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萧何为什么要置韩信于死地?

揭秘:萧何为什么要置韩信于死地?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274 更新时间:2023/12/25 2:55:10

汉高祖五年(前202),持续数年的楚汉战争结束,刘邦称帝,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战果。但是也千万不要把刘邦“枭雄”化,仔细翻阅史书就会发现,刘邦从固陵一役败北算起,“常败将军”的名号是当仁不让:高祖二年,刘邦率五十余万人伐楚,至彭城。项羽率三万精兵击汉军,大破之,汉兵死者十余万人。刘邦带着数十余人仓皇逃遁,为了逃得快,一路上几次要将女儿推下车。这一仗,刘邦的父亲和皇后也被项羽捉去;

高祖三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荥阳,矢尽粮绝,将军纪信假扮刘邦模样诈降,让刘邦率数十余骑狼狈而逃;

刘邦收兵守成皋,又被项羽包围,只得再次败退,逃入韩信军中,收韩信之军。汉军出陈仓,就是“用韩信之计”。以后井陉之战,充分显示了韩信的谋略和军事指挥天才。收赵定齐,韩信立了大功。杀死龙且,斩断项羽臂膀。刘邦几次大败,末了都是从韩信那里收精兵,方能再战。

高祖五年,楚汉决战垓下。开始韩信、彭越不在,刘邦大败,“深堑而守之”。后来用了张良的妙计,愿与韩信、彭越“共天下”,把两人哄了来。垓下之战,据《史记》记载,“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整个战役,全由韩信指挥,垓下之战实际上成了韩信之战。呼风唤雨,波澜壮阔,四面楚歌,英姿飒爽的韩将军与气拔山河的楚霸王在垓下谱写了一篇“火星撞地球”的史诗对决。

埋下祸根

然而,谁也想不到,刚刚葬了项羽,刘邦就“驰入齐王壁,夺其军权”。好一个“共天下”,原来指的是“共同打天下”。司马迁在写韩信传的时候,用了很大一段文字描述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楚、汉相争三年,在京、索之间相持不下,兵疲民困,刘邦与项羽双方都无力“息天下之祸”!唯有韩信接连打胜仗,兵强马壮,且“据强齐,从燕、赵”,正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这一段文字,十分精彩,恰似诸葛亮《隆中对》的最早版本。不但如此,蒯通又引了“兔死狗烹”,文种被害的故事告诫韩信,但韩信忠诚于刘邦,执迷不悟。韩信的可爱在于他身上具有一种当代美国式的那种自信和坦率,他心里有什么话都敢于说出来,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心里怎么想。比如举几个例子:事例一:

他平定齐地之后,不顾忌讳,公开给刘邦写信说:“齐国这个地方民风刁悍复杂,请让我代理这个地方的王(假王),镇一镇这个地方的邪气。”有人说韩信这是借机向刘邦邀功,其实在寒心心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的小九九,他就是为了替刘邦稳定齐国而已。却不知,他的无心之过已为他的死埋下伏笔事例二:

韩信被贬后,曾经在大街上看到了吕后的妹夫樊哙,如果要用现在人的看法,自己这么倒霉的时候看到了皇后的亲戚,那还不赶紧上去巴结一下,跟吕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这样没出息,在蜀地被发配的时候看到了吕后跪着求吕后把他调回老家去养老。)韩信偏不,笑咪咪的骂樊哙:“看见我来了还不磕头!”樊哙慑于韩信往日的威望,马上下马磕头:“能在这里看到大王真是很荣幸。”韩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哙的脑袋:“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着再像以往那样下跪了!唉,真没有想到,我韩信今天居然沦落到和你以及周勃这样的大老粗为伍!”说完了扭头就走,一点都不在乎樊哙射向他背后那怨毒的目光。

事例三:

