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功臣,为何却唯独不杀汤和?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杀功臣,为何却唯独不杀汤和?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83 更新时间:2023/12/7 8:45:34

封建社会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如果想杀人,随便找个理由就行,有时根本就不需要理由。

朱无璋登上龙位后,开始暴露出了他残暴多疑的本性。正所谓免死狗烹,鸟尽弓藏,昔日打天下他需要用人时,就和他那些安微老乡称兄道弟,后来天下已定,他就觉得那些兄弟是肉中刺眼中钉,于是他就开始寻找各种借口大肆杀戮功臣。

他扣在功臣头上的罪名也非常简单粗暴:谋反和连坐。因为没有什么罪名比这两条更方便、更毒辣。朱元璋杀人的手段也特别残忍,他一杀就是一家人,甚至很多功臣的亲戚朋友都会连坐。

“蓝玉案”被一共牵连出达一万五千人被处死,蓝玉本人也被处以剥皮抽筋的处罚。“胡惟庸案”牵连出三万多人被处死,后来还牵连到前丞相韩国公李善长、永嘉侯朱亮祖等一批功臣宿将被杀。

徐达背部生了个毒疮,不能吃烧鹅,朱元璋偏偏御赐烧鹅给徐达,还让他在使者的监督下吃完。.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特意命刘伯温的死对头胡惟庸派人诊治,刘伯温很快就一命呜呼。

凡是他认为对大明江山有威胁的人,不管是兄弟还是什么人,他都会毫不留情的直接或间接的杀掉,当初追随在朱元璋身边的一些兄弟和文臣武将基本上都被他杀光了,只有一个人才得以善终,这个人就是汤和。朱元璋杀了那么多功臣,为什么独独没杀汤和呢?

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汤和是朱元璋儿时的伙伴,朱元璋走上农民起义军的道路是由汤和引荐的,朱元璋或许念及那么一点点旧情。

汤和比朱元璋年长三岁,两人是在同一个村子里长大的,幼时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是儿时的伙伴。朱元璋在皇觉寺做和尚的时候,汤和已经是郭子兴手下的一个千户,千户也就是部队里的一个小军官,统领士兵约一千人。

汤和当上了小军官,这时他想起了儿时的伙伴朱元璋,于是写信邀请他加入郭子兴的部队一起共享富贵,朱元璋在汤和的引荐下加入郭子兴的部队做了一个小兵,就是从这时开始朱元璋一步步发迹,后来最终登上皇帝的宝座。

如果当初没有汤和的邀请,不知朱元璋会不会加入农民起义军,如果没加入起义军,后面能不能做皇帝也还说不定,所以说汤和是朱元璋走上农民起义军路上的引路人,就是这一点让汤和和朱元璋的关系非比寻常。

后来,朱元璋受到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不仅把义女许配给他还让他掌管部分军队。朱元璋刚做军队将领时,众将都不服气,唯有汤和坚定地拥护朱元璋,处处维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让朱元璋十分感动。《明史》中这样说的:“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 之。”

可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朱元璋开始对汤和有所好感,觉得汤和不同于别人,是个真心支持自己帮助自己的好兄弟,汤和的这份功劳他一直牢记在心,这种好感一直延续到朱元璋的晚年。曾经有一段时间,朱元璋也对汤和不满意,但还没有让朱元璋对他动杀心的念头。

二,是由汤和的性格决定的,汤和表面忠厚老实,实则大智若愚。

汤和的性格表面上看来好像很忠厚老实,实际上他并不愚笨,他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汤和追随朱元璋几十年,他知道伴君如伴虎,所以他在朱元璋身边一直都是低调谦恭小心谨慎。

朱元璋登上皇帝的宝座后,开始大封功臣,以汤和的功劳,本可以像徐达李善长一样封一个公爵的,最后却被朱元璋封了一个中山侯,级别不仅在徐达李善长之下,甚至比邓愈还低。

但汤和毫无怨言,仍然对朱元璋忠心耿耿,勤勤恳恳的办好朱元璋交代的每一件事情。朱元璋平时对他的批评,他也虚心接受并且毫无怨言。他低调务实、安分守己、不贪名利的表现让朱元璋很满意,最后被朱元璋追封为信国公。

