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嵬驿兵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军队兵变,处死杨贵妃才平息

马嵬驿兵变: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军队兵变,处死杨贵妃才平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296 更新时间:2023/12/4 15:10:31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公元745年(天宝四年),杨玉环被正式封为贵妃,受尽了唐玄宗李隆基的恩宠,而她的宗族也跟着加官进爵。

其中,杨玉环的堂兄杨钊更是成为了唐玄宗的宠臣,并得到了唐玄宗的亲自赐名“国忠”,改叫杨国忠。

杨国忠执政期间贪图军功、伪造战功,还用尽各种手段陷害忠臣,祸乱朝政,一时间朝野上下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于是,同样受着唐玄宗宠爱的大节度使安禄山,便找了个“清君侧”的借口发动叛乱,也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安禄山名义上打着讨伐杨国忠的旗号,可实际上却是想趁机夺取皇位,他带着叛军一路打到长安,唐玄宗只好带着杨贵妃一同逃往蜀中(成都)。

唐玄宗逃至马嵬坡时,随行护驾的禁军们不乐意了:原本,他们就看不惯跋扈已久的杨国忠,如今却还得跟着一起受罪。

眼看队伍即将哗变,唐玄宗的亲信,禁军首领陈玄礼为了平息众将士的怒火,在请示了太子李亨之后,发动了“马嵬坡之变”。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看事已至此,必须要找个替罪羊了,他要给士兵们这找个发泄渠道。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应该是皇帝李隆基,但杀皇帝不是一般人能干的,于是陈玄礼将目光转向了那个小人杨国忠。

陈玄礼并不糊涂,他先找到了杨国忠的死敌太子李亨,禀告斩杀杨国忠的计划,李亨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

默认就是同意,陈玄礼随即开始行动。恰巧当时杨国忠正在和几个吐蕃人要吃的,将士们大声叫道:“杨国忠要和胡人谋反!”

一队人马冲着杨国忠就杀将过去,养尊处优的杨国忠怎么是士兵们的对手,很快就被将士砍杀在地,士兵们余怒未消,将其肢解,砍成了肉泥,并将其头颅挂在城楼示众。

杨国忠是奸臣不假,但将安史之乱的责任全部归咎在杨国忠身上,也有失偏颇。在很早之前就有很多官员汇报过安禄山即将造反的事实,但李隆基全然不顾,等到安禄山真的造反了,李隆基悔之晚矣。

李隆基是安史之乱的第一责任人,而李林甫提拔胡将,纵容安禄山,他应该是安史之乱的第二责任人。

倒霉的杨国忠的运气实在太差,成了士兵发泄的对象,在逃跑的路上被乱刃砍死,这也算是罪有应得吧。

御史大夫魏方进胆子不小,见杨国忠被杀,上前敢呵斥众将士,杀红眼的士兵,直接将其斩杀。

事已至此,将士们也不在乎了,他们找到了李隆基,要求其杀掉杨贵妃。杨贵妃可是李隆基一生挚爱,让他如何忍心伤害最心爱的女人?

一朝皇帝陛下,被逼到如此地步,还有什么尊严可言?陈玄礼代表众将士对玄宗道:“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李隆基的回复是“朕当自处之。”愤怒、委屈、耻辱、悲哀、无奈交织在一起,李隆基拄着拐杖晃晃悠悠地立在门口,他精神恍惚,或许在下一刻,他就将颓然倒下

然而士兵们不会给李隆基太多时间,京兆司录参军韦谔急忙进言:现在众怒难息,情势危急,请陛下尽快做出决定!边说韦谔边磕头,磕得是满脸鲜血。

李隆基用几乎嘶哑的声音说道:杨贵妃住在宫内,不曾和外界接触,他怎么会知道杨国忠谋反?

高力士继续劝道:“杨贵妃固然没有罪,但他们已经杀了杨国忠,杨贵妃还活着,他们怎么能安心,希望陛下慎重考虑,将士们安定陛下才能安全啊!

士兵们都不糊涂,现在是危难之际,他们杀了杨国忠,但一旦危机过去,还留着杨贵妃,他们估计一个都活不了,那杨贵妃可是杨国忠的从妹。

没想到杨国忠被杀,杨玉环被逼自尽,而杨玉环的娘家人几乎被杀光,包括崔氏的母亲韩国夫人,崔氏的父亲崔峋也受牵连被杀。

而崔氏没有被杀,广平王李豫还算有良心,没有因发妻娘家失势就杀掉她。可是从此之后李豫就开始冷落崔氏,崔氏也明白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娘家人都被杀光了,此时她的心境可想而知,非常地惶恐不安。

回到长安后,崔氏郁郁不欢,没多长时间后就病故了。后来广平王李豫即帝位后,不肯追封她这个嫡妻为皇后,只追封为贵妃。

而崔氏的公主升平公主唐代宗李豫当成联姻工具嫁给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

升平公主和郭暧的女儿郭氏是唐宪宗李纯的正妻,郭氏又重复了外祖母的命运,身为皇帝嫡妻,皇帝不肯封她为皇后,只封贵妃,但是郭氏的儿子当了皇帝,她就成了郭太后。

崔氏是一个很可悲的女人,她的命运决定于她姨母杨贵妃的荣辱,杨贵妃得宠,她就当上王爷正妃尊贵无比,杨贵妃被杀,她就失势郁郁而终。

其实,不管杨贵妃是怎么死的,她都是一个政治的牺牲品。即使她多么不情愿,她都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因为,她的丈夫是一国的皇帝,她不可能为了自己的私利,放弃整个国家的前途。所以,从杨贵妃跟了唐玄宗开始,她的命运就已经被注定了。

都说自古红颜多薄命,但是,如果不是利益的趋势,红颜怎么可能薄命呢?所以,世间所有事情的结果,都是注定的。正所谓,有因必有果嘛!

