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不顾一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是如何应对这场亡国危机?

刘备不顾一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是如何应对这场亡国危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912 更新时间:2024/1/7 12:21:26

公元219年,东吴集团夺回了荆州,逞了一时之快。但是,这次娄子真是捅大了。孙权深知杀死了刘备的左膀右臂关羽,绝对是与刘备结下了血海深仇,这场孙刘之间灾难性的火拼终究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于是,刘备不顾一切地要发动进攻孙吴的战争,哪怕是在将帅乏人的情况下也要也要御驾亲征。这种要拼命的架势,让东吴的孙权也未免有些汗颜。那么孙权是如何应对这场山雨欲来凤满楼的危机,做到最大化地避免风险的呢?

关羽被杀之后,孙权把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让曹操来承担这个责任,向天下人宣布,我孙权杀关羽是曹操让杀的。曹操很明白,孙权这小子没安好心,于是曹操按诸侯的礼节厚葬了关羽,他也不认这个账。

但是不管怎么说,孙权这一回是把刘备得罪到家了,孙刘联盟彻底破裂。对于这一点,孙权的心里非常清楚,而他也知道,依靠他的力量单独对抗刘备是有问题的。因此战争之后,孙权就干脆公开地倒向曹魏,和刘备翻脸。

首先孙权宣布不承认刘备是益州牧,他说益州牧还是刘璋。曹操也马上表态,宣布荆州牧是孙权。本来这个时候刘备是牧兼二州,荆州牧兼益州牧;现在一家宣布益州牧还是刘璋,另一家宣布荆州牧是孙权,那刘备什么牧都不是了。

另一方面,公元220年,也就是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同年逼刘献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这就是魏文帝。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刘备集团一片声讨,大骂曹丕是汉贼,篡汉。孙权不表态,始终沉默。

到了公元221年八月份,孙权就上表称臣,干脆称臣了,接受了曹丕给他的吴王的封号。那么这件事情,对于孙权来说是很不容易的,它意味着两点:第一,意味着他承认曹丕的篡汉是正当合法的,他向曹丕称臣;

第二,它意味着孙权承认曹丕和他的关系是君臣关系。

孙权的意思很清楚,他承认曹丕称帝是权宜之计,是为了联合曹魏来对抗刘备,这是孙权在政治上做的准备。

孙权在军事上做的准备,就是迁都武昌。孙权的治所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但是为了对抗刘备,孙权把指挥部迁到了武昌,就是现在湖北省的鄂州市。当时住在建业的这些人都不愿意到武昌去,有一句有名的民谣叫做“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就是这个时候的一个说法。但孙权说,我们必须移到武昌,因为应该居安思危。我们看看地图就知道,他这个行动是在军事上做准备对抗刘备,所以孙权是有备无患的。

孙权在杀死关羽之后,就开始积极地规避战争风险。在政治上不惜忍气吞声,对曹魏集团称臣,来换得曹魏集团的支持。同时为了军事防御的需要,不顾国人的反对,竟然把指挥部迁移到武昌。

标签: 刘备夷陵之战孙权

更多文章

  • 王莽改制:带着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收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莽改制

    在中国历史上西汉末年的时候,社会动乱不堪。当时的王莽为了能够改变社会的状况就提出推行改革的措施。本以为面对着以人民大众为出发点的改革,能够快速的接受到百姓们的支持,但现实却是,百姓们并不接受王莽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王莽究竟推行了什么改革措施呢?为什么王莽的改革措施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呢?王莽的姑姑是我们所

  • 东周平王东迁的原因、经过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平王东迁,周平王

    东周平王东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它不仅标志着周王朝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东周平王东迁是周朝历史上的一件重要事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约法三章是周幽王时期的一部法律,它对周王朝的各项制度做了详细规定,但是,在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实际权力已经被诸侯削弱,约法三章

  • 美国和苏联为什么要冷战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冷战

    因此,在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政治格局和国际社会的发展。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两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美国和苏联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通过对这两个超级大国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 隋文帝杨坚进行机构改革,改出了一个伟大的盛世:“开皇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开皇之治,机构改革

    机构改革这件事,自古以来成就最大的封建帝王是隋文帝杨坚,在他的主持下,隋朝的地市一级(即郡这个级别)被彻底废除,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精简了行政开支,进而缔造了一个伟大的“开皇之治”。公元581年,即隋文帝开皇元年,隋文帝迫使其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于自己,随即建立了大

  • 为什么历史上通常将秦朝的大泽乡起义定义为第一次起义,而不是周朝的国人暴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大泽乡起义,第一次起义,国人暴动

    在中国历史上,起义和革命是不可避免的。从古代到现代,有许多次起义和革命,每次都有不同的原因和结果。其中,大泽乡起义被视为第一次起义,而周朝的国人暴动却被忽略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两次事件的基本情况。周朝国人暴动发生在公元前842年,是周王朝早期的一次大规模起义。起义的原因是周王朝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

  • 1956年,毛主席签下火葬的倡议书后,笑着说道:“我生前吃了很多鱼,死后就把我的骨灰撒到河里吧!”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毛主席,火葬

    1956年,毛主席接到了秘书送来的一份关于火葬的倡议书,主席看完后挥笔写下“毛泽东”3个大字!随即笑着说道:“我生前吃了很多鱼,死后就把我的骨灰撒到河里吧!”1976年9月9日,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溘然长逝,全国陷入了悲痛之中,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了哀悼活动

  • 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改革的内容有哪些?王安石改革大力发展军事,为什么对外战争还是那么弱?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安石改革,宋神宗

    北宋王朝第六个皇帝神宗赵顼与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联手推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运动,其成败得失一直被世人争论不休,也给今天的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改革的动因宋神宗于1068年继位,此时的宋廷内忧外患交织、积贫积弱并存。在外患方面,民族矛盾相当突出,北宋与西夏和北方辽国的关系都很紧张。西夏李元

  • 安史之乱:安禄山为什么要起兵叛乱?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

    在华美的花萼相辉楼中,杨贵妃身姿绰约,冰肌玉骨,她的一颦一笑无一不展示着大唐的繁华。杨贵妃就是大唐荣耀的象征。在极乐盛宴之后不久,便发生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率领贵妃杨玉环从皇宫出逃,跋山涉水。在马嵬驿,为了保护李隆基,杨贵妃自缢身亡,一代贵妃香消玉殒。同时,安史之乱也让盛极一时的

  • 757年,安禄山在熟睡中被“家贼”李猪儿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安禄山,李猪儿

    “家贼杀我!”757年,安禄山正熟睡。李猪儿拿刀狠狠地扎向安禄山。因为肥胖,安禄山一时无法挪动身子,在一声呐喊后,他便撒手人寰。安禄山是个胡人,常干偷鸡摸狗之事。有次在盗窃事件中,安禄山被张守珪抓住。为了保命,安禄山出卖了部落军防情报,张守珪便派人扫荡了安禄山的部落,众多胡人

  • 中苏边境领土争端:1969年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珍宝岛战役开始,我军当即开始自卫反击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苏领土争端,珍宝岛战役

    “主席,快醒醒!苏联来攻打我们了!”1969年,一则前线的战报惊醒了睡梦中的毛主席。毛主席早就意识到这一天会来到,但是没想到苏联竟然发动突然袭击,妄图非法侵占我国领土。对于中苏边境的领土争端问题一直包含争议,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我国接受了苏联大量的援助,中苏两国关系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