朱元璋大杀功臣,更是让汤和寒了心。他知道朱元璋已经不是以往的那个重情义的朱重八,他是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 ,在他手下做事,一不小心就会掉脑袋。所以当李善长和蓝玉等一些功臣还在贪恋权力希望加官进爵时,汤和早就看清形势,主动辞官回家养老。

明史记载说:“汤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汤和辞官回家,皇帝很高兴,竟然毫不挽留的答应了。

汤和这种做法无疑是个睿智的选择,朱元璋最忌惮将领们手中的权利对他的江山造成威胁,所以那些贪恋权利的文臣武将如李善长、蓝玉、胡惟庸等人的下场都很惨,基本上都是被灭了满门而且还牵连很多族人被杀。汤和由于急流勇退,主动交出所有权利,打消了朱元璋对他的猜忌,从而保全了自己和族人的性命。

汤和辞官回到凤阳故里,他知道朱元璋对自己还是不放心。所以他在家里更加的小心谨慎,整天喝酒玩乐,不问政事,不与地方官府有任何的往来。他还约束自己的子孙家奴,遵守法,自己丝毫不以功臣而自居。他要让朱元璋看到他对政事已经没有一点兴趣,只想安度晚安。汤和的表现让朱元璋很满意,这也是朱元璋没对他下手的原因。

三,朱元璋没杀汤和,最重要的一点是汤和死的正是时候,如果晚死几年,可能也不会善终。

汤和辞官回家后,每年还是会回京城向朱元璋复命一次。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城给朱元璋拜年时,已得了急病,不能说话。后来一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汤和离世,这几年时间汤和一直在病床上度过。这段时间,或许朱元璋对他偶有杀心,但看到他不久将离世,所以也没有必要动手了。汤和如果不是在洪武二十八年这个关键的年份上去世,恐怕朱元璋也不一定会放过他。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自从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了给孙子朱允文登基扫清道路,就丝毫顾不上和其它人的什么感情了。为了朱允玟能顺利登基,以往所有的一些功臣老将必须全部杀掉,一个不留。只有这样才能铲除那些老将对朱允玟的威胁。

蓝玉本来是朱元璋留给辅助朱标的,自从朱标死后,蓝玉就没有用处了,留下就是个祸患。朱元璋连功劳及大的蓝玉都杀,对于汤和,我想朱元璋也不会手软的。还有一点,也可以看出来,那就是汤和死后,他的子孙居然四十年不得袭爵。这说明朱元璋当时对汤和也有及大的不满,如果汤和不是病死得正是时候,说不定也难逃朱元璋的魔爪。

上面就是我认为朱元璋不杀汤和的三人原因。而我认为最后一个才是朱元璋不杀汤和的真正原因。不管什么原因,汤和能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得以善终,的确是他的幸运。或许朱元璋真的是看在汤和是他儿时伙伴的情份上也未可知。

标签: 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河南大饥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发生的 河南大饥荒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饥荒,抗日战争,历史解密

    河南大饥荒一般指的是1942年7月开始到1943年春发生在河南的旱灾。平息大旱之后,又遇蝗灾,由于河南地处前线,有下级瞒报、政策失误、交通堵塞等原因,导致饥荒遍及全省111个县。根据现有的材料显示,河南111个县中有96个县受灾,其中灾情严重的有39个县,受灾总人数达1200万人。据详细的统计,在河

  • 揭秘:清朝“正一品”的官都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古代,历史解密

    大家可能知道,中国古代官员都是分品级的,品级就是就是官的等级,那么等级最高的官是什么呢?自然是一品大员了,不过嘛,清朝的一品大员对应的官职,可能和你想的不太一样。你常听的什么总督之类的大官,并不是正一品;而正一品的官职,你可能还真没听过,如果往细了说,清朝官员的品级是有9个大档,18个小档次(当然未

