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宋朝为什么一直没收回燕云十六州?

揭秘:宋朝为什么一直没收回燕云十六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467 更新时间:2023/12/12 14:35:29

“燕云十六州”,是指五代时期后晋割让给辽国的十六个州,位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北部。

公元938年,后晋皇帝石敬瑭以这块土地为条件,换取了契丹人对他的支持。

从此,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就能轻松直捣中原腹地。

而在北宋历史上,历代皇帝也一直没有完整收复过“燕云十六州”,这里也成为了他们内心永远的痛。

对此,一般认为是宋太宗赵光义的两次北伐失败,最终导致了宋朝再也无力拿回“燕云十六州”,他应该为北宋屡遭辽、金吊打负责。

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比起宋太宗,宋太祖负有更大的责任。

这种说法有道理吗?我们还要从宋太祖的老上司柴荣说起。

一、柴荣曾力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周世宗柴荣即位后,展现出了与其他五代十国君主不同的清新气象。他意图尽快完成统一大业,结束乱世。

这个时候,有个叫王朴的大臣,向柴荣献上了被称为《平边策》的统一方略。王朴认为,南唐、后蜀等国虽富,但军力欠佳,因此建议先拿下两国,而“吴、蜀平 , 幽(幽州)可望风而至。”(《旧五代史》)

在王朴看来,一旦吴蜀等地拿下,收复“燕云十六州”是顺理成章的事。

柴荣深以为然,于是便先攻取南唐。然而,南唐没有王朴想象得那么不堪一击,柴荣花费了3年多,终于取得了14州,但要将其完全灭掉恐怕是旷日持久的。

于是,柴荣马上调转枪头,挥军北伐,意图先攻灭北汉,同时收复“燕云十六州”。

公元959年,柴荣在先后收复了瀛、莫二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三关之地后,却突发重病,不得不返回开封,并在不久后病死。

随着柴荣的死,中原王朝对“燕云十六州”的攻势暂时归于沉寂。

二、“燕云十六州”不在宋太祖计划之内?

1、“先南后北”的统一方略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后,曾经想要先攻打北汉,但又没有下定决心,于是就统一的先后顺序问题,咨询了大将张永德,而他得到的答案是:

“太原(北汉)兵少而悍, 加以契丹以为援, 未可仓卒取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张永德的意见是:北汉虽然兵少,但战斗力强,又有契丹为外援,极难攻克。

后来,赵匡胤、赵光义兄弟曾夜访宰相赵普家,再一次就统一天下的顺序问题征求意见。

“上曰:‘吾欲收太原(北汉)’。普嘿然良久,曰 :‘非臣所知也’ 。上问其故, 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 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 ,以除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上笑曰, ‘吾意正尔 , 姑试卿耳’ ! 于是用师荆湖,继取西川。”(《续资治通鉴长编》)

这段著名的对话,奠定了北宋“先南后北”统一天下方略的总基调。

按照赵普的意思:如果先拿攻打北汉,纵然能够一次就攻下,也要面临北方的契丹边患;还不如把它留下,先攻打南面的诸国,像北汉这种弹丸之地,还怕它逃了!

而从以上两则史料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宋太祖并未将收复“燕云十六州”列入他的统一计划之列,而只说要攻下“太原”,即北汉的都城。而在赵普给宋太祖的答案中,也没有提及收复“燕云十六州”。

而在具体统一过程中,宋太祖却曾经两次攻打过北汉。公元968年,北汉皇帝刘钧病死,国内发生内乱。宋太祖果断发动北伐,但因为契丹派出救兵,宋军退去。

第二年,北汉对宋发起反击,宋太祖再次北伐。这次,他事先预判了契丹的救援方向,先派兵马抢占有利地势,阻击契丹援军,但最后仍因为攻城战伤亡颇大而被迫退兵。

2、宋太祖对契丹的态度

宋太祖两次北伐北汉未果,这两仗,也暴露了他不愿意过早与契丹正面交锋的心理,正如他所说:“河东与契丹接境, 若取之, 则契丹之患我当之也。”(《东都事略》)

宋太祖对于契丹和“燕云十六州”的态度,还在另外两则史料中有所体现。

一是王巩的《随手杂录》记载:

太祖一日召赵韩王(赵普)于别殿,左右无一人, 出《取幽燕图》示之。赵熟视久之,曰:“此必曹翰所为。”帝曰:“何以知之? ”曰:“非翰莫能为也。”帝曰 :“何如? ”赵曰:“举必克之, 须世世得曹翰守之乃可。”帝不语,携图而入, 遂不复言幽燕之计。

当时,曹翰向宋太祖献上了《取幽燕图》,宋太祖问赵普这张图如何?而赵普的回答是:计划不错,攻之必克,但须得世世代代都有曹翰这样的人才守住这块地方。宋太祖沉默不语,再也不提收复“燕云”之事。

同样在记载,也出现在王夫之的《宋论》中:

“太祖谋之赵普。普曰:‘(曹)翰取之,谁能守之?’太祖曰:‘即使翰守之’普曰:‘翰死,谁守之?’而帝之辩遂穷。”

可见,即便是军事强人宋太祖,似乎也对契丹怀有一种忌惮的心态。他不想因为过早的与辽国交锋,而陷入战争泥潭,影响了攻取南方其他弱国的计划。

三、用金钱赎买“燕云十六州”的设想

虽然说宋太祖并未将“燕云十六州”列入自己的统一计划之内。但作为开国之君,身上肯定也有收复中原王朝故土的强烈责任感。

而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也是宋太祖的霸气名言,北面有一个如狼似虎的强悍“邻居”契丹,他又怎么能够睡得着?

