为了打击国内豪强,集中国力奋击匈奴,准备采用的是法家霸术,然而秦朝采取法家治国,二世而亡,同时秦朝法家霸术给天下万民造成极大伤害,当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舆论都无法接受法家。汉武帝无法直接将法家推到历史前台,无法直接采用法家治国,所以汉武帝表面推出儒家取代原来的“无为而治”,骨子里用的还是法家治国,这就是儒皮法骨,只是后来的帝没有理解汉武帝的真正用意,儒家在杂糅百家学说后,逐渐真正做到“独尊儒术”。

汉武帝

汉武帝一改汉初对匈奴采取的和亲之策,大规模出击匈奴,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报祖宗“白登被围”之仇,而儒家历来讲究“春秋大复仇说”,推崇“九世之仇尤可报也”。汉武帝表面上“独尊儒术”,就可以用儒家的复仇说为自己北击匈奴提供理论依据和舆论支持。

孔子

儒家学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步步走向神坛,并且在以后的两千年历史中主宰中国的命运,中国曾因其兴而盛,也曾因其衰而乱,天下治乱皆离不开儒术。

标签: 汉朝汉武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她是乾隆亲封的贵妃,最后死得莫名其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后宫妃嫔之多,在历史上是首屈一指,尤其是以清乾隆朝为主线的历史剧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如懿传》,剧中的主角原型便是乾隆的继后那拉氏,历史上的那拉氏与电视剧的形象还是有些出入的,相同的是,历史上的那拉皇后在一次南巡彻底失宠,最后不废而废,最后郁郁而终。除了那拉氏之外,在影视剧《如懿传》中还有一个人物

  • 三国最牛的两位预言家,居然算准了曹丕的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神乎其神的预言家或相士,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其载中的风采,丝毫不亚于隋末唐初时期的明君和名将。至于三国时期,却有点特殊,因为最出名的竟然是诸葛亮!而翻开《三国志》却赫然发现,诸葛亮根本没有啥神乎其神的奇异事件。所以诸葛亮被神话,其实是代表着后世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热衷豢养门客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各诸侯国的贵族卿大夫都喜欢豢养门客,有的人豢养门客多达数千人,比较出名的有战国四君子、吕不韦、燕太子丹等人。那么为什么养客之风如此盛行呢?1、对人才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常年战争不断。在这样的乱世,人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些门客大多是有才能的人,

  •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李治?褚遂良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唐太宗,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其实在太宗一朝的人都心知肚明,太子之位非长孙皇后的3个儿子莫属,其他

  • 梅念笙是屈指可数的好人,收了3个恶徒,最后狼狈逃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梅念笙,历史解密

    金庸老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武侠小说,但是这些武侠小说一般都是以正义为主题的,里面的正直之人最后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下场,可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金庸给了这个人两套绝世神功,但是因为他识人不清,收了三个恶徒最后让自己狼狈收场。这个人就是——梅念笙!梅念笙是金庸小说《连城诀》里当之无愧的大侠,他身上有些所

  •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世人都指责赵括却忽视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改变两国国运的大战,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在这场战斗让一个典故“纸上谈兵”成名,所以很多人都先入为主觉得是赵括直接导致这场战争失败,但是实际上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这样简单,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长平之战是在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间发生的一场大战,这

  • 和珅为什么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坤,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和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奢华的房宛内,种植着高大的树木,鸟儿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阳光穿过窗子,把偌大客厅照的是又暖又亮,客厅内坐着两个人,一人长得英俊非凡,高高瘦瘦,穿着紫色的朝服,朝服上绣着仙鹤,戴着红宝石帽子

  • 历史上最聪明的五个人,诸葛亮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在我们看过的史料、影视剧、历史书中,人物大多都分为两派——好人和坏人,而在这些人物中又可以分为两类——聪明人和蠢人,我们常常为了那些聪明人物的绝妙计策而拍手叫绝,又为心肠恶毒的坏人或是画蛇添足的蠢货而气的跺脚。那么在历史中,最聪明的人究竟是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聪明人物排行榜,来看看这其中有没

  • 东夷的分支有哪些?东夷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夷,秦朝,历史解密

    《后汉书·东夷传》中对东夷有明确的记载:“东方曰:夷。……其人(粗)、大疆(强)、勇而谨厚……东夷率皆土著……”今人从中能多少猜测出东夷人的性情。追寻历史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久远的历史。东夷,又称人方、夷方等,是先秦时代生活在黄、泗、淮水流域各部族总称,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后来,在中国中心主义

  • 揭秘:怎么评价汉武帝大宛之征的战略眼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大宛之征是一位合格政治家的必然决择。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后,决定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正式对匈奴宣战。公元前133年马邑之战开始,汉武帝发动了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等多次战争,最终匈奴“远遁漠北,漠南无王庭”,汉匈战争进入战略对峙阶段,匈奴远遁,汉朝“良将且尽”,所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