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车兵力搜山

1963年,伐木工在山中捡到一枚印章,公安调查后调3车兵力搜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956 更新时间:2023/12/11 23:03:41

1963年,江西万载县的林场里,一群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正在伐木。

其中,一名叫郭兴仁的工人在旁边的树林里捡到一个已经腐烂的黑色皮箱,里面除了一些碎纸屑,就剩下了一枚印章看起来还不错。

只不过,他也没看出这枚印章有什么特殊的地方,等回去之后,他便将印章交给了伐木队长,同时也是他哥哥的郭桃仁。

没想到的是,郭桃仁在几天之后去县里开会,竟然被带到了公安局。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因为他用那块捡回来的印章在本子上随便盖的两个章。

那么,这枚印章为会在这里出现?它究竟又有着怎样的特殊之处呢?

意外捡到的红色印章

郭桃仁是湖南省平江县人,由于家里穷得几乎要揭不开锅了,他便想着去外面闯一闯。

可是,大字不识的他只能干一些力气活,不仅工资不高,也没什么提升的空间。

1958年,郭桃仁的朋友来找他叙旧,顺便带给他一个好消息:“江西万载县那边要开发林场,现在正在招伐木工,要我说,你不如去那边试试。”

听到这个消息的郭桃仁心动不已,伐木的工作虽然辛苦,但只要好好干,待遇还真不错。

再说了,在那个年代,林场属于正规单位,这份工作,对于他来说再好不过了。

于是,郭桃仁去报了名,成为了正式的伐木工人。

郭桃仁年轻力壮,又踏实肯干,很快就获得了领导的青睐,将他调往铜鼓县,并被提升为检坑伐木队的队长。

等郭桃仁在这里站稳脚跟之后,便想着拉一把自己的弟弟郭兴仁。

当时,郭兴仁还在湖南老家待着,一直也没有个稳定工作。

很快,郭兴仁就带着自己的行来投奔哥哥,成为了伐木工。

在林场,兄弟俩配合默契,很快就干得风生水起。

1963年10月,郭桃仁带着一帮工人去往林场里干活,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干劲十足,身为队长的郭桃仁更是以身作则。

10月份的大早上,林场里还有阵阵寒意,可这些伐木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没一会儿就满身是汗。

突然,正在干活的郭兴仁捂着肚子蹲了下来,旁边的工友连忙问他:“兴仁,咋回事啊?”

郭兴仁按着肚子回道:“可能是晚上着凉了,有点难受。”

就在这时,郭桃仁也走了过来,看看这边怎么停下工作了?

郭兴仁见哥哥来了,便说道:“哥,我去方便一下,肚子难受得要死。”

郭桃仁见弟弟脸色苍白,头上还有汗珠滚下,就摆了摆手:“赶快去,动作麻利点儿,今天还有好多工作要做呢。”

于是,郭兴仁应了一声便急匆匆地朝旁边还未开垦的林地里跑去。

等他解决完之后,正准备回去干活,突然瞥到不远处的落叶下好像有一个黑色的东西,大部分都被树叶给盖住了。

郭兴仁顺手从旁边拿起一根木棍,将上面的落叶给扫开。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个黑色的皮箱子。

或许是时间太久了,箱子表面的皮质已经掉了不少。

但是看着这个箱子的质量不错,里面难不成有什么好东西?

想到这里,郭兴仁朝四周看了一圈,除了他就没人了。

就这样,他快速地打开这个箱子,可里面的东西却让他大失所望。

只见箱子里有一些已经碎掉的纸屑,由于他不识字,压根也不知道上边写的是什么。

可郭兴仁不死心,又用棍子扒拉了两下,这次他看到的,是一枚红色印章,最中间是交叉着的镰刀和锤子,外圈还有一些字。

由于上面的锈迹已经有些重了,其他的也看不太清楚。

郭兴仁想着,既然是将它放到了这么好的皮箱子里,估计这个也要值些钱。

于是,他将印章往口袋里一装就朝干活的地方跑去。

看到弟弟回来,郭桃仁叮嘱他:“怎么那么慢,还不赶快去干活,别想着偷懒。”

觉得自己捡到宝贝的郭兴仁听了哥哥的责备也没反应,笑着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等到夜幕降临,他们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陆续回到宿舍休息。

因印章进公安局

郭兴仁回去之后,找了个机会去冲洗那枚印章。

只见上面的锈迹被冲掉一些之后,露出了全貌。

上面凸起的字看着像是银质的,只是他不认识什么字,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于是,他悄悄喊来郭桃仁。看着弟弟神神秘秘的样子,甚至还关上了门,郭桃仁疑惑不解:“你这是干什么?”

