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正德元年,六部九卿大臣联名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势力,结果被反杀!

正德元年,六部九卿大臣联名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势力,结果被反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008 更新时间:2023/12/10 22:20:49

正德元年,由内阁领导,六部九卿大臣联名弹劾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宦官势力,结果朱厚照偏袒刘瑾等人,刘健谢迁等一众大臣只能告老还乡,就只剩下李东阳一人苦苦支撑局面,朝中几乎没人敢再和“八虎”作对,刘瑾权势更甚。

朱厚照升任刘瑾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作为司礼监秉笔太监有一项特权,协助皇帝掌管奏折文书,在皇帝不想上班时,甚至还能代替皇帝“批红”,“批红”是指皇帝根据内阁的意见,用红笔在奏折上进行批复。

在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很反感宦官,不准宦官读书识字,更不准干预政务,他为了集权废除了宰相制度,但国家需要有人办事,全靠皇帝一人实在太累,朱棣统治时期建立了内阁,到了朱瞻基执政时期,为了牵制内阁,设置了内书堂,教宦官们读书识字,从这时起,皇帝口述诏谕,由司礼监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下来,再发到内阁和六部。

朱厚照极度厌恶处理政务,他直接把批红的权力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朱厚照的口谕就由刘瑾传达给大臣们,他则整日在豹房淫乐,朱厚照并不清楚自己的政令到底有多少传达给大臣们,这样一来就等于把处理国家政务的大权交给了刘瑾。

刘瑾小人得志,开始清算那些弹劾自己的人,朱厚照将宦官王岳,范亨,徐智发配去守皇陵,刘瑾派人追杀他们,王岳,范亨被杀,徐智侥幸存活,但一只手被打断了。

六部九卿弹劾刘瑾是李梦阳和户部尚书韩文主使的,刘瑾以内府折银作伪为由,下诏罢免了韩文的官职,韩文返乡途中,害怕被刘瑾暗杀,骑着一头小毛驴,一路居住在偏僻的小店中,逃回了故乡,户部给事中徐昂为韩文求情,直接被刘瑾革职为民。

大臣们见刘瑾如此猖狂,给事中吕翀,御史薄彦徽等二十一位大臣上奏为这些被罢免的官员求情,刘瑾看到奏折后,立刻下令将这二十一位大臣拖出去,去衣廷杖,在朱厚照之前,廷杖这种刑罚很少会施加到大臣身上,即便要打也不会除去衣物,还允许他们用毛毡,毯子等厚物垫在身上。

这一次不同,这些大臣们竟被刘瑾这群阉人脱了衣物当众责打,对于这些士大夫来说,这是对人格的最大侮辱,刘瑾还特意吩咐锦衣卫,用力打,别留情,这些大臣一个个被打得遍体鳞伤,南京给事中戴铣被活活打死,李梦阳被罢黜。

刘瑾以为这样就能让大臣们屈服,但戴铣冤死再次激怒了大臣们,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为戴铣讨回公道,大臣们再次联合上奏弹劾“八虎”,朱厚照被刘瑾等人蛊惑,直接把奏折扔给刘瑾,他不明白这些大臣为啥非要和这几个太监过不去,他更加厌烦这些大臣们。

刘瑾见朱厚照根本不搭理大臣们,更是肆无忌惮,又把这些大臣打了一顿,其中还有王守仁,廷杖结束后,又是大批官员被罢免,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五十三位大臣主动辞官或是被罢免,刘瑾将自己的心腹提拔起来补缺。

刘瑾为了防止让言官们弹劾自己,下令让他们在寅时(凌晨三点到五点)入朝当值,酉时(下午五点到七点)才能下班,官员们累了一天,身心俱疲,自然没精力找刘瑾的麻烦。刘瑾遇到重要政务时,总会在朱厚照玩得起劲时去奏报,朱厚照常会不耐烦地说:“你自己就能处理了别来烦我!”刘瑾便开始独断专行。

朱厚照整日安于享乐,花费巨大,导致国库空虚,刘瑾就得给朱厚照搞钱,他不但盘剥百姓,还想方设法地去剥削官员们,奏折写字不工整罚俸,办事不力罚俸,仅在正德三年,就有一百八十多位官员被罚俸,用这种办法来充实国库,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明史纪事本末》中记载,刘瑾权势最盛时,“府部等衙门官禀公事,日候瑾门,自科道部属以下皆长跪。大小官奉命出外及还京者,朝见毕,必赴瑾见辞以为常!”

