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18日,日本就用了仅仅600人的一个守卫队就成功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为什么会如此轻松如意呢?并不是因为日本方的设备精良,而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不抵抗政策”。使得区区600人进入我中国东北领土就像入无人之地一样。
然而这并不是一场空城计,是实实在在的从我们中国守军中国老百姓的尸体上大摇大摆地走了过去,来到了我们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东北大地。
当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侵略中国这件事已经是蓄谋已久的。
从谨慎的角度考虑,日方觉得一定要找一个合适恰当的机会。
于是他们决定炸毁柳条湖铁路然后污蔑中国,从这里为切入口攻进沈阳的北大营。
当时驻守北大营的是国民政府的东北军第七旅,当铁路被炸毁日军攻进来的时候,沈阳方面也是第一时间像蒋介石申请了指示。
但蒋介石此时的心思并没有在这个上面,事发当天他还在江西跟共军作战。
一心想消灭当地的共产党,实现他的安内梦想。
直到第二天中午他才收到了几经辗转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消息。
东北事件的电报发到蒋介石这里,意思已经完全两样了。
这条电报先是从东京转到上海的,然后又经上海转到了远在江西的蒋介石那里。
上面只是简单的说铁路被炸毁了,日本方面对这件事情有一些意见的。
蒋介石的回复是:先不做任何抵抗,攘外必先安内。
对张学良的焦急忧虑他也只是告诉他:先稳住,即使铁路之事确实是我们所为也不要承认,等我们自己处理好了国内的事情,力量统一强大的时候在处理日本问题也不迟。
他是想先不管这次小规模的边境摩擦,把全部心思放在跟共军的周旋上。
然而蒋介石当时是低估了事情的严重程度,跟日本的野心。
后来进一步得知东北的情况后,蒋介石的政策依然是保守的,他还是觉得有共产党在自己没办法站稳脚跟的。
所以他给驻守在东北的国民党部队的命令仍然是:不进行任何抵抗。
日本人让投降就投降,要进来就让他们进城。
为了确保这条不抵抗命令的切实有效执行,国民党方面甚至还没收了一些军队官兵的子弹,只发了空枪给他们。
眼见敌人进攻到家门口,那些军人们只能以赤手空拳跟对方搏斗,手无寸铁的部队官兵们,只能东躲西藏地来应对敌人的进攻,这种情况下导致了无数死伤。
后来驻守在北大营的长官之一张有铁实在不忍心看着兄弟们白白受死,就决心违背上边的不抵抗命令,让大家能反抗就尽量反抗。
日本方面没有想到,这次进入中国大门竟然如此顺利。
他们仅以25人的伤亡成本就成功攻进了沈阳市。
进城以后的日本军队,开着坦克在街上横冲直撞,空中的飞机肆意扫射着。
全程都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当时沈阳市的所有重要部门都在一夜间被日军占领了。
军事物资银行现金,工厂资料等等悉数落到日本人手里。
当时直接损失多达18亿。
尝到了如此大甜头的日本方面,更是开始打算大胆入侵中国全境。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了许多爱国人士愤怒。
在东北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要求南京国民政府去日本采取经济,军事措施,坚决不能当亡国奴。
蒋介石依然是不攘外政策,认为日本方面只要不攻到国民政府的中心城市南京就可以了。
鉴于这样的消极政策,东三省仅仅在四个月就部沦陷了。
眼见着日本人在东北大地上烧杀抢掠,当地的爱国志士以及共产党开始织抗日联军跟日本打游击战,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始全面反抗。
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跟日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战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把我们的东北从敌人手上多了回来。
当时我们中国有几万万同胞,在日本侵略者来的时候竟然一时间变成了不计可施的绵羊,地大物博的家成了人家的案板上的肉。
作为一个统治政府的子民,从命令是没有错的,但是前提是那要是一个为老百姓为国家大义着想的政府。
无论什么时候国土跟生命都是我们的底线,不能允许任何人肆意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