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钩弋夫人为什么会被杀?

揭秘:钩弋夫人为什么会被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67 更新时间:2024/1/25 6:51:47

晚年的汉武帝的确有些昏聩,他将自己培养了30多年的太子刘据给逼死了,转而让自己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登基称帝。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无论是从家族的延续还是从国家的稳定,让8岁的孩子登基,都不是明智之举。

然而汉武帝别无他法,他一生只有6个儿子。这其中老大刘据是太子,被他给逼死了。幼子刘弗陵继位为天子。剩下四个人,除了早逝的,几乎都是心怀鬼胎之辈,压根就不入汉武帝法眼。

无奈之下,汉武帝只能选择立幼子刘弗陵为帝。不过汉武帝在立幼子的时候,同时做了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那就是杀了幼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

01钩弋夫人是刘弗陵的生母,也是汉武帝晚年最宠幸的女人。

皇后卫子夫年老色衰是肯定的了,试想一下她儿子刘据都已经三十多岁了,她自然也就得不到汉武帝的宠幸了。

所以汉武帝又给自己找了一个小老婆,这便是钩弋夫人。可以说钩弋夫人是汉武帝在路边捡来的女人,因为她是汉武帝巡游河间国的时候,手下人送来的。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汉书·卷六十三·武五子传第三十三》

钩弋夫人赵氏年轻漂亮,当时才十来岁,汉武帝已经白发苍苍,六十出头了。汉武帝显然可以做钩弋夫人的爷爷了,但是他还是宠幸了钩弋夫人。

从这以后,基本上钩弋夫人就是宠冠后宫的典型代表。就连皇后卫子夫,在她面前,都提不起精神来。尤其是钩弋夫人为汉武帝生下了刘弗陵以后,更是备受荣宠,一时间众大臣们认为汉武帝是要废太子了。

太子刘据性格跟汉武帝不相配,所以汉武帝并不喜欢这个儿子。所以他一直希望能够换一个太子继承皇位。可惜后面这几个儿子都不成器,本已经绝望的汉武帝,到了晚年居然又喜得一子。

他实在是太高兴,甚至表露出了自己的心思,将钩弋夫人生孩子的地方封为母门。因为刘弗陵是怀了14个月才出生的孩子,跟上古时期的尧帝类似,所以汉武帝更加笃定地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继承人。

钩弋夫人也因此宠冠后宫,改朝换代的事情,也即将要发生了。太子刘据的靠山一点点被剪除,其实就是一个信号。不能说刘据造反确有其事,但是他若是不造反,早晚也得被废掉。

02汉武帝赐死钩弋夫人,8岁刘弗陵登基靠谱吗?

汉武帝逼死了自己的太子以后,还假惺惺地颁布一个罪己诏,表明自己确实做错了。第一次见皇帝把自己三族给灭了的,史上也没谁了。

这件事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储位出现了空缺。老大刘据死了,老二刘闳也早就去世了。所以剩下四个儿子可以有继承权。老三燕王李旦、老四广陵王刘胥都不是好东西,老五昌邑王刘髆跟汉武帝同一年去世。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後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

所以说汉武帝能选择的还有谁呢?都怪他年轻的时候喜欢男宠,把生孩子这件事给耽搁了下来,以至于他到了晚年压根就没得选。

只剩下一张白纸的刘弗陵有可能成为继承人了,汉武帝为此对刘弗陵也算是寄托了厚望。他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晚年的时间培养出一位明君,可是他没想到自己70岁就去世了。

汉武帝去世之前,还做了一件比较残忍的事情,那就是杀掉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正常人看来,这是不能理解的事情,因为选刘弗陵做天子的话,那钩弋夫人就是未来的太后,为什么汉武帝要杀掉钩弋夫人呢?

褚少孙的说法是,汉武帝担心因为皇帝年纪太小,钩弋夫人垂帘听政的话,会再次出现吕后乱政的情况。

这种忧虑的确是需要考虑的,毕竟汉朝再也经不起一次吕后乱政了。外戚的威胁在汉武帝初期显得尤为严重,所以汉武帝明白不能让钩弋夫人做大做强。

为此只有杀掉刘弗陵的母亲,汉武帝才能安心将刘弗陵立为皇太子。钩弋夫人本来还笑呵呵地计划着做太后的所有事情,没想到却惹来了杀身之祸。

03汉武帝难道就不担心权臣乱政?这是汉武帝施政最大的败笔。

考虑到了主少母壮,有可能出现吕后乱政的情况,汉武帝却没有考虑过权臣是否会乱政的情况。

这件事早就有先例,当年赵高辅佐胡亥登基称帝。随后赵高把持朝政,甚至在关键时刻宰了胡亥,篡夺了秦朝的江山。

难道汉武帝不担心吗?他当然担心,但是他的做法未免有些小儿科了。他画了一幅周公辅成王的画像给当时还是轻车都尉的霍光。

光自后元秉持万机,及上即位,乃归政。上廉让不受,诸事皆先关白光,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上虚己敛容,礼下之已甚。---《汉书·霍光金日磾传第三十八》