郭兴仁神秘兮兮地告诉他:“我今天在林子里捡了个东西,你来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郭桃仁接过印章仔细看了看,可他也看不出什么门道。

这时,郭桃仁突然想起来自己的抽屉里有一盒印泥,于是便想看看这枚印章究竟能盖出来什么。

由于手边没有纸张,郭桃仁就拿出自己的新笔记本,翻开后在上面盖了几个章。

只不过,兄弟俩左看右看,除了看出几个五角星,其他的也琢磨不出来什么。

因此,郭兴仁就将它放到了宿舍的抽屉里,等什么时候有空了再去找人问问。

可兄弟俩怎么也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得知了印章的来历,居然还是在县公安局里得知的。

过了几天之后,县里要开工作会议,作为伐木队队长的郭桃仁自然也要去听取会议内容。

为了方便记录,他顺手拿上了那个盖过章的笔记本。到了会场之后,郭桃仁很快就同旁边的人聊了起来。

会议开始之后,大家都拿出本子开始记录,郭桃仁也不例外。

等中场休息的时候,旁边的同志有一些东西没有记详细,就想看郭桃仁的笔记补充一下。

没想到,本子上没有一个字,全都是密密麻麻的符号。

看到同志不解的目光,郭桃仁解释道:“我不认识字,就自己想了一套办法来记。”

看到这边有热闹,一些人也凑了过来,指着上面的符号:“老郭,你给大家介绍介绍这是啥呗?”

别人指到哪,郭桃仁就给大家解释。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郭桃仁说得跟他们记得,居然全都能对上。

这下,大家可真是服了他的这个方法。

然而,就当那位同志又往后翻了两页之后,那枚印象印上的东西就这样清晰地呈现在大家眼前。

拿着笔记本的同志神情一下子严肃起来,他问郭桃仁:“你这个是个什么印啊?”

郭桃仁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印章是我从山里捡来的。”

对面的同志什么也没说,就将笔记本还给了郭桃仁。

而郭桃仁也没当回事,还以为对方是认识这个印。

等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会场外的大喇叭循环播放:“郭桃仁同志,请你在吃完中午饭之后去公安局一趟。”

听到这个消息,郭桃仁异紧张,毕竟要是没什么事的话为什么要叫自己去公安局。

但是转念一想,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说不定只是有一些工作需要自己配合调查。

吃完中饭之后,郭桃仁忐忑地踏进了公安局的大门,迎接他的警察同志他介绍:“我姓,你叫我老潘就行。对了,你今天上午记笔记的本子带了吗?”

郭桃仁急忙从袋子里掏出笔记本:“带了带了,都随身带着呢。”

可郭桃仁实在是不知道本子上有什么东西还得让他来公安局。

老潘翻了几页就翻到了盖着章的地方,指着章向郭桃仁询问:“这个章,你是用哪枚印章盖的?印章怎么来的?”

于是,郭桃仁便将弟弟是如何发现这枚印章的,他又是如何在笔记本上盖下章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给老潘说了一遍。

老潘看郭桃仁不像是那种溜奸耍滑的人,又去询问了几名跟郭桃仁打过交道的同志,从他们口中得知郭桃仁只不过是一个老实憨厚的伐木工人,就对“请”他来公安局的原因做出了解释。

原来,借郭桃仁笔记本的同志正是公安局的一名干部,上午去开会的时候,看到了郭桃仁本子上的印章。

由于他平时接触到不少党史,一眼就认出了章的来历。

如果这枚印象是真的话,那么它就是省苏维埃政府的大印,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紧接着,老潘便给郭桃仁介绍起了这枚印章的来历。

印章背后的意义

关于这枚印章背后的故事,则要追溯到1928年。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一时之间全国都陷入了“白色恐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共产党人用血的教训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国民党并不值得信任,而一味地迁就忍让,也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只有无数的共产党人团结起来,才能带领中华儿女走向胜利。

在这样的情况下,红色第一枪就这样打响了。

1928年7月,彭德怀与滕代远等人在平江发动起义部队,并编成红五军在湘赣鄂革命根据地展开武装斗争。

经过艰苦斗争,湘赣鄂苏区的革命队伍不断壮大,革命斗争形势有了很大的发展。

因此,1931年7月,湘赣鄂省委正式成立,两个月之后又在小源建立了湘赣鄂苏维埃政府。

与此同时,中华儿女一直都渴望能建立属于工农阶级的政权。

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在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成立了,这是与国民党政府有着根本区别,属于工农民主阶级的政权。

同时,象征着红色政权的苏维埃大印也由此诞生。

只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政府丧心病狂地对新生的红色政权进行围剿,企图将临时政府扼杀在摇篮之中。

随着时间的发展,湘赣鄂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形势达到了鼎盛时期,成为当时六大革命根据地之一。

