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汉代的虎贲军有多强悍?

揭秘:汉代的虎贲军有多强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786 更新时间:2023/12/21 15:11:45

时间的风烟消散了多少恩恩怨怨,多少尘世喧嚣都成过往云烟。

拨开层层叠叠的历史画卷,有些如不朽的丰碑坚若磐石屹立在时光的港湾,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不可多得的财富。

每一次朝代更迭,每一次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横空出世,都离不开你争我夺的打打杀杀,胜者为,败者寇,而所有的所有无不依托一支支强悍素质全面的军队做坚实的后盾,于是,那些英雄与军队便脱颖而出。

汉代,中国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期,化和经济都较之以前繁荣富强。因为是一方沃土,艳羡周围的目光,特别是匈奴,生在草原剽悍野蛮的游牧民族。朝廷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为了边关的长治久安,不得不建立一支足以抵挡千军万马的军队,虎贲军走进历史的舞台,很快发展成为一支神话般的传奇演绎,给当时产生极大的影响力,在后世被万古传扬。

(一)名字由来

虎贲(hǔbēn),九锡(cì,通“赐”)中的一种赏赐,是皇帝赏赐给诸侯,大臣有特殊勋章的九种武器,可以说是最高的鼓励和奖赏。

贲同奔,意思是虹虎舞跑,好像老虎一样勇猛有力,打起仗来,如同猛虎下山追逐四散逃脱的野兽,不可阻挡,声势浩大。

“虎贲”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牧野之战中。史料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意思就是说:周武王的战车有三百多辆,手下的士兵不多,但个个英武,好像老虎冲进羊群,战无不胜,英武强悍。《集解》引用孔安国的话:“虎贲,勇士骼也,若虎贲兽,言其猛也。”

汉武帝时,虎贲军发挥超的能耐,为他江山稳固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于是将“虎贲”改为“虎贲军”。

能被成为虎贲的人和军队 ,都骁勇善战,智谋双全。后来,历朝历代,把军中善战骁勇,有勇有谋的,都成为虎贲。虎贲军成为军队最强悍最精锐的代名词,也可以说是最早的特种兵部队。

(二)军队构成

《周礼》记载,夏朝的官员有被称为虎贲氏。发展到汉代设立虎贲中郎将、虎贲郎。

虎贲军有军中骁楚者,勇士组成。

从汉平帝元年开始又更名为虎贲郎,是中郎将统领,每年安家费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级别很高,皇帝身边近臣,待遇也很高。二千石相当于我们今天省委书记兼省长的工资。

到汉武帝时期,虎贲军发展到极点,当时取军中遗孤与各将官子孙编成一个军队,起名叫虎贲军。然后,立虎贲校尉为军事长官。虎贲军权利极限很大,不被任人节制,有点似明代的特务组织锦衣卫,仅仅听命于皇帝一人。

其中规定,凡是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者,因为军中作战而亡,父死儿子继承,儿子死后子孙可以世袭,是最高的荣誉和奖赏。

在古代,特别是名将,名士都特别注意这个称号。

直到唐朝以后,这种世袭制度才被废除。作为皇帝的敢死队,同皇帝息息相关,是帝王的盾剑,决定王朝的兴盛走,战斗力极强,作用极大。

(三)武器装备

虎贲军士兵或执戟或持铩。《文选·张衡》:“郎将司阶,虎戟交铩。”

戟,读“jǐ”,我国独有的古代。合戈、矛为一体,既有直刃又有横刃,呈“十”字或“卜”字形,好像是戈又不是,兼有戈的能横击、矛的能直刺,具有钩、啄、刺、割等多种用途,其杀伤能力胜过戈和矛。最早用于战国时期,当时多为青铜戟,大量用于车战,为“车战五兵”之一。到西汉时代又出现了钢铁戟,是汉朝步兵和骑兵作战格杀的重要武器。

铩(shā),是一种长刃矛,由铍演变而来,跟铍不同在于,铩在茎柄与刀刃之间加有两端上翘呈锐尖状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镡。铩分为长柄的和短柄的,铩长一般为25至30CM,镡宽约10CM。

有个著名的成语铩羽而归,意思是垂头丧气大败而回,这里的铩就是这个词。

(四)辉煌战绩

历史上有名的战役,三千虎贲军大败三十万匈奴军。

汉武帝时,北匈奴王率15万大军挺进西汉。气焰嚣张惹怒了好斗的汉武帝,于是派遣三千虎贲军夜袭匈奴,击溃匈奴大军,且奔袭到营地屠杀两万匈奴士兵,接着沿途追击杀两万,追到老窝杀三万,最后见敌军就杀,一直到杀死北匈奴王,逼迫匈奴军队后退几千里,不敢来犯。

可见,虎贲军的虎虎雄威,所向披靡,英勇无畏。

(五)最终结局

元朝,设置虎贲亲军都指挥司,官为正三品,相当于万户,总部为都指挥使司,皇帝直接管制,不听命于别人。

明朝也有,后来出现锦衣卫,东厂,虎贲军逐渐弱化。

随着朝代的更迭,完全有皇帝一人节制的虎贲军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此后的战役中对作战勇猛无比的军队都冠以虎贲军称号,因此有虎贲师、虎贲团、虎贲营等之荣称。