更多文章

  • 日本有多疯狂,策划“豚鱼计划”,中国东北险被犹太人占据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豚鱼计划,犹太人,二战

    一个没有生存之地栖身的人,就如同浮萍一样,随水漂流,居无定所。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依靠,就像失去母亲的孩子,任人欺凌和利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的确很可怜,但他为什么要在从未侵犯过他的别国的国土上复国呢?日本,这个野心极大,在二战时恶行昭著的国家,为什么又会&ldquo

  • “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后让刘邦以为刘盈已经羽翼丰满,停止了废嫡立幼的想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山四皓,刘邦,刘盈,汉惠帝

    “我多次请你们下山,你们总是逃避我。现在为什么肯于跟随我的儿子呢?”一日朝宴,四位穿着考究,气质儒雅的四位白发老头跟在太子刘盈身边,刘邦一见大惊,遂问出这么句话。这件事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公元前前195年,随着吕后年纪逐年增大,慢慢的在刘邦心里也不吃香了。这

  • 宣武门之变,李世民有多残忍?李建成李元吉的家人一个不放过,全部处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宣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

    626年,李建成被杀留下五个儿子,尉迟恭问李世民说:“秦王,太子和齐王的儿子该如何处置?”李世民满脸杀气说:“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尉迟恭听罢,冲进东宫和齐王府,将李建成的儿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死。李建成是李渊的长子,与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是同母所

  • 李世民带领秦王府兵马闯入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见人就杀一个不留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李元吉

    626年,李世民带领秦王府兵马闯入太子东宫和齐王府,见人就杀一个不留李建成和李元吉各有5个儿子,全都被乱兵斩杀,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容貌出众,李世民便将他纳为小妾,后来还生下1个儿子。几天后,李渊彻底放权,让李世民全权处理国家事务。2个月后,李世民正式登基,李唐王朝进入全新时代。这是玄武门之变发生后的故

  • 毛主席曾3次参观故宫城墙,却从不肯踏进故宫半步,背后有何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毛主席,故宫

    “我不进去了,在这里看看就好了。”1954年5月17日,毛主席在新中国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陪同之下登上了故宫的城墙。只见他深情地向宫墙内看去,心中似乎有万千思绪。“主席,我们最近在故宫新展出了一批文物,要不然您就去里面看看吧。”陪同毛主席登上故宫城墙的一

  • 56年北京开劳模大会,周恩来对毛主席小声地说:老班长今天也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故事

    1935年8月,在红军长征途中,一名炊事员面黄肌瘦,脸色发白,肚子浮肿,走路都成问题。可是,到了宿营地之后,他的身体就会立刻恢复正常,走路也变得轻盈起来。原来,每当部队清晨出发时,这名炊事员会专门捡一堆湿的枯草,放在自己的胳肢窝和胸前。等到了宿营地之后,便会将用体温捂干的草团燃起一堆堆篝火,以供战士

  • 1947年,蒋介石参观完毛主席的窑洞后,面露难色对部下说:我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1947年3月19日,胡宗南率部攻占当时我党中央根据地延安,这位多年无战功的“心腹”迫不及待的将这个消息告诉蒋介石:“经过7天激战,延安已被我军攻克。”因战场形势发愁的蒋介石听到这个“喜讯”后喜出望外,让各部放鞭炮挂旗帜庆祝胜利

  • 胤礽被废,皇子夺嫡更加激烈,雍正即位设立秘密立储制度,才避免皇子之间的互相倾轧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胤礽,雍正,秘密立储制度,九子夺嫡

    1708年,太子胤礽被废。大阿哥胤禔对康熙帝说:“若杀胤礽,不必父皇出手。”康熙勃然大怒,将他训斥一顿。没多久,大阿哥又向康熙举荐八阿哥胤禩:“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1675年,康熙立2岁的嫡子二阿哥胤礽为太子。康熙对太子给予厚望,六岁开始授课,

  • 626年,颉利可汗率率军直逼长安,李世民却与之订立“渭水之盟”,说了一句话,十几年后令突厥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颉利可汗,渭水之盟,突厥

    626年,颉利可汗率20万大军直逼长安,长安城却兵力空虚,危如累卵。为保国祚,李世民与突厥签约“渭水之盟”。当突厥满载而归后,李世民恨恨地说:“预先取之,必先予之!”李世民作为马背上的天子,在领兵打仗上不输任何皇帝。如今,他登基还不到一个月,却要向一个

  • 1945年重庆谈判,为何蒋介石不敢扣押毛主席?只因伟人做了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庆谈判,蒋介石,毛泽东

    1945年的夏天即将过去,这一年对广大的中国军民来说意义十分重大,因为我们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人,8月15日这一天,日本宣布投降,全国各地都举行了庆祝仪式,延安十几万军民一起涌向大街小巷欢快地唱着胜利的赞歌,毛主席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情大好,他和周总理等人一起加入庆祝的队伍,很少喝酒的毛主席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