  • 慈禧之所以能走向权力巅峰,和他有直接联系,为了他慈禧不择手段?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之危,然慈禧太后却贪恋权欲,目光短浅,顾家不顾国。一味求和守旧,致使近代中国受尽屈辱,最终把清朝推向灭亡。在历史中,慈禧太后是位遗臭万年的人物,但她的出身却并非高贵,之所以能够登临最高权力者的位置,离不开她的先天性格。早在幼年时期,慈禧太后即培养出强势凌厉、贪恋权欲的性格

  • 闹洞房趣闻 清朝有人因闹洞房被告上衙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历史解密

    俨然,闹洞房是古时候传下来的风俗。不管是新旧时代,大家都搞出不同的花样戏法来闹洞房。在清代的康熙年间,还有人因为闹洞房闹得过火了被告上法庭的呢!现在跟着kk历史网的小编来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新郎官因什么事告同村人小泼皮清康熙年间,上海宝山县令接了一个棘手的案子。原告是前日刚刚结婚的新郎官,被告是

  • 她两年生下皇长子,陪伴嘉庆四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贵妃,清朝,历史解密

    穿过历史的长廊,来到清朝的嘉庆年间,探索嘉庆帝的后宫。通过研究史料,我们发现陪伴嘉庆帝时间最长的女人,和裕皇贵妃。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她的生平。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满洲正红旗。于乾隆二十年出生,拜唐阿刘福明之女。刘佳氏的出身并不算十分显贵,只是中等官僚人家。幸而,刘佳氏从小便是个聪慧的孩子,品貌出众,性

  • 盘点历史上四个为国家而死的忠臣,值得后人敬仰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屈原,战国,历史解密

    第一位、文天祥文化传承是需要人去实现的,一代又一代像文天祥式的人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五胡乱华的民族噩梦里、五代十国的乱世里、匈奴人的崛起、蒙古人的屠刀下、满清借势而行的强改衣冠。靠什么让华夏五千年不灭?文天祥在元朝统帅伯颜面前毫无惧色,他义正言辞的说:“若北朝想让宋为附属国,那就请你退兵,然后再商

  • 赵匡胤兵变当皇帝以后,他是怎么处理柴荣老婆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匡胤,北宋,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赵匡胤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由于姑姑的关系,柴荣出乎意料地当上了后周的皇帝。他的两位皇后是出身名门的姐妹花,由于父亲符彦卿的关系,姐妹两人在历史上也分别被称为大符氏、小符氏。姐姐当皇后的时候,希望柴荣能够改掉暴躁的脾气,

  • 御医给秦琼看病煎药 为什么他就是不喝药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秦琼,李世民,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史之中,最为繁华的国家,就是李世民当政时期的唐朝。而在这之前,一直统治国家的,其实还是隋炀帝。但是因为其的残暴昏庸,使得当时众多人开始进行起义,很快身为太原最高统帅的李渊,也就此追逐潮流出兵起义,最终在众人的努力之下,开创了著名的唐朝。而在其麾下贡献最大的,除了太子李建成之外,就是

  • 历史上真的济公诗文与宋四家媲美,而且还是赵光义的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济公,宋朝,历史解密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电视剧《济公》红遍中国大江南北。著名表演艺术家游本昌将济公的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放荡不羁、惩恶扬善、扶危济困的鲜活形象深入人心,大街小巷都回荡着“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歌声。(济公剧照)那么,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呢?真实的济公又是怎样的呢?历史上确有济公其人,

  • 古代科举考试到底是什么样的 写一篇文章就好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古代,科举,历史解密

    咱们就以唐朝最重要的进士科为例,你可能会问,难道科举不就是考进士吗?当然不是,在唐朝科举考试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到唐高宗时,就剩下进士科最为重视了。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是诗赋与政论。诗赋不用解释,大家都懂的,考诗赋时考生要写诗、赋、文各一篇。政论有点类似现在公