刘瑾逐渐控制了六部,刘瑾文化程度有限,没能力拟制奏折,刘瑾就让一个叫张文冕的人代他拟制,这张文冕是个地痞无赖,早年犯法被南京兵部尚书何鉴逮捕,刘瑾将他保了下来,张文冕帮刘瑾批好奏折后,刘瑾又拿去给焦芳帮忙润色,刘瑾成了内阁的实际掌控者,大臣们给他取了个绰号叫“立皇帝”。

刘瑾还掌控了东厂,西厂到处监视朝臣们的一举一动,又设立了内行厂,监视朝臣们的隐私,刘瑾还下令驱逐京师客佣,让所有寡妇重新改嫁,丧不葬者焚之,干尽了荒唐事,朱厚照仍旧不闻不问,刘瑾十分满意,在他看来,大明已经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了。

标签: 刘瑾八虎宦官势力

更多文章

  • 张士诚十八条扁担起义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张士诚

    张士诚原名张九四。是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1321年出生于泰州兴化白驹场,今盐城大丰的一个穷苦的"亭民"之家。兄弟四人都以撑船运盐为生。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开始就跟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

  • 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是中西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是如何推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交民巷使馆,清政府,代化进程

    探讨1900年清政府围攻东交民巷使馆事件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这个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影响和启示。这个事件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西关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对中西关系的发展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背景1898年,中国遭受了来自八国联军的入侵和掠夺,这次入侵导致了中国的国

  • 张士诚降元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士诚

    张士诚树大招风,1354年元朝的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悔得肠子都青了,连扇自己嘴巴怪自己招摇惹事。最惨的是,他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定了心攻下高邮后要尽屠当地兵民,以在江南树威示警。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朝中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

  • 丹佛——美国科罗拉多州州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丹佛,科罗拉多州

    丹佛是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新兴能源城市。在州境中北部、落基山脉东麓、密苏里河支流南普拉特河和切里河汇合处附近。丹佛位置丹佛海拔1英里,故有“英里城”之称。最热月和最冷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4℃和0℃,一年中有300天晴空万里,阳光普照。1858年发现金矿,随着“淘金热

  • 靖难之役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与他的四弟朱棣的儿子建文帝之间的一场皇位争夺战。该事件始于1402年,朱棣在经历了几次失败的起义之后成功夺取了皇位,成为永乐皇帝。而建文帝则被迫流亡,他试图通过起义夺回皇位,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的爆发。以下是对靖难之役的详细描述。一、靖难之役的背景永乐皇帝朱棣是明朝第三任皇帝

  • 贞观之治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贞观之治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治世,一个是贞观之治,另一个是开元盛世。本文将围绕贞观之治进行阐述。一、贞观之治的背景唐朝的开国皇帝是李渊,他在617年起义推翻隋朝,建立唐朝。然而唐朝建立初期,国内外形势均比较严峻。国内,各地都有自立的势力,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困苦,社会动荡

  • 晋朝八王之乱的经过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八王之乱

    晋朝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政治动乱,其爆发原因可追溯到晋朝的末期。当时,晋惠帝司马衷即位不久,便遭遇了外患和内忧的双重困境。在外面,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吴国对晋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内部,官场腐败、社会动荡、军阀割据等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控制局势和增强政治权威,晋惠

  • 商鞅变法的背景,改革措施以及其成功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相互争霸,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对立十分激烈,这种状况也影响到了秦国。秦国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中原的游牧民族,在秦国建立之初,政治制度相对简单,实行部落制度,没有明确的国家组织机构。随着国力的发展,秦国的统治者开始尝试改革政治制度,建立更为完备的国家机构。然而,秦国的军事实力也面临挑战。在秦

  • 北魏孝文帝改革:统一融合与历史分裂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拓跋宏

    在中国历史的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一位卓越的君主。为巩固统治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改革,旨在实现拓跋部与汉族的融合,消除族群差异,促进社会的统一和稳定。其中,孝文帝采取的改革之一就是将部分迁都洛阳的鲜卑贵族姓氏改为汉姓。这一举措既显示了北魏当时的多元文化特点,又对北魏

  • 河阴之变:南北朝时代的中场休息与重新洗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河阴之变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南北朝时期可谓是百家争鸣、群雄逐鹿的大舞台。公元528年,河阴之变在历史中悄然出现,当时的南北朝正值激烈的政治斗争。北魏朝廷的权力斗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然而,在北魏政坛内外的波折和尔朱荣的奋起反抗中,河阴之变成为了这场南北朝战争的转折点,标志着战局的暂时中场休息与重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