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郑庄公早期为什么不得不顺从母亲武姜?

揭秘:郑庄公早期为什么不得不顺从母亲武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066 更新时间:2023/12/27 11:13:11

“郑伯克段于鄢”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郑庄公的母亲偏爱小儿子共叔段,逼迫郑庄公把国都封给共叔段,之后又逼着郑庄公给他增加人口,军队,财富等等,郑庄公一直隐忍,直到共叔段公开谋反,郑庄公一击致命。恼怒的对母亲说出了“不至黄泉,勿相见”,这才有了后来黄泉相见的故事。

一般来说,对这一段历史,对郑庄公有两个观点,第一种是说郑庄公确实宅心仁厚,孝顺母亲,关爱弟弟,一直包容他们,直到共叔段自己作死才忍无可忍。第二种是说郑庄公其实是一个阴谋家,他故意对弟弟和母亲的不合理要求采取忍耐态度。就是为了纵容弟弟谋反,以便自己动手时名正言顺。

但是呢,今天我们想跟大家说,以上这两种观点可能都不对,实际上更可能的原因是:郑庄公早期是不得不顺从母亲,之后当条件成熟时,对母亲和弟弟进行了总清算。

我们先说说庄公早期为什么不得不顺从母亲。

首先,是庄公即位时的年龄,郑庄公是公元前757年出生,公元前743年即位,同年他的母亲武姜要求他把国都封给共叔段,也就是说,郑庄公面对这个棘手问题的时候,只有14岁,就算古人那时候早熟,已经在他爹死之前开始参与政事,恐怕人脉和威望也都基本为0,所以面对母亲武姜的强势以及娘家的影响力,他是不可能不屈服的。

第二,武姜的娘家的影响力有多大呢?她的老爹就是申侯,申侯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耳熟?那个联合了犬戎攻灭了西周的申国国君也叫申侯。西周的灭亡虽然因为“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变得充满了故事性,但是如果我们把所有的旁支都拿掉,这个事情的本质就是周幽王废了王后——申侯联合犬戎攻灭西周——申侯联合其它诸侯扶持周平王。而这个申侯,就是武姜她爹。也就是说,武姜的老爹,可是一个刚刚灭掉了西周,还控制着东周小朝廷的大神,面对这样的实力,年幼的郑庄公想不怂也不行啊。

申国的来龙去脉,一直是各个历史学家考证的热点,有一种说法是,申国就是西戎的其中一支——申戎建立的国家,西周建国之后,和西戎的战争就没停过,在西周国力鼎盛的时候,申戎选择了归顺,受封为申侯,建立申国。但是之后西周国力日渐衰落,申国又开始不服管,跟西周的冲突开始加剧,直到千亩之战大败周军,周王室和申国达成了协议,由周宣王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申侯进入朝廷掌权达成了合议。所以周王室和申侯的关系一直很微妙,所以才有了后来的烽火戏诸侯故事。

而在灭亡西周建立东周之后,申国就在历史上没有特别多的戏份了,可以猜测,东周的建立是申国国力的顶点,同时,也是衰落的开始,并且衰落的速度还比较快,到郑庄公开始对共叔段动手的公元前722年左右的时候,申国的国力很可能已经不大行了,加上郑庄公自己对国家的掌控已经毫无问题了,所以在郑庄公击败共叔段并杀了他的时候,武姜无能为力,申国也没有帮助共叔段。

除了郑国内部事务之外,郑国能在郑庄公时代成为当时的一个小霸,也和申国有一定的关系,申侯扶持平王建立了东周,自己自然要把持东周朝政,之后郑武公(郑庄公他爹)也娶了申侯的女儿也就是武姜,之后郑武公也被周王室授予了朝廷的大权,这其中除了有郑国国力因素外,申侯也一定推动了此事。这更进一步加速了郑国对外的扩张,也让郑国和周王室的关系越来越差,以至于最后爆发了名震天下的繻葛之战,当然,这些都是另一个精彩的故事了。

标签: 武姜春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睿夫人郑阿春,结局圆满的女子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郑阿春,东晋,历史解密

    郑阿春是司马睿的夫人,其实曾经因为自己的生活非常艰苦所以嫁过人了,但是那个丈夫去世了,所以就变成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所以被司马睿看上了封为了夫人,虽然没有当上皇后,但是也是荣宠一生的,我觉得这个女子的一生都是非常幸福的。郑阿春的父亲是一个太守,她的家庭其实并不是非常富足的,早年时期的郑阿春其实是很