被贬后在皇宫和刘邦聊天,刘邦试探着问他:“韩信啊,你说句实话,你说我这样的去带兵打仗,凭我的才能到底能带多少兵啊?”说完后可怜巴巴的看着韩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皇帝的份儿上能鼓励一下。韩信脑袋一晃,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您最多也就带十万兵吧,再多了肯定乱套。”刘邦气得目瞪口呆,挖苦地回击了一下:“那你呢?”韩信仍没想:“我当然多多益善了。”刘邦更气了,说了一句非常小家子气的话:“多多益善,那我为什么是皇帝,而你只能供我驱策呢?”韩信这才知道把皇帝给气着了,赶紧给了个台阶下:“您善于统帅将领嘛,所以我带多少兵都是你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明摆着是敷衍皇帝,刘邦无论如何也乐不起来了。

功高震主

韩信可以打天下、安天下,但有时,他确实过于单纯,这是自信的一种体现,但是,在现实中却与“为官之道”显得格格不入

后人都说韩信是死于吕后和箫何之手,“成也箫何,败也萧何”。其实,猜忌——削权——杀头,这正是功臣枉死的三部曲,只不过,天下算尽的韩信却百密一疏、没有算到这一点。韩信功高,有奇谋、善用兵,刘邦岂能容他?韩信之后,彭越、琼布也为刘邦所害,只有聪明的张良,深知“兔死狗烹”之理,托言辟谷,跑到深山里去避祸。可以说,韩信被杀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项羽鼎盛时,那些拥有军事实力的异姓王,显然是最后灭楚的主要力量,他们在整个楚汉战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项羽的败亡,异姓王作为政治砝码,在刘邦的政治天平上,分量陡然增加了。这些异姓王拥有兵权,论军事力量,刘邦很难与之匹敌。历史处在转折的关头,如何对待异姓诸侯王,将关系到刘邦能否稳坐江山的问题,尤其是那位“勇略震主”的韩信,更成为刘邦心中大患

陈平献计

汉王朝迁都长安,固然占据了秦中天险,然而汉初民心未集,社会依旧动荡不安。刘邦迁都刚刚两个月,叛乱事件就相继发生。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七月,燕王臧荼起兵叛乱,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最后臧荼兵败被俘,刘邦立卢绾为燕王;接着,原项羽的部将、颖川侯利己也举兵叛乱。刘邦再一次将兵亲征。

未几,高祖凯旋而归,班师回到长安。元旦佳节,受大臣庆贺,于是就大摆宴筵,与群臣共度良宵。闲暇之时,想起项羽的遗臣,还有一个钟离昧至今仍没有拿获,心中仍旧有些惴惴惴不安。于是再次严令通缉,要求必须拿获归案。不久,有人通风报信,说钟离昧隐藏在下邳,由楚王韩信收留。高祖听说后,大惊失色,他本来就担心韩信功高盖主、犯上作乱,此次又添了一个钟离昧,居于韩信幕下,怎么不让人担忧呢?于是马上派使诏谕韩信,令他速速拿获钟离昧到都城。

钟离昧与韩信同为楚人,素来相识,此时走投无路,才投奔韩信,韩信念顾旧情收留了他。接到高祖诏书时,他仍不忍将钟离昧献出,只是托言钟离昧来到此处,要差吏严加审查。使臣如实禀报,高祖将信将疑,总难以放下心来,因此潜派人员飞马到下邳附近,探查虚。正碰上韩信出巡,车马喧腾,前后护卫,不下三千人,声势很是显赫。打探消息的人把上述情况向汉高祖汇报,并说韩信有谋反的迹象。

高祖急忙召集各个将领,询问对付韩信的办法,诸将纷纷摩拳擦掌,一齐向高祖进言,要求举兵讨伐韩信。商祖默不作声,诸将不知所措,陆续退出。恰巧陈平进见,高祖便向他问计,陈平料定韩信没有谋反,但不便替韩信辩护,就说形势在缓慢地发展,欲速则不达。高祖急不可耐,说:“诸将都请求我发兵征讨韩信。”陈平接着问道:“陛下如何知道韩信谋反?”高祖说:“已有人密书奏报,谋反情况属实。”陈平又问道:“除有人上书密报外,有没有人知道韩信谋反的具体情况?”高祖回答说:“还没有听说,想必没有人知道。”陈平认为仅凭上述情况,不足以作为谋反的罪证,而且除上告者外,没有人知道这件事,韩信本人也不知道。陈平因势利导劝说高祖,他认为兵不能胜楚,将领的才能又不及韩信,如果突然发兵攻击韩信,使战事突起,恐怕使韩信不反也反了,因此现在就采取军事行动不是万全之策。

