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一侍女失踪,三代皇帝为何苦苦找寻?

唐朝一侍女失踪,三代皇帝为何苦苦找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67 更新时间:2023/12/10 6:08:48

古代皇宫等级森严,帝后、太后等人位高权重,是皇宫的主宰者,相对应的宫女、太监就是最低等人群了,他们的生活卑微而艰辛,整日提心吊胆,就怕一个不小心性命不保,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今天要说的她,一样身份卑微,但却引起了唐朝几位皇帝的重视。她只是唐朝一侍女,失踪后,唐朝3代皇帝苦寻她40年无果,最后只能遗憾将其追封为后。

她是睿真皇后沈氏,也就是剧中“沈珍珠”的历史原型,早在大约30年前,香港就曾经以沈氏为原型拍过一部剧,即珍珠传奇,而最近几年的大唐荣耀也是以她为主角拍摄,从剧中我们也知道,她的皇帝丈夫是李豫。李豫,唐朝“安史之乱”的终结者,后世史学家对其评价颇高,但除了江山政绩之外,他在后宫情感方面也备受后人关注。

李豫15岁时,被封为广平王,后开元29年,在“红娘”李隆基的做主下,将秘书监沈易直的女儿赐给他当侍女。值得一提的是,沈氏的母亲还是李豫的乳母,由此可见,他们二人虽然身份悬殊,但着实可以说是青梅竹马长大,之间感情也十分深厚。李豫对她很是宠爱,但由于其身份卑微,不能当王妃,好在她也很争气,第2年就为李豫生下长子,即唐德宗李适。

母子俱荣,李豫对沈氏越发宠爱,就这样二人相伴走过15年的恩爱时光,如无意外,等到李豫即位,沈氏即便不能当皇后,也会成为贵妃,继续享受皇宠,可惜事与愿违,大唐江山爆发了安史之乱。公元756年,安禄山率兵攻占潼关,长安岌岌可危,李隆基带着杨贵妃、皇子皇孙、百官等西逃,李豫自然也在其中。史料记载“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沈氏)被拘于东都掖庭”,也就是说,沈氏并不在西逃队伍之中,叛军到来后,她与其余人一起被关入掖庭。

公元757年,唐朝收复了长安和洛阳,李豫也终于在1年又3个月后,再次见到爱人,但是由于情况混乱,他并没有将沈氏带回长安,而是将其暂时暗定在洛阳,记载为“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李豫万万没想到,公元759年,叛军史思明就再次攻占洛阳,沈氏又落入了敌人之手。

李豫听闻噩耗,后悔不已,但也无济于事,直到公元762年,洛阳收复,他才得以再次进入洛阳寻找爱妾,但结果让他失望了,《旧唐书》记载,“失后(沈氏)所在,莫测存亡”。李豫与沈氏的第1次失散,他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当时只是一个皇孙,人微言轻;第2次时,他虽已是皇太子,但当时张皇后视他为肉中刺,总想除之而后快,好让自己儿子上位,李豫自己都难保,也断然不敢轻易将沈氏接到长安,使她深陷困境,最终造成他们失散,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公元762年,李豫登基,称帝的喜悦过去后,他终日忧愁,思念沈氏,待安史之乱平息之后,他立马派人继续寻找沈氏,但久久无果。李豫后来虽然儿子不少,但他仍旧将资质平平的李适立为太子,不难想象,这其中多含有沈氏的原因。李豫一生在位17年,他也找了沈氏17年,但最终无果,他含泪而终。

李豫死后,李适继位,对于生母,他的寻找更加积极,他登基当天,就将生母沈氏封为睿真皇太后,而且抱着其朝服,跪哭不止。他下令寻找生母后,第2年就从洛阳传来好消息,可惜好消息是假的,“太后”是由高力士的养女假扮的,胆敢假冒太后、欺骗皇帝,自然是死罪难逃,但李适却阻止了百官杀她,仅仅是因为,他怕杀了一个,再也没人敢来认亲。

