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末最惨的守城战,十万百姓对抗24万大军

明末最惨的守城战,十万百姓对抗24万大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291 更新时间:2024/1/14 15:01:37

明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制定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直到崇祯帝时期,仍然是如此。明朝末年,第一个攻入到京城的人不是八旗军,而是李自成。可是李自成鼠目寸光,没有成就大业。

经过山海关之中后,八旗军进入到中原地区,由此建立了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明朝末年,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其次就是明朝出现了国库空虚的情况,这样一来明朝根本没有军饷发放给士兵。不过明朝存在的期间中,是非常厉害的。

历史上明朝是唯一不割地赔款、不纳贡称臣,其次就是没有做过公主和亲的窝囊事,由此明朝成为了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这一点连汉朝都没有做到,汉朝曾经出现了严重的和亲,为的就是躲避匈奴。不过经过汉朝的发展之后,得到了改善。

汉朝在汉武帝时期,将匈奴打败,直到汉宣帝时期,匈奴被彻底的打败。话说回来,王朝的灭亡肯定是非常凄惨的,首先就是有接连不断的战争,这样的战争让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了安居乐业的景象。明朝灭亡时也不例外。

不过明朝的皇帝是很有骨气的,崇祯帝至死都没有将自己的百姓出卖。也可以说是完成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明末时期皇帝朱由检自杀以后,这就标志着明朝灭亡了。按照常理来说,这时候的明朝应该会选择投降,正史也确实这样做了。

可是一个城池却是一个例外。这个城池就是江阴,在这里发生了明朝最为悲壮的守城战。崇祯帝朱由检自杀之后,大部分明朝的官员以及百姓都选择了投降,可是江阴这个地方是个例外。清军进入之后,多尔衮下达了剃发令。

当时的汉人大部分都遵从了,有的汉人进行反抗之后,几乎都被杀死了剃发令颁布之后,结果可想而知,当时的汉人大规模的反抗,可惜的是无济于事。剃发令后来继续实施,可是在江阴这个地方,遭到了百姓的反抗,全城百姓没有实施剃发令。

后来这些百姓迎来的就是清军的24万铁骑。江阴守城的时间达到了81日,也就是将近三个月的时间。战争造成了城内死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伤七万五千余人。同时战争的爆发让清军也受到了惨重的伤亡,清军一共损失的士兵有七万五千余人。

在将近三个月的时间中,江阴人顽强抵抗,顶住了数万清军的围攻。1645年的中秋节发生了一件事,在这一天,江阴百姓带着城中最后的美酒和食物,全部登上城楼赏月。不过这时候的清军想要招降城中百姓,可是城中的士兵和百姓一起用大炮还击。

在这之后,清军用了五天时间,筹集了两百多门大炮用于攻城,21日清军攻破了江阴城的东北角。城破之后,江阴百姓以及士兵无一人投降清军。作为明末的抗清名将,这时候的阎应元对清军奋勇杀敌,一直没有投降。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与义军更是越战越勇。

明弘光元年,阎应元任江阴典史期间,对清军发动抵抗战争。这就是历史上的江阴保卫战,不过最终的结果以江阴失守告终。不过清朝在进攻的过程中,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清军付出了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这样的战绩值得称赞。

更为厉害的是,江阴百姓和义军誓死不降的精神。作为抗清名将,阎应元更是非常有骨气的,即使是在江阴被攻破之后,阎应元被俘虏,可是他誓死不向清廷贝勒下跪。于是阎应元遭到了残忍的打击,最终的他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结局凄惨。

阎应元死后,即使是家丁也没有选择投降,这些人大约有数十人,全部被清军杀死。江阴被攻破之后,清军在江阴城进行了大屠杀。可是江阴的百姓无一人投降,直到乾隆时期,清朝对江阴示好,江阴地区的人在之前是对清朝不合作的,包括不当清朝的官,不应清朝的举。到了乾隆时期,主动向江阴示好,局面才有了改观。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第一因为贪腐被公开处罚的丞相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的贪官,一旦贪腐败露,新闻报道便上了头条。在中国古代,信息技术没有现在这样的发达,对于那些腐败贪官被查处,很少有人知道。最多是地方的传言,那么历史上第一个因为贪腐被公开查处的人是谁?汉武帝时期丞相李蔡“盗取”贪占墓地三顷“畏罪自杀”据北宋真宗时编