  • 皇帝立下最弱太子,结果皇子结局是最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世民,唐朝,历史解密

    李世民性格太过强势,敢作敢为,下手无情,所以,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像他这样。尤其是当太子李承乾谋反案后,他在接班人的挑选上,就更中意柔弱的皇子。魏王李泰性格颇像李世民,且聪明过人,深得人心,李世民原本对他宠爱有加,甚至想过立他为继承人。然而,当李承乾谋反之事发生后,李世民便渐渐疏远李泰。原因无外乎李

  • 为什么成国李寿夺位后要铸年号钱?年号钱有着什么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成国李寿,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清嘉庆年间,钱学昌盛,杭州一位姓钱的古泉收藏家,以高价求得一枚轻薄如榆树之荚(即榆钱)的“榆荚钱”,便被众泉友传为笑谈。钱某见人笑话,却不以为然,哈哈一笑,仍旧孤芳自赏。不久圈内传出一则新闻,说钱某这枚“榆荚钱”居然从北京琉璃厂换得了一间三门脸的大门面房。细问得之,此钱并非一般的“榆荚钱”,而是中国

  • 明清时期的故宫是没有厕所的 里面的上万人是怎么解决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故宫,厕所,历史解密

    现在许多人在满足自己的吃穿之后,还会选择旅游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乐趣。说到旅游啊,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故宫了,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同时还见证了我国的发展,能够存留到今天,必然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时的故宫是没有厕所,那么故宫里面上万人是怎么上厕所的呢?你知道吗?古代不同于我们现在,

  • 后四大须生是谁?四位艺术大师的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后四大须生,民国,历史解密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后四大须生-谭富英谭富英(1906-1977),出生于京剧世

  • 李斯用尽心机害死韩非,目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斯,秦朝,历史解密

    李斯作为当时秦国的丞相,拥有非常大的权利,但是他却没有将这种权利落实到为百姓谋富贵上面,反而是将这种权利拿来做权力之争,导致后来很多的人都是纷纷入狱惨死,而他这么做到底获得了些什么呢?难道这些权利对于他来说还不够吗?他还需要更多的权利吗,还是有别的原因?小编最近在搜罗了很多的当时的史书以后,发现了很

  • 什么是世兵制与募兵制?压垮大明的第一颗稻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世兵制,明朝,历史解密

    大明立国之初,朱元璋根据汉代的屯田制、唐代的府兵制、宋代的更戌法和元代的职官制制定出了新的卫所制。卫所制的核心是寓兵于农、耕战结合,目的是在尽量压缩国防开支的情况下,既能保持一支规模庞大的常备军,又不会对社会生产的恢复产生不利影响。养兵而不病于农者,莫若屯田。今海宇谧,边境无虞,若使兵坐食于农,农必

  • 庸国有着怎样的历史文化?它们当时的科技发达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庸国,周朝,历史解密

    语言古庸国国都所在地的周围的地域,现今竹溪、竹山,极其相邻地区平利、镇坪北部、旬阳、郧西,其方言、口音基本相同,现代汉语均归属一个方言区。这一方言暂以竹溪方言为代表,这种方言的形成肯定需要相当长的一个历史过程。一个氏族、一个部落的方言能够稳定下来,并延续不断的同化外来人口的语言,其本身方言的形成少得

  • 昭勋阁作为重大贡献的功臣而专修的荣誉阁 为什么韩世忠能入选呢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韩世忠,宋朝,历史解密

    韩世忠为什么能入选“昭勋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昭勋阁"是南宋理宗皇帝为表彰两宋时期作出重大贡献的功臣而专修的荣誉阁。宝庆二年,宋理宗将从宋太祖至宋宁宗期间的文武功臣画像挂入"昭勋阁"供奉,配享帝王宗庙待遇。他们分别是:赵普 、 曹彬 、

  • 唐朝最幸运的大臣,两次躲过杀身之祸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侯敏,唐朝,历史解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绝大多数男子来说,无不想娶到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不仅可以赏心悦目,带出去也会觉得倍有面子,自豪感油然而生。古代有这么一句名言:娶妻以贤不以貌!意思是说,在娶老婆这种人生大事方面,千万不能只注重外表,人品才是最需要考虑的。众所周知,诸葛亮身高八尺,长相非常英俊,足以称之为三国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