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仅七年就坐上皇位,曹操穷尽一生却只能三分天下

刘邦仅七年就坐上皇位,曹操穷尽一生却只能三分天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6 更新时间:2024/2/12 17:12:27

曹操,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既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霸气,又有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的智慧。这么一个胸怀大志又有勇有谋的人,何等的厉害?但这么优秀的曹操,为何征战三十余年仍未能打败孙刘,统一全国?

对于刘邦而言主要是思想上的领先。项羽是秦末旧贵族的代表人物,他所想的就是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主,旧思想根深蒂固的他对于封建君主专制这种新思想是绝对抵触的。刘邦则不同,他市井小民出身,无论是什么制度对于他来说都无所谓。白纸上最容易画画,所以刘邦能迅速接受这种新的思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统治能力的增强,你封邦建国当霸主的经济基础已经不存在了,在当时只有封建君主专制是唯一的出路。项羽的失败,是他自己作,更是因为时代将其抛弃。刘邦的成功,最主要的是因为他适应了时代的变化。

李渊而言就是六成运气,四成实力了。隋末天下大乱之初,最强的势力是瓦岗寨。隋朝十万骁果反扑,倾尽全力的最后一击是被瓦岗寨拦下来的,这一仗隋朝再无翻身之日,瓦岗也受到重创。而李渊呢?起兵之初就占据着山西这一险要之地,占据关中更是不费吹灰之力,因为当时的关中就没有隋朝的兵。随后坐观天下诸侯厮杀,待他们打的差不多了再出兵挨个消灭。用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句话形容李渊再合适不过了。

而曹操就难得多了,因为历史从来没有如此平衡过。曹操不能统一天下最大的原因就在于:曹操是逆时代潮流而为;殊不知任何人力、努力、实力在历史的潮流面对,都是不堪一击的。

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不允许曹操在短暂的时间里统一乱世。刘邦和李渊当时都是前朝的寿命已经快要到了尽头,而刘邦和李渊当时也都是可以说是正统的推翻了旧王朝,为百姓建立了一个新王朝。而曹操当时的汉室,在天下还是有很多民心所向的,所以曹操建立新帝国是民间民心所就不允许了的。从后来他的谋士荀彧的自杀也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官僚阶级、士大夫阶级,都是不认可曹操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后来的民心所向着刘皇叔刘备也可以看出,就是天下的百姓阶级也是不认可曹操的,他们依然是在认可那个岌岌可危的汉朝的。

李渊是一超多强,多强还在自相残杀,赵匡胤是一强多弱,刘邦项羽是二虎相争,谁赢了谁就得天下。只有曹操那一辈是三足鼎立,而且三条腿都很粗,赤壁之战是曹操统一天下最后的机会,但是他败了。之后的年月三个国家互相观望,互相制衡,谁都不敢和谁死可磕,一方强大,另外两方必定联合,这就导致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要不是刘备曹操孙权的后代一个比一个不争气,三足鼎立的局面不知道还要持续多少年呢。

标签: 曹操三国刘邦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郭嘉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郭嘉,历史解密

    郭嘉,号称三国第一鬼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却拥有大量的粉丝,很多粉丝力捧郭嘉,还有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言论。今天就来剥皮一下郭嘉,这位是人,不是神。郭嘉21岁的时候在袁绍手下做谋士,他后来了解袁绍为人好谋寡断,刚愎自用,于是选择离开了袁绍。曹操正在招贤纳士,荀彧向曹操推荐

  • 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 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太监,历史解密

    历史上的太监真的都会武功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武侠小说及武侠电影这样的武侠世界中,太监都是会武功的。越是在宫中职位高的太监,其武功越高。那么古代太监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他们的武功真的很高吗?(影视中的太监)我认为,古代的太监,其身体也许比较

  • 东晋最强势的君主,最后却被活活闷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司马曜,东晋,历史解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司马睿南渡建立的东晋,大多数皇帝就像是“华丽的木偶”,而王家、谢家、恒家就是幕后的控线人。要说东晋最强势的君主,晋孝武帝司马曜当仁不让,他周旋于恒家、谢家、王家,为皇室夺回权力。但35岁深谙权谋之术的他,却因醉酒后与宠妃一句戏言,被宫女活活闷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 刘邦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能当上皇帝,并且很快提拔他乡下的那些朋友,主要有三个原因:一,刘邦团队有三个当时的绝顶人才,就是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虽然说樊哙、曹参、陈平、卫绾这些人稍微差了一点,但用好了张萧韩三人刘邦就可以问鼎天下。这三人的专长大家其实都知道,张良是参谋,萧何是组织后勤,韩信是领兵。当时天下唯有项羽

  • 袁崇焕和毛文龙之间有什么恩怨 为什么袁崇焕一定要杀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袁崇焕,毛文龙,历史解密

    说到袁崇焕,相信很多爱好历史的网友都对他有所了解,这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著名历史人物。有人说袁崇焕是抗清名将,在抗击清朝方面功不可没;也有人说他擒杀毛文龙有亲清的嫌疑。说到毛文龙之死,就不得不提袁崇焕,因为就是袁崇焕只身前往大营把毛文龙给杀了。袁崇焕和毛文龙的关系确实比较微妙,他们的死影响着明朝、后金

  • 宋朝人为什么那么爱吃羊?宋真宗时期,皇宫一天吃350只羊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吃羊,宋朝,宋真宗,历史解密

    羊肉一直是中国人乃至世界各族人民历史最悠久的肉类食物,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牛——古代时是不许随便杀牛的,杀牛要上官府报备,除非是老的不行了的和受伤失去劳作能力的牛可以杀以外,杀健康的牛是要有刑罚的。牛毕竟有很重要的耕作能力,所以不会随便杀,也养成不了吃牛肉的习惯。马——不必说了,中原缺马,民间马

  • 古人常说的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 那么夺情指的是妻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丁忧,历史解密

    古代人们万事以孝为先,俗话说,“百善孝为先”,这也就是古代人们做事的原则,古代时期,人们常常说,回家丁忧,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代,父母死后,官员要回家守孝三年,重要的武将则是一百天,在回家丁忧期间,不能饮酒作乐,不能洗澡梳头,更加不能夫妻同房,就连一些肉食都不能享用,每天吃住都在坟前的小屋子里,而这要

  • 古代封建时期官职:太子太师的由来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太子太师,明朝,历史解密

    太子太师,古代官职与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称为"东宫三师"。多为虚衔无实职。在历代史书官职志中,早见于旧唐书"东宫置三师、三少。..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已上职事官。"宋代未设东宫三师,元代复置但不常有。明代"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清代承袭明制

  • 她是宫女所生,14岁居然被乾隆封为公主,一生幸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固伦和孝公主,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最宠爱的公主就是他最小的女儿十公主,虽然说十公主并不是嫡公主,只是一名宫女所生,但是她的个性却是最像乾隆的,所以乾隆对她呵护倍加。其实清朝出生的公主的命运都不是很好,他们的婚姻一般都是政治联姻,很多公主成年之后就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很多还远离父母和家乡,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乾隆肯定是不忍心

  • 汉明帝也派人去西天取经了吗?派谁去的西天取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汉明帝,汉朝,历史解密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洲大陆,连结亚、欧、非三洲的一条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中国段的起点是汉代东、西两京(洛阳、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洛阳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西晋太康二年(公元281年),汲郡古墓出土大量竹简,晋王朝令运回京师洛阳进行整理,发现是一批古书。其中《穆天子传》记载,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