他这样的放纵,使得前来假冒的人数不胜数,但沈氏失踪时,李适已经15岁,对生母自然熟悉,所以他很轻易识别骗局,最终他在位26年,也找了身世26年,却也一直无果。李适死后,传位给李诵,李诵当时身体情况很是糟糕,在位几个月,却也延续前朝,一直寻找沈氏。直到唐宪宗即位,众人才敢劝说,寻找沈氏已经40年,按照唐朝的规矩,失踪3年,便可服丧,唐宪宗这才下了决定,尊沈氏为太皇太后,正式为其服丧,并为其建立衣冠冢,安葬在李豫的陵园之内。

标签: 睿真皇后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钩弋夫人为什么会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钩弋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晚年的汉武帝的确有些昏聩,他将自己培养了30多年的太子刘据给逼死了,转而让自己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登基称帝。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无论是从家族的延续还是从国家的稳定,让8岁的孩子登基,都不是明智之举。然而汉武帝别无他法,他一生只有6个儿子。这其中老大刘据是太子,被他给逼死了。幼子刘弗陵继位为

  • 揭秘:小燕子的历史原型真的是和硕和婉公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硕和婉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琼瑶剧《还珠格格》剧中小燕子性格活泼又非常叛逆,会点功夫。原是一个在京城生活的穷苦孤儿,靠小偷小盗、劫富济贫为生。一次巧合与夏紫薇结拜姊妹,后来由于一连串的误会。小燕子被乾隆误当成他的私生女而被封作“还珠格格”。 在皇宫里似乎与“格格”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她吸引了很多人的关

  •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什么没有灭蜀伐魏,一统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孙权,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从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开始算起,一直到孙权病死为止。他在二十九的时间里面,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与他同辈的当世之英杰,也熬死了曹叡和公孙渊这些比他晚一辈的人。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能熬,实质名归。但是在这二十九年中。孙权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与他早期的锐意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很难

  • 晋文公夫人:季隗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季隗,春秋,历史解密

    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并且说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来,就让季隗改嫁。对于季隗来说,自然不舍得他离开,但出口的话语却让人吃惊,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说道二十五年之后

  • 揭秘:乾隆晚年为什么要给八叔允禩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四十三年,进入中年后的乾隆开始整理有清一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旧案,陆续为曾是清朝最震荡性案件主要人物,多尔衮、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将这些人或配享太庙或是恢复宗族地位。这里最敏感曾备受关注的人物要属曾经在“九子夺嫡”表现强势的八阿哥允禩,乾隆亲自将他的“八叔”予以平反,改变其父雍正对此处理

  • 东夷: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夷,秦朝,历史解密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夷"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这种说法被现代权威学者证明是错误的),被发文身

  • 苴国是怎么被灭的?苴国是被秦国“假道伐虢”所灭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苴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这个苴字看着简单,其实好复杂,读音多,解释也多,作为古国名,官方注音为cha,读作“茶”音,但广元人都读作ju,“举”音,至于为什么,无人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读的。其实以前在广元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字的,直到2009年在东坝片区修了一条路,取名为苴国路,广元人才知道,原来广元以前叫苴国,至于其它,一

  • 清朝最长寿的嫔妃,纯悫皇贵妃活了96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皇贵妃,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后宫女子,我们都知道她们不仅要经历产子的危险,还要在后宫众多女子中为了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后宫中的很多女子都是英年早逝。要说清朝长寿的后宫女子当然是孝圣宪皇后,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在雍正驾崩后登上皇太后的位置,活到了86岁的高龄。而比这位皇太后活的更久的

  • 三国时代拥有800人能干什么?足以创造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时代,将领,历史解密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如果给你800人,可以做什么呢?率众投靠一方势力,凭借战功,封侯拜将?占领一座山头,据山而立,当个山大王?传道布教,济世救民,保一方净土?不同的人,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三国时代,军营之中如果能号令800人,那起码是个校尉。校尉说来也是一个中级军官,在打仗之时往往同其他校尉

  • 中西方都发明了火枪,为什么却只有西方演化成了现代枪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火枪,明朝,历史解密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是在古代中国,火器最终没有发展起来,而西方却发展成枪炮。西方发展的这个枪炮,也让我国在清朝末年的时候被打的很狼狈。那么为什么火器在中国没有成气候,在西方却发展起来了呢?(古代战士点火器)有人说,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在火药发明以后,最早都在火枪上使用。但是,中国人因为最初的火枪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