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行刑时间有什么严格的规定 真的都是在午时三刻吗

古代行刑时间有什么严格的规定 真的都是在午时三刻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67 更新时间:2023/12/9 15:13:40

古代犯人都是午时三刻被处死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我们在看电视剧或者小说演义时,时看到那些被判死刑的犯人都会在午时三刻被斩首示众。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其实古代犯人行刑并不是都在午时三刻的,小说演义、电视剧看多了。于是我们就认为古代犯人斩首都在午时三刻,其实这个说法并不是十分准确。

午时行刑居多,但并非一定在三刻

诚然在古代很多犯人的行刑时间会在午时,但是并非一定在三刻这样的固定的时间。事实上,除了明朝之外,基本上没有哪个朝代明确的记载了犯人行刑一定会在午时三刻。但是大部分犯人的行刑都会放在午时,这点是可以明确的。

在古代之所以会选择在中午对犯人行刑,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古人比较迷信。古人对于神鬼之说还是比较相信的,在他们看来一天之中中午的阳气是最旺盛的。选择在中午斩首,可以用这股阳气来压制、化解囚犯死后带来的阴气、怨气,防止这些被斩首囚犯的鬼魂来纠缠判决的法官、监斩的官员、行刑的刽子手以及和他被处死有关联的人员。

除了害怕“鬼魂”的纠缠之外,还有一点是比较“人道”的考虑。我们都知道在中午大太阳底下站久了,人都会犯困、疲倦。这时候人会处在“伏枕”的边缘,趁着犯人迷迷糊糊的时候,一刀下去能够或多或少的减轻犯人的痛苦。

随便补充说明一下,在古代午时三刻行刑的不是没有只是很少,除了那些犯下滔天大罪的犯人,那些普通犯人都不会安排在午时三刻行刑。因为在古人眼里,午时三刻行刑死后鬼魂会烟消云散,普通犯人的话是不会剥夺他们做鬼的权利。但是那些穷凶极恶的犯人们就一定要在午时三刻行刑,剥夺他们做鬼的机会。

古代有严格的行刑时间

事实上古代是有严格的行刑时间的,除了午时三刻之外,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应当就是“秋后问斩”。据《礼记·月令》记载:“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鹰乃祭鸟,用始行戮”。这是古代关于“秋后问斩”的最早记录,而将“秋后问斩”上升到法律高度的则是在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里面说道:“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汉武帝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古代犯人斩首的真实时间真的是午时三刻吗?

在之后,董仲舒的这一套“四政若四时”的理论也得到了实践。

从汉代之后,历朝历代都遵循着“秋后问斩”的这一套理论,唐、、明三朝的法律都有明规定:除了情节特别严重的犯人之外,均不得在立春之后秋分之前执行死刑。清朝也规定,死刑犯要在秋季处决。顺便说一句,选择在秋季也有一点还是跟古人的迷信有关。在他们看来春夏是一个万物生长的季节,秋冬则是万物蛰伏的季节,选择在这样的季节也符合万物生长的规律。

标签: 古代犯人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一侍女失踪,三代皇帝为何苦苦找寻?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睿真皇后,唐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宫等级森严,帝后、太后等人位高权重,是皇宫的主宰者,相对应的宫女、太监就是最低等人群了,他们的生活卑微而艰辛,整日提心吊胆,就怕一个不小心性命不保,不过凡事总有例外,今天要说的她,一样身份卑微,但却引起了唐朝几位皇帝的重视。她只是唐朝一侍女,失踪后,唐朝3代皇帝苦寻她40年无果,最后只能遗憾将

  • 揭秘:钩弋夫人为什么会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钩弋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晚年的汉武帝的确有些昏聩,他将自己培养了30多年的太子刘据给逼死了,转而让自己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登基称帝。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无论是从家族的延续还是从国家的稳定,让8岁的孩子登基,都不是明智之举。然而汉武帝别无他法,他一生只有6个儿子。这其中老大刘据是太子,被他给逼死了。幼子刘弗陵继位为

  • 揭秘:小燕子的历史原型真的是和硕和婉公主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和硕和婉公主,清朝,历史解密

    曾经红遍大江南北的琼瑶剧《还珠格格》剧中小燕子性格活泼又非常叛逆,会点功夫。原是一个在京城生活的穷苦孤儿,靠小偷小盗、劫富济贫为生。一次巧合与夏紫薇结拜姊妹,后来由于一连串的误会。小燕子被乾隆误当成他的私生女而被封作“还珠格格”。 在皇宫里似乎与“格格”这个身份格格不入,但就是这样她吸引了很多人的关

  • 曹操、刘备死后孙权为什么没有灭蜀伐魏,一统中原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孙权,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从公元223年刘备去世开始算起,一直到孙权病死为止。他在二十九的时间里面,先后熬死了曹丕、诸葛亮、蒋琬、司马懿等与他同辈的当世之英杰,也熬死了曹叡和公孙渊这些比他晚一辈的人。说他是三国时期第一能熬,实质名归。但是在这二十九年中。孙权却几乎没有什么作为,这与他早期的锐意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让人很难

  • 晋文公夫人:季隗的生平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季隗,春秋,历史解密

    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并且说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来,就让季隗改嫁。对于季隗来说,自然不舍得他离开,但出口的话语却让人吃惊,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说道二十五年之后

  • 揭秘:乾隆晚年为什么要给八叔允禩平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四十三年,进入中年后的乾隆开始整理有清一代已经被尘封多年的旧案,陆续为曾是清朝最震荡性案件主要人物,多尔衮、多铎、豪格、允禩等人进行平反,将这些人或配享太庙或是恢复宗族地位。这里最敏感曾备受关注的人物要属曾经在“九子夺嫡”表现强势的八阿哥允禩,乾隆亲自将他的“八叔”予以平反,改变其父雍正对此处理

  • 东夷: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东夷,秦朝,历史解密

    东夷,是先秦时代中原王朝对中原以东各部落的称呼。古代以中原(即黄河中下游一带)为天下中心,称周边四方为"夷、蛮、戎、狄"。"夷"的称谓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周代的《礼记·王制》:"中国(方位概念,居天下之中)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这种说法被现代权威学者证明是错误的),被发文身

  • 苴国是怎么被灭的?苴国是被秦国“假道伐虢”所灭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苴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这个苴字看着简单,其实好复杂,读音多,解释也多,作为古国名,官方注音为cha,读作“茶”音,但广元人都读作ju,“举”音,至于为什么,无人知道,一直以来就是这么读的。其实以前在广元是没几个人知道这个字的,直到2009年在东坝片区修了一条路,取名为苴国路,广元人才知道,原来广元以前叫苴国,至于其它,一

  • 清朝最长寿的嫔妃,纯悫皇贵妃活了96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清朝,乾隆,皇贵妃,历史解密

    说到古代后宫女子,我们都知道她们不仅要经历产子的危险,还要在后宫众多女子中为了皇帝的宠爱而明争暗斗,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水平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后宫中的很多女子都是英年早逝。要说清朝长寿的后宫女子当然是孝圣宪皇后,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在雍正驾崩后登上皇太后的位置,活到了86岁的高龄。而比这位皇太后活的更久的

  • 三国时代拥有800人能干什么?足以创造奇迹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时代,将领,历史解密

    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如果给你800人,可以做什么呢?率众投靠一方势力,凭借战功,封侯拜将?占领一座山头,据山而立,当个山大王?传道布教,济世救民,保一方净土?不同的人,对此一定会有不同的想法。在三国时代,军营之中如果能号令800人,那起码是个校尉。校尉说来也是一个中级军官,在打仗之时往往同其他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