所以,因为考虑到与契丹在军事上差距,他萌发了一条用金钱赎买“燕云十六州”的设想:

“太祖讨平诸国,收其府藏,贮之别库,曰‘封桩库’,每岁国用之余,皆入焉。尝语近臣曰:‘石晋割幽燕诸郡以归契丹。朕悯八州之民久陷夷虏,俟所蓄满五百万缗,遣使遗北虏赎之山后诸郡。如不我从,则散府财,募战士,以图攻取。’”(《渑水燕谈录》)

宋太祖平定诸国以后,将各国国库里的财物收集起来,设立了一个“封桩库”,每年还将用不完的钱物存入。他打算攒够了五百万缗(一千文铜钱穿成一串叫一“缗”)后,就派使者到契丹,商议用钱将“燕云十六州”买回来,如果不成,再用这些钱招募战士,强行攻取。

那么,用钱来买回“燕云十六州”,是否具有可能性呢?

答案是有的。在历史上,辽国虽然是一个高度汉化的游牧民族政权,但对于开国50仅仅多年的契丹人来讲,掠夺人口和财富,比占领土地更为重要。

宋太祖用金钱赎买“燕云十六州”的设想,应该说是非常具有可操作性的,只不过这一计划随着他的去世而终止。

到了他的弟弟宋太宗即位后,不仅彻底放弃了赎买计划,而且还对宋太祖的这种做法颇有微词:“先帝每焦心劳虑,以经费为念,何其过也!”《续资治通鉴长编》

然而,宋太宗改用武力收取“燕云十六州”,看起来英雄豪迈、气壮山河,但最终却以两次大败,损失数十万宋军精锐而告终。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宋太祖、赵普、张永德对于辽国军力的估计,是完全正确的。

结语:尽管“燕云十六州”是中原故土,将其收复也完全是正义之举。但考虑到当时辽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以及这片土地已经被割让30多年的现实,北宋将其收复是十分困难的。

所以说,宋太祖尽管有此主观愿望,但一直没有将“燕云十六州”列入到自己的统一计划之中。而他想通过金钱赎买的方式收回故土,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方式。

只不过,宋太宗并未像宋太祖那样,曾亲自在战场上与契丹人浴血厮杀过,最后吃了膨胀轻敌的亏。

标签: 宋朝募兵制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汉武帝,历史解密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很熟悉,这是元光元年大儒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从此以后儒家进,百家退,一举奠定未来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统治地位。当时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

  • 她是乾隆亲封的贵妃,最后死得莫名其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后宫妃嫔之多,在历史上是首屈一指,尤其是以清乾隆朝为主线的历史剧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如懿传》,剧中的主角原型便是乾隆的继后那拉氏,历史上的那拉氏与电视剧的形象还是有些出入的,相同的是,历史上的那拉皇后在一次南巡彻底失宠,最后不废而废,最后郁郁而终。除了那拉氏之外,在影视剧《如懿传》中还有一个人物

  • 三国最牛的两位预言家,居然算准了曹丕的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神乎其神的预言家或相士,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其载中的风采,丝毫不亚于隋末唐初时期的明君和名将。至于三国时期,却有点特殊,因为最出名的竟然是诸葛亮!而翻开《三国志》却赫然发现,诸葛亮根本没有啥神乎其神的奇异事件。所以诸葛亮被神话,其实是代表着后世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热衷豢养门客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各诸侯国的贵族卿大夫都喜欢豢养门客,有的人豢养门客多达数千人,比较出名的有战国四君子、吕不韦、燕太子丹等人。那么为什么养客之风如此盛行呢?1、对人才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常年战争不断。在这样的乱世,人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些门客大多是有才能的人,

  •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李治?褚遂良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唐太宗,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其实在太宗一朝的人都心知肚明,太子之位非长孙皇后的3个儿子莫属,其他

  • 梅念笙是屈指可数的好人,收了3个恶徒,最后狼狈逃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梅念笙,历史解密

    金庸老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武侠小说,但是这些武侠小说一般都是以正义为主题的,里面的正直之人最后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下场,可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金庸给了这个人两套绝世神功,但是因为他识人不清,收了三个恶徒最后让自己狼狈收场。这个人就是——梅念笙!梅念笙是金庸小说《连城诀》里当之无愧的大侠,他身上有些所

  •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世人都指责赵括却忽视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改变两国国运的大战,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在这场战斗让一个典故“纸上谈兵”成名,所以很多人都先入为主觉得是赵括直接导致这场战争失败,但是实际上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这样简单,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长平之战是在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间发生的一场大战,这

  • 和珅为什么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坤,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和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奢华的房宛内,种植着高大的树木,鸟儿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阳光穿过窗子,把偌大客厅照的是又暖又亮,客厅内坐着两个人,一人长得英俊非凡,高高瘦瘦,穿着紫色的朝服,朝服上绣着仙鹤,戴着红宝石帽子

  • 历史上最聪明的五个人,诸葛亮排第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三国,历史解密

    在我们看过的史料、影视剧、历史书中,人物大多都分为两派——好人和坏人,而在这些人物中又可以分为两类——聪明人和蠢人,我们常常为了那些聪明人物的绝妙计策而拍手叫绝,又为心肠恶毒的坏人或是画蛇添足的蠢货而气的跺脚。那么在历史中,最聪明的人究竟是谁?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一个聪明人物排行榜,来看看这其中有没

  • 东夷的分支有哪些?东夷是怎么灭亡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夷,秦朝,历史解密

    《后汉书·东夷传》中对东夷有明确的记载:“东方曰:夷。……其人(粗)、大疆(强)、勇而谨厚……东夷率皆土著……”今人从中能多少猜测出东夷人的性情。追寻历史的足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久远的历史。东夷,又称人方、夷方等,是先秦时代生活在黄、泗、淮水流域各部族总称,并非单指某一族群。后来,在中国中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