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元春封妃之后为什么贾府人倾其所有操办她的婚事?

贾元春封妃之后为什么贾府人倾其所有操办她的婚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16 更新时间:2023/12/8 7:43:28

在古代,一个家族之中若是能出一位贵妃,那真是足以光耀门楣了,娘家也可以坐享贵妃给家族带来的巨大好处。比如那位著名的杨贵妃,就为杨家带来了满门荣耀,被杜甫写诗称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也因此诞生了炙手可热这个成语。

所以,当贾元春封妃的消息传到贾府,贾府中人“不免又都样样喜气盈腮”,“宁、荣二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当贾琏从苏州回来的时候,王熙凤笑着对他说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言里言外,也满是贾元春封妃的喜悦与得意。

然而,随后又传来一个更加贾府人欣喜若狂的消息——太上皇,皇太后又下旨意:“椒房眷属入宫,未免有国体仪制,母女不能惬怀。”大开方便之门,特降谕诸椒房贵戚,除二六日入宫之恩外,凡有重宇别院之间,可以驻跸关防之处,不妨请内廷銮驾入其私第,庶可略尽骨肉私情,天伦中之至性。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只要你们家有地方,就可以请你们家在宫中做了娘娘的闺女回门了。

那么,贾府中有地方吗?这其实是毫无疑问的。当年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路过宁国府,只见“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荣国府中,其实也是如此。“敕造”,就是奉圣名建造。所以宁荣二府之中,都相当的庞大。黛玉进了荣国府之后,“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后面婆子们已都下了轿,赶上前来,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的十七八岁的小厮,复抬起轿子”,又走了一段路,才来到了贾母的院子。

一射之地,就是射一箭能到的距离,大约等于一百二十步到一百五十步。古代的一步为五尺,古代的五尺相当于现代的四尺。一百二十步相当于现代的四百八十尺,也就是一百六十米;一百五十步相当于二百米。这还只是荣国府从大门到二门之间的距离。整个荣国府究竟有多大,我们也就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了。

这么大的荣国府,难道还不够贵妃娘娘“驻跸关防”的?太上皇和太后的旨意,又没有要求椒房贵戚,必须重新盖一座重宇别院,以供娘娘们省亲。

可是,荣国府却偏偏要重新盖一所院子,来迎接自己家的女儿贾元春,“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准了三里半大,可以盖造省亲别院了”。

这么大的一块地,虽然因为借了宁国府的一部分花园,工程量也十分庞大,宁荣二府之中,人人都忙碌起来,“合同老管事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审察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参度办理人丁,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

除了这些必须的亭台楼阁,池塘山木,还要增加很多“附属物”,比如贾蓉专门管打造金银器皿;贾蔷带着一帮人,专门往苏州采买了十二个小戏子并请教习;另外还要添置花烛彩灯,各色帘栊帐幔。仅仅是十二个小戏子,就花了三万两银子,仅仅是花烛彩灯并各色帘栊帐幔,就花了二万两银子。那些山石花木,亭台楼阁的花费,就更加不敢想象了。

为了这所后来被命名为“大观园”的重宇别院,贾府中几乎倾其所有。以至于在第五十三回,当宁国府的庄头乌进孝,和贾珍父子提起贵妃娘娘时,贾蓉不由得感叹道:“……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净穷了。”

那么,贾府之中为何要倾其所有,来操办这一次贵妃省亲呢?其实,有一个女人早就一口道破真相。这个女人,就是贾琏的奶妈赵嬷嬷。

因为贵妃即将省亲,贾府之中各各忙乱,赵嬷嬷就想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求一个差事,因而来到王熙凤房里。谈话之间,主仆三人就谈到当年的“太祖皇帝仿舜巡”的事,赵嬷嬷说贾府曾接驾一回,王熙凤不甘示弱,赶忙说我们王家也接过一回驾;赵嬷嬷又说:“……还有如今现在江南的甄家,哎哟哟,好势派!独他家接驾四次。若不是我们亲眼看见,告诉谁,谁也不信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填山塞海的……”王熙凤道:“我常听见我们太爷们也这样说,岂有不信的?只纳罕他们家怎么就这么富贵呢?”

赵嬷嬷说了一句非常关键的话:“告诉奶奶一句话,也不过是拿着皇帝家的钱,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谁家有那些钱买这个虚热闹去?”

“拿着皇帝家的钱,往皇帝身上使罢了”——这就是贾、王、甄三家,曾六次接驾的真相。所以,当贾家即将迎接贾元春省亲的时候,曾经有过接驾经验的贾府人,自然而然的认为,这次贵妃省亲,必定还是像以前一样,是“拿着皇帝家的钱,往皇帝身上使罢了”,所以,他们才会倾其所有,建造了大观园,极其奢靡地为园内添置装饰物。

然而,让贾府人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这次贵妃省亲,成了不折不扣地让他们自己掏钱,他们根本从皇帝家拿到的东西,不过就是贵妃省亲的时候,那些微薄的赏赐——这些赏赐,虽然面面俱到,但与贾府的付出,只能算是极其微薄。