然而,国民党对这块革命根据地早已虎视眈眈。

湘赣鄂算得上是全国的中心区域,同国民政府紧邻,卧榻之侧又岂容他人酣睡,国民政府自然不能容忍这里的红军继续发展壮大下去。

另外,湘赣鄂是中央苏区的门户之一,为中央苏区的发展起了极其大的作用。

当时,虽然湘赣鄂地区的红军数量也不过两万人,却总是率先进攻南昌等地,来牵制敌人的兵力。

因此,湘赣鄂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缓解中央苏区的军事压力,保障中央苏区的安全。

随后,敌人便在湘赣鄂边区调集了两个纵队进行第五次“围剿”。

其中,作为湘赣鄂省委所在地的小源更是成为重点进攻区域。

1934年1月,在敌人猛烈的进攻下,为了保存实力,湘赣鄂省级机关被迫进行转移。

然而,在转移过程中却遭到敌机的猛烈轰炸,导致队伍损伤严重,不仅人员大量伤亡,就连一些重要的文件物品,都被损毁或者丢失,其中就包括省政府大印。

红军进行长征之后,国民党政府更是将大部分兵力都调到湘赣鄂边区,对这里的红色政权进行“围剿”。

在短短的时间内,敌人就在这里建立了2000多个碉堡,占领了大部分地区,并切断了红军队伍的交通线。

无奈之下,留在这里的红16军只能被迫在深山里面行动。

在敌人的疯狂反扑下,小源也失守了,从此以后,湘赣鄂革命根据地进入了艰苦的游击时期。

即使条件如此艰苦,可这里的红军战士以及百姓都没有放弃革命斗争。

在与国民党斗争的过程中,红16军经历了“三起三落”。

每次在红军战士伤亡极大的情况之后,苏区的百姓们都踊跃地加入红军队伍中,使被打垮的红军队伍再次复活。

直到1937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之后,湘赣鄂地区的红军队伍才有了喘息的机会。

然而,在1934年丢失的那枚省政府大印却始终不见踪影。

直到1963年被郭桃仁与郭兴仁两兄弟捡到之后,这枚象征着那个年代红色政权的大印才得以重见天日。

数百人进山搜寻

听完印章的来历之后,郭桃仁才意识到自己与弟弟竟然在无意之间发现了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

随后,老潘向他询问:“那枚印章在现在在哪?你弟弟还能记得找到印章的具体位置吗?”

郭桃仁肯定地答道:“印章就放在宿舍的抽屉里,你放心吧,这事儿才过了没几天,肯定还记得。那天干活的位置也就那么大,一定能找到的。”

老潘很快就集结了一支上百人的队伍,由三辆车载着浩浩荡荡地朝山里行进。

在路上的时候,不放心的老潘还在向郭桃仁反复确认。

在大家的忐忑之中,终于赶到了郭桃仁等人的宿舍。

直到这时,老潘才终于看到了这枚大印的真貌。

在印章的最中间是一个地球,上面有镰刀与锤子的图案。

而紧紧包围着地球的,则是麦穗、稻穗以及五角星,这就是印章的内层。

而在印章的外层,是一圈紧紧围绕的繁体隶书,上面的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下面的则是“湘赣鄂省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中间连接着的,则是两颗五角星。

印章的侧面,还钻有四个小孔,而它们的作用,则是用于安装固定印章的木柄。

老潘将这枚通体泛着银色光泽的印章交给自己的同事保管起来,又带着众人去往山上进行搜寻。

去往山上的路途中,老潘给大家下达了此次行动的任务。

第一,这枚失而复得的大印要交由政府保管。

第二,去山上搜寻有没有其他能够象征省苏维埃政府的物品。

第三,如果在山上发现红军烈士们的遗骸,将他们的尸骨进行迁葬,好让这些战士们入土为安。

然而,尽管这一百多人在山上展开了地毯式的搜索,却依旧是一无所获。

最终,他们只能带着这枚大印回到了县里。

现如今,这枚印章被珍藏在万载县的湘赣鄂革命纪念馆,静静地等待着后人的瞻仰。

根据有关人员推测,在当初国民党重兵围剿小源时,省苏维埃政府被迫向北转移,在途经这里的时候,遭遇到了敌机的轰炸。

当时,保护印章的同志因此负伤。为了不让印章落入敌手,便将其埋在了这里。

后来,这些同志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牺牲,这枚省苏维埃政府大印的下落也就此无人知晓。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原本保护印章的皮箱被冲刷出来,又被意外来到这里的郭兴仁发现。