  • 揭秘:宋朝为什么一直没收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宋朝,募兵制,历史解密

    “燕云十六州”,是指五代时期后晋割让给辽国的十六个州,位于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北部。公元938年,后晋皇帝石敬瑭以这块土地为条件,换取了契丹人对他的支持。从此,中原王朝失去了北方最重要的天然屏障,北方游牧民族就能轻松直捣中原腹地。而在北宋历史上,历代皇帝也一直没有完整收复过“燕云十六州”,这

  • 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汉武帝,历史解密

    汉武帝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很熟悉,这是元光元年大儒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的,从此以后儒家进,百家退,一举奠定未来两千年封建社会儒家的统治地位。当时汉武帝为什么会同意董仲舒的

  • 她是乾隆亲封的贵妃,最后死得莫名其妙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乾隆,清朝,历史解密

    乾隆后宫妃嫔之多,在历史上是首屈一指,尤其是以清乾隆朝为主线的历史剧更是数不胜数,比如《如懿传》,剧中的主角原型便是乾隆的继后那拉氏,历史上的那拉氏与电视剧的形象还是有些出入的,相同的是,历史上的那拉皇后在一次南巡彻底失宠,最后不废而废,最后郁郁而终。除了那拉氏之外,在影视剧《如懿传》中还有一个人物

  • 三国最牛的两位预言家,居然算准了曹丕的死期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几乎每个时期都会出现一些神乎其神的预言家或相士,其中最著名的恐怕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其载中的风采,丝毫不亚于隋末唐初时期的明君和名将。至于三国时期,却有点特殊,因为最出名的竟然是诸葛亮!而翻开《三国志》却赫然发现,诸葛亮根本没有啥神乎其神的奇异事件。所以诸葛亮被神话,其实是代表着后世

  •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热衷豢养门客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兴起了一种养士之风。各诸侯国的贵族卿大夫都喜欢豢养门客,有的人豢养门客多达数千人,比较出名的有战国四君子、吕不韦、燕太子丹等人。那么为什么养客之风如此盛行呢?1、对人才的需求。春秋战国时期,群雄争霸,常年战争不断。在这样的乱世,人才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这些门客大多是有才能的人,

  • 唐太宗有14个儿子,为何偏把皇位传给李治?褚遂良一语道破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唐太宗,历史解密

    李世民一共有十四个儿子:皇后长孙氏生恒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杨妃生吴王李恪、蜀王李愔;阴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贞、江王李嚣;韦妃生纪王李慎;杨妃生赵王李福;杨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蒋王李恽;后宫宫女生楚王李宽、代王李简。其实在太宗一朝的人都心知肚明,太子之位非长孙皇后的3个儿子莫属,其他

  • 梅念笙是屈指可数的好人,收了3个恶徒,最后狼狈逃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梅念笙,历史解密

    金庸老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精彩的武侠小说,但是这些武侠小说一般都是以正义为主题的,里面的正直之人最后都会有一个很好的下场,可是有一个人却是例外,金庸给了这个人两套绝世神功,但是因为他识人不清,收了三个恶徒最后让自己狼狈收场。这个人就是——梅念笙!梅念笙是金庸小说《连城诀》里当之无愧的大侠,他身上有些所

  •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世人都指责赵括却忽视廉颇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长平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期改变两国国运的大战,一直颇受人们的关注,因为在这场战斗让一个典故“纸上谈兵”成名,所以很多人都先入为主觉得是赵括直接导致这场战争失败,但是实际上历史并不是非黑即白这样简单,长平之战中,赵国大败,为何世人都指责赵括而忽视廉颇?长平之战是在周赧王五十三年到五十五年间发生的一场大战,这

  • 和珅为什么能在官场上如鱼得水?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和坤,清朝,和珅,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和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奢华的房宛内,种植着高大的树木,鸟儿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阳光穿过窗子,把偌大客厅照的是又暖又亮,客厅内坐着两个人,一人长得英俊非凡,高高瘦瘦,穿着紫色的朝服,朝服上绣着仙鹤,戴着红宝石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