高祖忙追问陈平怎么办。陈平向高祖献计说:过去皇帝出外打猎,一定会聚集群臣并召见他们。南方有个地方叫云梦泽,以适猎而出名。陛下可以伪称出游云梦进行狩猎。召集所有的诸侯王,会聚陈这个地方。陈与楚地毗邻,韩信既然为楚王,并且听说高祖在闲暇之时出游打猎,一定会来拜见,趁他拜见的时候,只需一两个武士就可以将韩信拿下。高祖对此计大为称赞,当然对阵平言听计从。便马上遣使四出,向各封国传达诏书,称高祖将南游云梦,令诸候在陈地会集,各封王的诸侯不知有诈,一律服从诏令。

钟离昧之死只是韩信得到诏令时疑虑重重,他被高祖两次剥夺兵符,已知道刘邦心机诡诈,所以格外留心。这次高祖驾游云梦,命令诸侯在陈地会集,更觉得莫名其妙。韩信得到诏令时犹豫不决。

这时,他的幕僚有人向韩信进言,说他并无过失,不会遭到刘邦的忌恨,现在只是收留了钟离昧一人,不免违命。如果把钟离昧杀了,把他的首级献给刘邦,刘邦一定高兴,那还有什么担忧呢?韩信觉得很有道理,便去见钟离昧,吞吞吐吐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钟离昧已经觉察出韩信的心迹,劝说韩信说:莫非因为他呆在这里,而让韩信得罪了刘邦?汉军之所以不来攻伐楚地,就是因为担心韩信和他同仇敌忾,共同抗拒汉军。如果把他献给刘邦,那么韩信不久也会重蹈覆辙。一面说,一面看韩信的脸色,只见韩依然阴云密布,便起身大骂韩信反复无常、不仁不义,随即悲愤交加,拔剑自杀。韩信见钟离昧已死,便割下他的首级,带了几名贴身随从,直接奔向陈地,拜见高祖刘邦。高祖派出使臣之后,不等他们回来复命,便向洛阳进发,一直来到陈这个地方。这时,韩信已经等侯够时了,一见御骂到了,便即刻去拜见,并把钟离昧的首级献上,本打算得到高祖的嘉奖,然出人意料地听高祖厉声说:“快把韩信给我拿下!”话未说完,已有武士走近韩信,把他反绑起来。韩信如梦初醒,仰天长叹道:“果然像人们所说的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死。现在天下已定,我韩信也该死了!”高祖刘邦听着,怒目圆睁说:“有人告诉我,你要犯上作乱,所以要拘捕你。”韩信若有所思,不作过多的辩解,任凭武士把他捆缚车后。刘邦就押着韩信,仍然由原路返回洛阳。

韩信之死

刘邦回到洛阳,因韩信谋反证据不足,只是削夺他的楚王封号,贬为淮阴侯。韩信自从被削夺封号之后,这位功勋卓著的汉家将领,随即移居长安。他认为刘邦忌恨他的才能,终日怏怏不乐。忧愤之时曾与代地的陈豨话别,发泄心中的愤懑之情并打算联手对付刘邦。不久,陈豨谋反,高祖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信找了个借口没有跟随去,刘邦也没有勉强他。但将所有国都中的政事、内部事务委任给吕后,外部事务委任给萧何,才放心前去伐陈。吕后想乘机操纵权柄,做点惊天动地的事来,以使人畏服。正巧韩信的舍人因得罪了韩信,被韩信囚禁并准备杀掉,于是舍人的弟弟向吕后告发韩信有谋反的举动,说韩信已和陈豨串通好,准备乘夜间不备,打开监狱,释放四犯,然后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史书中都说“吕后对此深信不疑”,可她真的信吗?不,现在信与不信已经不要紧,她只需要一个能将韩信处决的罪名就行,管你是证据确凿、还是“莫须有”。