遗憾的是,这些红军战士们已经无法亲眼看到革命的胜利,与这枚印章一起转移的重要文件也已经损毁严重,再也找不回了。

好在,这枚经历过血与火洗礼的湘赣鄂省苏维埃政府大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它象征了那个年代红色政权的峥嵘岁月与光辉历史,时刻提醒我们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更多文章

  • 国民党的缅甸远征军在东南亚抗日凶猛如虎、勇往直前、无所畏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缅甸,远征军,抗日

    “我毕业于中央军校十六班,当时是下级军官。1942年初,指挥部派我到第200师担任联络参谋。当时,第200师正在奉命出国打仗,我师一批中下级军官接到任务后,都感到非常光荣,意气风发,大家还经常唱起《满江红》、《野心》中的豪言壮语饿了吃葫芦肉,笑渴喝匈奴血。”第200师进入缅甸

  • 晚晴醇亲王载沣远赴德国向德国皇帝道歉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载沣,醇亲王,辛丑条约,克林德公使,威廉三世

    1901年,威廉三世的皇宫,坐正中间的就是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他是受慈禧委派来德国,向德皇“谢罪”的。起因是1900年6月20日,载沣的堂哥载漪手下的恩海开枪打死德国公使克林德,他曾下令枪杀过义和团团民约二十人。到了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后,有一条就是清廷派醇亲王载沣赴

  • 周总理逝世举办追悼会,毛主席为何没去参加?原因非常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故事

    前言1976年1月8日,周总理于北京逝世,举国上下一片哀痛。在周总理追悼会当日,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紧急通知,说要将追悼会推迟一会儿,为毛主席的到来做好准备。同时工作人员还将人民大会堂的江苏厅和台湾厅特意收拾准备好,将其作为毛主席到达时歇息的场所。然而最终毛主席却没有来到周总理的追悼会现场。这到底是

  • 马嵬驿兵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军队兵变,处死杨贵妃才平息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史之乱,唐玄宗,马嵬驿,杨玉环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杨玉环被正式封为贵妃,受尽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宠,而她的宗族也跟着加官进爵。其中,杨玉环的堂兄杨钊更

  • 日本有多疯狂,策划“豚鱼计划”,中国东北险被犹太人占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豚鱼计划,犹太人,二战

    一个没有生存之地栖身的人,就如同浮萍一样,随水漂流,居无定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依靠,就像失去母亲的孩子,任人欺凌和利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的确很可怜,但他为什么要在从未侵犯过他的别国的国土上复国呢?日本,这个野心极大,在二战时恶行昭著的国家,为什么又会&ldquo

  • “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后让刘邦以为刘盈已经羽翼丰满,停止了废嫡立幼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山四皓,刘邦,刘盈,汉惠帝

    “我多次请你们下山,你们总是逃避我。现在为什么肯于跟随我的儿子呢?”一日朝宴,四位穿着考究,气质儒雅的四位白发老头跟在太子刘盈身边,刘邦一见大惊,遂问出这么句话。这件事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公元前前195年,随着吕后年纪逐年增大,慢慢的在刘邦心里也不吃香了。这

  • 宣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多残忍?李建成李元吉的家人一个不放过,全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宣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

    626年,李建成被杀留下五个儿子,尉迟恭问李世民说:“秦王,太子和齐王的儿子该如何处置?”李世民满脸杀气说:“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尉迟恭听罢,冲进东宫和齐王府,将李建成的儿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死。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与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是同母所

  • 李世民带领秦王府兵马闯入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见人就杀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

    626年,李世民带领秦王府兵马闯入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见人就杀一个不留李建成和李元吉各有5个儿子,全都被乱兵斩杀,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容貌出众,李世民便将他纳为小妾,后来还生下1个儿子。几天后,李渊彻底放权,让李世民全权处理国家事务。2个月后,李世民正式登基,李唐王朝进入全新时代。这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的故

  • 毛主席曾3次参观故宫城墙,却从不肯踏进故宫半步,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毛主席,故宫

    “我不进去了,在这里看看就好了。”1954年5月17日,毛主席在新中国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之下登上了故宫的城墙。只见他深情地向宫墙内看去,心中似乎有万千思绪。“主席,我们最近在故宫新展出了一批文物,要不然您就去里面看看吧。”陪同毛主席登上故宫城墙的一

  • 56年北京开劳模大会,周恩来对毛主席小声地说:老班长今天也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故事

    1935年8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一名炊事员面黄肌瘦,脸色发白,肚子浮肿,走路都成问题。可是,到了宿营地之后,他的身体就会立刻恢复正常,走路也变得轻盈起来。原来,每当部队清晨出发时,这名炊事员会专门捡一堆湿的枯草,放在自己的胳肢窝和胸前。等到了宿营地之后,便会将用体温捂干的草团燃起一堆堆篝火,以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