意思很明确,周成王就是他的儿子刘弗陵,而周公指的便是霍光。他希望立自己的幼子为帝,但是他担心幼子掌握不了朝政,所以吩咐霍光辅政。

可是这一招当真能够奏效吗?如果霍光是一个奸臣的话,是不是分分钟就能把大汉天下给篡夺了?

在这件事上,体现出汉武帝施政上的败笔。从王朝命运的角度上来看,汉武帝这么做,无疑就是把王朝交给了不可预期的未知,这太危险了。

我们发现,后期霍光甚至拥有废立皇帝的权力,汉昭帝刘弗陵的死,是不是跟霍光有关系,这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所以说汉武帝以这种方式交代自己的后事,的确是力不从心了一点。

好在霍光没打算自己做皇帝,不过霍光也间接地毒死了汉宣帝的皇后,几乎已经做好了谋反的准备了。只要汉宣帝刘询追查这件事,我想霍光只有谋反这一条路可以走。

从汉昭帝刘弗陵到汉废帝刘贺,再到汉宣帝刘询,一位权臣,掣肘三代帝王,这就是汉武帝晚年最大的失败。

04王朝继承人能够以喜好来做出选择吗?

如果头脑清醒,自然会分辨是非,绝不会以喜好来选择继承人。历史上太多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按照喜好选出来的继承人一般没什么好下场。

比如说南唐中宗喜欢李煜的文采,所以他就选择让李煜作为继承人,结果导致亡国的命运。唐太宗喜欢李治的仁孝,所以就让李治继位,结果李治把江山葬送在了媳妇儿手里。朱元璋原本培养了一个好太子朱标,结果朱标早逝,朱元璋出于对朱标的爱,强行把皇位传给了孙子朱允炆,结果导致靖难之役。血淋淋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选择继承人如果单纯从喜好上来判断的话,的确是一种不负责任。

汉武帝的太子刘据,在各方面跟汉武帝都不怎么相像,所以一直以来都得不到汉武帝的喜爱。可是这不能说刘据做不了一个好皇帝,他至少有自己的判断力,有主见,知道分寸。

是一个有主观意识的继承人,这样的人继承皇位实在是最合适不过了。可是汉武帝偏偏不愿意让自己不喜欢的儿子继承皇位,这就导致了后来的惨剧。

选择继承人最成功的,可能就是康熙皇帝了。四阿哥胤禛难道真的是康熙最喜欢的皇子吗?当然不是,康熙最喜欢的还是八阿哥胤禩,以及后来的十四阿哥胤禵。

不过喜欢就能让他们继承皇位吗?这可不对。八阿哥处处做老好人,到处都是他的党羽,等到他做了皇帝,那王朝内部势必会有一场腥风血雨的大清洗,这对清王朝没有任何好处。

十四阿哥虽然文武双全,但是根基浅薄,做事情没有雍正那么周到缜密,所以也比不上雍正。雍正虽然比较沉闷,但是是一个干实事、肯干事的人,康熙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这样的人继承皇位,这才保住了自己打下来的江山。

总结:汉武帝晚年的这一举动,几乎葬送大汉王朝。

如果霍光是个奸臣,如果汉宣帝没有出现,那么大汉王朝会是什么模样?霍光如果是个奸臣的话,一定会趁着汉昭帝没有长大之前,把所有不听话的大臣都给废了,留下听自己话的人,随后毒杀汉昭帝,自己登基称帝。

