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作为胜利者为什么没有污化项羽 反而对他的族人那么好呢

刘邦作为胜利者为什么没有污化项羽 反而对他的族人那么好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151 更新时间:2023/12/9 10:59:08

古代统治者,对于和自己竞争最终失败的人,都会有意贬损他,污化他。对其子孙后代,都会着意打击。比如李世民打败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不但杀掉他们的儿子,而且对他们进行了着意地贬损。在史书上,李建成变成了一个庸碌无能,贪图享受,迫害兄弟的人。李元吉则是一个心狠手辣,自私凶狠、谋朝篡位的人。这就是李世民对作为失败者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污化。再比如朱元璋打败陈友谅以后,对陈友谅的后代也极力打击。虽然陈友谅的儿子陈理已经投降朱元璋了,但是朱元璋却把陈理送到高丽去,让他在那里自生自灭。

(朱元璋)

明明竞争对手已经失败了,也没有什么实力了,为什么这些古代统治者,还要对其进行污化,同时对其亲属进行严厉打击呢?这是因为竞争者虽然已经失败了,但是,他们的党羽也许还在,他们的影响力还在。如果不严厉打击,失败者也许就会死灰复燃。别人就会利用失败者大做文章。比如明朝虽然失败了,但是民间却不断有人假托明皇室的后代起义。因而,清朝要对明朝进行污化,降低明朝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可是,为什么刘邦夺得天下以后,却并没有污化他的竞争对手项羽呢?不但没有污化他,而且对项羽的亲属还非常好。

项羽的亲属中,项伯被刘邦封为射阳侯。

如果说项伯是因为对刘邦有恩,才被封侯的话。项羽的其他亲属,刘邦对他们也是很好的。比如项襄,他是主动投降刘邦的,刘邦封他为桃侯。项他,他是与刘邦作战,被灌婴擒获的,刘邦后来依然封他为平皋侯。其他姓项的,虽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他们去哪里了,但是,也没有刘邦折磨他们的记录。

(刘邦)

而且,刘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就是赐项羽的那些亲属姓“刘”,包括项伯、项襄、项他,都被刘邦赐姓“刘”。这也就是说,刘邦是把项羽的后人,当成自己一家人了。这在古代统治者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刘邦为什么不但不污化项羽,反而还对项羽那么好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刘邦宽宏大量,胸怀天下的缘故。

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比如雍齿,他曾经多次背叛刘邦,对刘邦进行釜底抽薪,刘邦恨得他牙痒。连刘邦自己也对张良说,雍齿是他最痛恨的人。但是,当张良建议刘邦,先把雍齿封侯,以便安定功臣的心的时候。刘邦毫不犹豫地就把雍齿封为侯了。而且此后,刘邦杀掉了那么多功臣,都没有动过雍齿。

不过,如果说是因为刘邦宽宏大量,才没有污化项羽,打击项羽的亲属,其实也说不过去。刘邦绝对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封雍齿为侯,也不是因为宽宏大量,而是因为他要利用雍齿为他做事情。

也就是说,刘邦作为一个政治家,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让江山长治久安。

(项羽)

当刘邦夺得天下以后,他发现那些异姓诸侯王们对他有很大的威胁,因此,他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打击。韩信为他建国立下的功劳是最大的,但他反而最提防韩信,用阴谋手段把韩信给拿下来,后来还默认了吕后杀韩信。卢绾是他最好的朋友,可以随便出入他的皇宫。但他发现卢绾对他不利的时候,他因此率军讨伐卢绾。樊哙是他从小的哥们,但为了避免自己去世后,樊哙作乱,因此不管樊哙有没有罪,都派周勃陈平去杀他。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之所以没有污化项羽,并善待项羽的亲属,原因就在于,项羽及其亲属,对刘邦不会构成威胁。

实际上,项羽虽然曾经站在权力的最高峰,但他最终是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失败的。垓下一战,就是一个证明。不但他曾经的部下彭越英布对他倒戈,与刘邦的军队一起围攻他。而且他的士兵们,也纷纷离开了他。以至于他本来有10万军队,最终却一无所有,到乌江边上的时候,只剩下他一个孤家寡人。

