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李渊为处理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以及李世民自己争夺皇位的阴谋被揭发,而由李世民发动的一次政变。
这次政变是李渊与他的次子李建成之间关系破裂的一个转折点。“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将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都流放了,而立储问题则被搁置起来。
李世民掌握了朝政大权,但对太子李建成则一直怀有戒心。贞观九年(635年),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诛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及二人党羽,逼李渊将皇位传给自己。
此后李世民在政治上一路平步青云,先后攻灭东突厥和高句丽,将唐朝版图扩展到了最大。
一、玄武门之变前的李渊
李渊(西魏八柱国之一、唐国公)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婿,北周时曾任柱国大将军。他是隋朝开国皇帝,后又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都是隋炀帝杨广的儿子。李渊虽在隋朝时地位显赫,但却无野心,只想在家中安享太平,并不想争夺皇位,也不想参与朝政。
二、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清除太子李建成的势力。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进行了如下的谋划:
三、政变原因
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虽然都是李世民的同父同母兄弟,但二人之间却因为利益关系而成为死敌。
在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曾说:“太子聪明仁智,是可以承嗣的。但他骄纵不法,如能消灭他的党羽,那么天下就太平了。”
结果李建成果然依计行事,并于同年杀了李元吉;但是李建成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使李世民感到满意,反而让他感到不安。
因为他们两个都是自己的亲兄弟,如果将来兄弟相残,自己也将会面临同样的下场。
在李建成死后不久,李世民便将这一点告知了李渊:“太子死后,天下大乱。如果不赶快决断,恐怕会有大的祸患。”李渊于是决定先动手除掉太子李建成。
四、政变经过
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兵从长安出发,先到达长安城西的玄武门(今陕西兴平县东北),准备入宫。
这时,秦王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带领禁军直逼玄武门。
李世民命李建成出右一军(后为左一军),李元吉出左二军(后为右一军),自己率左右二军(后为三军),前去抵抗。
五、政变结果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逼迫李渊将帝位让给自己。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逼父退位,登基为帝。
贞观十年(636年),李世民病逝,终年五十一岁。玄武门之变使李世民登上了皇帝宝座,这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大一统”的政治事件。
同时也标志着李建成和李元吉集团的覆灭。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稳定、政治清明,出现了“天下大治”的局面。
并且在军事上“对内消灭东突厥、西突厥等强敌;对外降服高昌、龟兹、吐谷浑,击灭高句丽。”使唐朝的版图扩大了一倍以上,在政治上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