原想召韩信进宫,担心他不肯从命。因此吕后与箫何共谋,特别派遣一名心腹吏役,假扮士兵,只说由高祖派回来传递捷报,平叛已经得胜,陈豨已经被杀,令列侯群臣进宫庆贺。韩信仍然称病,杜门不出。萧何借着问病的名目,亲自来探韩信,劝说韩信应该入宫道贺,以消解众人的猜疑。韩信听了箫何的话,不得已随何入宫。

谁知宫门里面早已埋伏好武士,等韩信一进门,就一拥而上把韩信拿下。韩信急忙回头向箫何求救,箫何早已避开,只有只后满脸怒容,坐在长乐殿中,一见韩信被押了进来,便娇声喝道:“你为何敢与陈豨串通,作为内应?”韩信答辩道:“这话从何讲起?”吕后喝问:“现在已接到主上的诏命,陈豨已束手就擒,供出由你指使,所以造反,况且你的舍人亦有书信告发,你谋反情况属实,还有什么说的?”韩信还想申辩,偏偏吕后不容分说,竟下令武士将韩信推出,就在殿旁钟室内,处以死刑。韩信临死之时,仰天长啸:“我不听蒯通的话,反为女人所陷害,难道不是天命吗?”。

不可一世的韩信,最终死于一个女人之手!

“反叛”一说的由来

不少人认为,韩信是因为谋反而被杀,这种说法的依据有:

第一,早在楚汉之争的紧要关头,韩信就邀功请赏,逼刘邦封他为齐王,完全暴露了野心家的嘴脸,因而楚汉战争一结束,刘邦就剥夺了他的兵权,并徏封为楚王;

第二,韩信到楚地后,一是在楚王府中隐藏被刘邦通缉的项羽败将钟离昧,当有人报告刘邦时,刘邦下诏命韩信遣送钟离昧入都,韩信则托言钟离昧并不在此,派使者回报刘邦销差。二是韩信初到楚地,经常陈兵出人,车马喧嚣,声势显赫,似有谋反之意;

第三,公元前200年,韩信勾结代相陈豨再次阴谋叛乱,怂恿陈豨在代地举事,他在都中起事,两相呼应,共取天下;

可是这些根本经不起推敲,韩信做齐王时,实力强大,蒯通一劝再劝,坚决不反;当了楚王,仍有一定实力,也不反;只待一个兵都没有的时候才反?韩信莫非神经有问题?况且,韩信与陈豨的对话,应是两个人之间的密谋,泄露出去,定有杀身之祸,可后来却被记载于史书之中,而且还描述的绘声绘色,言外之意,韩信只差在脑门上贴个大大的“反”字了。

结语

还是那句话,历史是胜利者编撰的,刘邦总要为诛杀韩信给个理由,毕竟韩信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其他罪名也不至于死罪,只有“谋反”一说,在历朝历代都可以“斩立决”,于是,韩信一世英明却在死后背上了“逆贼”的名号

回顾韩信的一生,自从萧何追信回来,刘邦登坛拜将,当时何等重用?垓下一战,如果不是韩信足智多谋,围困项王,高祖刘邦也未必能这么快取得天下,他的十大功劳就这样一笔勾销了。以前曾力荐韩信的箫何,后来反而向吕后献计,诱骗韩信入宫,把他处决,这难道不可叹吗?有人为韩信的悲哀而吟诗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原本就是一句公论。

韩信之死,萧何固然难辞其咎,但是,归根到底,还是韩信不谙帝王之术,更不懂得急流勇退,才招来刘邦的猜忌,这样一来,哪怕再小的无心之失也会掩盖所有功劳,所以,韩信的死既是意外,又像是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标签: 萧何汉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特生来过中国吗?他来中国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安特生,考古学家,历史解密

    1914年 的春天,这个春天对瑞典著名地质学家、考古学家安特生教授来说,无疑是一个再美好不过的季节。因为正是在这个春天的某个清晨,安特生怀揣中国政府的聘请书,以“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的身份,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探险考察之旅,同时也踏上了他最辉煌的人生之路。1902年,他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