而贾元春的封妃,竟然也没能给贾府中的任何人,带来任何好处。贾府中倾其所有操办贵妃省亲,成了一笔亏本的“买卖”,也因此使得贾府的财政一蹶不振。贾府的“中兴”,成了一场表面的“虚热闹”。

标签: 贾元春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当初跟随曹操的部下还在 他们为什么没有反抗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曹魏,司马懿,曹操,历史解密

    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还健在的参加过曹操时期征讨四方的战争的老同志,已经不多了,尤其是武将,曹操时期的主要将领基本上都已经死完了,不仅如此,连曹操留给曹丕的第二代主要将领比如曹真曹休也都死了。这样,剩下的就只有司马懿,高柔,蒋济,王凌,司马孚这些人了,而在这些人中,司马懿是资格最老的一个。实

  • 盘点:历史上最怕老婆的三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隋朝,历史解密

    古代皇帝拥有主宰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集天下所有百姓生杀予夺的大权于一身。同时,也拥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他们能光明正大地从天下选拔美女填充后庭,后宫粉黛佳丽成百上千,脂粉堆里醉里梦死。然而,凡事都有例外,也有皇帝有“惧内”情节的,下面就来看看其中最有名的三位怕老婆的皇帝。NO1:隋文帝怕独孤皇后:为爱

  • 北宋四大奸臣之杨戬到底是何许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杨戬,历史解密

    《水浒传》中描述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落草为寇,大都因为是四大奸臣当道,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才啸聚山林,权且聚义水泊梁山栖身。但历史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在北宋历史上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开始,历代皇帝吸取了唐以来的藩镇割据,祸害亡国的教训。为了防备节度使拥兵自重,篡夺皇位。北宋朝廷任命不懂军事的文官甚至宦官

  • 辛弃疾花重金送落魄才子回乡,才子写下平生最得意之作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过,宋朝,历史解密

    能和辛弃疾成为好朋友是不容易的!如果要用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来形容他的话,那辛稼轩绝不是郭靖,他是乔峰。当年为了追杀偷盗帅印的义端和尚,他埋伏于对方必经之路上,一刀将对方砍了,这等嫉恶如仇只有江湖一哥才有。但是这样的辛弃疾对自己欣赏之人又是颇为豪爽的,他交朋友不看出身、地位,看的就是中否意气相投,本期要

  • 揭秘:晋楚争霸中一道啼笑皆非的命令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晋楚争霸,春秋,历史解密

    晋楚争霸第一次战争,即城濮之战,由晋文公亲自压阵指挥,大败楚军,奠定霸主地位!时隔多年,晋楚争霸第二次战争在晋楚双方主帅不情愿中拉开序幕,楚庄王和荀林父曾多次互派使者表达和谈诚意,但均被晋军主战派搅乱,最终楚庄王恼怒赵丹率领晋国人混入楚军大营中,而亲自追击赵丹。孙叔敖怕楚庄王进入晋军阵地,而亲自指挥

  • 揭秘:蜀汉后期诸葛亮为何不夺权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的权力可谓是达到了人生的顶峰,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隔。但是令人称奇的是,诸葛亮并没有想要夺权称帝的打算。究竟是诸葛亮没有这个野心,还是另有隐情呢?千百年来,一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史学家的目光,诸葛亮是否有野心?也必须要用史料来证明,诸葛亮自己也曾说过,如果北伐成功,他便要受九锡,九锡是权

  • 世袭制和禅让制有着什么区别?有着怎样的利弊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世袭制,夏朝,历史解密

    世袭或世袭制度是指某专权一代继一代地保持在某个血缘家庭中的一种社会概念。其中可分为政治世袭和经济世袭两类。世界各地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都曾出现过世袭制度的统治政权,其中多数为封建世袭制度。是古代爵位、官职的一种传承制度。先秦时代,中国实行世卿世禄的制度,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

  • 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不打下城池不选择绕过去 而是非要攻下来不可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城池,历史解密

    古代行军打仗为什么不打下城池不选择绕过去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古代打仗,通常情况下,是攻下城池后,再继续挺进;个别情况下,绕过城池也可以。以下从三方面做分析,为什么要攻下城池?首先,害怕对手首尾夹击。古代打仗,大部分士兵靠步行,少数士兵或将领

  • 为什么说刘协是结局最好的末代皇帝?陵墓千年无人敢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说到末代皇帝,很多人印象中的他们都是十分悲哀,十分凄惨的存在。因为每个夺取新政权的皇帝,都会诛杀掉之前皇帝的子嗣。就像项羽诛杀秦氏,朱元璋诛杀蒙古人一样。而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亡国之君。同样的末代皇帝,他的结局却是最好的。不仅生前活的很好,就连死后也很开心,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汉末皇帝刘协。说起刘协

  • 李郭之乱,岂贾诩一人之过乎?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郭之乱,历史解密

    公元192年,司徒王允用美人计离间吕布董卓二人,终于除掉董卓,时人皆拍手称快。吕布刺董卓然而好景不长,同年六月初一李傕郭汜攻破长安城,纵兵掳掠,一万多官民被杀,街市一片狼藉。此后,李郭之乱便持续了长达四年。细读史书,觉得此事王允处置大有不当之处。董卓被杀后,他的女婿牛辅当时驻守在陕县,他手下的校尉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