即使后来汉废帝上台,霍光照样可以这么做,而且他已经有这方面打算了。我们看霍光在废除汉废帝的时候,顺便杀掉了汉废帝两百多个亲信,这就是证据。

等到汉宣帝上台以后,汉宣帝处处小心,什么都要征求霍光的建议,这让霍光心里很爽啊。难道世上还有比这更爽的事情吗?所以霍光就打消了篡位的想法。

多亏了汉宣帝的聪明机智,否则大汉王朝一定会被霍光篡夺。即使霍光生前没有这么做,那么等到他的儿子霍禹上台以后,必然也会这么做。

这一切都是汉武帝留给大汉王朝的礼物。汉武帝年轻的时候,的确是千古一帝,可是到了六十岁以后,开始慢慢犯浑。

诛杀太子一家,逼死皇后和太子,这都不是正常人做得出来的事情。随后犯了最大的一个错,改立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任用权臣辅政,不论权臣品性如何,从策略上来说完败。

标签: 钩弋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小燕子的历史原型真的是和硕和婉公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硕和婉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琼瑶剧《还珠格格》剧中小燕子性格活泼又非常叛逆,会点功夫。原是一个在京城生活的穷苦孤儿,靠小偷小盗、劫富济贫为生。一次巧合与夏紫薇结拜姊妹,后来由于一连串的误会。小燕子被乾隆误当成他的私生女而被封作“还珠格格”。 在皇宫里似乎与“格格”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她吸引了很多人的关

  •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什么没有灭蜀伐魏,一统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孙权,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从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开始算起,一直到孙权病死为止。他在二十九的时间里面,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与他同辈的当世之英杰,也熬死了曹叡和公孙渊这些比他晚一辈的人。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能熬,实质名归。但是在这二十九年中。孙权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与他早期的锐意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很难

  • 晋文公夫人:季隗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季隗,春秋,历史解密

    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并且说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来,就让季隗改嫁。对于季隗来说,自然不舍得他离开,但出口的话语却让人吃惊,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说道二十五年之后

  • 揭秘:乾隆晚年为什么要给八叔允禩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四十三年,进入中年后的乾隆开始整理有清一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旧案,陆续为曾是清朝最震荡性案件主要人物,多尔衮、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将这些人或配享太庙或是恢复宗族地位。这里最敏感曾备受关注的人物要属曾经在“九子夺嫡”表现强势的八阿哥允禩,乾隆亲自将他的“八叔”予以平反,改变其父雍正对此处理

  • 东夷: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夷,秦朝,历史解密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夷"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这种说法被现代权威学者证明是错误的),被发文身

  • 苴国是怎么被灭的?苴国是被秦国“假道伐虢”所灭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苴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这个苴字看着简单,其实好复杂,读音多,解释也多,作为古国名,官方注音为cha,读作“茶”音,但广元人都读作ju,“举”音,至于为什么,无人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读的。其实以前在广元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字的,直到2009年在东坝片区修了一条路,取名为苴国路,广元人才知道,原来广元以前叫苴国,至于其它,一

  • 清朝最长寿的嫔妃,纯悫皇贵妃活了96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皇贵妃,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后宫女子,我们都知道她们不仅要经历产子的危险,还要在后宫众多女子中为了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后宫中的很多女子都是英年早逝。要说清朝长寿的后宫女子当然是孝圣宪皇后,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在雍正驾崩后登上皇太后的位置,活到了86岁的高龄。而比这位皇太后活的更久的

  • 三国时代拥有800人能干什么?足以创造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时代,将领,历史解密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如果给你800人,可以做什么呢?率众投靠一方势力,凭借战功,封侯拜将?占领一座山头,据山而立,当个山大王?传道布教,济世救民,保一方净土?不同的人,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三国时代,军营之中如果能号令800人,那起码是个校尉。校尉说来也是一个中级军官,在打仗之时往往同其他校尉

  • 中西方都发明了火枪,为什么却只有西方演化成了现代枪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火枪,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是在古代中国,火器最终没有发展起来,而西方却发展成枪炮。西方发展的这个枪炮,也让我国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被打的很狼狈。那么为什么火器在中国没有成气候,在西方却发展起来了呢?(古代战士点火器)有人说,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火药发明以后,最早都在火枪上使用。但是,中国人因为最初的火枪不好使

  • 五代十国时期,富家千金倒追穷困潦倒的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代十国,郭威,历史解密

    五代十国时期,一天,大雨如注。黄河岸边的一间旅馆里,一名女人站在窗边,望着大雨叹息。这名女人就是柴氏,因为容貌出众被选入后唐庄宗的后宫充当嫔妃。庄宗病死后,后宫的大部分嫔妃被遣散回家,柴氏也在被遣散的行列。父母用马车接柴氏回家,走到黄河岸边的时候,因为大雨受阻,暂且住在旅馆里。这时,大雨中一个男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