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途中的“强渡大渡河”是在什么样的危急情况下完成的,强渡大渡河对于那时的红军长征有着怎样的意义?
1935年5月,此时正在长征的红军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敌人为了阻挡红军长征,就在大渡河对岸设立了牢固的防守,重机枪,迫击炮,国民党为了阻挡红军可谓是用尽了一切办法。
前面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阻挡,后面有国民党的千军万马,强渡大渡河迫在眉睫,可选谁带领着先头部队率先踏过铁链,为后面的大部队杀出一条活路呢?
组织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将打先锋这个重担交给了孙继先,孙继先所在的红一军是所有部队中最具有势力的,让孙继先打先锋其胜算的几率要比他人大得多,所以孙继先是此次打先锋的最佳人选。
晚上,孙继先接到命令后,就带着一小队人来到了大渡河最近的地方进行侦察,,“轰,轰”的声音让孙继先头皮发麻,大渡河水流湍急,一不小心掉入水中就别想再浮起来,看来这次敌人是做足了准备啊,孙继先气得一拳打在石头上。
眼下就紧要的事情就是要找到敌人的防守缺点,经过侦查,孙继先看到对面的敌人还设立了暗堡,暗堡的存在可是对强度大渡河有着极大的威胁,并且敌人还在多处架起了重机枪,但凭着这架重机枪就够红军战士够呛的,但固若金汤的防守也有着一定的缺点。
孙继先通过侦察看到敌人的换防时间就是他们悄悄渡过大渡河的唯一机会,但此时侯又有应该问题摆放在孙继先的面前,那就是哪儿找船只呢?
敌人为了阻止红军过河就将所有的大型船只统统收起来,没船只仅凭着游过去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回到部队里,孙继先被这个问题急得满头大汗,然而孙继先迟迟没动静也让后面的大部队焦急不已,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
再不实施强渡大渡河的计划,几万人就要葬身于大渡河吗?就在孙继先毫无头绪时,一位渔夫找到了孙继先,他听说了红军没船只渡河的消息后,便急忙赶来,提供船只。
“一个船只可以吗”,队伍里有人提出了疑问,“怎么不可以,我们一定能顺利渡河的”,随后,孙继先来到部队中选出了十七位身强力壮的战士。
为了能够压制住敌人的火力,孙继先还将部队中的冲锋枪和手榴弹收集起来交给十七名战士,此外,孙继先给每个人配备了一把大刀,
“如果能够顺利渡河,但没有子弹的话就拿起大刀和敌人拼命,给大部队渡河争取时间”,这是孙继先最后对十七名展示的嘱咐。
第二天夜里,孙继先和十七名战士登上了船只借着夜色悄悄地渡河,就当他们顺利走了一半时,对岸的敌人却发现了孙继先等人。
一时间,敌人的炮火都集中朝着水面上打去,毕竟是晚上,太黑,敌人也无法确定孙继先等人的具体方位,他们只能凭借着交火的枪声判断出孙继先等人的位置。
丧心病狂的敌人把重机枪,迫击炮等重型武器统统用上,敌人的炮火太过于密集,船上的几名同志不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倒在了血泊中,“砰,砰”,炮弹掀起的浪花以及波动让船只左右摇摆得在十分厉害。
几名没站稳脚跟的同志掉入了水中,”啊啊啊啊。给我狠狠地打“,孙继先指挥者剩余的战士狠狠地反击,这次能否成功渡河,能否为大部队杀出一条血路就看这次,取决于孙继先等人能不能将对岸的敌人控制住。
炮火声从原来的密集到最后的淅淅沥沥,在岸边焦急等待的红军战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快,登船,孙营长他们已经成功登岸了”。
渔夫的话让众人欣喜若狂,”快,登船“,原来,孙继先等人在奋力地抵抗之下,对岸的敌人有些力不从心了,他们没想到这些红军竟然凭借着几芝支枪,一只破船,能够顺利渡河。
抵达岸边,孙继先等人继续和敌人作战,为了减少渡河战士的伤亡,孙继先还炸毁了敌人设立的暗堡,没了暗堡,敌人就慌了神。
一时间,敌人被打得落荒而逃,随着越来越多的红军战士抵达对岸,孙继先也不闲着,他带着人为后面大部队渡河寻找更多的船只。
强渡大渡河不仅成功打压了敌人嚣张的气势,也为后面的大部队提供了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