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军于1841年10月17日攻入广州。19日,英军开始围攻三元里人民。三元里人民奋起抵抗,并与英侵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激战至次日下午4时许,英军被迫撤出三元里,人民取得了第一次抗英胜利。
1842年6月12日,清廷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广州成为中国的五口通商口岸之一。
1856年6月20日,英军攻陷虎门炮台,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此后不久,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
一、三元里之战
鸦片战争开始后,广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斗争。1841年10月,英军攻陷广州后,为迅速攻占广州,将广州作为基地,他们在城内展开了猛烈的进攻。
当时驻守广州的部队是英军的主力部队,只有英国驻香港总督义律的两个英军中队和义律率领的一个大队,另有部分英军驻守在郊区。
但三元里人民不惧危险,积极组织反抗斗争。10月17日下午3时许,英侵略军纠集了2000多人来围攻三元里,进行了猛烈的攻击。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才结束。
经过这场战斗后,三元里人民获得了第一次胜利。战后,三元里人民并没有为这次胜利而骄傲自大。
二、战斗经过
英侵略军在占领广州后,便向三元里进行了疯狂进攻。19日下午,英军纠集了一批流氓和地痞,以“传教士”为向导,分三路向三元里发起进攻。
一路由英军上校巴富尔率领,直扑三元里;一路由英军少校亨得利率领,由海陆空三路进攻。19日晚8时许,英军占领了三元里东门,并包围了三元里乡民所住的北门街。
由于北门街房屋多为砖木结构,无法构筑防御工事。20日凌晨1时许,三元里人民奋起抵抗,英军遭到了猛烈的打击。
三、英军的暴行
英军攻占三元里后,于10月30日占领广州城外的两个炮台,并在城内设置了木桩,挖掘地道,并将城内的居民全部赶至城外,只留下妇女、儿童和体弱无力的老弱妇孺。
英军还对附近居民进行屠杀和抢劫。三元里人民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下,终于取得了胜利,但英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三元里人民在此次战斗中死亡达500余人,受伤500多人。英国侵略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暴行,竟公然放火焚烧了三元里人民居住的房屋。
他们还烧毁了附近一座寺院,并将寺内的佛像和大量壁画等文物全部掠去。
四、三元里之战的历史意义
三元里抗英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伟大斗争,它沉重地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信心和勇气,推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发展。
三元里抗英斗争的胜利,说明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力量,表明了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它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第一次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三元里抗英斗争表明:在封建制度下,人民群众是可以团结起来进行抵抗的。这表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只要我们坚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就一定能战胜帝国主义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