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辽国为了提高文化水平做了什么事情?

辽国为了提高文化水平做了什么事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883 更新时间:2023/12/12 13:57:55

辽国建国之前主要是由一些游牧民族组成的部落,他们以中原为自己强劲的对手,统治者经过不懈的努力让国家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虽然武力数一数二,但是文化水平却停滞不前,辽国的皇帝为此也十分苦恼。

当时辽国还经常在中原掠夺人口,抓一些壮丁回去干苦力。有一次,带头的将军发现了一名书生,得知他满腹经纶后便思考着将他带回去给予重用。皇帝看见将军带回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小生而大发雷霆,差点军法处置了那位将军,得知将军的想法后便认同了他。

书生刚开始还想着怎么逃回中原,但是辽国皇帝一直对他礼遇有加,还亲自为他挑选了年轻貌美的妻子,书生便妥协了,在辽国安了家。不久之后书生就生下了一个儿子,他的儿子喜武,也受到了辽国皇帝的重用。后来书生便有了自己的孙子,也喜武,名字叫韩德让。

书生一家三代人都备受辽国皇帝的重视,他的孙子韩德让年纪轻轻便做了最高的长官,为辽国开疆扩土建立了汗马功劳。几年后,辽国皇帝去世了,辽圣宗继位,当时辽圣宗才12岁。幼帝登基正,辽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中,稍有不慎江山不保。

这时太后萧燕燕出来稳住了局面,作为一名久居后宫的女子,她是用什么办法将风雨飘渺的江山稳住的呢?其实办法很简单,虽萧燕燕已经是太后了,但是她的年龄并不大,而且容貌依旧不减当年,太后用自己的美色将辽国第一勇士韩德让收的服服帖帖。有了韩德让的忠心守护,国家自然不会出乱子。

一次辽宋交战的时候,辽军节节败退,宋军一路猛攻,将士们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眼看辽国就要被打败了,这时韩德让带着大军出现了,他对辽圣宗说:“放心吧,有我在呢”,之后便带领辽军反败为胜。

辽圣宗逐渐长大了,他发现了太后与韩德让之间的关系,本以为韩德让会因此获罪,没想到辽圣宗不但没有治罪于他,反而封他为晋

历史上臣子与后宫私通的事情并不少,但是关系被捅破之后还能活着却很少,被封王则更是罕见。辽圣宗之所以厚待韩德让估计是因为当年庇护之恩吧,又或者他已经把韩德让当成半个父亲了。

标签: 文化水平宋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金太宗曾修了一条“万里长城”,结果过程出了问题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金太宗,金朝,历史解密

    长城万里,铁马兵戈。言及长城,必会提到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但除此之外,还有一条鲜为人知的金长城,即金朝修建的长城,全长累计超过5000公里。不过可惜的是,金长城因为一个缺陷,让金人白忙一场,而最后的结果也出乎他们意料。究竟是什么缺陷,最后又是什么结果呢?时间回到公元1125年,迅速崛起壮大的金朝

  • 古代纳贡起源于什么时候 其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纳贡,历史解密

    古代纳贡起源于什么时候,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纳贡制度可以追溯至周朝时期,周天子大封诸侯,而各诸侯便要定期向周天子纳贡。纳贡虽然主要针对的是诸侯和藩属国,但臣民向皇帝献上礼物也称为纳贡。纳贡的起源和含义纳贡制度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时期,《史记·齐太

  • 朱元璋养兵制度是怎么害苦明朝的 减轻了百姓的负担战斗力却下降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养兵,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一个穷人出身,他深知百姓的疾苦,十分体谅老百姓的生活。这一点,不管他是一个乞丐的时候还是一个皇帝的时候都没有改变过。因为心疼百姓征粮纳税需要花费太多钱财,所以他在军队方面制定了一个策略,那就是军队屯田制度。朱元璋曾经自豪的说:我养兵百万却不花费老百姓一粒粮食,古来未有之。确实,朱元璋时期,他

  • 揭秘:清宫嫔妃是怎么度过一天的?她们都做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嫔妃,汉朝,历史解密

    古装剧中武侠和宫斗一直是不可缺少的元素。近几年,清朝宫斗题材的影视剧一直特别迎合观众的口味,简直是雨后春笋,遍地都是。剧中观众对后宫女人的争斗算是有些了解,而喜爱这种剧情的往往是女性观众。说到皇帝的后宫,那可是当时全国上下美女的聚集地,可谓是春色无边。后宫妃子个个都是身怀绝技,她们在后宫生存下去的绝

  • 孙权重用此人,吕蒙为什么强烈反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蒙,三国,历史解密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率部征讨屯驻在襄阳的曹仁,曹魏在荆州的势力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于是曹操派出了左将军于禁,亲率大军赶往襄阳解围。当时又正好赶上汉水暴涨,关羽就趁机利用水军的优势击溃了救援的魏军,并抓获了于禁在内的三万多人送到了江陵。此时的孙权,眼看着关羽在荆州的势力越来越来稳固,内心的

  • 孙武怎么就敢砍吴王的爱妃呢?万一吴王不高兴,杀他怎么办?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伍子胥把孙武推荐给吴王阖闾后,孙武给吴王阖闾讲兵法,吴王阖闾很赏识,为了检验孙武是不是只会嘴上功夫,于是吴王阖闾把自己的嫔妃们交给孙武,让孙队对她们进行训练。(伍子胥剧照)孙武把嫔妃们分成两队,让吴王阖闾最宠爱的两个妃子担任队长。开始训练后,那些妃子们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地,不听调令。虽然孙武多次声明

  • 1000万年前的库班猪——长角的猪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库班猪,历史解密

    见到长角的牛或羊,你应该不会诧异。要是突然冒出一头长角的猪,你可能会被这“怪物”惊一个趔趄。库班猪,就是这样一种怪物。库班猪肩高1米,体重达500公斤,生活在距今2000万~1000万年前中新世中期的亚非欧大陆。这家伙最打眼的地方,就是脑袋。它的头骨很长,下颌就有将近1米,不仅两只眼睛的上方分别长有

  • 阿尔比诺尼:极其悲剧的一生,作品被人怀疑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阿尔比诺尼,意大利作曲家,历史解密

    阿尔比诺尼 托马索 乔万尼尼(1671—1715)是意大利作曲家。他和维瓦尔第是同时代的人,并且他、维瓦尔第、马尔切洛等人,被后人称为威尼斯乐派的先驱者。但悲催的是,阿尔比诺尼老兄相比较维瓦尔第而言,几乎就是个无名小卒——阿尔比诺尼创作了50多部歌剧,尽管这些歌剧的确为初期的戏剧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

  • 耆那教:印度传统宗教之一,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耆那教,佛教,历史解密

    耆那教(qí nà jiào),又称耆教(英文写法:Jainia 意为圣人)是印度传统宗教之一,创始人称作大雄,其教徒的总数约400万人。耆那教在汉译佛典中称为尼乾外道、无系外道、裸形外道、无惭外道或宿作因论等。印度有0.4%的居民信奉耆那教,该教徒的信仰是理性高于宗教,认为正确的信仰、知识、操行会

  • 明朝时期皇帝明明有16个,明帝陵为何却只有13个?哪3位不在帝陵中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帝陵的规模大多十分庞大,明帝陵自然也不例外。普通人希望落叶归根,皇帝则希望死后葬入自己提前修建好的帝陵,与先祖以及妃嫔们葬在一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除朝代更迭以外,帝陵大多集中在一个位置。不过明朝却是一个例外,有明以来,共计十六位皇帝,但却只有“明十三陵”,那么,其余的三位皇帝呢?其实,在朱棣以前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