标签: 虎贲军夏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赛人:东非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马赛人,东非,历史解密

    马赛人(Maasai),是东非现在依然活跃的,也是最著名的一个游牧民族,人口将近100万,主要活动范围在肯尼亚的南部及坦桑尼亚的北部。如今的马赛人一方面仍然坚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也更多地加入到了当地的旅游业中。马赛人(Maasai)东非民族。主要分布在肯尼亚南部和坦桑尼亚北部的草原地带。属尼

  • 她被父亲逼嫁给乞丐,后来成为掌管后宫的郭宁妃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郭宁妃,明朝,历史解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女儿嫁得好一些,而这位父亲郭山甫,出身相士旧时以谈命相为职业的人。明史上说郭山甫善相人,朱元璋尚未发迹的时候,路过其家,郭山甫相之,惊道:“公相贵不可言。”并对儿子郭兴和郭英说:“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于是郭山甫急忙跟随朱元璋,并将女儿遣往侍奉朱元璋。他的小

  • 礼部尚书: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礼部尚书,清朝,历史解密

    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和外事活动的大臣,清代为从一品。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礼部尚书是主管朝廷中的礼仪、祭祀、宴餐、贡举的大臣。据《明史》记载,当时的礼部尚书张升是弘治十五年代替傅瀚而成为礼部尚书的。而张升一直在礼部为官,直至刘瑾掌权。依据惯例

  • 焉支山的地理位置怎么样?它对匈奴到底有多重要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焉支山,秦朝,历史解密

    两千多年前,强悍的匈奴曾经压得中原王朝抬不起头来,不过后来匈奴人发出这样的千古悲唱“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祁连山和焉支山,这两个地方为何对如此重要,以至于失去它们后,匈奴人发出这样的悲鸣?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最初活动在阴山南北包括河套地区和以南的“河南

  • 孟姜女哭长城之谜,起源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孟姜女,秦朝,历史解密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它被改编为戏剧、歌谣、诗文、说唱等多种艺术形式而广泛流传,她的故事也是我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很简单:说的是秦朝年间,秦始皇为了抵御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匈奴,除了派大将蒙恬率军抗击外,还在民间征集八十万民夫修筑万里长城。在苏州有个叫万喜

  • 唐寅的《桃花庵》是看破名利的洒脱,还是对仕途无望的感叹?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唐寅,明朝,历史解密

    人生如白驹过隙,大好时光转瞬即逝,排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能活百岁者都堪称罕见,短短几十年的光阴,在某一方面达到极高的成就,即可被后世人所铭记。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称得上少有的全才,诗文、书法及绘画无一不精,但他并没有影视剧中的那般幸福,一生穷困潦倒。或许正是因为仕途上的不顺,才激发了唐伯虎的潜能,他的

  • 为什么两汉这么多后宫干政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后宫干政,汉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皇帝是一国的象征,君临天下。而皇后则是一国之母,母仪天下。漫漫历史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杰出的皇后,她们不单是作为皇帝正妻,统领后宫佳丽,更是参与朝政与皇帝共同治理天下,这被后世称为“后宫干政”。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死后,其后呂雉便开始了夺权之路。在群臣的自保下,汉惠帝刘盈死后,吕雉便临朝称制

  • 中国4大稀有姓氏,这些姓氏代表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朝,秦始皇,历史解密

    在战国以前,人们的姓和氏是分开的,并且对于男性只用氏来称呼而不用姓。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之前的皇室贵族就成了平民百姓,他们没有了封地,所以氏也没有那么多的意义了。他们有的以国家为姓,而有的则把之前的氏变为姓。就这样,姓氏开始慢慢形成了。由于皇帝是最高的掌权人,所以皇帝的姓氏是至高无上的。像百家姓中的

  • 古代弓箭威力并不大,可要是沾上一点“金汁”,威力立马就不同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弓箭,历史解密

    古代中国诸侯国割据,战乱频频。各国为了扩大自己的领土,强国会去歼灭弱国,弱国则去侵占更弱的国。纷纷世事,战乱不休。所以在古代天下从来就没有和平过,分分合合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战争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一场战争的胜利不仅依靠人数还要依靠武器,如今的热武器暂且不谈。在古战争上最令人畏惧的非弓箭手莫属,

  • 康熙20个儿子,个个才华横溢,唯独他最傻却活得最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康熙,清朝,历史解密

    前几年古装剧热播的时候,“九子夺嫡”事件因为颇具争议性而成为了一个经典的题材,这也让我们对雍正的上位过程有了更多的想象。“九子夺嫡”,又称“九王夺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争夺皇位的历史事件。当时康熙存活下来的儿子有24个,其中有九个参与了皇位的争夺。康熙皇帝是清朝历史上著名的明君,虽然晚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