  • 清朝时期在东北龙兴之地是什么样的?汉人的地位可能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龙兴之地,商朝,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是满人,他们来源于东北地区。因此当清朝定鼎中原之后,东北就成了清朝的“龙兴之地”。在清朝初期,满清统治者禁止汉人移民到东北,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有几点:一是为大清王朝留下后路;二是保留一支不受汉文化影响的八旗劲旅;三是维持满人的文化和祖宗传统;四是保持对东北地区人参、貂皮、黄金

  • 顺贵人:乾隆最美后妃,也成唯一连降两级的妃子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顺贵人,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于正《延禧攻略》自开播以来,一路好评不断,其中剧中的几个重要角色都纷纷登场,像女主魏璎珞由吴瑾言扮演、秦岚的富察皇后以及佘诗曼饰演的娴妃和被吐槽为黑山老妖的高贵妃在前面几集中都已露面,然而却还有一个重要角色却还没登场,那就是湘妹子今天要和各位讲的顺嫔。顺嫔是由张嘉倪扮演的,她入宫主要是因为姐姐嘉嫔,

  • 绵恩是谁 为什么乾隆会对他如此喜爱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皇家子嗣众多,杰出者亦众。乾隆在位又久,所以膝下有许多皇子皇孙,在众多皇孙中,他最偏爱的是绵恩。绵恩是最早晋封亲王爵位的绵字辈皇孙第一人,他是长房长子次孙,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应该是轮不到他继承亲王爵位的,其中还有一些缘故。绵恩在八岁的时候就受到乾隆的喜爱,当时乾隆在校场上考验皇子皇孙的射箭技术,

  • 康熙和乾隆进行了六次南巡,为何雍正一直待在皇宫?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雍正,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了解清朝历史的应该都知道康熙和乾隆都是喜欢出巡的皇帝,其实这一点从清宫剧中也能看出来,以这两个皇帝出巡的故事为题材的电视剧拍了很多。史书中还记载他们都曾经去了6次江南地区,当然他们的南巡也并不都是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只是到处吃喝玩乐,最主要的目的是去视察河道以及考察民情,毕竟国家的税收主要来自于江南地区

  • 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发展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国,春秋,历史解密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周朝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公元前344年称王、至公元前225年为秦国所灭,共一百七十九年。领土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西部、河北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

  • 清朝封禁长白山长达200年,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喜欢旅游的朋友一定都对长白山不陌生,“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说的便是长白山的优美风景。古往今来,去过长白山的人无不被长白山的瑰丽广袤的美景所深深打动,现如今的长白山已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但是这样的美景却曾是清朝的禁地。被誉为东北最高的峰的长白山,位于吉林省白山市东南部。对于长白山名字的由来,

  • 姜王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她的死和苏妲己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商朝,苏妲己,历史解密

    说到苏妲己,一定是这样的形象,其中在这里却是这个样子的,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些什么呢?在《封神演义》中纣王的王后姜王后是被苏妲己陷害,被挖眼炮烙而死,可以说是一位很悲惨的人物。苏妲己没进宫之前姜王后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和纣王也算和睦,感情稳定,但苏妲己到来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后来还被苏妲己给害死,那在历

  • 清朝为什么能延续300年?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子女生下来由父母养大,这在许多人眼中看来是天经地义的,这放在自然生物界也是基本普遍适用的,父母与子女间的血缘关系,一旦生下来就无法更改,在一般情况下,无论子女如何,父母都是会将孩子养大的,除非极少数的特列,生而不养,但这种特殊情况却普遍出现在清朝皇宫中。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子公主被认为是一生下就含

  • 项羽不杀刘邦,曹操不杀刘备,原因都一样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邦,汉朝,曹操,刘备,历史解密

    读史能够学习深度思考,不要光看历史故事,看看石勒用人的背后原因现如今会有很多人问:曹操为何不早点杀刘备?项羽为何不早点杀刘邦?这一次我就以后赵的石勒为何不杀石虎,来分析下是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站在局外看得清清楚才,也就是所谓的事后诸葛亮。但若我们处于局中,对于事情的选择就不是那么简单了。石勒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