这说明,已经没有人拥戴项羽了。因而项羽也不再是刘邦的一个威胁。既然如此,刘邦也就没有必要污化项羽,打击其亲属了。

(参考资料:《史记》)

标签: 刘邦项羽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项羽与秦朝作战时,曾经那些秦军哪儿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他对秦军做了两方面的安排。一个就是派了五十万大军,到岭南开疆拓土去了。另一支军队,我们就比较熟悉了,这支军队就是大将军蒙恬带领的三十万秦军精锐部队。蒙恬这一支军队,主要是在北方抵御匈奴,还有修建万里长城。秦朝的八十万大军,基本上都是这样被用掉了。秦始皇派到岭南的五十万大军,在秦末

  •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前,赵国情况危急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但是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的情况可不乐观,我们来看看具体情况。公元前326年,赵肃侯郁郁而终,其子赵雍即位,是为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即位之初,赵国的形势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程度,此时秦国、楚国、齐国、魏国、燕国五国,各派精兵一万人来参加赵肃侯的丧礼。赵肃侯生前并不是一

  • 岳飞的结局本来可不避免的 为何正直盛年却被迫害致死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岳飞,宋朝,历史解密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精忠岳飞一首《满江红》千古传唱,激励着后世无数民族英雄为救国图存而奔走呼号。如此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终究难逃“英雄气短”的厄运,被南宋“满朝文武”迫害致死。岳飞的结局不是不可以避免,只是岳飞的性格太过于倔强,军事才能有余,政治谋略不足。时常与南宋朝廷叫板,做事只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司马懿,历史解密

    公元234年,诸葛亮发动第五次北伐,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北伐,虽然诸葛亮多次挑衅司马懿,司马懿却固守不战,诸葛亮用女衣嘲讽司马懿,司马懿居然还演出一场千里请战的戏,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司马懿根本不想应战,千里请战只是为了稳定军心。那么,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司马懿为何固守不战?

  • 袁崇焕到底怎么死的?他死于崇祯帝的猜忌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崇焕,明朝,历史解密

    人们大多将袁崇焕的死因归责于,崇祯帝的猜忌之心。不过熟读这段明史的小编我却有着不同的解读。在崇祯和袁崇焕之间,其实是袁崇焕先辜负了崇祯帝。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袁崇焕更是犯了和于谦同样的错误。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驾崩,明思宗朱由检继位。随后的崇祯帝铲除魏忠贤等阉党,重新启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

  • 历史上的元朝到底算不算是中国的,难道当时的汉人集体做了亡国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元朝,历史解密

    公元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改国号为“大元”,史称“元朝”。次年迁都燕京,称大都。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战中灭南宋统一中国。至此,几千年来以汉族统治华夏大地的历史正式宣告终结,“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那么,元朝到底算不算中国历史呢?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

  • 古代长子、嫡子和嫡长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其中的区别有多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长子,历史解密

    长子、嫡子和嫡长子有什么区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大家都看过以前的古装剧,里面有嫡长子即位,当皇帝驾崩的时候,为什么其他的孩子不能接这个位置呢,原因就是妻子的地位等级不同,有正妻,便是后,然后才是众多的妃子。古人把儿子的地位排位年长的说话分量重

  •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功臣,为何却唯独不杀汤和?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封建社会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如果想杀人,随便找个理由就行,有时根本就不需要理由。朱无璋登上龙位后,开始暴露出了他残暴多疑的本性。正所谓免死狗烹,鸟尽弓藏,昔日打天下他需要用人时,就和他那些安微老乡称兄道弟,后来天下已定,他就觉得那些兄弟是肉中刺眼中钉,于是他就开始寻

  • 河南大饥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发生的 河南大饥荒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饥荒,抗日战争,历史解密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

  • 揭秘:清朝“正一品”的官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大家可能知道,中国古代官员都是分品级的,品级就是就是官的等级,那么等级最高的官是什么呢?自然是一品大员了,不过嘛,清朝的一品大员对应的官职,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你常听的什么总督之类的大官,并不是正一品;而正一品的官职,你可能还真没听过,如果往细了说,清朝官员的品级是有9个大档,18个小档次(当然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