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由内阁领导,六部九卿大臣联名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势力,结果朱厚照偏袒刘瑾等人,刘健,谢迁等一众大臣只能告老还乡,就只剩下李东阳一人苦苦支撑局面,朝中几乎没人敢再和“八虎”作对,刘瑾权势更甚。
朱厚照升任刘瑾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有一项特权,协助皇帝掌管奏折文书,在皇帝不想上班时,甚至还能代替皇帝“批红”,“批红”是指皇帝根据内阁的意见,用红笔在奏折上进行批复。
在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很反感宦官,不准宦官读书识字,更不准干预政务,他为了集权废除了宰相制度,但国家需要有人办事,全靠皇帝一人实在太累,朱棣统治时期建立了内阁,到了朱瞻基执政时期,为了牵制内阁,设置了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识字,从这时起,皇帝口述诏谕,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下来,再发到内阁和六部。
朱厚照极度厌恶处理政务,他直接把批红的权力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朱厚照的口谕就由刘瑾传达给大臣们,他则整日在豹房淫乐,朱厚照并不清楚自己的政令到底有多少传达给大臣们,这样一来就等于把处理国家政务的大权交给了刘瑾。
刘瑾小人得志,开始清算那些弹劾自己的人,朱厚照将宦官王岳,范亨,徐智发配去守皇陵,刘瑾派人追杀他们,王岳,范亨被杀,徐智侥幸存活,但一只手被打断了。
六部九卿弹劾刘瑾是李梦阳和户部尚书韩文主使的,刘瑾以内府折银作伪为由,下诏罢免了韩文的官职,韩文返乡途中,害怕被刘瑾暗杀,骑着一头小毛驴,一路居住在偏僻的小店中,逃回了故乡,户部给事中徐昂为韩文求情,直接被刘瑾革职为民。
大臣们见刘瑾如此猖狂,给事中吕翀,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位大臣上奏为这些被罢免的官员求情,刘瑾看到奏折后,立刻下令将这二十一位大臣拖出去,去衣廷杖,在朱厚照之前,廷杖这种刑罚很少会施加到大臣身上,即便要打也不会除去衣物,还允许他们用毛毡,毯子等厚物垫在身上。
这一次不同,这些大臣们竟被刘瑾这群阉人脱了衣物当众责打,对于这些士大夫来说,这是对人格的最大侮辱,刘瑾还特意吩咐锦衣卫,用力打,别留情,这些大臣一个个被打得遍体鳞伤,南京给事中戴铣被活活打死,李梦阳被罢黜。
刘瑾以为这样就能让大臣们屈服,但戴铣冤死再次激怒了大臣们,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为戴铣讨回公道,大臣们再次联合上奏弹劾“八虎”,朱厚照被刘瑾等人蛊惑,直接把奏折扔给刘瑾,他不明白这些大臣为啥非要和这几个太监过不去,他更加厌烦这些大臣们。
刘瑾见朱厚照根本不搭理大臣们,更是肆无忌惮,又把这些大臣打了一顿,其中还有王守仁,廷杖结束后,又是大批官员被罢免,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五十三位大臣主动辞官或是被罢免,刘瑾将自己的心腹提拔起来补缺。
刘瑾为了防止让言官们弹劾自己,下令让他们在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入朝当值,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才能下班,官员们累了一天,身心俱疲,自然没精力找刘瑾的麻烦。刘瑾遇到重要政务时,总会在朱厚照玩得起劲时去奏报,朱厚照常会不耐烦地说:“你自己就能处理了别来烦我!”刘瑾便开始独断专行。
朱厚照整日安于享乐,花费巨大,导致国库空虚,刘瑾就得给朱厚照搞钱,他不但盘剥百姓,还想方设法地去剥削官员们,奏折写字不工整罚俸,办事不力罚俸,仅在正德三年,就有一百八十多位官员被罚俸,用这种办法来充实国库,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刘瑾权势最盛时,“府部等衙门官禀公事,日候瑾门,自科道部属以下皆长跪。大小官奉命出外及还京者,朝见毕,必赴瑾见辞以为常!”
刘瑾逐渐控制了六部,刘瑾文化程度有限,没能力拟制奏折,刘瑾就让一个叫张文冕的人代他拟制,这张文冕是个地痞无赖,早年犯法被南京兵部尚书何鉴逮捕,刘瑾将他保了下来,张文冕帮刘瑾批好奏折后,刘瑾又拿去给焦芳帮忙润色,刘瑾成了内阁的实际掌控者,大臣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立皇帝”。
刘瑾还掌控了东厂,西厂到处监视朝臣们的一举一动,又设立了内行厂,监视朝臣们的隐私,刘瑾还下令驱逐京师客佣,让所有寡妇重新改嫁,丧不葬者焚之,干尽了荒唐事,朱厚照仍旧不闻不问,刘瑾十分满意,在他看来,大明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