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于1944年12月3日援引三方条约呼吁德国和意大利履行其作为共同签署国的义务。
为什么希特勒违背了他的承诺?根据现有信息,这个问题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也许他认为这是一个声望问题,同时也是对大西洋未宣而战的报复。
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伯爵在12月3日告诉墨索里尼他的意图后,在日记中精明地评估了珍珠港事件的重要性:“现在罗斯福的战术已经成功了,我们不能直接参战,他已经通过间接路线成功地迫使日本人攻击他。”
希特勒如果不宣战,那将是一个聪明的举动,届时,美国公众舆论就会施加巨大压力,支持将军事力量集中在太平洋地区,根据美国和英国参谋人员在1941年初制定的计划,德国和意大利的宣战完全解放了罗斯福政府的双手,罗斯福可以指挥部队将重心放在德国身上。
这场十字军东征的外交和军事行为,是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温斯顿·丘吉尔和约瑟夫·斯大林三个人一同反对轴心国的表现,他们将这场冲突称为“人民战争”。
但实际上,联合国中最强大的三位领导人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作出的决定,并受到很少的民众影响和控制,可以说,三巨头在德黑兰和雅尔塔举行的两次会议很少被如此隐瞒。
在联盟的三个伙伴中,斯大林的政治目标最清晰,当敌对行动结束时,他最有理由对世界的政治格局感到满意。
斯大林追求两个主要目标,首先是实现沙皇俄国在东欧和东亚的老式帝国主义目标,二是为共产主义革命创造世界范围内的有利条件,显然,斯大林只对保护俄国的国家利益感兴趣,他认为通过世界共产主义革命征服世界的梦想是不正确的,而这一梦想也随着托洛茨基而破灭。
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在这一点上存在时机和战术的分歧,而不是大战略的分歧,托洛茨基是一位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他希望以苏维埃俄罗斯为基础,支持各地的共产主义革命,他坚信,除非得到工业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刺激,否则俄国革命将堕落和失败。
斯大林更加务实和愤世嫉俗,他认为在参与对外冒险之前,有必要将俄罗斯建立成一个强大的军事化国家,因此,他坚持在五年计划期间疯狂地发展军工,也不顾俄罗斯人民遭受痛苦和贫困的代价。
这样的国家,可以在第一时间将苏联的政治和经济变革强加给俄罗斯周边较弱的邻国,与此同时,斯大林还严格控制了俄罗斯以外的共产党,他认为这些志愿者机构和平时期的宣传和间谍活动,会在苏联征服之日到来时成为有用的很强的一股破坏力量。
斯大林的著作中一再强调世界革命的必要性,在他的权威著作《列宁主义》中,有这样一段话很有特色:社会主义仅在一个国家的胜利并不是目的,必须把它看成是一种支持,看作在其他国家加速无产阶级胜利的手段,因为革命在一个国家的胜利,不仅是帝国主义发展和逐渐腐朽的结果,它同样是世界革命的开始和延续。
人们还可以在斯大林的著作中看到:战争是革命的发电机。虽然苏联独裁者可以和平地与“资产阶级”访客交谈,但重要的是,他关于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可能和平共处的言论,从未像他的激进言论那样得到广泛传播。
这个眼睁睁地看着资本主义世界撕成碎片,然后介入收集碎片的迷人梦想,被希特勒在1941年6月的袭击所粉碎,战争的头几个月是让俄国红军受到严重的失败,这些失败既具有政治性质,也具有军事性质,甚至在有些时候,斯大林觉得他的政权已经变得岌岌可危。
但即使莫斯科受到威胁,俄罗斯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也被德国人占领,但这位苏联独裁者也打算保留他与希特勒协议的战利品,当战争的潮流在1942年冬天发生明确转向时,随着俄罗斯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和轴心国军队被驱逐出北非,斯大林也能够逐渐恢复他的目标:在欧洲和亚洲扩张苏联和共产主义政权。
在一次游行中,斯大林在罗斯福总统和他的副手哈里·霍普金斯一贯遵循的政策中得到了巨大的援助,正像丘吉尔所希望的那样,一个坚定的英美战线将为苏联的扩张设定一些界限,但直到战争结束后才有机会建立这样的战线。
丘吉尔是英国国家和帝国利益的捍卫者,他毫不掩饰自己希望保持大英帝国完好无损的愿望,正如他所说:“我成为国王陛下的第一大臣,并不是为了主持大英帝国进行清算。”
丘吉尔的精力、精神韧性,以及他的身体耐力都是惊人的,但他却处于被两个强大的盟友包围的境地,苏联在战场上投入了大量的陆军,而美国则拥有更多的人力储备,以及更大的自然资源和更高的工业生产力。
丘吉尔不仅要考虑俄罗斯和英国在巴尔干和近东的利益之间的对抗,还要考虑罗斯福在某些问题上的冷静和怀疑,丘吉尔为此不得不做出两手准备,以免英国在这场战局中沦为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